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100 汉隆剃刀(Hanlon’s Razor)

某天,一位大学生去找数学教授请教问题,但教授只是看了他一眼,然后沉默地走开了。学生瞬间感觉受到了侮辱,认为教授一定是看不起自己,于是愤怒地在社交媒体上大吐苦水,甚至暗示教授可能带有歧视。

然而,真相是:教授那天刚做完牙科手术,麻药尚未消退,他根本无法开口说话。

图片

我们都是自己假设的囚徒,社会生物学之父 E.O. Wilson 如是说。

说的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这个思维模型:汉隆剃刀(Hanlon’s Razor)

定义:“不要用恶意来解释那些可以用愚蠢解释的行为”(Never attribute to malice that which can be adequately explained by stupidity)。其准确来源不明,但与奥卡姆剃刀类似,是关于选择解释的简单原则。

意义:在复杂社会中,不要过度偏执地认定别人存心不良。很多糟糕结果的产生往往不是有人蓄意为恶,而是由于无知、疏忽或判断错误。这一原则有助于避免陷入阴谋论式的思维,也有利于保持理性与包容的态度。

适用场景:在职场、人际交往中碰到他人行为带来不利影响时,应用汉隆剃刀可避免过度猜忌。同样,分析社会现象时少一些阴谋论、多一些基于无心之失的假设,更容易贴近事实真相。这有助于维护团队信任,并促使我们用建设性方式解决问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拯救世界的“关键一票”

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Cuban Missile Crisis)达到白热化,美国和苏联在冷战中剑拔弩张,世界处于核战争的边缘。美军封锁了古巴,防止苏联向其运送核导弹。与此同时,美国海军发现了一艘苏联B-59潜艇,它当时正在加勒比海水域执行任务,搭载着一枚核鱼雷。

美军为了迫使潜艇浮出水面,开始使用深水炸弹(depth charges)进行模拟攻击。苏联潜艇的官兵被困在高温、低氧的封闭环境中,指挥官一度认为战争可能已经爆发,于是考虑使用核鱼雷反击。

然而,这次核打击并没有发生,而拯救世界的关键,竟然是一个人的理性判断——瓦西里·阿尔希波夫(Vasili Arkhipov)。

苏联潜艇上的指挥结构规定,需要三名高级军官一致同意,才能发射核武器:潜艇舰长确信美军已经在攻击苏联,认为战争爆发,主张发射核鱼雷;政委同意舰长的判断,支持发射核鱼雷;副舰长阿尔希波夫却坚决反对发射核武器。

在极度紧张的环境下,前两位军官倾向于使用 “恶意假设”来解读美军的行为:“他们正在进攻!他们要摧毁我们!我们必须反击!” 而阿尔希波夫则采用了 “汉隆剃刀”的思维方式——是否存在更简单、更可能的解释?也许美军的深水炸弹只是试图迫使潜艇浮出水面,而不是战争的开始?也许是通信失败,而非美军的恶意进攻?

阿尔希波夫顶住了巨大压力,拒绝批准核打击,最终说服舰长浮出水面并与美军接触。事实证明,美军并不知道潜艇上搭载着核武器,他们的意图并非挑起战争,而只是试图让潜艇撤离战区。

图片

思想内涵

⁠⁠概念核心:去恶意假设,回归无知或疏忽⁠⁠

“不要用恶意来解释那些可以用愚蠢解释的行为”,这句经典表述是汉隆剃刀的要义。它既继承了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简化精神,也体现⁠⁠出人类在理解复杂社会行为时的一种反直觉观念:看似“阴谋”或“故意找茬”的行为,往往只是“愚蠢”“疏忽”或“无知”导致的结果⁠⁠。

这里的“愚蠢”并非一定指智商不足,更可以⁠⁠指信息缺失、思考深度不足、认知偏差过重、缺乏专业能力等⁠⁠。

在平时,我们很容易将一些不利于自身的行为解释为“有人对我怀有恶意”,这往往是因为人类自我防卫的本能,以及我们对外界环境的高度敏感。但从深层来讲,人们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多余的心力与资源去“特意伤害某个个体”,更多是因为决策失误、信息不全或经验不足造成的负面后果。换言之,汉隆剃刀提示我们“以更低层次的原因来解释复杂现象”,不要过度提升到“被针对”“被迫害”的层面上去。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彼此关系,减缓不必要的情绪化冲突。

汉隆剃刀 vs 奥卡姆剃刀

奥卡姆剃刀强调的是在对某一现象或理论进行解释时,应该避免不必要的假设,优先选择更简单的解释,这在逻辑推理与科学研究中十分常见。同样,⁠⁠汉隆剃刀并不主张我们在任何情境下都绝对排除恶意的可能,而是让我们在第一步做推论时,更倾向于使用更“低阶”的解释,比如考虑对方是否缺乏信息、专业能力不足、或者是基于外部环境压力等。如此一来,我们在面对不如人意的结果时,可以减少偏执、偏见以及阴谋论式的过度推测⁠⁠。

这与奥卡姆剃刀有精神上的一致性:两者⁠⁠都倡导利用最简单直接的假设去解释现象,从而减少复杂化、神秘化或恶意化。⁠⁠

图片

如何践行汉隆剃刀⁠⁠?

建立多层次思考:从“可能最简单的原因”开始,但不停止于此

在遇到令人困惑或不愉快的事件时,不妨将汉隆剃刀作为第一道判断:对方是否因为愚蠢、疏忽、信息不全而做了错误的决定?

如果可以找到足够证据来支持此种可能性,那就先别急着上升到“他人恶意”的高度。但同时要记住,这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当事实逐渐呈现⁠⁠,或者我们发现系统性的恶意迹象时,应当果断地切换其他思维模型去进一步验证。

留意“问题持续性”与“动机一致性”

如果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群体的负面行为表现持续出现,而且频率极高,或者在时间、利益、后果上明显一次比一次更具针对性,那我们就要引入更多证据评估。⁠⁠因为“愚蠢”带来的错误一般是随机分布的,恶意则往往具有特定目标和系统性⁠⁠。

如果对方在不同场合、持续地表现出对你不利的行为,有理有据表明他们在谋取私利或打压竞争者,那么汉隆剃刀就显得捉襟见肘,需要及时转变假设,保护自己或团队的利益。

倡导对话与反馈机制

在团队或组织内部,汉隆剃刀的应用和“直接沟通”策略相辅相成。如果我们认为领导的某项决策可能只是出于信息不足而做错,并非故意打击下属,那就更应借助反馈通道,将一线真实情况、潜在风险或改进方案及时上报。在交通或公共空间中,对有疑似违规或危险行为的人进行合理提醒或善意提示,也可能化解很多“看似恶意”的冲突。

这样一来,通过沟通和信息共享,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对方到底是“真的无心”“确实愚蠢”“还是故意为之”。

与其他思维模型的平衡

汉隆剃刀在本质上是一种简化假设的方法,这与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相契合,但它仅是众多工具之一。⁠⁠除了汉隆剃刀,我们还可以参考“认知偏差”“动机归因偏差”“利益相关者分析”等模型,以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比方说,我们可以同时应用“利益驱动模型”去探索对方是否真有动机去蓄意为恶。如果利益驱动与现实情况高度吻合,且对方有明显行动轨迹,那就要警惕“恶意”的可能性,而不应盲目将其全然归咎于“愚蠢”或“无心之失”。只有将这些思维模型结合使用,才能避免将汉隆剃刀作为逃避深度思考的借口。

应用场景

职场管理:减少猜忌、建立信任

管理层和员工的决策失误,常被解读为“压榨”或“利益对立”。其实,大多只是盲点或信息不对称。运用汉隆剃刀,可先从“疏忽或专业失误”角度理解,而非立即怀疑恶意。

例如,新考核制度看似“偏向高层”,若未经证实就揣测“剥削”或“政治”,沟通与信任会崩塌。若先假设管理层欠缺一线信息,就能用理性反馈帮助改进,获得更正向的结果。

人际关系:降低敌对与误解⁠⁠

交通冲突、家庭纠纷、朋友误会,常被我们解读为“他一定故意挑衅我”。一旦认定对方存心不良,就易产生报复冲动。汉隆剃刀提醒先考虑对方是否经验不足、忽略盲区或心急走神。没有确凿依据前,不要轻易升级为“他要跟我作对”。

在人际互动中,“他是不是针对我”“是不是嫉妒我”也很常见。很多看似“有敌意”的语言或行为,可能只是对方情绪不稳、表达失当或沟通不成熟。把这种可能性纳入评估,可避免陷入“他处处针对我”的恶性循环。

图片

从“阴谋论”到“理解人性弱点”

在现代社会,信息量庞大、社会结构复杂、利益相关方众多。当我们面对各种纷繁变动时,很容易将人际冲突、政策失当以及组织内耗等问题,归结为“有人蓄意操纵”。

可是,若深挖下去,⁠⁠许多不理想的现象往往是由于人性的弱点或系统缺陷而产生的,并不一定隐含着复杂的阴谋。人性弱点主要体现在:懒惰、短视、对大局信息的不掌握、对反面后果的低评估,以及“侥幸心理”等。这些都可以被视为某种“愚蠢”或“缺乏远见”。

⁠⁠汉隆剃刀的深层价值,在于它提醒人们:社会问题的根源不仅在于某个“坏人”,更可能在于正常人也会犯错、懈怠或计较短期利益。这是对“阴谋论思维”或“你死我活零和博弈思维”的一次纠偏,引导我们先从“无心之失”或“不够成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这样往往更贴近绝大多数真实世界案例。⁠⁠

知道太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道理光知道没有用,关键要做到。愿你我,能做到:⁠⁠用最小的恶意假设,来理解最大范围的人类行为,从而减少偏执,提升内在的理性和定力⁠⁠。

We are all prisoners of our assumptions.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啊浪~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