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命名那些事


一、Intel CPU命名

1. 命名结构

Intel CPU 的命名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品牌 + 产品线 + 系列 + 代数 + 具体型号 + 后缀

例如:Intel Core i7-13700K

2. 各部分含义
  1. 品牌

    • Intel:表示厂商(几乎所有命名中都有)。
    • 不同品牌系列代表不同市场定位:
      • Core:主流消费级产品线。
      • Xeon:企业级,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
      • Pentium、Celeron:入门级产品线。
      • Atom:超低功耗处理器,用于移动设备和嵌入式设备。
  2. 产品线

    • Core 是 Intel 主流高性能消费级产品线。
    • Core 系列内根据性能再细分为:
      • i3:入门级,适合轻度办公。
      • i5:主流级,适合游戏和多任务。
      • i7:高性能级,适合设计和视频剪辑。
      • i9:旗舰级,适合极致性能需求。
  3. 代数

    • 型号的第一位数字表示代数,越大越新。
      • 例如:13700 中的 13 表示第13代。
    • 代数对应不同的架构和制造工艺(如第12代是 Alder Lake,第13代是 Raptor Lake)。
  4. 具体型号

    • 型号后三位数字表示性能等级,数字越大性能越强。
      • 13700 > 13400
  5. 后缀
    后缀表示 CPU 的特殊属性:

    • K:解锁超频功能。
    • KF:解锁超频功能且无核显。
    • F:无核显,需要搭配独立显卡。

以上是台式机的尾缀

    • T:低功耗版本,适合节能场景。
    • H:高性能移动版(笔记本)。
    • U:超低功耗移动版(笔记本)。
    • Gx:带特殊集成显卡,x 表示性能等级(如 G7)。
    • E:嵌入式版本,专用场景。
3. 其他系列命名
  • Xeon: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型号示例:
    • Intel Xeon Platinum 8280
      • Platinum 表示性能等级(Platinum > Gold > Silver > Bronze)。
      • 后续数字表示代数和性能。
  • PentiumCeleron
    • Pentium Gold G7400,简单直接,Gold 表示性能稍高。

如果你有高性能的独立显卡且用不上视频加速 和辅助直播推流,直接买F为尾缀的cpu就能省点钱

什么是锁倍频和不锁倍频?

锁倍频不锁倍频是 CPU 中与 **倍频(Multiplier)**相关的两个概念,主要影响 CPU 的超频能力。要理解这两个概念,先了解以下基础知识:


1. 什么是倍频(Multiplier)?

倍频是 CPU 时钟频率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公式如下:

CPU频率 = 外频(Base Clock,BCLK) × 倍频(Multiplier)

  • 外频:主板提供的基础时钟频率,通常是固定的(如 100MHz)。
  • 倍频:CPU 内部的一个乘数,用来将外频放大,最终决定 CPU 的运行频率。

例如:

  • 外频 = 100MHz,倍频 = 40,则 CPU 频率 = 100 × 40 = 4.0GHz

2. 锁倍频

锁倍频的 CPU 意味着其倍频值被硬件或固件限制,用户无法自由调节,只有固定的外频和倍频可以使用。

特点:
  1. 限制用户调节倍频:用户不能通过 BIOS 或其他工具更改倍频值来提升 CPU 频率。
  2. 限制超频能力:锁倍频的 CPU 只能通过调整外频进行超频,但外频调节会影响整个系统(如内存、总线等),难度更大且风险更高。
  3. 通常是标准版本: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级 CPU 都是锁倍频的,例如 Intel Core i5-12400。
适用场景:
  • 不追求超频的用户。
  • 只需要稳定运行的办公或日常使用场景。

3. 不锁倍频

不锁倍频的 CPU 意味着其倍频值是开放的,用户可以自由调节,进而改变 CPU 的工作频率。

特点:
  1. 支持倍频调节:用户可以通过 BIOS 或超频工具自由调节倍频值,从而提高 CPU 性能。
  2. 超频潜力大:可以在外频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倍频实现更高的频率,超频更加稳定且安全。
  3. 通常是高性能版本:如 Intel 的 K 系列(如 i7-13700K)和 AMD 的 X 系列(如 Ryzen 7 7800X)处理器。
适用场景:
  • 对性能要求高且有超频需求的用户(如游戏玩家、内容创作者)。
  • 喜欢折腾硬件、优化性能的技术爱好者。

4. Intel 和 AMD 的区别

Intel
  • 锁倍频:普通版本,如无后缀或带后缀 F 的 CPU(如 i5-12400F)。
  • 不锁倍频K 系列KF 系列,如 i7-13700K、i9-13900KF。
AMD
  • 锁倍频:一些低端或入门级 CPU。
  • 不锁倍频:大部分 Ryzen 系列(如 Ryzen 5 7600X)默认不锁倍频。

5. 如何判断一款 CPU 是否锁倍频?

  1. Intel
    • 无 K 后缀:锁倍频。
    • 有 K 或 KF 后缀:不锁倍频。
  2. AMD
    • 大多数 Ryzen 系列默认不锁倍频,特殊型号可以查官方规格。

6. 锁倍频和不锁倍频的选择建议

选择锁倍频 CPU
  • 如果你不熟悉超频或不想折腾硬件。
  • 更注重稳定性而非极限性能。
  • 性价比优先,比如 Intel i5-12400 或 AMD Ryzen 5 5600。
选择不锁倍频 CPU
  • 如果你有超频经验,想通过超频榨取更多性能。
  • 追求高性能,例如游戏玩家或需要高频计算的用户。
  • 推荐 Intel i7-13700K 或 AMD Ryzen 7 7800X。

二、AMD CPU命名

1. 命名结构

AMD CPU 的命名规则与 Intel 类似,但更注重架构和市场定位。

品牌 + 产品线 + 系列 + 代数 + 具体型号 + 后缀

例如:AMD Ryzen 7 7800X

2. 各部分含义
  1. 品牌

    • Ryzen:AMD 的主流消费级品牌。
    • Threadripper:发烧级桌面处理器,适合工作站。
    • EPYC: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处理器。
  2. 产品线
    Ryzen 系列根据性能和市场定位分为:

    • Ryzen 3:入门级,适合日常办公。
    • Ryzen 5:主流级,适合游戏和多任务。
    • Ryzen 7:高性能级,适合内容创作。
    • Ryzen 9:旗舰级,适合极致性能。
    • Threadripper:适合极限多核性能需求。
  3. 代数

    • 型号第一位数字表示代数:
      • 7800X 中的 7 表示第7代(基于 Zen 4 架构)。
  4. 具体型号

    • 型号后三位数字表示性能级别,数字越大性能越强。
      • 7900X > 7700X
  5. 后缀
    后缀标识 CPU 的特殊功能:

    • X:高性能版本。
    • G:带集成显卡(Vega GPU)。
    • XT:增强版,比 X 版本性能略高。
    • U:低功耗移动版(笔记本)。
    • HS:低功耗但高性能移动版。
    • HX:极高性能移动版。
    • PRO:企业级处理器,注重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Intel 与 AMD 命名对比

特性IntelAMD
产品线Core(消费级)、Xeon(企业级)Ryzen(消费级)、Threadripper(高端)
系列i3、i5、i7、i9(主流级别)Ryzen 3、5、7、9(主流级别)
后缀功能K(可超频)、F(无核显)、T(低功耗)X(高性能)、G(集显)、XT(增强版)
命名逻辑清晰度简单直观更注重核心架构和代数

四、实例解析

Intel
  • Intel Core i7-13700KF
    • Core:消费级产品线。
    • i7:高性能系列。
    • 13:第13代,Raptor Lake 架构。
    • 700:性能型号(越高越强)。
    • KF:支持超频,无集成显卡。
AMD
  • AMD Ryzen 5 7600X
    • Ryzen:主流消费级产品线。
    • 5:主流性能系列。
    • 7:第7代,基于 Zen 4 架构。
    • 600:性能型号。
    • X:高性能版本。

总结

  1. Intel 和 AMD 的 CPU 命名都遵循逻辑性强的规则,品牌、系列、代数和型号逐层细化。
  2. 了解命名规则可以帮助你快速判断 CPU 的市场定位、性能等级和特殊功能
  3. 如果你需要购买 CPU,可以根据你的用途(办公、游戏、设计)和预算,参考命名规则来选择适合的型号。

TDP 的全称是 Thermal Design Power,中文通常翻译为 散热设计功耗。它是一个衡量 CPU(或其他芯片)功耗和散热需求的重要指标,表示处理器在 典型工作负载下所产生的热量,散热系统需要能有效地将这些热量排除,以保证芯片正常运行。


1. TDP 的基本概念

  • 单位:以瓦特(W)为单位。
  • 含义
    • TDP 指 CPU 在 正常运行时的最大热量输出,即散热器设计所需处理的热量。
    • 它并不直接表示 CPU 的实际功耗,而是散热设计的参考值。

2. TDP 的实际含义

(1)散热需求

TDP 提供了散热器的最低设计要求:

  • 如果一颗 CPU 的 TDP 是 65W,那么至少需要一个能耗散 65W 热量 的散热器。
  • 对于超频或高性能运行,需要更高效的散热器(如液冷)。
(2)功耗范围
  • TDP 和 CPU 的实际功耗相关,但并不完全等同。
  • 实际功耗取决于 CPU 的工作模式:
    • 低负载:功耗远低于 TDP(如待机状态)。
    • 满负载:功耗可能接近甚至超过 TDP(特别是在开启 睿频超频 时)。
(3)温度控制
  • TDP 是设计散热系统的参考指标,确保 CPU 在散热器满足 TDP 的情况下不会过热。

3. Intel 和 AMD 的 TDP 定义

Intel 的 TDP
  • Intel 的 TDP 通常指 CPU 在基础频率(Base Frequency)下的热设计功耗。
  • 在开启睿频(Turbo Boost)时,实际功耗可能会显著高于标称 TDP。
AMD 的 TDP
  • AMD 的 TDP 定义类似,但其“典型功耗”更加贴近实际使用场景。
  • AMD 的高性能型号(如 Ryzen 9)在满负载或超频时,实际功耗也会超过标称 TDP。

4. 不同 TDP 的分类和使用场景

低功耗(< 35W)
  • 用途:超低功耗设备、嵌入式系统、小型笔记本。
  • 示例
    • Intel Core i5-1230U(15W TDP)。
    • AMD Ryzen 5 5500U(15W TDP

cpu和显卡功耗加起来加200差不多是电源功耗 或者(cpu+显卡)/0.8

IntelCPU英特尔处理器命名规则 近一年来,以cpu的发展最快,名称、架构、理念整个都变化了,不学习还真是搞不清楚。 Intel处理器往往分系列,例如Celeron、Celeron D、Pentium 4、Pentium D等等,同系列的各个型号用频率、数字、字母等来加以区分,其命名有一定规则,掌握这些规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快速了解Intel处理器的技术特性。 一、桌面平台(台式机处理器) 1、Celeron Celeron系列都直接采用频率标注,例如Celeron 2.4GHz等等,频率越高就表示规格越高。只有Northwood核心的1.8GHz产品为了与采用Willamette核心的同频率产品相区别而采用了在频率后面增加字母后缀"A"(标注为Celeron 1.8A GHz)的方式。 2、Celeron D Celeron D系列无论是Socket 478接口还是Socket 775接口全部都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形式为Celeron D 3xx,例如Celeron D 325等等,部分型号还会加上一个后缀字母(一般是J,代表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型号数字越大就表示规格越高,或者支持的特性越多。 Celeron D 3x0/3x5:全部是Socket 478接口,不支持64位技术。 Celeron D 3x0J/3x5J:基本上可以看作是Celeron D 3x0/3x5的Socket 775接口版本,二者的唯一区别仅仅只是增加了对硬件防病毒技术EDB的支持,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Celeron D 3x1/3x6:基本上可以看作是Celeron D 3x0J/3x5J的64位版本,二者的唯一区别仅仅只是增加了对64位技术EM64T的支持,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3、Pentium 4 Pentium 4的型号非常复杂,并且频率跨度大、核心类型多。 1) Socket 478接口Pentium 4 Socket 478接口Pentium 4系列都直接采用频率标注,例如Pentium 4 2.66GHz等等,部分型号会采用在频率后面增加字母后缀的方式来区别同频率的产品。频率越高就表示规格越高。 后缀"A":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2.0GHz及更低频率时,Northwood核心产品为了与同频率的Willamette核心产品相区别而采用,共有1.6A GHz、1.8A GHz、2.0A GHz三种,都是512KB二级缓存、400MHz FSB;另外一种情况是在2.0GHz以上的频率时,Prescott核心产品为了与同频率的Northwood核心产品相区别而采用,共有2.26A GHz、2.4A GHz、2.66A GHz、2.8A GHz四种,都是1MB二级缓存、533MHz FSB。 后缀"B":这是Northwood核心533MHz FSB的产品为了与采用相同核心但却是400MHz FSB的产品相区别而采用,共有2.4B GHz和2.8B GHz两种情况。 后缀"C":表示这是Northwood核心、512KB二级缓存、800MHz FSB、支持超线程技术的产品,共有2.4C GHz、2.6C GHz、2.8C GHz、3.0C GHz、3.2C GHz和3.4C GHz等几种。 后缀"E":表示这是Prescott核心、1MB二级缓存、800MHz FSB、支持超线程技术的产品,共有2.8E GHz、3.0E GHz、3.2E GHz和3.4E GHz等几种。 2) Socket 775接口Pentium 4 Socket 775接口Pentium 4系列都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形式是Pentium 4 5xx或6xx,例如Pentium 4 530等等,部分型号还会加上一个后缀字母(一般是J,代表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型号数字越大就表示规格越高,或者支持的特性越多。 Pentium 4 5x0:表示这是Prescott核心、1MB二级缓存、800MHz FSB、支持超线程技术的产品,但不支持64位技术。 Pentium 4 5x5:表示这是Prescott核心、1MB二级缓存、533MHz FSB的产品,但不支持超线程技术和64位技术。 Pentium 4 5x0J:其与5x0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硬件防病毒技术EDB,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5x5J:其与5x5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硬件防病毒技术EDB,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5x1:其与5x0J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对64位技术EM64T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5x6:其与5x5J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对64位技术EM64T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6x0:其与5x1系列的区别在于两点,一是二级缓存增加到2MB,二是支持节能省电技术EIST,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6x2:其与6x0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对虚拟化技术Intel VT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6x1:表示这是Cedar Mill核心、2MB二级缓存、800MHz FSB的产品,其与6x0系列的唯一区别仅仅在于采用了更先进的65nm制程的Cedar Mill核心,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4、Pentium 4 EE 无论是Socket 478接口还是Socket 775接口,所有的Pentium 4 EE系列都直接采用频率标注,例如Pentium 4 EE 3.2GHz等等,频率越高就表示规格越高。 5、Pentium D Pentium D系列都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形式是Pentium D 8xx或9xx,例如Pentium D 830等等,数字越大就表示规格越高或支持的特性越多。 Pentium D 8x0:表示这是Smithfield核心、每核心1MB二级缓存、800MHz FSB的产品。 Pentium D 8x5:其与8x0系列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前端总线降低到533MHz FSB,二是不支持节能省电技术EIST,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D 9x0:表示这是Presler核心、每核心2MB二级缓存、800MHz FSB的产品,其与8x0系列的区别有两点,一是采用了更先进的65nm制程的Presler核心,二是增加了对虚拟化技术Intel VT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D 9x5:其与9x0系列的唯一区别仅仅只是不支持虚拟化技术Intel VT,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6、Pentium EE Pentium EE系列都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形式是Pentium EE 8xx或9xx,例如Pentium EE 840等等,数字越大就表示规格越高或支持的特性越多。 Pentium EE 8x0:表示这是Smithfield核心、每核心1MB二级缓存、800MHz FSB的产品,其与Pentium D 8x0系列的唯一区别仅仅只是增加了对超线程技术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EE 9x5:表示这是Presler核心、每核心2MB二级缓存、1066MHz FSB的产品,其与Pentium D 9x0系列的区别只是增加了对超线程技术的支持以及将前端总线提高到1066MHz FSB,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7、Core 2 Duo Core 2 Duo系列采用了全新的命名规则,由一个前缀字母加四位数字组成,形式是Core 2 Duo 字母+xxxx,例如Core 2 Duo E6600等等。 前缀字母在编号里代表处理器TDP(热设计功耗)的范围,目前共有E、T、L和U等四种类型。其中"E"代表处理器的TDP将超过50W,主要针对桌面处理器;"T"代表处理器的TDP介于25W-49W之间,大部分主流的移动处理器均为T系列;"L"代表处理器的TDP介于15W-24W之间,也就是低电压版本;"U"代表处理器的TDP低于14W,也就是超低电压版本。目前已经发布的产品还只有E系列和T系列,2006年底左右会增加L系列和U系列。 在前缀字母后面的四位数字里,左起第一位数字代表产品的系列,其中用奇数来代表移动处理器,例如5和7等等,在前缀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数字越大就表示产品系列的规格越高,例如T7x00系列的规格就要高于T5x00系列;用偶数来代表桌面处理器,例如4、6和8等等,在前缀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数字越大也同样表示产品系列的规格越高,例如E6x00系列的规格就要高于E4x00系列。后面的三位数字则表示具体的产品型号,数字越大就代表规格越高,例如E6700规格就要高于E6600,T7600规格也同样要高于T7400。 8、Core 2 Extreme Core 2 Extreme系列也采用了与Core 2 Duo类似的命名规则,仍然由一个前缀字母加四位数字组成,例如Core 2 Extreme X6800等等。 目前前缀字母只有"X"一种,不过与Core 2 Duo系列不同的是,前缀字母在编号里并不代表处理器TDP(热设计功耗)的范围,"X"的含义是"Extreme",具有极速、顶级的意思,代表这是最顶级的PC处理器。在前缀字母后面的四位数字里,左起第一位数字仍然代表产品的系列,在前缀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数字越大就表示产品系列的规格越高,目前还只有一个6系列,2006年底还会增加一个8系列,前端总线会提升到1333MHz FSB并且采用四核心设计。后面的三位数字则表示具体的产品型号,数字越大就代表规格越高。 二、移动平台(笔记本处理器) 1、Mobile Celeron Mobile Celeron系列全部都直接采用频率标注,例如Mobile Celeron 2.0GHz等等,频率越高就表示规格越高。 2、Mobile Pentium 4-M Mobile Pentium 4-M系列也全部都直接采用频率标注,例如Mobile Pentium 4-M 2.0GHz等等,频率越高就表示规格越高。 3、Mobile Pentium 4 Mobile Pentium 4系列中Northwood核心的产品全部都直接采用频率标注,例如Mobile Pentium 4 2.66GHz等等,频率越高就表示规格越高,该系列只有部分型号支持超线程技术;而Prescott核心的产品则全部都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形式是Mobile Pentium 4 5xx,例如Mobile Pentium 4 538等等,型号数字越大就表示规格越高,该系列全部型号都支持超线程技术。 4、Celeron M Celeron M系列全部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形式是Celeron M xxx,部分型号还会加上一个后缀字母(一般是J,代表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在产品编号的3位数字里,第一位数字用来区分CPU核心,其中3代表Banias核心或Dothan核心,4代表Yonah核心;第二位数字表示具体的产品型号,数字越大则规格越高,对于Celeron M 3xx系列来说,第二位数字还具有区别CPU核心的作用,其中5以下的是Banias核心,而5及其以上的则是Dothan核心;第三位数字用来表示核心电压,其中0代表普通电压版本,而3则代表超低电压版本。例如Celeron M 360J就是Dothan核心并且支持EDB的普通电压版本,Celeron M 333就是Banias核心的超低电压版本,Celeron M 423就是Yonah核心的超低电压版本等等。 5、Pentium M Pentium M的早期产品(全部都是Banias核心)直接采用频率标注,部分产品还会采用字母后缀的方式,其中LV代表低电压版本,而ULV则代表超低电压版本,例如Pentium M 1.3GHz LV等等。 后期的Banias核心产品及所有Dothan核心产品都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形式是Pentium M 7xx,部分型号还会加上一个后缀字母(一般是J,代表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在产品编号的3位数字里,第一位数字表示处理器的产品系列,7代表Pentium M;第二位数字表示具体的产品型号,数字越大则规格越高;第三位数字则表示前端总线频率或核心电压,其中0代表533MHz FSB的普通电压版本,5代表400MHz FSB的普通电压版本,8代表低电压版本,而3则代表超低电压版本,低电压版本和超低电压版本都是400MHz FSB。例如,Pentium M 733J就是支持EDB的超低电压版本,Pentium M 738是低电压版本,Pentium M 765是400MHz FSB的普通电压版本,而Pentium M 760则是533MHz FSB的普通电压版本。 6、Core Duo和Core Solo Core Duo和Core Solo也采用了全新的命名规则,由一个前缀字母加四位数字组成,形式是Core Duo 字母+xxxx,部分型号还会采用在数字后面增加字母后缀的形式(一般是E,代表不支持虚拟化技术Intel VT),例如Core Duo T2300E等等。 前缀字母在编号里代表处理器TDP(热设计功耗)的范围,目前共有T、L和U等三种类型。其中"T"代表处理器的TDP介于25W-49W之间,大部分主流的移动处理器均为T系列;"L"代表处理器的TDP介于15W-24W之间,也就是低电压版本;"U"代表处理器的TDP低于14W,也就是超低电压版本。 在前缀字母后面的四位数字里,左起第一位数字代表产品的系列,也可以表示处理器的核心数量,其中1代表单核心的Core Solo,2代表双核心的Core Duo;后面的三位数字则表示具体的产品型号,其中第二位数字代表产品的具体规格,在前缀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数字越大就表示产品的规格越高;第三位数字代表前端总线频率,0代表系列中的正常FSB频率,而5则代表比0要低一级的FSB频率。例如Core Duo L2400就是双核心的低电压版本,而Core Solo T1350就是单核心的正常电压版本并且FSB频率要比普通的T系列(667MHz FSB)低一级(533MHz FSB)等等。 三、服务器和工作站平台 在2006年以前的服务器和工作站平台处理器,无论是Xeon、Xeon MP还是Itanium 2都是直接采用频率标注的方法。问题是在处理器的核心类型、前端总线频率、二级缓存和三级缓存容量、所支持的特性等等方面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只凭借标注的频率根本就无法区分不同型号的处理器。例如Xeon 2.0GHz就有Foster和Prestonia两种核心类型,前者是0.18um制程、256KB二级缓存,而后者是0.13um制程、512KB二级缓存,并且Prestonia核心的Xeon 2.0GHz还分为Socket 603接口的400MHz FSB版和Socket 604接口的533MHz FSB版;Xeon MP 3.0GHz也具有Gallatin和Potomac两种核心,前者是Socket 603接口、130nm制程、400MHz FSB,而后者是Socket 604接口、90nm制程、667MHz FSB,并且Potomac核心的Xeon MP 3.0GHz的三级缓存还分为4MB和8MB两个版本。有鉴于以上这些弊端,Intel借鉴了桌面平台和移动平台采用处理器编号的成功经验,于2006年正式开始在服务器和工作站平台上采用处理器编号。 服务器和工作站平台的处理器编号由四位数字组成。左边第一位数字代表处理器家族,数字越大则代表处理器家族越高端,其中,5代表Xeon,7代表Xeon MP,9代表Itanium 2。第二位数字代表同一处理器家族中的不同产品系列,也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处理器核心,数字越大则代表该系列产品的发布时间越晚、更先进、规格更高并且具有更高的性能,例如Xeon 5000和5100系列分别是Dempsy核心和Woodcrest核心,Xeon MP 7000系列和7100系列分别是Paxville核心和Tulsa核心,在发布时间上后者都要晚于前者,性能也更强。第三位数字代表具体的产品规格型号,数字越高规格也就越高,例如Xeon 5160要强于Xeon 5150。第四位数字的主要用途是用来在同系列产品频率相同时区分前端总线频率,例如频率同样是3.0GHz的Xeon MP 7040和7041,前者是667MHz FSB,而后者是800MHz FSB;第四位数字还有一个用途是标注低电压版,方法与移动平台处理器编号一样是采用8和3来表示,例如Xeon 5148与Xeon 5140,Xeon 5063与Xeon 5060,前者除了核心电压低于后者之外的其它参数都与后者相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