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邮考研832计算机基础综合【数据结构】自用复盘(上篇)

(一)数据结构和算法 

1. 了解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抽象数据类型的基本概念。

2. 了解数据结构的发展和地位。

数据结构的发展和地位的几个方面:

  1. 理论研究: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算法设计方法。通过对数据结构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计算机程序的运行原理和效率,并为算法设计提供基础支持。

  2. 应用广泛: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不论是数据库、图像处理、网络通信、人工智能还是游戏开发等领域,都离不开高效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和处理数据。数据结构的选择和设计对于系统性能和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算法效率分析:数据结构与算法密切相关,优秀的数据结构可以提高算法的效率,从而加速程序的运行速度。通过对数据结构的选择、设计和实现,可以优化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从而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4. 数据库管理:数据结构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数据库需要高效地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而数据结构提供了各种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存储结构,如平衡树、哈希表、堆等。合理选择和设计数据结构能够提高数据库的查询和操作效率。

  5. 系统设计和优化:数据结构也在操作系统和编译器等系统软件的设计和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操作系统需要高效地管理内存、文件和进程等资源,而编译器需要进行语法分析和代码优化。数据结构的选择和设计能够改善系统性能和响应时间。

3. 了解各种算法描述方法和算法设计的基本要求。

4. 掌握对算法的评价标准和算法效率的度量方法

(二)线性表

1. 理解线性表的概念、定义、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2. 熟练掌握线性表的顺序结构及其各种基本运算

3. 熟练掌握单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的存储结构及其各种基本运算

① 单链表

② 循环链表

③ 双向链表

4. 理解链表的应用——稀疏多项式存储和运算。

       稀疏多项式存储和运算是一种优化多项式计算的方法,适用于多项式中只有少数系数非零的情况。在传统的多项式表示方法中,需要存储和计算所有系数,导致空间和时间复杂度较高。而稀疏多项式存储和运算则通过仅存储非零系数及其对应的指数来减少存储空间,并通过特定的算法进行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链表存储方式中,每个节点包含一个非零系数及其对应的指数,并通过指针将各个节点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动态地添加和删除节点,适用于系数变化频繁的情况。在稀疏多项式存储和运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下是链表在稀疏多项式存储和运算中的应用:

  1. 存储非零项:稀疏多项式中只有少数系数非零,而链表可以动态地存储这些非零项。每个链表节点可以表示一个非零项,包含系数和指数信息。

  2. 插入和删除非零项:链表结构的一个主要优势是可以方便地插入和删除节点。在进行多项式的加法、减法或乘法运算中,需要对非零项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链表可以很快地进行相应操作。

  3. 合并相同指数的项:稀疏多项式运算时,需要将相同指数的项合并。通过遍历链表,可以找到相同指数的项并进行合并,从而减少多项式的项数。

  4. 多项式的加法和减法:链表结构适合用于多项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具体实现时,可以创建两个链表来分别表示两个多项式,然后遍历两个链表,根据指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和合并。

  5. 多项式的乘法:链表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通过遍历两个链表,将第一个多项式的每个节点与第二个多项式的每个节点相乘,得到新的链表表示结果多项式。

  6. 多项式的展示:通过遍历链表,可以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出和展示多项式,如常见的数学表达方式。

       链表在稀疏多项式存储和运算中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能够方便地存储和操作非零项,实现多项式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并以易读的方式展示多项式。

(三)栈和队列

1. 掌握栈的定义、表示、实现和应用

2. 掌握递归的概念和递归的实现过程

递归是一种在算法和程序设计中常用的概念,指的是一个函数通过调用自身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接下来,我将解释递归的概念并介绍递归的实现过程。

递归的概念: 递归是指在函数体内调用函数本身的过程。在使用递归时,问题会被不断地分解成更小的子问题,直到达到某个基准情况,然后再将这些子问题的解合并起来,最终得到原始问题的解。

递归的实现过程:

  1. 基准情况(递归终止条件):确定递归何时结束的条件。在递归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或多个基准情况,当满足基准情况时,递归将停止。

  2. 递归调用(问题规模缩小):将原始问题分解为一个或多个相同类型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的规模比原问题要小。通过调用相同的递归函数来解决这些子问题。

  3. 问题的解合并:将子问题的解合并起来,得到原始问题的解。

递归函数的实现通常包括两个关键步骤:递归调用和基准情况。

以下是一个经典的递归例子,计算阶乘(n!):

int factorial(int n) {
    // 基准情况
    if (n == 0 || n == 1) {
        return 1;
    }
    // 递归调用
    return n * factorial(n - 1);
}

在这个例子中,递归调用发生在函数体内部,函数不断调用自身并传入规模更小的子问题(即 n-1),直到 n 达到基准情况(n=0 或 n=1),然后递归结束。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递归时,必须确保递归能够停止,否则会导致无限循环(递归调用没有终止条件),使程序崩溃或耗尽系统资源。此外,递归可能会占用较多的内存空间和执行时间,因此在设计程序时需要谨慎使用递归,并考虑是否存在效率更高的非递归解决方案。

3. 掌握队列的定义以及顺序(循环队列)和链式存储结构的实现

(四)串

1. 了解串的基本概念及顺序和链式存储结构。

2. 掌握串的各种基本运算

串是由零个或多个字符组成的有序序列。在字符串处理中,存在着多种基本运算,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基本运算:

  1. 连接运算:将两个串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串,通常使用 "+" 运算符表示。例如,对于两个串 "Hello" 和 "World",它们的连接结果为 "HelloWorld"。

  2. 长度运算:计算一个串中字符的个数,可以使用内置函数或方法来获取串的长度。例如,对于串 "Hello",它的长度为 5。

  3. 子串运算:从一个串中提取出指定范围的子串,通常使用子串操作函数或方法。例如,对于串 "HelloWorld",可以提取出子串 "World"。

  4. 比较运算:比较两个串的大小关系,通常使用比较运算符(如 ==、!=、<、<=、>、>=)或内置函数来实现。比较的规则可以是字典序或其他定义的比较规则。

  5. 查找运算:在一个串中查找指定字符或子串的位置,常用的查找方法包括线性查找、二分查找、KMP 算法等。

  6. 替换运算:将一个串中的某个字符或子串替换为另一个字符或子串,可使用替换函数或方法来实现。

  7. 截取运算:从一个串中截取指定位置和长度的子串,通常使用截取函数或方法来实现。

  8. 翻转运算:将一个串逆序排列,从最后一个字符开始到第一个字符,可使用翻转函数或方法来实现。

除了上述基本运算外,还有很多其他字符串操作,例如查找和替换的高级算法、正则表达式匹配等。

3. 了解串的模式匹配算法(KMP)。

(五)数组和广义表

1. 掌握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

L=sizeof(ElemType)

2. 理解稀疏数组的概念和压缩存储的方法。

3. 理解稀疏矩阵的三元组存储结构和基本运算。

4. 了解稀疏矩阵的十字链表存储结构。

5. 理解广义表的基本概念,掌握广义表的存储结构

(六)树

1. 理解树的基本概念及其存储结构。

2. 熟练掌握二叉树的定义、性质以及各种存储结构和遍历算法

3. 掌握线索二叉树的概念、存储结构及线索化算法

4. 掌握树和森林与二叉树间的转换,掌握树和森林的遍历算法

5. 掌握哈夫曼树的概念、存储结构和应用

(七)图

1. 理解图的基本概念,掌握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存储结构

2. 了解十字链表,邻接多重表等存储结构。

3. 熟练掌握图的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遍历算法

4. 理解图的连通性、最小生成树的概念。

5. 掌握求最小生成树算法

6. 理解有向无环图的概念,掌握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算法

7. 理解带权最短路径的概念,掌握求最短路径的算法

(八)查找

1. 理解查找的概念及其效率的评价方法。

2. 理解静态查找表的概念,熟练掌握顺序、折半和分块查找算法

3. 理解动态查找表和二叉排序树的概念。

4. 了解平衡二叉树的概念。

5. 理解哈希表的含义,掌握哈希函数的构造和处理冲突的基本方法

(九)内部排序

1. 掌握插入类排序的算法: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2. 掌握交换类排序的算法: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3. 掌握选择类排序的算法: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



4. 了解归并排序、基数排序的思想,了解外排序的概念。

归并排序的思想是将待排序的序列分成两部分,分别对每部分进行排序,然后再将两个有序的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的序列。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序列不断二分,直到每个子序列只剩下一个元素。
  2. 对相邻的两个子序列进行比较和合并,得到新的有序子序列。
  3. 不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基数排序的思想是将待排序的序列按照个位、十位、百位等位置上的值来进行排序。具体步骤如下:

  1. 从最低位开始,按照每个位置的值将序列分为0-9共10个桶。
  2. 将序列按照当前位置的值分配到对应的桶中。
  3. 按照桶的顺序依次取出元素,得到新的序列。
  4. 不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最高位。

外排序是一种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排序方法,由于内存空间有限,无法一次性将所有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进行排序。外排序通过将数据分为若干块,每次只处理一部分数据,并使用辅助存储器(如硬盘)进行数据的读写。常见的外排序算法有多路归并排序和置换选择排序等。

多路归并排序是一种典型的外排序算法,它将数据分为多个块,每次从每个块中选择最小的元素进行合并,直到所有数据排序完成。

置换选择排序(败者树排序)是另一种外排序算法,它使用一个称为败者树的数据结构来快速找到当前最小的元素,并实现数据的排序。

外排序通过合理地划分数据和利用辅助存储器对大规模数据进行高效排序,是处理大数据量排序问题的常用方法。

  • 10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计算机考研复试面试常问问题数据结构篇.pdf是一份关于计算机考研复试中常见的数据结构问题集合的文档。在这份文档中,可能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面试官可能会对你的数据结构基础进行考察,问你数据结构的定义、基本概念、常见的数据结构分类以及它们的特点等。 2. 数组、链表和栈的实现和应用:面试官可能会询问数组、链表和栈的基本实现方式,比如数组的特点、随机存取和顺序存储等,链表的特点和不同类型的链表,以及栈的实现和应用场景等。 3. 队列和树的实现和应用:面试官可能会问到队列和树的基本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例如,队列的特点和实现方式、循环队列和链式队列的区别,二叉树和平衡二叉树的特点和应用等。 4. 图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算法:面试官可能会询问图的基本概念,如有向图和无向图的概念及其区别,图的存储方式以及常见的图算法,如最短路径算法、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等。 在面试过程中,回答这些问题时应该尽量简明扼要,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或代码实现进行说明,以展示自己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最后,还应积极与面试官进行沟通交流,回答问题时注意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的准确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