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 (基础概念、类加载过程、垃圾回收算法)

目录

一、JVM 是什么

二、JVM 运行流程

三、Java运行时数据区

1、程序计数器(线程私有)

2、栈区(线程私有)

3、堆

4、方法区

四、OOM内存溢出和内存泄漏

1、OOM内存溢出

2、内存泄漏

五、类加载过程

1、加载

2、连接

3、初始化

4、双亲委派模型

六、垃圾回收(GC)

1、 如何判断对象是死亡对象

(1)引用计数法

(2)可达性分析法

2、垃圾回收算法

(1)标记-清除算法

(2)复制算法

(3)标记-整理算法

(4)分代算法


 

一、JVM 是什么

        JVM 是 Java虚拟机 。虚拟机是指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完整硬件功能的、运行在一个完全隔离的环境中的完整计算机系统。即 JVM 是一台被定制过的现实当中不存在的计算机。

JDK、JRE、JVM之间的关系:

JDK:

   Java开发工具包,提供给Java程序员使用,包含了JRE,同时还包含了编译器javac与自带的调试工具Jconsole、jstack等。

JRE:

   java运行时环境,包含了JVM,Java基础类库。是使用Java语言编程写程序运行的所需环境。

JVM:

   Java虚拟机,运行Java代码。

二、JVM 运行流程

        程序在执行之前先要把Java代码转换成字节码文件,JVM首先要把字节码文件通过一定的方式用 类加载器 把文件加载到内存中的 运行时数据区。而字节码文件是JVM的一套指令集规范,底层的系统是看不懂的,因此需要用特定的命令解析器 执行引擎 将字节码翻译成底层指令系统再交由CPU去执行,而这个过程中需要调用其他语言的接口 本地库接口 来实现整个程序的功能。

Java进程启动的大概步骤:

① 初始化JVM参数

② 创建并启动 java虚拟机

③ 启动 main 线程执行入口函数 —— 入口类类加载,再执行 main 方法

④ 启动守护线程:GC(垃圾回收机制)线程等 

三、Java运行时数据区

        Java运行时数据区域也叫内存布局,有五部分组成。

1、程序计数器(线程私有)

        程序计数器存的是CPU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比如1个CPU,但是有8个线程,它们并发执行(宏观上),可能第一个线程执行到第4行,第二个线程执行到第10行,第三个线程执行到第2行...

2、栈区(线程私有)

        栈中存放的是局部变量,以及方法调用时候的相关信息。

Object o = new Object();

o : 栈里

new Object():堆里

3、堆

        程序中创建的对象都保存在堆中。堆区主要有两个部分:新生代老年代。新生代放新创建的对象,当经过一定GC次数后还存活的对象就会放到老年代。

        新生代中还有两个部分:Endn两个Survivor(S0/S1)垃圾回收的时候,会将Endn中存活的对象放到一个未使用的Survivor中,并把当前的End和正在使用的Survivor清理掉。 

4、方法区

        用来存储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

        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把此区域称为 方法区。而在实现中,JDK 7时叫做 永久代,JDK 8时叫做 元空间。(可以理解为方法区的实现,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方法区的称呼)

类信息(类对象)

        .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里就是类对象,类对象中可以知道这个类里有哪些方法,有哪些静态成员,以及这些方法的权限:public、private等。

四、OOM内存溢出和内存泄漏

1、OOM内存溢出

        OOM内存溢出是指程序出现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内存对象确实应该存活。此时要根据JVM参数与物理内存比较检查,看是否还应该把JVM内存调大、或者检查对象的生命周期是否过长了。

除了程序计数器以外的5个区域都有可能出现OOM内存溢出:

  • Java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创建栈帧时,如果空间不足,则会OOM;
  • 方法区、堆在类加载、创建对象时,如果空间不足,先GC(垃圾回收),GC后还是空间不足的话,就会OOM。

2、内存泄漏

         指无用对象(不再使用的对象)持续占有着内存,或者无用对象的内存得不到及时的释放,从而造成内存空间的浪费。(泄漏对象无法被GC)

出现的情况:

随着Java程序运行的时间越来越长,无用对象越来越多,可用的空间越来越少;

java进程一直执行,内存泄漏最终导致OOM。

五、类加载过程

1、加载

        加载属于类加载的一个环节,主要是把.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中。

JVM主要完成下面三件事:

  1. 根据类名,找到.class文件
  2. 把.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
  3. 创建一个类对象

2、连接

(1)验证:验证.class文件是否符合JVM标准,是否会危害到虚拟机。

(2)准备:给静态变量赋0值。

(3)解析:初始化常量的过程。(Java虚拟机将常量池中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

         常量池中,每个常量都有一个编号,最开始的时候,这个敞亮的引用,也就是a,对应的是这个常量的编号(符号引用),并不是“abcd”。这一步就是把编号替换成真是的值(“abcd”)。

3、初始化

        执行构造方法的过程。

注意:

public class Test extends B{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Test();
        new Test();
    }

}
class A{
    public A(){
        System.out.println("A 的构造方法");//4
    }
    {
        System.out.println("A 的构造代码块");//3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A 的静态代码块");//1
    }
}
class B extends A{
    public B(){
        System.out.println("B 的构造方法");//6
    }
    {
        System.out.println("B 的构造代码块");//5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B 的静态代码块");//2
    }
}

打印结果:

4、双亲委派模型

        双亲委派模型是指,如果一个类加载器收到了类加载的请求,它首先不会自己去尝试加载这个类,而是把这个请求委派给父类加载器去完成,每一层次的类加载器都是如此。因此所有加载请求最终都应该传送到最顶层的启动类中,只有当父加载器反馈回来说自己无法完成这个加载请求时(在它的搜索范围中没有找到所需的类),子加载器才会尝试自己完成加载。

启动类加载器:加载 JDK 中 lib 目录中的 Java 的核心类库。(JAVA_HOME/lib 目录)

扩展类加载器:加载 lib/ ext 目录下的类。

应用程序类加载器:加载我们写的应用程序。

自定义类加载器: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类加载器。

六、垃圾回收(GC)

        因为有一些对象在使用完之后就不使用了,就会变成垃圾,因此JVM会自己进行清理。JVM主要有程序计数器、堆、栈(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方法区组成,而程序计数器和栈是线程私有的,会自动回收掉垃圾,因此主要在堆中进行垃圾回收。(堆是JVM中最大的一块内存空间)

GC中内存划分:

1、 如何判断对象是死亡对象

(1)引用计数法

        给对象增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是,计数器就+1,。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就-1。当计数器为0时,就说明对象不再被使用了,即对象是死亡对象了。

优点:

        简单

缺点:

  • 会浪费一部分空间用来计数。(假如一个对象是2个字节,但是这个用来计数的空间是4个字节)
  • 不能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即不能回收循环引动的对象。(在主流的JVM中没有使用该方法)

(2)可达性分析法

        通过一系列的被称为 “GC Roots” 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结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走过的路径称为 “引用链”。当一个对象到 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时(即GC Roots到这个对象是不可达的),就说明这个对象是死亡对象。

可以作为 GC Roots 的对象包含以下几种:

  1. 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
  2. 方法区中的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3.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4. 本地方法栈中JNI引用的对象。(Native方法)

2、垃圾回收算法

(1)标记-清除算法

        有两个阶段:标记清除。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在完成标记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后面的算法都是基于标记-清除算法的改进)

回收的时候:

在新生代中,将 Endn 中存活的对象放到一个未使用的Survivor中,并把当前的 Endn 和正在使用的 Survivor 清除掉。

缺点:

  • 效率问题:标记和清除的过程效率都不高;
  • 空间问题:标记清除后会产生大量的不连续的内存碎片,可能会导致在以后层序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分配较大的对象时,无法找到足够连续的内存而不得不提前触发新的垃圾回收。

 

(2)复制算法

        为了解决 标记-清理 的效率问题。把一块内存划分为相同大小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创建对象),回收时,把存活对象复制到另一块空置的内存中。

        用于存活对象较少的情况。

是新生代的回收算法。

使用场景:对象存活率低。

缺点:内存利用率低,50% 

 

(3)标记-整理算法

        标记过程和标记清除过程差不多,只是在标记完后,不立马进行清除,而是将存活对象都向一端移动,将存活对象移动到一端连续的空间,最后清理掉端外剩余的内存。      

是老年代的回收算法。

不会产生内存碎片,效率较高。

(4)分代算法

        是jvm采取的算法。把内存划分为许多块,针对不同的内存对象的创建、回收特性,使用不同的算法。(类似一国两制)

GC内存划分,不同的内存,使用不同的回收算法:

新生代使用复制算法的优化版;

老年代使用标记清除算法或者标记整理算法。

  • 1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深入理解JVM第四版》是一本关于Java虚拟机(JVM)原理和实现的经典著作。它由周志明所著,共计300页。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读者如何深入理解并掌握JVM的工作原理和内部机制。 本书首先介绍了JVM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它详细解释了JVM如何加载、验证、解析和初始化Java。此外,书中还涉及了运行时数据区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堆、栈、方法区等。 接下来,本书讨论了JVM垃圾回收机制。它介绍了不同型的垃圾回收算法和相关的性能调优技术。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一部分,了解如何优化程序的内存使用和垃圾回收效率。 此外,本书还涵盖了JVM的即时编译器和优化技术。它详细介绍了JIT编译器的工作原理,并解释了常用的优化技术,如内联、逃逸分析和锁消除等。这对于那些希望通过编写高效的Java代码来提高程序性能的开发人员来说非常有用。 最后,本书还提供了一些高级主题,如类加载器、字节码增强和调试技术。通过阅读这些章节,读者可以加深对JVM内部机制的理解,并学习如何调优和调试JVM相关的问题。 总体而言,《深入理解JVM第四版》是一本全面而深入的JVM学习资料。它适合那些希望更深入了解JVM内部工作原理的Java开发人员。无论是学生、工程师还是研究人员,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技巧。读者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和实践书中的示例代码,提升自己的Java编程能力和理解JVM的水平。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