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教授 | 数据模型知识协同驱动的实景三维知识服务

2024第十二届高校GIS论坛,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朱庆作主旨报告《数据模型知识协同驱动的实景三维知识服务》。

以下为报告视频及内容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今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倒数第二年,国家在整个数字化转型当中对GIS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高校,要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目前很多高校是以测绘手段和地图模式为背景的GIS,长期以来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比较浅的或者低层次的数据、信息服务,面对国家的要求已经远远不够了,未来相当长时间我们需要的是物理空间到鲜活数据空间的映射,这是GIS的使命,标志就是实景三维或数字孪生。

2024年7月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提出,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动各类用户“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与时空信息赋能应用。

赋能就是要把数据和信息转变为生产力。从数据和信息服务跃升到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是什么?其最大的特点是需求牵引、问题导向、面向应用。

陈军院士在2019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形成和提供描述型、诊断型、预报型和方案型的知识服务”。这个基础性的知识服务概念也是我和邓敏教授“十三五”时进行的全空间信息系统项目研究的成果。知识的升级来自于大量新的输入,产生化学反应。而这个反应只有地图、数据是不够的,所以特别强调要提升人的认识水平,人对物理空间的了解,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是三维空间的,三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一定要从二维地图模式上升到三维立体模式,这是最根本的变化,对GIS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曾经在“十一五”863重点项目“地理空间的三维建模和分析软件及其应用示范”完成后,武汉市规划局认为三维GIS可以把规划管理及人的信息精准联系在一起,管理的价值极大化,实现精准服务。所以当时由内而外整合全市的信息,使武汉市的规划建设达到了新的阶段,引领国家10年的城市信息化。可见三维推动变革,总结起来就是从局部最优到全局最优,从部分认知到整体认知,从显性特征到隐性规律。

当前实景三维应用在各个领域,比如支撑低空经济的基础实景三维知识服务:低空有人无人融合飞行所呈现出的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等特征亟需数字化、智能化的低空新型基础设施作为保障。

现在很多人做三维以建筑物为目标,其实建筑物不是主要的,更不是唯一的,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这三项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更为重要。这是三维几何模型与物理模型和行为模型集成的知识服务。

我们在重庆市为三级城市运行治理中心(市级-区县-镇街)、数字重庆六大系统(党建、政务、经济、社会、文化和‌法治)和基层智治体系提供了统一的实景三维知识服务,满足城市的精细化管理,里面相关的各个要素比如人、车、物紧密融合。这不是单一的测绘手段能做到的,要在测绘提供的基准框架上集成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在GIS里如何表达?都是我们要去做的。

对于一个复杂的场所,像今天的报告厅,再比如火车站、机场,人员流动量大,如何更好的服务,把控各种风险,需要介入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成为GIS提供知识服务最重要的基础,如果只有基本的框架信息则无能为力。

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三维GIS也能发挥独到的作用,比如体现在赋能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四全管理、四制(治)体系、四预措施、四管工作等。

在工程领域,过去因为手段限制,要用多个视图来表达三维空间的复杂性,但现在三维GIS就可以做到直接映射,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维管理做到无缝。这种无缝带来的好处是精准的管控,各种可能的风险包括成本控制等等,会达到全局最优。尤其对于地下空间,乃至于未来更复杂的空中,需要更丰富的信息把控各种风险,而且风险对实际物理空间的要素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不是地图的标准化,而是个性化。现在很多地方实景三维建设过程中出现盲目的整体性推动,最后投资大、收益小。只有针对特定的需求,三维GIS才有特色的作用。

比如说面对人机协同的施工建设,在全过程、长周期、广域范围里的知识服务是不断迭代的,尤其需要智能化。如何在有限数据下不断的精化,也就是数字孪生。GIS需要实时动态更新的能力,而且只有把复杂的人机环境等大量信息融合起来,考虑基建和环境的关系,工程和环境的关系等,知识才有价值。也包括大量其他数据,比如说挖出来的石头粗细、多少,机械设备参数转的快慢等等都反映出环境的复杂性、特殊性,这些都是实时的最真实的数据,和原来的数据结合才能得到完整的认知,这种知识才能用于决策,保证安全质量效益。

对现实环境更是如此,比如未来高速公路越来越多,像是四川有很多山区,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很大的风险,提供及时的预警非常重要,对三维空间的知识服务也越来越迫切。高速公路及周边环境实景三维模型+感知数据+知识模型,能够分析雨天、雾天、雪天等恶劣气候条件对高速公路交通的影响,根据实时感知的交通环境、断面与区间交通流、以及车辆信息等关键特征,动态模拟评估承载能力、交通事故。

未来,可以预见GIS学科和技术发展的巨大潜力,当然挑战也是史无前例的。一方面多细节层次的实景三维模型数据与物联网传感网实时感知数据的高效利用亟需数据-模型-知识集成处理的通用地理空间智能;另一方面切实推进实景三维数据、数字孪生技术与业务应用的深度融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