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 UniServer R4900 G5创建 RAID卷【图解】

  1. 正常开机,弹出选择按键选择Esc

2.进入此页面下拉可以换成中文语言(能看懂英文的忽略)

3.开启RAID功能,选择高级→平台配置→PCH配置→PCH SATA配置→将配置SATA为改成RAID,然后F4保存并重启

4.重启之后继续选择Esc进入BIOS→选择高级→动态设备配置菜单→选择自己的阵列→创建RAID卷→选择自己要创RAID几,我这里是创建的RAID 5→往下拉会看见自己的硬盘,将你要用的硬盘勾选X(X是选择的意思,空白是没有选择硬盘),→拉到最下边点创建→F4保存重启就可以了

### 如何在H3C R4900 G5服务器上设置RAID 5 #### 准备工作 确保已经准备好所需的硬件设备,并确认所有硬盘已正确连接到服务器主板上的相应端口。建议提前备份重要数据以防万一。 #### 登录BIOS/UEFI界面并访问存储控制器选项 重启机器,在启动过程中按下指定按键(通常是Delete键或F2键)进入BIOS/UEFI设置程序。导航至包含存储配置功能的部分,这通常位于Advanced Settings或者Storage Configuration菜单下[^3]。 #### 初始化阵列卡环境 如果首次使用该阵列卡,则可能需要先初始化其固件和驱动软件包。按照屏幕提示完成必要的安装过程之后再继续下一步操作。 #### 创建新的虚拟磁盘 (Virtual Drive) 选择Create Virtual Drive/New RAID Volume命令来新建一个逻辑。此时会弹出向导窗口指导用户逐步设定参数: - **选择成员物理磁盘**:从列表里挑选至少三个未分配状态下的SAS/SATA HDDs作为参与构建RAID5级别的组件; - **定义条带大小(Stripe Size)**:一般推荐采用默认值64KB除非有特殊需求; - **启用写策略(Cache Policy)**:对于具备电池保护机制的缓存模块可以选择Write Back模式以提高性能表现,反之则应保持安全优先级较高的Write Through方式; - **命名与描述(Volume Name & Description)**:给即将形成的这个新分区赋予易于识别的名字以及简短说明文字以便日后管理和维护方便查找定位。 ```bash # 这是一个伪代码示例,实际环境中应当遵循具体产品的CLI指令集 create volume raidlevel=5 disks=/dev/sdb,/dev/sdc,/dev/sdd stripesize=64k writemode=back cache=yes name="DataStore" ``` #### 完成创建流程 仔细核对各项输入无误后点击Finish按钮提交更改请求等待片刻直至整个处理完毕。随后就能看到刚刚建立起来的那个RAID5结构出现在可用资源清单之中了。 #### 验证结果有效性 最后一步是要验证所做改动是否生效正常运作。可以通过操作系统自带工具或是第三方应用程序来进行读取测试检验速度差异情况从而判断此次调整达到了预期效果没有出现问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