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组件

微服务组件

注册中心

Nacos(注册及配置中心)

注册中心架构

服务 (Service)

服务是指一个或一组软件功能(例如特定信息的检索或一组操作的执行),其目的是不同的客户端可以为不同的目的重用(例如通过跨进程的网络调用)。Nacos 支持主流的服务生态,如 Kubernetes Service、gRPC|Dubbo RPC Service 或者 Spring Cloud RESTful Service.

服务注册中心 (Service Registry)

服务注册中心,它是服务,其实例及元数据的数据库。服务实例在启动时注册到服务注册表,并在关闭时注销。服务和路由器的客户端查询服务注册表以查找服务的可用实例。服务注册中心可能会调用服务实例的健康检查 API 来验证它是否能够处理请求。

服务元数据 (Service Metadata)

服务元数据是指包括服务端点(endpoints)、服务标签、服务版本号、服务实例权重、路由规则、安全策略等描述服务的数据

服务提供方 (Service Provider)

是指提供可复用和可调用服务的应用方

服务消费方 (Service Consumer)

是指会发起对某个服务调用的应用方

配置 (Configuration)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通常会将一些需要变更的参数、变量等从代码中分离出来独立管理,以独立的配置文件的形式存在。目的是让静态的系统工件或者交付物(如 WAR,JAR 包等)更好地和实际的物理运行环境进行适配。配置管理一般包含在系统部署的过程中,由系统管理员或者运维人员完成这个步骤。配置变更是调整系统运行时的行为的有效手段之一。

配置管理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在数据中心中,系统中所有配置的编辑、存储、分发、变更管理、历史版本管理、变更审计等所有与配置相关的活动统称为配置管理。

名字服务 (Naming Service)

提供分布式系统中所有对象(Object)、实体(Entity)的“名字”到关联的元数据之间的映射管理服务,例如 ServiceName -> Endpoints Info, Distributed Lock Name -> Lock Owner/Status Info, DNS Domain Name -> IP List, 服务发现和 DNS 就是名字服务的2大场景。

配置服务 (Configuration Service)

在服务或者应用运行过程中,提供动态配置或者元数据以及配置管理的服务提供者。

心跳机制

默认情况下,启动服务后,每隔5秒会向nacos发送一个"心跳包",这个心跳包中包含了当前服务的基本信息。

Nacos收到这个"心跳包"如果发现这个服务的信息不在注册列表中,就进行注册,如果这个服务的信息在注册列表中就表明这个服务还是健康的

如果Nacos15秒内没接收到某个服务的心跳包,Nacos会将这个服务标记为不健康的状态

如果30秒内没有接收到这个服务的心跳包,Nacos会将这个服务从注册列表中剔除

配置中心

默认采用的是pull长轮询的方式,每隔30秒向nacos配置中心发起请求,如果没有获取到数据,则等待,最长等待29.5秒,因为到30秒时会有新的请求发送过来.

将application.yml文件名更改为bootstrap.yml.文件的调用顺序的等级为bootstrap.yml>bootstrap.properties>application.yml>application.properties.

注意:如果bootstrap.yml配置文件与nacos配置中心配置了相同内容,则配置中心会覆盖掉配置文件的内容.因为服务启动的时候会先执行配置文件的内容,然后再执行nacos配置中心的内容,后者会覆盖前者.

nacos配置中心文件的配置管理模型

Namespace:命名空间,对不同的环境进⾏隔离,⽐如隔离开发环境和⽣产环境。 Group:分组,将若⼲个服务或者若⼲个配置集归为⼀组。 Service/DataId:某⼀个服务或配置集,一般对应一个配置文件。

Nacos的负载均衡策略

Nacos 一般搭配 ribbon一起使用,通过@LoadBalanced 注解启用负载均衡,对restTemplate进行代理。

Nacos很好的兼容了Feign, Feign负载均衡默认集成了 Ribbon, 所以如果在Nacos下使用Fegin默认就实现了负载均衡的效果。

Nacos默认是AP的,也支持CP,可配置

Eureka 默认AP ,ZooKeeper默认CP

Zookeeper

ZooKeeper 是什么?Zookeeper的用途,使用场景

ZooKeeper 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协调服务。它是一个为分布式应用提供一致性服务的软件,分布式应用程序可以基于 Zookeeper 实现诸如数据发布/订阅、负载均衡、命名服务、分布式协调/通知、集群管理、Master 选举、分布式锁和分布式队列等功能。

ZooKeeper 的目标就是封装好复杂易出错的关键服务,将简单易用的接口和性能高效、功能稳定的系统提供给用户。

zookeeper原理?选举的原理是什么?

Zookeeper集群

Zookeeper的角色

Zookeeper工作原理

Zookeeper的核心是原子广播,这个机制保证了各个Server之间的同步。实现这个机制的协议叫做Zab协议。

Zab协议有两种模式,它们分 别是恢复模式(选主)和广播模式(同步)。当服务启动或者在领导者崩溃后,Zab就进入了恢复模式,当领导者被选举出来,且大多数Server完成了和 leader的状态同步以后,恢复模式就结束了。恢复模式结束后,Zab进入广播模式,状态同步保证了leader和Server具有相同的系统状态。

为了保证事务的顺序一致性,zookeeper采用了递增的事务id号(zxid)来标识事务。所有的提议(proposal)都在被提出的时候加上 了zxid。实现中zxid是一个64位的数字,它高32位是epoch用来标识leader关系是否改变,每次一个leader被选出来,它都会有一个 新的epoch,标识当前属于那个leader的统治时期。低32位用于递增计数。

每个Server在工作过程中有三种状态:

  • LOOKING:当前Server不知道leader是谁,正在搜寻

  • LEADING:当前Server即为选举出来的leader

  • FOLLOWING:leader已经选举出来,当前Server与之同步

leader选举原理

半数通过

当leader崩溃或者leader失去大多数的follower,这时候zk进入恢复模式,恢复模式需要重新选举出一个新的leader,让所有的 Server都恢复到一个正确的状态。

Zk的选举算法有两种:一种是基于basic paxos实现的,另外一种是基于fast paxos算法实现的。系统默认的选举算法为fast paxos。

  • A提案说,我要选自己,B你同意吗?C你同意吗?B说,我同意选A;C说,我同意选A。(注意,这里超过半数了,其实在现实世界选举已经成功了。但是计算机世界是很严格,另外要理解算法,要继续模拟下去。)

  • 接着B提案说,我要选自己,A你同意吗;A说,我已经超半数同意当选,你的提案无效;C说,A已经超半数同意当选,B提案无效。

  • 接着C提案说,我要选自己,A你同意吗;A说,我已经超半数同意当选,你的提案无效;B说,A已经超半数同意当选,C的提案无效。

  • 选举已经产生了Leader,后面的都是follower,只能服从Leader的命令。而且这里还有个小细节,就是其实谁先启动谁当头。

Zookeeper Watcher 机制 -- 数据变更通知

Zookeeper 允许客户端向服务端的某个 Znode 注册一个 Watcher 监听,当服务端的一些指定事件触发了这个 Watcher,服务端会向指定客户端发送一个事件通知来实现分布式的通知功能,然后客户端根据 Watcher 通知状态和事件类型做出业务上的改变。

工作机制:

(1)客户端注册 watcher

(2)服务端处理 watcher

(3)客户端回调 watcher

Watcher 特性总结:

(1)一次性

无论是服务端还是客户端,一旦一个 Watcher 被 触 发 ,Zookeeper 都会将其从相应的存储中移除。这样的设计有效的减轻了服务端的压力,不然对于更新非常频繁的节点,服务端会不断的向客户端发送事件通知,无论对于网络还是服务端的压力都非常大。

(2)客户端串行执行

客户端 Watcher 回调的过程是一个串行同步的过程。

(3)轻量

3.1、Watcher 通知非常简单,只会告诉客户端发生了事件,而不会说明事件的具体内容。

3.2、客户端向服务端注册 Watcher 的时候,并不会把客户端真实的 Watcher 对象实体传递到服务端,仅仅是在客户端请求中使用 boolean 类型属性进行了标记。

(4)watcher event 异步发送 watcher 的通知事件从 server 发送到 client 是异步的,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不同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通过 socket 进行通信,由于网络延迟或其他因素导致客户端在不通的时刻监听到事件,由于 Zookeeper 本身提供了 ordering guarantee,即客户端监听事件后,才会感知它所监视 znode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使用 Zookeeper 不能期望能够监控到节点每次的变化。Zookeeper 只能保证最终的一致性,而无法保证强一致性。

(5)注册 watcher getData、exists、getChildren

(6)触发 watcher create、delete、setData

(7)当一个客户端连接到一个新的服务器上时,watch 将会被以任意会话事件触发。当与一个服务器失去连接的时候,是无法接收到 watch 的。而当 client 重新连接时,如果需要的话,所有先前注册过的 watch,都会被重新注册。通常这是完全透明的。只有在一个特殊情况下,watch 可能会丢失:对于一个未创建的 znode的 exist watch,如果在客户端断开连接期间被创建了,并且随后在客户端连接上之前又删除了,这种情况下,这个 watch 事件可能会被丢失。

客户端注册 Watcher 实现

(1)调用 getData()/getChildren()/exist()三个 API,传入 Watcher 对象

(2)标记请求 request,封装 Watcher 到 WatchRegistration

(3)封装成 Packet 对象,发服务端发送 request

(4)收到服务端响应后,将 Watcher 注册到 ZKWatcherManager 中进行管理

(5)请求返回,完成注册。

服务端处理 Watcher 实现

(1)服务端接收 Watcher 并存储

接收到客户端请求,处理请求判断是否需要注册 Watcher,需要的话将数据节点的节点路径和 ServerCnxn(ServerCnxn 代表一个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连接,实现了 Watcher 的 process 接口,此时可以看成一个 Watcher 对象)存储在WatcherManager 的 WatchTable 和 watch2Paths 中去。

(2)Watcher 触发

以服务端接收到 setData() 事务请求触发 NodeDataChanged 事件为例:

2.1 封装 WatchedEvent

将通知状态(SyncConnected)、事件类型(NodeDataChanged)以及节点路径封装成一个 WatchedEvent 对象

2.2 查询 Watcher

从 WatchTable 中根据节点路径查找 Watcher

2.3 没找到;说明没有客户端在该数据节点上注册过 Watcher

2.4 找到;提取并从 WatchTable 和 Watch2Paths 中删除对应 Watcher(从这里可以看出 Watcher 在服务端是一次性的,触发一次就失效了)

(3)调用 process 方法来触发 Watcher

这里 process 主要就是通过 ServerCnxn 对应的 TCP 连接发送 Watcher 事件通知。

zk 节点宕机如何处理?

Zookeeper 本身也是集群,推荐配置不少于 3 个服务器。Zookeeper 自身也要保证当一个节点宕机时,其他节点会继续提供服务。

如果是一个 Follower 宕机,还有 2 台服务器提供访问,因为 Zookeeper 上的数据是有多个副本的,数据并不会丢失;如果是一个 Leader 宕机,Zookeeper 会选举出新的 Leader。

ZK 集群的机制是只要超过半数的节点正常,集群就能正常提供服务。只有在 ZK节点挂得太多,只剩一半或不到一半节点能工作,集群才失效。

所以

3 个节点的 cluster 可以挂掉 1 个节点(leader 可以得到 2 票>1.5)

2 个节点的 cluster 就不能挂掉任何 1 个节点了(leader 可以得到 1 票<=1)

RPC远程调用

Open Feign

Feign是一个声明式的http客户端,目前已闭源

使用:

  1. 引入依赖包 spring-cloud-starter-openfeign

  2. 添加注解@EnableFeignClients开启Feign功能

  3. 定义远程调用接口,在接口中知名远程调用的【服务名字】、【方法签名】

  4. 注入接口,执行远程调用

最佳实现:将FeignClient抽取为独立模块,并且把接口有关的POJO、默认的Feign配置都放到这个模块中,提供给所有消费者使用

优化:

  • 日志级别尽量用basic

  • 使用HttpClient或OKHttp代替URLConnection

    • 引入feign-httpClient依赖

    • 配置文件开启httpClient功能,设置连接池参数

Dubbo

Dubbo 是什么?

Dubbo 是一款高性能、轻量级的开源 RPC 框架,提供服务自动注册、自动发现等高效服务治理方案, 可以和 Spring 框架无缝集成。

Dubbo 的使用场景有哪些?
  • 透明化的远程方法调用:就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调用远程方法,只需简单配置,没有任何API侵入。

  • 软负载均衡及容错机制:可在内网替代 F5 等硬件负载均衡器,降低成本,减少单点。

  • 服务自动注册与发现:不再需要写死服务提供方地址,注册中心基于接口名查询服务提供者的IP地址,并且能够平滑添加或删除服务提供者。

Dubbo 服务器注册与发现的流程?

服务容器Container负责启动,加载,运行服务提供者。

服务提供者Provider在启动时,向注册中心注册自己提供的服务。

服务消费者Consumer在启动时,向注册中心订阅自己所需的服务。

注册中心Registry返回服务提供者地址列表给消费者,如果有变更,注册中心将基于长连接推送变更数据给消费者。

服务消费者Consumer,从提供者地址列表中,基于软负载均衡算法,选一台提供者进行调用,如果调用失败,再选另一台调用。

服务消费者Consumer和提供者Provider,在内存中累计调用次数和调用时间,定时每分钟发送一次统计数据到监控中心Monitor

Dubbo 和 Spring Cloud 有什么关系?Dubbo 和 Spring Cloud 有什么哪些区别?

Dubbo 是 SOA 时代的产物,它的关注点主要在于服务的调用,流量分发、流量监控和熔断。

而 Spring Cloud 诞生于微服务架构时代,考虑的是微服务治理的方方面面,另外由于依托了 Spring、Spring Boot 的优势,两个框架在目标就不一致,Dubbo 定位服务治理、Spring Cloud 是打造一个分布式的生态。

Dubbo 底层是使用 Netty 这样的 NIO 框架,是基于 TCP 协议传输的,配合以 Hession 序列化完成 RPC 通信。

Spring Cloud 是基于 Http 协议 Restful 接口调用远程过程的通信,相对来说 Http 请求会有更大的报文,占的带宽也会更多。但是 Restful 相比 RPC 更为灵活,服务提供方和调用方的依赖只依靠一纸契约,不存在代码级别的强依赖,这在强调快速演化的微服务环境下,显得更为合适,至于注重通信速度还是方便灵活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Dubbo集群提供了哪些负载均衡策略?

Dubbo内置了4种负载均衡策略

  1. RandomLoadBalance:随机负载均衡。随机的选择一个。是Dubbo的默认负载均衡策略。

  2. RoundRobinLoadBalance:轮询负载均衡。轮询选择一个。

  3. LeastActiveLoadBalance:最少活跃调用数,相同活跃数的随机。每收到一个请求,活跃数加1,完成请求后则将活跃数减1。活跃调用数越小,表明该服务提供者效率越高,单位时间内可处理更多的请求。

  4. ConsistentHashLoadBalance:一致性哈希负载均衡。相同参数的请求总是落在同一台机器上。

Dubbo的集群容错方案有哪些?

  • Failover Cluster(默认):失败自动切换,当出现失败,重试其它服务器。通常用于读操作,但重试会带来更长延迟。

  • Failfast Cluster:快速失败,只发起一次调用,失败立即报错。通常用于非幂等性的写操作,比如新增记录。

  • Failsafe Cluster:失败安全,出现异常时,直接忽略。通常用于写入审计日志等操作。

  • Failback Cluster:失败自动恢复,后台记录失败请求,定时重发。通常用于消息通知操作。

  • Forking Cluster:并行调用多个服务器,只要一个成功即返回。通常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读操作,但需要浪费更多服务资源。可通过 forks=”2″ 来设置最大并行数。

  • Broadcast Cluster:广播调用所有提供者,逐个调用,任意一台报错则报错 。通常用于通知所有提供者更新缓存或日志等本地资源信息。

负载均衡

Ribbon

什么是Ribbon?

Spring Cloud Ribbon是一个基于HTTP和TCP的客户端负载均衡工具,它基于Netflix-Ribbon实现。 通过SpringCloud的封装,可以让我们轻松地将面向服务的REST模版请求自动转换成客户端负载均衡的服务调用。 Spring Cloud Ribbon虽然只是一个工具类框架,它不像服务注册中心、配置中心、API网关那样需要独立部署,但是它几乎存在于每一个Spring Cloud构建的微服务和基础设施中。因为微服务间的调用,API网关的请求转发等内容,实际上都是通过Ribbon来实现的。

Ribbon的负载均衡算法策略如下表:

内置负载均衡规则类规则描述
RoundRobinRule简单轮询服务列表来选择服务器。
AvailabilityFilteringRule对以下两种服务器进行忽略: (1)在默认情况下,这台服务器如果3次连接失败,这台服务器就会被设置为“短路”状态。短路状态将持续30秒,如果再次连接失败,短路的持续时间就会几何级地增加。 (2)并发数过高的服务器。如果一个服务器的并发连接数过高,配置了AvailabilityFilteringRule规则的客户端也会将其忽略。并发连接数的上限,可以由客户端的<clientName>.<clientConfigNameSpace>.ActiveConnectionsLimit属性进行配置。
WeightedResponseTimeRule为每一个服务器赋予一个权重值。服务器响应时间越长,这个服务器的权重就越小。这个规则会随机选择服务器,这个权重值会影响服务器的选择。
ZoneAvoidanceRule以区域可用的服务器为基础进行服务器的选择。使用Zone对服务器进行分类,这个Zone可以理解为一个机房、一个机架等。而后再对Zone内的多个服务做轮询。
BestAvailableRule忽略哪些短路的服务器,并选择并发数较低的服务器。
RandomRule随机选择一个可用的服务器。
RetryRule重试机制的选择逻辑

服务熔断

解决服务雪崩问题的常见方式:

  1. 超时处理:设定超时时间,请求超过一定时间没有响应就返回错误信息,不会无休止等待

  2. 仓壁模式:限定每个业务能使用的线程数,避免耗尽整个tomcat的资源,因此也叫线程隔离。

  3. 断路器模式:由断路器统计业务执行的异常比例,如果超出阈值则会熔断该业务,拦截访问该业务的一切请求。

  4. 流量控制:限制业务访问的QPS,避免服务因流量的突增而故障。

    限流是对服务的保护,避免因瞬间高并发流量而导致服务故障,进而避免雪崩。是一种预防措施。

    超时处理、线程隔离、降级熔断是在部分服务故障时,将故障控制在一定范围,避免雪崩。是一种补救措施。

Hystrix与Sentinel对比

sentinel(流控、熔断、隔离、降级)

流量控制:在添加限流规则时,点击高级选项,可以选择三种流控模式

  • 直接:统计当前资源的请求,触发阈值时对当前资源直接限流,也是默认的模式

  • 关联:统计与当前资源相关的另一个资源,触发阈值时,对当前资源限流

  • 链路:统计从指定链路访问到本资源的请求,触发阈值时,对指定链路限流

流控效果:

是指请求达到流控阈值时应该采取的措施,包括三种:

  1. 快速失败:达到阈值后,新的请求会被立即拒绝并抛出FlowException异常。是默认的处理方式。

  2. warm up:预热模式,对超出阈值的请求同样是拒绝并抛出异常。但这种模式阈值会动态变化,从一个较小值逐渐增加到最大阈值。

  3. 排队等待:让所有的请求按照先后次序排队执行,两个请求的间隔不能小于指定时长

隔离和降级:

  • 隔离(舱壁模式):

    • 线程池隔离:给每个服务调用业务分配一个线程池,利用线程池本身实现隔离效果

    • 信号量隔离(Sentinel默认采用),就是计数器模式,记录业务使用的线程数量,达到信号量上限时,禁止新的请求。

  • FeignClient整合Sentinel降级:

    • 编写对应的降级策略,并在代用失败后回调(结合Open feign使用)

  • 熔断降级:

    • 慢调用:业务的响应时长(RT)大于指定时长的请求认定为慢调用请求。在指定时间内,如果请求数量超过设定的最小数量,慢调用比例大于设定的阈值,则触发熔断。

    • 异常比例或异常数:统计指定时间内的调用,如果调用次数超过指定请求数,并且出现异常的比例达到设定的比例阈值(或超过指定异常数),则触发熔断。

    断路器控制熔断和放行是通过状态机来完成的:

    状态机包括三个状态:

    • closed:关闭状态,断路器放行所有请求,并开始统计异常比例、慢请求比例。超过阈值则切换到open状态

    • open:打开状态,服务调用被熔断,访问被熔断服务的请求会被拒绝,快速失败,直接走降级逻辑。Open状态5秒后会进入half-open状态

    • half-open:半开状态,放行一次请求,根据执行结果来判断接下来的操作。

      • 请求成功:则切换到closed状态

      • 请求失败:则切换到open状态

授权规则:通过GatewayFilter获取reques-header中origin值(gateway),没有值的被过滤

规则持久化:sentinel是基于内存,可结合nacos配置中心持久化配置

链路追踪@

skywalking

网关

sentinel限流和网关限流区别

网关虽然也可以做到限流,但是只是做到client到server的限流,我们服务一般是由一条链路组成,链路之间无法限流,也无法做到熔断等功能。

gateway

网关定义:API 网关是一个处于应用程序或服务(提供 REST API 接口服务)之前的系统,用来管理授权、访问控制和流量限制等,这样 REST API 接口服务就被 API 网关保护起来,对所有的调用者透明。因此,隐藏在 API 网关后面的业务系统就可以专注于创建和管理服务,而不用去处理这些策略性的基础设施。

Spring Cloud Gateway 里明确的区分了 Router 和 Filter,并且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内置了非常多的开箱即用功能,并且都可以通过 SpringBoot 配置或者手工编码链式调用来使用

  • 22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