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号相位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 定义:信号相位是指在一个信号周期内,一组或几组交通流同时获得通行权的时间阶段。它是交通信号灯控制交叉口交通流的基本单元,用于组织不同方向的交通流有序地通过交叉口。
- 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通行状态和时间分配。通行状态明确了在这个相位中哪些交通流(如左转车辆、直行车辆、右转车辆、行人等)可以通行,哪些需要等待。时间分配则规定了这个相位在整个信号周期中所占据的时长,例如绿灯时间、黄灯时间和全红时间。
- 不同类型交叉口的信号相位特点
- 十字交叉口
- 基本相位组合:常见的有两相位、三相位和四相位。两相位设计简单,东西向交通流为一个相位,南北向交通流为另一个相位,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小且左转车辆不多的情况。三相位可以是东西向直行和左转为一个相位,东西向右转为常绿灯(在不影响其他交通流的情况下),南北向交通流为另一个相位。四相位则是将东西向左转、东西向直行、南北向左转、南北向直行分别设置为独立的相位,这种方式能有效减少交通冲突,适用于交通流量大且左转车辆较多的十字交叉口。
- 冲突点考虑:十字交叉口的主要冲突点是左转车辆与对向直行车辆、直行车辆与行人。在信号相位设计时,通过合理安排相位顺序和时间,可以减少这些冲突。例如,设置专用左转相位,让左转车辆在没有对向直行车辆干扰的情况下通行,从而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 丁字交叉口
- 相位设计特点:一般可以采用两相位或三相位设计。两相位设计时,主路交通流(如东西向)为一个相位,支路交通流(如南北向)为另一个相位。三相位设计可以将主路直行和左转设置为一个相位,主路右转为常绿灯(在不影响其他交通流的情况下),支路交通流为一个相位。这种设计主要考虑到丁字交叉口的交通流特点,即主路交通流量通常大于支路,通过合理的相位组合可以优先保证主路交通的流畅性。
- 特殊冲突情况处理:丁字交叉口的特殊冲突点是支路车辆左转进入主路与主路直行车辆的冲突。在相位设计中,可以通过设置左转保护相位或者调整绿灯时间来减少这种冲突。例如,在支路车辆左转相位,适当延长绿灯时间,同时设置足够的黄灯时间和全红时间,确保支路左转车辆能够安全地进入主路。
- 多路交叉口(五路及以上)
- 复杂的相位安排:由于交通流方向众多,冲突点复杂,通常需要更多的相位来进行交通组织。相位数量可能在五相及以上,每个相位针对特定方向或特定组合的交通流。例如,在一个五路交叉口,可能会有五个独立的相位,分别为五条进口道的主要交通流设置,也可能会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冲突情况,将一些交通流组合在一个相位中,如将相邻两条进口道的左转交通流组合为一个相位。
- 通行顺序和时间优化:对于多路交叉口,通行顺序和时间的优化非常重要。一般会先安排交通流量大的方向或主要交通流的相位,然后再考虑其他交通流。在时间分配上,要根据各方向交通流量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绿灯时间。同时,要充分考虑行人过街的时间和顺序,确保行人能够安全地通过交叉口。
- 环形交叉口
- 相位类型:环形交叉口的信号相位设计相对特殊,主要包括入环相位、环内交通流相位和出环相位。入环相位控制车辆进入环形交叉口的时机,环内交通流相位保证环内车辆的顺畅行驶,出环相位则负责让车辆安全地离开环形交叉口。
- 交通流协调方式:环形交叉口的信号相位设计重点在于协调入环车辆和环内车辆的交通流。通过合理设置入环相位的绿灯时间和环内车辆的行驶规则,可以避免入环车辆与环内车辆的冲突。例如,在入环相位,控制进入环形交叉口的车辆数量,使其与环内车辆的空隙相匹配,同时在环内设置适当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引导车辆按照正确的方向行驶,减少交通混乱。
- 十字交叉口
- 信号相位与交通流的协调
- 机动车交通流协调:在信号相位设计中,要根据机动车交通流量的大小、方向和车辆类型来协调交通流。对于交通流量大的方向,应分配较长的绿灯时间,以保证车辆能够及时通过。同时,要考虑不同类型车辆(如小汽车、公交车、货车等)的行驶特性,例如公交车的起步和停车较慢,在相位时间分配和顺序安排上要给予适当考虑。例如,在公交车频繁通过的交叉口,为公交车设置专用的左转或直行相位,或者在相位时间内预留一定的弹性时间,方便公交车进出站和顺利通过交叉口。
- 非机动车交通流协调:非机动车(如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交通流也需要与信号相位相协调。在一些城市,会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相位,让非机动车集中通过交叉口。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非机动车的绿灯时间足够长,能够让大多数非机动车安全通过。另外,也可以将非机动车交通流与机动车交通流合并在某些相位中,但要注意为非机动车提供安全的通行空间和条件。例如,在机动车直行相位,允许非机动车在自行车道上与机动车同向直行,同时在交叉口设置明显的非机动车引导标志和标线,防止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发生碰撞。
- 行人交通流协调:行人交通流的协调是信号相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人相位的绿灯时间要根据人行横道的长度和行人的步行速度来确定。一般来说,行人步行速度在1 - 1.2m/s左右,根据人行横道的长度可以计算出最短的绿灯时间。例如,人行横道长度为20米,行人步行速度为1m/s,那么行人相位的绿灯时间至少为20秒。同时,在相位顺序上,要保证行人能够安全地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流相配合,避免出现行人与车辆同时通过交叉路口的危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