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速食的江湖里,方便面曾是那个叱咤风云的“国民宠儿”。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方便面却让人不禁感叹:“你还是我曾经的那个‘小确幸’吗?怎么变得这么贵了?”
想当年,绿皮车上的温暖陪伴,红烧牛肉面、老坛酸菜面的经典味道,是多少人心中简单却满足的味蕾记忆。那时的方便面,一两元就能搞定,简单实惠,是打工人的饱腹首选。
但如今,这便捷与廉价似乎正悄然离我们远去。传统的一两元泡面已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五六元,甚至十五元的高端系列。行业巨头们纷纷放出涨价风声,让人不禁唏嘘:“曾经的你,我爱答不理,如今的你,我却高攀不起。”
探究涨价的根源,原料成本上升、物流成本增加、消费升级带来的产品迭代需求……多重因素交织,共同推动了方便面的价格攀升。但价格上涨的同时,方便面市场却迎来了销量下滑。自2013年以来,中国方便面市场年消费量由巅峰时的462.2亿份降至如今的422.1亿份。
销量下滑与价格上涨并存,这究竟是市场的无奈,还是消费者的选择?面对这样的现状,消费者究竟会为什么样的方便面买单?
或许,方便面并未被完全抛弃。在新兴速食的簇拥下,它虽显得有些“old fashion”,但在消费降级的大趋势下,其朴实无华、实惠好吃的特点依然让不少人难以割舍。尤其是在外卖动辄二三十元,螺蛳粉也要十几块的当下,方便面依然是不少人的首选“托底”之选。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对方便面毫无期待。相反,他们希望看到更多的创新和升级。比如,想要减肥的消费者期待非油炸方便面,或者方便荞麦面、苦荞面等粗粮品种;想要吃得好一点的消费者,则期待高端系列,有卤蛋、冻干肉、更丰富的蔬菜包……
但遗憾的是,方便面市场的创新似乎总是差那么一点火候。很多所谓的创新只是小修小改或者推出奇怪口味,并没有真正挠到消费者的痛处。而且,爆款产品偏少,各家格局稳定,缺乏新的增长点。
在存量市场的竞争下,方便面企业选择涨价来提升企业利润。虽然短期内效果显著,但长期来看,单纯涨价并非长久之计。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显著提升,他们更加关注产品的性价比和品质。因此,方便面企业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还需要有实在的价值支撑。
那么,如何提升价值感呢?关键在于创新,而且得是多维度的创新。从宣传上来看,中国企业可以借鉴韩国泡面企业的思路,将泡面融入文化,让产品成为焦点、成为主角。从品类上来看,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推出符合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新产品。从渠道上来看,企业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抓住线上渠道的机遇。此外,还可以考虑出海开拓新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
说到底,方便面行业想要抢到未来的增量市场,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只有摒弃单一的涨价策略,聚焦于价值提升和多维度创新,才能让方便面这个曾经的“国民宠儿”重新焕发光彩,赢得消费者的心。
本篇编辑:pomer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