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4.可忽略,配置SELinux策略(如果出现故障550)
六、vsftpd的配置文件说明(/etc/vsftpd/vsftpd.conf)
一、安装vsftpd
1.查看是否安装过vsftpd
rpm -q vsftpd
2.下载vsftpd
yum install -y vsftpd
3.查看vsftpd软件的详细信息
rpm -qi vsftpd
4.启动vsftpd服务
启动:systemctl start vsftpd
重启:systemctl restart vsftpd
关闭:systemctl stop vsftpd
开机自启动:systemctl enable vsftpd
查看vsftpd服务状态:systemctl status vsftpd
5.判断vsftpd服务是否启动
ps aux | grep vsftpd
6.查看vsftpd端口
netstat -anplut | grep vsftpd
二、配置vsftpd
1.新建用户ftpuser
useradd ftpuser
id ftpuser
2.更改用户ftpuser的密码
echo "123456" | passwd ftpuser --stdin
3.配置ftpuser访问位置及权限
vi /etc/vsftpd/vsftpd.conf
3.1.修改参数如下
chroot_local_user=YES
chroot_list_enable=YES
chroot_list_file=/etc/vsftpd/chroot_list
allow_writeable_chroot=YES
local_root=/var/ftp/text
# 参数详情
chroot_local_user=YES # 全部用户被限制在主目录
chroot_list_enable=YES # 启用例外用户名单
chroot_list_file=/etc/vsftpd/chroot_list # 指定例外用户列表文件,列表中的用户不被锁定在主目录
allow_writeable_chroot=YES # 允许写
local_root=/var/ftp/text # 设置本地用户登录后所在的目录
按键:Esc
保存并退出::wq
3.2.创建chroot_list文件,必须有
vi /etc/vsftpd/chroot_list
输入:ftpuser
按键:Esc
保存并退出::wq
3.3.创建/var/ftp/text目录并设置权限
mkdir /var/ftp/text
chmod 777 /var/ftp/text
3.4.可忽略,配置SELinux策略(如果出现故障550)
setsebool -P ftpd_full_access=on
4.重启vsftpd服务
systemctl restart vsftpd
至此FTP服务即可正常访问,下面是遇到的问题和一些配置。
三、vsftpd排除故障
故障:550 Create directory operation failed.
可能是权限问题,查看ftp是否有权限写入目录,一般不要修改/var/ftp的权限及属组,可以修
改/var/ftp/text
553、550都可能是SELinux引起的,现象为能登陆成功但不能列出目录内容、不能上传文件
下面解决方法任选其一
方法一: 直接关闭SELinux
setenforce 0
vim /etc/selinux/config
修改下面参数
把SELINUX=enforcing更改为SELINUX=disabled
方法二: 执行以下命令配置SELinux策略
setsebool -P ftpd_full_access=on
方法三: 用户权限配置有问题
检查对应用户是否分配了读写权限
chmod 777 /var/ftp/text
四、vsftpd开启被动模式
pasv_enable=yes
pasv_min_port=50000
pasv_min_port=50999
listen_port=10021 # 可选,默认21端口
# 参数详情
# 默认是开启的,但是要指定一个端口范围,打开 vsftpd.conf 文件,在后面加上pasv_enable=yes # 若设置为 YES,则使用 PASV(被动)工作模式;若设置为 NO,则使用 PORT(主动)模式。默认值为 YES,即使用 PASV(被动)工作模式
listen_port=10021 # 修改默认控制端口
pasv_min_port=50000 # 在 PASV(被动)工作模式下,数据连接可以使用的端口范围的最小端口,0 表示任意端口。默认值为0
pasv_max_port=50999 # 在 PASV(被动)工作模式下,数据连接可以使用的端口范围的最大端口,0 表示任意端口。默认值为0
五、vsftpd匿名用户配置和禁止切换根目录配置
1.访问配置
anon_upload_enable=YES # 允许匿名用户上传文件,取消注释
anon_mkdir_write_enable=YES # 允许匿名用户创建目录,需取消注释
anon_other_write_enable=YES # 允许匿名删除、重命名、覆盖等操作,需添加
anon_root=/var/ftp/text # anon_root 针对匿名用户(如果不设置默认为此目录,可以进行修改,修改之后修改给它权限)
2.阻止匿名访问
anonymous_enable=NO # 禁用匿名用户
3.禁止切换根目录
chroot_local_user=YES # 禁止切换根目录
六、vsftpd的配置文件说明(/etc/vsftpd/vsftpd.conf)
anonymous_enable=YES # 允许匿名访问 12行
local_enable=YES # 允许本地用户访问(/etc/passwd中的用户) 15行
write_enable=YES # 允许写入权限,包括修改,删除 18行
local_umask=022 # 本地用户文件上传后的权限 22行:本地用户上传最高权限为666,默认权限为666-022=644,即local_umask=022
anon_umask=022 # 默认没有这一项,匿名用户上传后的权限。匿名用户上传的默认权限为600,即anon_umask=066,匿名用户上传最大权限是666,这里权限是用666-022=644方法得来的
anon_world_readable_only=YES # 允许匿名用户浏览,下载文件,默认没有这一项,只有在虚拟用户的配置文件里才有用
anon_upload_enable=YES # 默认注释掉了,允许匿名用户上传 27行
anon_mkdir_write_enable=YES # 默认注释掉了,允许匿名用户上传/建立目录 31行
anon_other_write_enable=YES # 默认没有这一项,允许匿名用户具有建立目录,上传之外的权限,如重命名,删除
dirmessage_enable=YES # 是否显示目录说明文件, 默认是YES。但需要手创建.message文件,这个.message,只有用命令登陆或者用工具,才可以看见,他不是一个弹出对话框,而是一段字符,如在pub下建立一个.message,那么在客户端进入pub目录时就会显示.message文档中的内容 35行
xferlog_enable=YES # 记录使用者所有上传下载信息 38行
chown_uploads=YES # 默认注释了,开启匿名用户上传用户映射,和下面一行一起使用 48行
chown_username=whoever # 默认注释了,将匿名用户上传的文件的用户映射为whoever用户 49行
xferlog_file=/var/log/vsftpd.log # 默认注释掉了这一项 51行:将上传下载信息记录到/var/log/vsftpd.log中
connect_from_port_20=YES # 确保ftp-datad 数据传送使用port 20(20号端口)
idle_session_timeout=600 # 默认注释掉了这一项 58行:如果使用者600秒没有动作,则强制离线,也就是指令超时时间,
data_connection_timeout=120 # 如果 client与 Server 间的数据传送在 120 秒内都无法传送成功,那 Client的联机就会被我们的 vsftpd 强制剔除! 62行
ftpd_banner=Welcome to blahFTP service. # ftp的欢迎信息 84行
banner_file=/etc/vsftpd/banner_file.txt # 默认没有这一项,ftp的欢迎信息:欢迎信息存放在banner_file.txt文件中,如果添加中文欢迎信息,就需要在xp中将此文件编辑好后上传到/etc/vsftpd 目录中。如果ftpd_banner和banner_file同时设置,那么banner_file将覆盖ftpd_banner的设置
Listen_address=10.1.6.0 # 默认没有这一项,禁止10.1.6.0段访问此FTP
chroot_list_enable=YES # 禁固宿主目录,默认这一项注释掉了 95行:限制使用者不能离开家目录,例如blue登陆后位于/home/blue下,设置该选项后,他不可以转到/home/blue的上层目录,如/bin, /usr,/opt...etc。
chroot_list_file=/etc/vsftpd/chroot_list # 默认这一项注释掉了:与上条同时使用,设置要禁固宿主目录的用户的配置文件为/etc/vsftpd/chroot_list 建立文本文件/etc/vsftpd/chroot_list,写入要禁固宿主目录的用户,一行一个。chroot_list_enable=YES时,则禁固chroot_list文件里面的用户的宿主目录,而为NO时chroot_list文件里面的用户不禁固宿主目录
tcp_wrappers=YES # 默认没有这一项:支持tcp_wrappers,限制访问(/etc/hosts.allow,/etc/hosts.deny)
xferlog_std_format=YES # 如果启用该选项,传输日志文件将以标准 xferlog 的格式书写,该格式的日志文件默认为 /var/log/xferlog,也可以通过 xferlog_file 选项对其进行设定。默认值为NO
listen=YES # 设置为YES时vsftpd以独立运行方式启动,设置为NO时以xinetd方式启动(xinetd是管理守护进程的,将服务集中管理,可以减少大量服务的资源消耗)
listen_port=21 # 默认没有这一行:ftp监听端口
pam_service_name=vsftpd # 116行:PAM所使用的名称.同userlist_*一样限制用户登陆,不同的是userlist_*在进行密码验证之前拒绝用户登陆,pam是在密码验证之后拒绝登陆.(提示密码错误) 用户列表默认存放在/etc/ftpusers中,一行一个. (可通过/etc/pam.d/vsftpd重定向用户列表存放文件)获得 /etc/pam.d/vsftpd [cp RedHat/vsftpd.pam /etc/pam.d/vsftpd]
userlist_enable=YES # 为yes时, /etc/vsftpd/user_list文件中的用户将不能访问vsftpd服务器 117行
userlist_deny=YES # 默认没有这一项,与下面这条参数
userlist_file=/etc/vsftpd/localuser_list # 默认没有这一项, 与上面参数userlist_deny=YES结合使用此参数用,来改变存放可以登录或禁止登录的账号,suerlist_deny为YES时,这里面的用户则不能登录,当为NO时,这里面的用户可以登录,和/etc/vsftpd/user_list是一个意思。
max_clients=100 # 默认没有这一项:最大用户在线数量
max_per_ip=2 # 默认没有这一项:每ip最大线程
anon_max_rate=30000 # 默认没有这一项:匿名用户最大传输速度 单位: bytes/秒
local_max_rate=50000 # 默认没有这一项:本地用户最大传输速度 单位:bytes/秒
user_config_dir=/etc/userconf # 默认没有这一项:个别用户配置目录(用来设定特殊帐号),例如我想让blue这个用户的传输速度是100KB就可以在/etc/userconf/下创建文本文件blue(与用户名相同),加入local_max_rate=100000即可
anon_root=/var/ftp # 默认没有这一项:设定匿名用户登陆后所在的目录
local_root=/var/local_user # 默认没有这一项:设定所有本地用户登陆后的目录,如不设置此项,则本地用户登陆后位于各自家目录下。
use_localtime=YES # 默认没有这一项:使用本地时间而不是GMT
nopriv_user=vsftpd # 默认没有这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