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的作用
在网站中,http请求是无状态的。也就是说即使第一次和服务器连接后并且登录成功后,第二次请求服务器依然不能知道当前请求是哪个用户。
Cookie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次登录后服务器返回一些数据(Cookie)给浏览器,然后浏览器保存在本地,当该用户发送第二次请求的时候,就会自动的把上次请求存储的cookie数据自动的携带给服务器,服务器通过浏览器携带的数据就能判断当前用户是哪个了。
Cookie的好处就是:保存到客户端,简单易懂好用,缺点就是Cookie存储的数据量有限,不同的浏览器有不同的存储大小,但一般不超过4KB。因此使用Cookie只能存储一些小量的数据,而且在保存到客户端,容易被篡改(删除、禁用)。
Cookie的执行原理
当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的时候(服务器运用cookie),服务器会生成一份Cookie传输给客户端,客户端会自动把Cookie保存起来,以后客户端每次访问服务器,都会自动的携带者这份Cookie。
Cookie 处理需要对中文进行编码与解码,方法如下:
String str = java.net.URLEncoder.encode("中文", "UTF-8"); //编码
String str = java.net.URLDecoder.decode("编码后的字符串","UTF-8"); // 解码
Session:
session和cookie的作用有点类似,都是为了存储用户相关的信息。不同的是,cookie是存储在本地浏览器,而session存储在服务器。存储在服务器的数据会更加的安全,不容易被窃取。但存储在服务器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会占用服务器的资源,但现在服务器已经发展至今,一些session信息还是绰绰有余的。
Session原理
当客户端第一次请求服务器的时候,服务器生成一份Session保存在服务端,将该数据的id以Cookie的形式传递给客户端;以后的每次请求,浏览器都会自动的携带Cookie来访问服务器中的Session数据id。
Cookie和Session的区别
Cookie和Session的共同点:
- 都是用来跟踪浏览器用户身份的会话方式。
Cookie和Session的不同点:
- 存储位置:Cookie数据存放在客户的浏览器上,Session数据放在服务器上。
- 安全性:Cookie数据容易修改不安全,Session比较安全(重要的信息放在Session)
- 数据大小:Cookie只有4KB,存储量不多。Session比较大。
- 服务器性能:Session会在一定时间内保存在服务器上。当访问增多,会比较占用你服务器的性能,考虑性能方面,应当使用Cookie。
Cookie和Session结合使用
web开发发展至今,Cookie和Session的使用已经出现了一些非常成熟的方案。在如今的市场或者企业里,一般有两种存储方式:
1、存储在服务端:通过cookie存储一个Session_id,然后具体的数据则是保存在session中。如果用户已经登录,则服务器会在Cookie中保存一个Session_id,下次再次请求的时候,会把该Session_id携带上来,服务器根据Session_id在Session库中获取用户的Session数据。就能知道该用户到底是谁,以及之前保存的一些状态信息。这种专业术语叫做server side Session。
2、将Session数据加密,然后存储在Cookie中。这种专业术语叫做client side Session。flask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但是也可以替换成其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