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4)
2024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何安全、清洁、高效地存储、转化和利用能源,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一直都是全球探讨的话题。第三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4)将于2024年10月18-20日在兰州举办。会议通过与业内众多平台、社会各团体协力,聚集能源与动力相关领域的学者,从而实现研究成果、知识和思路的可持续共享,进而为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学术繁荣做出贡献。我们坚信,这将是一场具有国际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盛会,所有的参会者均享有独特的展示机会和丰富的讨论空间。
重要信息
大会官网:www.ic-epe.org(点击参会/投稿/了解会议详情)
大会时间:2024年10月18-20日
大会地点:中国·兰州
接受/拒稿:投稿后1周内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Scopus
支持单位
组委嘉宾
大会主席 齐宏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能源学院副院长 | 齐宏,男,汉族,1980年生。教授、博导,能源学院副院长,“空天热物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青年龙江学者,“头雁”计划团队核心成员,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科学家工作室”负责人,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热辐射传输与耦合换热、高温弥散颗粒辐射物性及温度测量、辐射传输逆问题及智能优化算法、新能源利用、微尺度辐射等。作为负责人获得以下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中国民航重点实验室基金、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子课题等,发表期刊文章202篇,其中,SCI论文180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封面论文5篇,SCI引用3515次;申报发明专利49项,授权45项;获软件著作权24项;撰写中文专著2部、特邀英文专著4章。 2015年获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年获哈工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
学术委员会主席 田振玉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组部人才计划 | 田振玉,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包括先进诊断仪器自主研发、空天/含氮/SAF燃料及其关键组分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微重力燃烧、催化燃烧与VOC脱除技术等。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洪堡学者、中组部人才计划、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科技部中法杰青交流学者、国际燃烧学会Fellow、Bernard Lewis奖、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李佩教师奉献奖和IAAM Fellow等。主持基金委、工信部和科技部等部门资助的科研和国际合作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50余篇(含50余篇燃烧领域顶刊CNF/PCI),出版Springer出版社教材1本、英文专著2章,申请/授权专利30余项。任国际燃烧学会奖励委员会和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分会专委会等十余个专委会委员,J. Therm. Sci.等十余个期刊副主编和编委等。 |
学术委员会主席 黎一锴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副主任 | 黎一锴,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1. 动力机械环境适应性;2. 气-液两相流界面不稳定性及数值模拟方法;3. 燃油射流雾化机理;4. 喷雾燃烧机理;5. 动力机械进排气系统设计。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总经费超过5000万元: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EI论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8项;以第一作者出版学术专著1部。 |
李桂强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 | 李桂强,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挂职担任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先进能源技术与太阳能利用的基础研究,入选国家人才计划、中 科院人才计划和安徽省人才计划项目,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近年来在太阳能、低品位能源发电、建筑节能、智慧综合能源系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连续四年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发表SCI论文100余篇,H指数41,ESI热点论文2篇,高被引论文11篇。担任科技部、基金委、欧盟研究委员会等评审专家。 |
出版主席 宋孟杰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 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 | 宋孟杰,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博导、特立青年学者、结霜实验室主任、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捷克托马斯拔佳大学客座教授。宋教授长期专注于传热传质流动的耦合机理与应用基础研究,在结霜结冰与高效散热等领域发表SCI文章134篇(截至2023-10),其中一作/通讯91篇、ESI高被引论文8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共30篇;Google Scholar总引用4815次,h-index为40;英文专/编著4部,含全球首部热泵结霜、除霜一作英文专著各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信部、军 委科技委、科技部、教育部、北京市科委、日本JSPS、澳大利亚DECRA、首都国企和制冷头部企业等课题20余项;曾入选深圳市孔雀计划、深圳市龙华新区高层次人才、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国际期刊优秀青年学者;2020~2023连续4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全国入选学者中排名前42%);结霜除霜领域2016年至今排名全球第一(Scoups)。 |
征稿主题
01. 能源工程:能源与电力,节能与能效提升,能源存储和管理,能量转换和应用,能源材料,储能技术,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能源互联网,能源与建筑等; |
02. 热能动力及控制:热能与动力,工程热物理,锅炉技术,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过程自动化等; |
03. 热力发动机及应用:泵与风机,动力装置(外燃机/内燃机/气轮机等),燃料和燃烧,尾气排放与控制,传热与热负荷,动力机械与车辆工程等; |
04. 制冷与低温:制冷设备,暖通空调与冷库设计,热力学,热泵技术,太阳能制冷与发电,吸收式制冷,小型制冷机等; |
05. 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发电厂自动化,发电厂电气设备,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等; |
*注: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上
论文出版
①会议论文
本会议的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录用的文章将由EI系列目录期刊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JPCS) (ISSN:1742-6596)出版,并提交至EI Compendex和Scopus数据库检索。该出版物见刊检索稳定
往届平均会后3个月完成见刊及EI检索,检索快速稳定
注意事项:
1. 文章不得少于5页;
2. 文章正式发表需控制全文重复率在20%以下;
3. 文章需保持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或渠道正式发表;
4. 作者个人原因申请撤稿,将扣除30%的注册费作为手续费;
参与方式
1. 投稿参会:一篇录用文章提供一位作者免费参会的机会;
2. 付费参会:不投稿仅出席参会、听会,不作任何展示;
3. 口头报告:需提前准备好PPT,演讲10-15分钟;
4. 海报展示:A1竖版尺寸(594mm×841mm),彩色打印电子版,接受JPG/PNG/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