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风险评估管理

        软件供应链是一个全球分布的、具有供应商多样性、产品服务复杂性、全流程覆盖等诸多特点的复杂系统,在软件供应链各个供应活动中均可能引入安全隐患,导致软件漏洞、软件后门、恶意改、假冒伪劣、知识产权风险、供应中断、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供应链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是企业为确保供应链稳定运作、降低运营风险、保障正常生产和业务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本规范给出了软件供应链安全保护目标,规定了软件供应链组织管理和供应活动管理的安全要求。

.软件供应链构成要素维度分析

软件供应链构成要素维度关注的是软件供应链中涉及的各个要素,包括软件供应商、软件产品、开发环境、开源组件、源代码、部署环境、分发渠道以及人为因素等,每个构成要素都可能存在安全风险。

第三方供应商风险:软件供应链中往往涉及多个第三方供应商,由于第三方供应商的安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供应商可能成为威胁的主要来源。如内部人员滥用权限、开发过程管理不严谨、供应商自身被攻击等,这些问题都可能通过供应链传导到使用方,

软件产品风险:软件产品本身可能存在的漏洞,包括设计上的缺陷、实现上的错误以及配置上的问题等可能会被攻击者利用,导致安全问题。

开源组件风险:开源组件和第三方组件广泛用于现代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然而,由于其开发性和跨区域性,使得它们成为黑客攻击的重点目标。若开源软件或第三方组件存在未知的安全漏洞,或者在更新过程中引入新的安全风险,可能导致应用程序功能被破坏,数据被窃取或篡改,甚至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会受到威胁。此外,攻击者还可能通过发布带有恶意代码的伪造组件,或者对正常组件进行篡改,来攻击使用这些组件的软件产品。

开发环境风险:开发环境的安全也是软件供应链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开发工具的安全性,开发者的开发环境的安全性,源代码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等,如果开发环境被攻击,那么恶意代码可能被植入到软件中,对软件的运行造成影响。不仅如此,如果源代码管理过程中的权限控制不严格,或者版本控制不规范,就可能导致源代码被篡改,或者敏感信息泄露问题。

源代码管理风险:源代码是软件的核心资产,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软件的安全。如果源代码管理系统(如Git)存在安全漏洞,或者开发人员的账号被恶意获取,都可能导致源代码被篡改或泄露,对软件的功能和数据造成破坏。

部署环境风险:软件部署环境的安全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到软件的运行安全,在软件开发和运维过程中常常需要管理大量的配置信息,包括数据库的账号密码、AP 的访问密钥等。如果这些敏感信息未被妥善保管,例如直接暴露在源代码中,或者存储在没有加固的服务器上,就可能被恶意获取。

分发渠道风险:分发渠道是软件从开发者传递给用户的重要桥梁,如果分发渠道出现安全问题,如被恶意篡改或者冒充,可能会导致用户下载到被篡改的软件。

人为因素风险: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也是影响软件供应链安全的重要因素。内部人员对软件供应链的各环节都有深入的了解,如果内部人员对安全规范不知不觉,或者进行恶意行为,例如使用弱密码、点击未知链接、私自下载非官方软件等,都可能导致企业的信息安全防线被突破,软件供应链的安全被破坏。

二. 软件供应链风险治理体系

政策:明确公司对于软件供应链安全的态度和要求,定义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并获得公司内部一致的支持和同意。

过程:设计和实施一套完整的软件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等环节。每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如下:

风险识别:在此阶段,组织需要收集和整理有关软件供应链的信息,以便识别存在的风险。这可能包括识别供应链中所有的组件和服务,了解它们的来源,评估它们的安全性,以及识别可能存在的威胁。

风险评估:在此阶段,组织需要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深入评估,了解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影响。这可能包括评估供应链中的组件和服务的安全性,以及评估如果发生安全事件,对组织可能产生的影响。

风险处理:在此阶段,组织需要制定和实施应对策略,以减轻或消除风险。这可能包括改进开发流程,引入安全工具和实践,对供应商进行安全审计,或者更换不安全的组件和服务。

风险监控:在此阶段,组织需要持续监控软件供应链的安全状态,以及实施的应对策略的效果。如果发现新的风险或者已有的风险发生变化,需要回到风险识别阶段,重新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理。

人员:建立专门的软件供应链安全团队,负责软件供应链安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所有涉及软件供应链管理的员工都对策略、程序和工具有充分的理解,能够有效地执行他们的职责。

技术:选择并部署适合的技术和工具,以支持软件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这包括用于代码审查、漏洞扫描、依赖项管理、构建自动化、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等工具。

三. 软件供应链风险防治

3.1、安全策略与规划

(1).制定全面的软件供应链安全策略,明确安全目标、原则和保障措施。

(2).设立专门的软件供应链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策略的制定、实施和监控。

(3).定期对安全策略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新的安全威胁和业务需求。

3.2、供应链风险识别

(1).对软件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分析,包括供应商选择、软件开发、测试、发布等。

(2).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漏洞,包括但不限于恶意软件、代码注入、数据泄露等,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

(3).建立风险数据库,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记录、分类和评估。

3.3、安全评审与验收

(1).设立安全评审机制,对软件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审查

(2).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实施代码安全审查,确保代码质量和安全性。

(3).在软件发布前,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收,确保软件符合安全要求和业务标准。

3.4、开发过程管理

(1).遵循安全的软件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

(2).引入安全编码规范和标准,确保代码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3).定期进行知识产权风险排查,扫描许可证安全,组织评审。

(4).实施版本控制,确保代码的可追溯性和可管理性。

3.5、代码全与审计

(1).对代码进行静态和动态安全分析,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

(2).实施代码审计制度,定期对代码进行审查和评估。

(3).对发现的安全漏洞进行及时修复和更新,确保软件的安全性。

3.6、漏洞管理与响应

(1).设立漏洞管理平台,对发现的漏洞进行记录、分类和跟踪。

(2).建立漏洞响应机制,对发现的漏洞进行快速响应和修复。

(3).定期发布安全公告和补丁,告知用户及时更新和修复软件。

3.7、应急与恢复机制

(1).制定应急响应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组织架构。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水平。

(3).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软件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3.8、培训与意识提升

(1).定期对软件供应链安全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2).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确保软件供应链的安全。

(3).建立安全文化氛围,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和创新。

四.制度目的

供应链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旨在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供应链中可能对企业运营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以保障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稳定、安全和可持续。

五.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部门和相关技术人员,包括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和合作伙伴。

注: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事宜或需调整,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软件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

  • 9
    点赞
  • 1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