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二叉树

一,树的概念和结构

1.树的定义

树(Tree)是n(n>=0)个节点的非线性有限集,直观看,树是以分支关系定义的层次结构。
看起来像一个倒着的树,也就是根朝上的,叶是朝下的
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

  1. 有一个特殊的结点,称为根结点,以上图为例,根节点为A节点,根节点有且仅有一个.
  2. 除根节点外,其余结点被分成M(M>0)个互不相交的集合T1、T2、……、Tm,其中每一个集合Ti(1<= i<=
    m)又是一棵结构与树类似的子树(SubTree).
  3. 每棵子树的根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驱,可以有0个或多个后继因此,树是递归定义的.

注意:树形结构中,子树之间不能有交集,否则就不是树形结构

2.树的概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此图为例:
讲解一些树的概念:

  1. 节点的度:一个节点含有的子树的个数称为该节点的度; 如上图:A的度为3
  2. 叶节点或终端节点:度为0的节点称为叶节点; 如上图:E,F,G,H,I,J节点为叶节点
  3. 非终端节点或分支节点:度不为0的节点; 如上图:B,C,D节点为分支节点
  4. 双亲节点或父节点:若一个节点含有子节点,则这个节点称为其子节点的父节点; 如上图:A是B的父节点
  5. 孩子节点或子节点:一个节点含有的子树的根节点称为该节点的子节点; 如上图:B是A的孩子节点
  6. 兄弟节点:具有相同父节点的节点互称为兄弟节点; 如上图:B、C是兄弟节点
  7. 树的度:一棵树中,最大的节点的度称为树的度; 如上图:树的度为4
  8. 节点的层次:从根开始定义起,根为第1层,根的子节点为第2层,以此类推;
  9. 树的高度或深度:树中节点的最大层次;如上图:树的高度为3
  10. 堂兄弟节点:双亲在同一层的节点互为堂兄弟;如上图:H、I互为兄弟节点
  11. 节点的祖先:从根到该节点所经分支上的所有节点;如上图:A是所有节点的祖先
  12. 子孙:以某节点为根的子树中任一节点都称为该节点的子孙。如上图:所有节点都是A的子孙
  13. 森林:由m(m>0)棵互不相交的树的集合称为森林

3.树的表示

树结构相对线性表就比较复杂了,要存储表示起来就比较麻烦了,既然保存值域,也要保存结点和结点之间的关系,实际中树有很多种表示方式如:双亲表示法,孩子表示法、孩子双亲表示法以及孩子兄弟表示法等。
这里以孩子兄弟表示法为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

typedef int DataType;
struct Node
{
struct Node* _firstChild1; // 第一个孩子结点
struct Node* _pNextBrother; // 指向其下一个兄弟结点
DataType _data; // 结点中的数据域
};

二,二叉树概念和结构

1.二叉树的概念

在树的基础上,又有了二叉树(Binary Tree),二叉树是n个节点所构成的集合。

  1. 或者为空
  2. 由一个根节点加上两棵别称为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二叉树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上图可知道:

  1. 二叉树不存在度大于2的结点
  2. 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次序不能颠倒,因此二叉树是有序树

2.特殊的二叉树

看下面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满二叉树:一个二叉树,如果每一个层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值,则这个二叉树就是满二叉树。也就是
    说,如果一个二叉树的层数为K,且结点总数是 ,则它就是满二叉树。
  2. 完全二叉树:完全二叉树是效率很高的数据结构,完全二叉树是由满二叉树而引出来的。对于深度为K
    的,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当且仅当其每一个结点都与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从1至n的结点一一对
    应时称之为完全二叉树。 要注意的是满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

3.二叉树的性质

  1. 若规定根节点的层数为1,则一棵非空二叉树的第i层上最多有2^(i-1)个结点.
  2. 若规定根节点的层数为1,则深度为h的二叉树的最大结点数是2^h -1 .
  3. 对任何一棵二叉树, 如果度为0其叶结点个数为n0 , 度为2的分支结点个数为n2 ,则有n0 = n2+1
  4. 若规定根节点的层数为1,具有n个结点的满二叉树的深度,h= log2(n+1).
  5. 对于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如果按照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数组顺序对所有节点从0开始编号,则对于序号为i的结点有:
    (1). 若i>0,i位置节点的双亲序号:(i-1)/2;i=0,i为根节点编号,无双亲节点
    (2). 若2i+1<n,左孩子序号:2i+1,2i+1>=n否则无左孩子
    (3). 若2i+2<n,右孩子序号:2i+2,2i+2>=n否则无右孩子

4.二叉树结构

二叉树一般有两种结构,一种是顺序结构,一种是链式结构。

  1. 顺序存储
    顺序结构存储就是使用数组来存储,一般使用数组只适合表示完全二叉树,因为不是完全二叉树会有空
    间的浪费。而现实中使用中只有堆才会使用数组来存储。二叉树顺序存储在物理上是一个数组,在逻辑上是一颗二叉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链式存储
    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是指,用链表来表示一棵二叉树,即用链来指示元素的逻辑关系。 通常的方法是
    链表中每个结点由三个域组成,数据域和左右指针域,左右指针分别用来给出该结点左孩子右孩子所在的链结点的存储地址 。链式结构又分为二叉链三叉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二叉树顺序结构和实现

1.顺序二叉树

普通的二叉树是不适合用数组来存储的,因为可能会存在大量的空间浪费。而完全二叉树更适合使用顺序结 构存储。现实中我们通常把堆(一种二叉树)使用顺序结构的数组来存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堆和操作系统虚拟进程地址空间中的堆是两回事,一个是数据结构,一个是操作系统中管理内存的一块区域分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堆(Heap)的概念和结构

(Heap)是一种特殊的树状数据结构,它满足以下两个关键性质:

  1. 堆是一个完全二叉树(Complete BinaryTree):堆中的所有层级都被完全填满,除了最底层可能不满,且最底层的节点都集中在左侧。
  2. 堆中每个节点的值都满足堆的特性: 对于最大堆(Max Heap)来说,父节点的值大于等于其子节点的值;对于最小堆(MinHeap)来说,父节点的值小于等于其子节点的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堆的实现

1.向下调整算法

现在我们给出一个数组,逻辑上看做一颗完全二叉树。我们通过从根节点开始的向下调整算法可以把它调整成一个大堆。向下调整算法有一个前提:左右子树必须是一个堆,才能调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向下调整算法建大(小)堆是用父节点和左右孩子节点作比较,选择大(小)的那个节点进行交换,再以交换的节点作为新的父节点,再进行比较,直到遍历结束或者没有比他大(小)的节点为止。

代码:

void AdjustDown(int* a, int parent, int n) {
	assert(a);
	in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n) {
		if (child + 1 < n && a[child] > a[child + 1]) { //找到小的那个数来交换
			++child;
		}
		if (a[parent] > a[child]) { //向下调整建小堆
			Swap(&a[parent], &a[child]);
			parent = child;
			child = parent * 2 + 1;
		}
		else {
			break;
		}
	}
}

2.堆的创建和删除

给出一个数组,这个数组逻辑上可以看做一颗完全二叉树,但是还不是一个堆,通过向下调整算法,把它构建成一个堆。但是根节点左右子树不是堆,这里我们从倒数的第一个非叶子节点的子树开始调整,一直调整到根节点的树,就可以调整成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创建堆的代码:

void CreatHeap(int *a,int n){
	for (int i = (n - 1 - 1) / 2; i >= 0; i--) 
		{
			AdjustDown(a, n, i);
		}
}

向下调整建堆的时间复杂度的计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N - log(N-1) 近似为 N
所以建堆的时间复杂度为:O(N)

3.堆的代码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assert.h>


/*
利用堆排序有两种方法
1.先建堆,再把数据放入堆里


2.直接对数据 进行向上调整建堆 或者向下调整建堆

向下调整的效率高于向上调整的效率
向下调整,越往下调整次数越少
向上调整,越往下调整次数越多
*/
void Swap(int* p1, int* p2) {

	int tmp = *p1;
	*p1 = *p2;
	*p2 = tmp;
}

void Prin(int* a, int n) {
	for (int i = 0; i < n; i++) {
		printf("%d ", a[i]);
	}
}

//向上调整建堆
void AdjustUp(int* a, int child) {
	assert(a);
	int parent = (child - 1) / 2;
	while (child > 0) {
		//建大堆
		if (a[parent] < a[child]) {
			Swap(&a[parent], &a[child]);
			child = parent;
			parent = (child - 1) / 2;
		}
		else {
			break;
		}
	}
}

//向下调整建堆
void AdjustDown(int* a, int parent,int n) {
	assert(a);
	in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n) {
		//建大堆
		if (child + 1 < n && a[child] < a[child + 1]) {
			++child;
		}
		if (a[child] > a[parent]) {
			Swap(&a[child], &a[parent]);
			parent = child;
			child = parent * 2 + 1;
		}
		else {
			break;
		}
	}

}

//从大到小排序
void HeapSort(int* a, int n) {
	assert(a);
	//向上调整建大堆
	//时间复杂度 O(N*logN)
	//for (int i = 1; i < n; i++)
	//{
	//	AdjustUp(a, i);
	//}

	//向下调整建大堆
	//时间复杂度为 O(N)
	
	/*int end = n - 1;
	while (end--) {
		AdjustDown(a, end,n);
	}*/

	for (int i = (n - 1 - 1) / 2; i >= 0; i--)
	{
		AdjustDown(a, i, n);
	}


	/*int end = n - 1;
	while (end > 0)
	{
		Swap(&a[0], &a[end]);
		AdjustDown(a, end, 0);
		--end;
	}*/
	int end = n - 1;
	while (end > 0) {
		
		Swap(&a[0], &a[end]);
		AdjustDown(a, 0, end);
		--end;
	}

 }



int main() {
	int arr[] = { 1,2,3,4,5,6,7,8 };
	HeapSort(arr, 8);
	Prin(arr, 8);
	return 0;
}



4.TopK问题

TOP-K问题:即求数据结合中前K个最大的元素或者最小的元素,一般情况下数据量都比较大。
对于Top-K问题,能想到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排序,但是:如果数据量非常大,排序就不太可取了(可能数据都不能一下子全部加载到内存中)。最佳的方式就是用堆来解决,基本思路如下:

  1. 用数据集合中前K个元素来建堆
    前k个最大的元素,则建小堆
    前k个最小的元素,则建大堆
  2. 用剩余的N-K个元素依次与堆顶元素来比较,不满足则替换堆顶元素
    比特就业课将剩余N-K个元素依次与堆顶元素比完之后,堆中剩余的K个元素就是所求的前K个最小或者最大的元素

代码实现: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
TopK问题
在文件中  找出前k个最大的数
先建立k个数据的小堆
再依次将后面的数据插入堆,和前k个数比较,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assert.h>
#include <time.h>

void Swap(int* p1, int* p2) {
	int tmp = *p1;
	*p1 = *p2;
	*p2 = tmp;
}

//建小堆
void AdjustDown(int* a, int parent, int n) {
	assert(a);
	in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n) {
		if (child + 1 < n && a[child] > a[child + 1]) { //找到小的那个数来交换
			++child;
		}
		if (a[parent] > a[child]) { //向下调整建小堆
			Swap(&a[parent], &a[child]);
			parent = child;
			child = parent * 2 + 1;
		}
		else {
			break;
		}
	}
}


//造数据
void CreateDate() {
	FILE* fp = NULL;
	int n = 100;
	srand((unsigned int)time(0));
	const char* file = "data.txt";
	fp = fopen(file, "w");
	if (fp == NULL) {
		perror("fopen fail");
		return;
	}
	//将数据写入文件中
	for (int i = 0; i < n; i++) {
		int x = (rand() + i) % 10000000;
		fprintf(fp, "%d\n", x);
	}
	fclose(fp);
}

//找出文件中前k个最大数
void TopK(const char* filename,int k) {
	assert(filename);
	
	//打开文件
	FILE* fout = fopen(filename, "r");
	if (fout == NULL) {
		perror("fopen fail");
		return;
	}
	//创建堆
	int* heap = (int*)malloc(sizeof(int) * k);
	if (heap == NULL) {
		perror("malloc fail");
		return ;
	}
	//读取数据 
	for (int i = 0; i < k; i++) {
		fscanf(fout, "%d", &heap[i]);
	}
	//将前k个数据建小堆
	for (int i = (k - 1 - 1) / 2; i >= 0; --i) {
		AdjustDown(heap, i, k);
	}
	//将剩余元素依次和heap[0]交换,如果大于堆顶的数据会进入堆,
	int x = 0;
	while (fscanf(fout, "%d", &x) != EOF) {
		if (x > heap[0]) {
			heap[0] = x;
			AdjustDown(heap, 0, k);
		}
	}
	//输出前k个最大的数
	for (int i = 0; i < k; i++) {
		printf("%d ", heap[i]);
	}
	printf("\n");
	fclose(fout);
}

int main() {
	//CreateDate();
	TopK("data.txt",10);

	return 0;
}

四,链式二叉树

1.二叉树的定义

typedef struct BinaryTreeNode {
	struct BinaryTreeNode* left;
	struct BinaryTreeNode* right;
	int val;
}BTNode;

//创造结点
BTNode* BuyBNode(int x) {
	BTNode* node = (BTNode*)malloc(sizeof(BTNode));
	if (node == NULL) {
		perror("malloc fail");
		exit(-1);
	}
	node->left = NULL;
	node->right = NULL;
	node->val = x;
	return node;
}

2.二叉树遍历

遍历二叉树(traversing binary tree)是指按照某条搜索路径巡防树中的每个节点,使每个节点均被访问一次,而且仅被访问一次。访问的含义很广,可以是对节点进行各种操作,包括输出节点的信息,对节点进行运算和修改。遍历是二叉树上最重要的运算之一,也是二叉树上进行其它运算的基础。

按照规则,二叉树的遍历有:前序/中序/后序的递归结构遍历

  1. 前序遍历(Preorder Traversal 亦称先序遍历)——访问根结点的操作发生在遍历其左右子树之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
void PrevOrder(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
	printf("%c ", root->val);
	PrevOrder(root->left);
	PrevOrder(root->right);
}

先序遍历结果:A B D G H C E I F

  1. 中序遍历(Inorder Traversal)——访问根结点的操作发生在遍历其左右子树之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
void InOrder(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
	InOrder(root->left);
	printf("%c ", root->val);
	InOrder(root->right);
}

中序遍历结果:G D H B A E I C F
3. 后序遍历(Postorder Traversal)——访问根结点的操作发生在遍历其左右子树之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

//后序遍历
void PostOrder(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
	PostOrder(root->left);
	PostOrder(root->right);
	printf("%c ", root->val);
}

后序遍历结果:G H D B I E F C A
4. 层序遍历(Level-order Traversal)——除了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外,还可以对二叉树进行层序遍历。设二叉树的根节点所在层数为1,层序遍历就是从所在二叉树的根节点出发,首先访问第一层的树根节点,然后从左到右访问第2层上的节点,接着是第三层的节点,以此类推,自上而下,自左至右逐层访问树的结点的过程就是层序遍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层序遍历,是一种广度优先搜索,而深度优先搜索不适合用来层序遍历,所以采用队列先进先出的原理来进行层序遍历。具体是先将根节点放入队列,当其出队列时,会将他的左右孩子节点带入队列,依次类推,第一层遍历完后,会将第二层带进队列。这样达到层序遍历的目的。

代码:

void LevelOrder(BTNode* root) {
	Que q;//定义队列
	QueueInit(&q);//初始化队列

	if (root) {
		QueuePush(&q, root);
	}
	//当队列非空时,一个一个进队列
	while (!QueueEmpty(&q)) {
		BTNode* front = QueueFront(&q);
		printf("%d ", front->val);
		if (front->left) {
			QueuePush(&q,front->left);
		}
		if (front->right) {
			QueuePush(&q, front->right);
		}
		QueuePop(&q);
	}
	QueueDestroy(&q);//销毁

}

3.求二叉树的节点个数

求二叉树的节点个数时,用分治的思想,先判断节点是否为空,如果不是,则根据 根,左,右来递归遍历整个树,完成节点个数的计算。

代码:

int TreeLeafSize(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0;
	}
	if (root->left == NULL && root->right == NULL) {
		return 1;
	}
	return TreeLeafSize(root->left) + TreeLeafSize(root->right);
}

4.二叉树的销毁

二叉树销毁时,也要递归地遍历每个节点进行销毁

//销毁二叉树
void TreeDestroy(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
	TreeDestroy(root->left);
	TreeDestroy(root->right);
	free(root);
	
}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