第一部分:
-
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
数据库:是永久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和操作系统一样都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
-
数据库系统:是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包括DB,DBMS,APP,DBA。
-
数据模型:计算机是不可能直接处理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的,所以人们必须事先把具体事物转化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因此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也即数据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组织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操作的。
-
概念模型(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数据库设计
-
逻辑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
-
物理模型: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它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法和存取方法,或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
-
实体 :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实体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或联系
-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属性刻画
-
码 :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
-
实体型: 用实体名及其属性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
-
实体集: 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
-
联系 :实体内部的联系通常是指组成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
关系 :一个关系对应一张表
-
元组 :表中一行或者是一条记录叫做一个元组
-
属性 :表中一列叫做一个属性,给每一个属性起一个名称叫做属性名
-
码 :用于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
域 :属性的取值范围
-
分量 :元组的每一个属性值,关系的每一个分量都不可以再分
-
关系模式 :对关系的描述,必须是规范化的
-
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综合了所有用户的需求,对应概念模式
-
外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描述。
-
内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
物理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独立的。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时,应用程序不改变
-
逻辑独立性:用户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