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层协议与与传输层协议

一、网络层的功能

1.定义了基于IP协议的逻辑地址

2.连接不同的媒介类型

3.选择数据通过网络的最佳路径

二、IP数据包格式

 1.版本号(4bit)指IP协议版本

2.首部长度(4)IP数据包的包头长度

3.优先级与服务类型(8)IP地址是否需要优先,如果优先级高的先发送,另外的稍后发送

4.总长度(16)IP头部和数据段的总长度

5.标识符(16)用于IP数据包的分片,把每个分片打个标识

6.标志(3)判断是否需要分片

7.段偏移量(13)根据原有的顺序进行排列,主要是保持一个完整的正常顺序传输

8.TTL生命周期(8)防止一个数据包在网络中无限循环的转发下去

9.协议号(8)封装的上层哪个协议

10.首部校验和(16)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不包括数据部分

11.源地址(32)源IP地址,发送端的IP地址

12.目标地址(32)目标IP地址,接收端的IP地址

13.可选项:根据实际情况可变长,例如创建时间,上层数据等

14.数据:表示传输层的数据

三、ICMP协议介绍

3.1.ICMP协议(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ICMP是一个“错误侦测与回馈机制”,通过IP数据包封装的,用来发送错误的控制信息。

 3.2.ICMP协议的封装

 ICMP协议属于网络层协议

 ICMP数据的封装过程

 3.3.Ping的命令

ping命令的基本格式为     c: \>ping [-t][-l字节数][-a][-i]IP_Address|target_name

ping命令的返回信息:

 3.4ping命令的参数

      -t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默认情况下发送4个ping包,如果在ping命令后面加上"-t",系统将会一直不停地ping下去

     -a  显示主机名

      -l   一般情况下,ping包的大小为32字节,有时为了检测大数据包的通过情况,可以使用参数改变ping包的大小

四、ARP协议介绍

4.1.局域网中主机的通信

IP地址与MAC地址

4.2.什么是ARP协议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将一个的IP地址解析成MAC地址

4.3.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过程:

PC1发送数据给PC2,查看缓存有没有PC2的Mac地址

PC1发送ARP广播 所有主机收到ARP请求信息

pc2回复ARP应答(单播)

其他主机丢弃

PC1将PC2的Mac地址保存到缓存中,发送数据

4.4.ARP攻击与欺骗

欺骗其他所有计算机

欺骗被估计计算机

ARP欺骗网关

 ARP欺骗主机

五、TCP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 定义。TCP协议建立的是一种点到点的,一对一的可靠连接,与UDP相比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换取高可靠性的服务。

5.1、TCP协议的特点

1、工作在传输层;

2、面向连接协议;

3、全双工协议;

4、半关闭;

5、错误检查;

6、将数据打包成段,排序;

7、确认机制;

8、数据恢复,重传;

9、流量控制,滑动窗口;

5.2、TCP报文格式

源端口号:发送方进程的端口号。

目标端口号:接收端进程的端口号。接收端收到数据段后,根据这个端口号来确定把数据送给哪个应用程序的进程。

序号:发送端为每个字节进行编号。便于接收端正确重组。当TCP从进程接收数据字节时,把它们分片成数据段存储在发送缓存中,并对每一个字节进行编号。当数据到达目的地后,按收端会按照这个序号把数据重新排列,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确认号:对发送端的确认信息。接收端响应消息时将会用它来告诉发送端这个序号之前的数据段都已经收到,如确认号是x。就是表示前X-1个数据段都已经收到

首部长度:用它可以确定TCP首部数据结构的字节长度。一般情况下TCP首部是20字节,但首部长度最大可以扩展为60字节

控制位:
URG:紧急位-紧急指针有效位

ACK:确认位。只有当ACk=1时,确认序列时字段才有效:当ACK=0时,确认号字段无效。

PSH:急迫位。标志位为1时,要求接收方尽快将数据段送达应用层。

RST:重置位。当RST值为1时。通知重新建立TCP连接。

SYN:同步(连接)位。同步序号位,TCP需要建立连接时将这个值设为1。

FIN:断开位。当TCP完成数据传输需要断开连接时,提出断开连接的一方将这个值设为1

窗口大小:说明本地可接收数据段的数目。这个值的大小是可变的,当网络通畅时接收端响应消息会将这个窗口值变大以加快传输速度,当网络不稳定时减小这个值可保证网络数据的可靠传输,TCP中的流量控制机制就是依靠变化窗口的大小交现的。比如下载速度从一开始的几KB逐渐提升到几MB的过程。

校验和:用来做差错控制。字段验的范围包括首部和数据这两部分。数据段在发送时和到达目的地时会进行校验和计算,若这两次的校验和一致,则说明数据基木是正确的,否则将认为该数据已被破坏,接收端将丢弃该数据。

选项:在TCP首部可以有多达40字节的可选信息。例如,最大报文段长度Mss (Maximun Segment size)。MSS告诉对方TCP:“我的缓存所能接收的报文段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是Mss个字书。

5.3、端口号分类

1、系统端口或特权端口:0-1023;

2、用户端口或注册端口:1024-49151;

3、动态或私有端口:49152-65535;

5.4、TCP三次握手

1、首先A向B发送一段TCP报文,其中:

SYN=1表示请求连接;

seq=x为序列号;

2,B向A发送一段TCP报文,其中:

SYN=1表示请求连接;

ACK=1表示确认请求;

seq=y为序列号;

ack=x+1 收到A的序号Seq并将其值加1作为自己确认号ack的值 ;

3、A再向B发送一段TCP报文,其中:

ACK=1表示确认请求;

seq=x+1这时A的序号为1;

ack=y+1表示收到A端序号Seq,并将其值加1作为自己的确认号Ack的值;

为什么是三次握手而不是其他:

原因1:主要是为了防止已经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器,从而导致不必要的错误和资源的浪费。

如果使用的是两次握手建立连接,假设有这样一种场景,客户端发送的第一个请求连接并且没有丢失,只是因为在网络中滞留的时间太长了,由于TCP的客户端迟迟没有收到确认报文,以为服务器没有收到,此时重新向服务器发送这条报文,此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经过两次握手完成连接,传输数据,然后关闭连接。此时之前滞留的那一次请求连接,因为网络通畅了, 到达了服务器,这个报文本该是失效的,但是,两次握手的机制将会让客户端和服务器再次建立连接,这将导致不必要的错误和资源的浪费。

如果采用的是三次握手,就算是那一次失效的报文传送过来了,服务端接受到了那条失效报文并且回复了确认报文,但是客户端不会再次发出确认。由于服务器收不到确认,就知道客户端并没有请求连接。

原因2: 两次握手只能保证单向连接是畅通的。因为TCP是一个双向传输协议,只有经过第三次握手,才能确保双向都可以接收到对方的发送的数据。

三次握手过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包(seq=x)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x+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eq=y),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y+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握手过程中传送的包里不包含数据,三次握手完毕后,客户端与服务器才正式开始传送数据。理想状态下,TCP连接一旦建立,在通信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动关闭连接之前,TCP 连接都将被一直保持下去。

5.5、TCP四次挥手

1、首先A向B发送一段TCP报文,其中:

FIN=1表示请求断开;

seq=u为序列号;

2、B向A发送一段TCP报文,其中:

ACK=1表示确认请求;

seq=v表示序列号;

ack=u+1,表示确认收到了客户端的请求;

3、B向A发送一段TCP报文,其中:

FIN=1表示请求断开连接;

ACK=1表示确认;

seq=w为序列号;

ack=u+1,表示确认收到了客户端的请求;

4、B向A发送一段TCP报文,其中:

ACK=1表示确认请求;

seq=u+1为其序列号;

ack=w+1为其确认号;

为什么需要四次挥手?而三次却不可以:

主要是为了确认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已经关闭了,避免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此处暂时忽略超时机制)

1)客户端不知道服务器端已经关闭,还在继续发送消息,浪费网络资源。

2)服务器端不知道客户端已经关闭,还在等着客户端发来的消息,浪费服务器资源。
 

5.6、常见的TPC端口及其功能

常见协议默认端口号协议作用
FTP21文件上传下载
HTTP80超文本传输
HTTPS443加密传输
POP3110邮件接收
SMTP25邮件传输
DNS53域名解析
SSH22安全的远程登录
TELNET23远程登录

六、UDP协议

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 中文名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 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IETF RFC 768 [1]  是UDP的正式规范。

6.1、UDP协议的特点

1、工作在传输层;

2、提供不可靠的网络访问;

3、非面向连接协议;

4、有限的错误检查;

5、传输性能高;

6、无数据恢复特性;

6.2、常见的UDP端口及其功能

常见协议默认端口号功能
TFTP69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RPC111远程过程调用
NTP123网络时间协议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