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 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2
. 开启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 南昌起义: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 八七会议:
1
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主义的错误2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3
意义: 中国革命从此从大革命失利走向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3. 三湾改编:`1` 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2` 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4. 广州起义与秋收起义
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论述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根据土地建设 2.武装斗争 3.土地革命)
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
3. 《反本本主义》: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古田会议:创造性解决了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党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大问题
2
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重点):
1
《井冈山土地法》: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土地法
2
《兴国土地法》:内容——>“没收一切土地”变为没收一切共有土地以及地主阶级土地
意义: 是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
3
1931.2:明确规定农民已分的的土地归人民私有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遵义会议
内容:
- 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意义: - 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 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2.长征的胜利:
意义:
- 极大促进了党在政治和思想上的成熟
-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 实现了 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 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3. 总结历史经验
《论反对中国帝国主义策略》:
- 内容上,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 内容上,批判党的关门主义和革命的急性病
- 意义,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地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地战略问题》:
4. 内容上,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地重大争论
5. 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略方面地诸问题
《实践论》和《矛盾论》:
6. 揭露了党内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地错误
7. 深入论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地原则
8. 意义:科学地阐明了党地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