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和MAC地址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分为IPv4地址和IPv6地址

在IP网络上,如果用户要将一台计算机连接到Internet上,就需要申请一个IP地址。IP地址就像现实中的地址,可以标识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数据就是通过它来找到目的地的。即我们通过IP地址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网络通信。

IP地址是网络设备接口的属性,不是网络设备本身的属性。当我们说给某台设备分配一个IP地址时,实质上是指给这台设备的某个接口分配一个IP地址。如果设备有多个接口,通常每个接口都至少需要一个IP地址。

万字长文,可根据目录按需阅读

IPv4地址:32bit。采用4个“点分十进制”表示。

由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组成 

网络部分:用来标识一个网络

主机部分:用来区分一个网络内的不同主机

这里要提到网络掩码(Netmask),又称子网掩码(Subnet Mask):网络掩码为32bit,与IP地址的位数一样,通常也以点分十进制数来表示;网络掩码中为1的个数是这个网络掩码的长度,如:掩码192.0.0.0的长度为2  也可表示为2,掩码252.0.0.0的长度为6,也可表示为6;与IP地址结合使用,其中值为1的比特对应IP地址中的网络位;值为0的比特对应主机位,以此帮助我们识别一个IP地址中的网络位和主机位。

IP地址从结构上来说不能反映任何有关主机位置的地理信息,只能通过网络号码字段判断出主机属于哪个网络。

对于网络号相同的设备,无论实际所处的物理位置如何,它们都是处在同一个网络中。

IPv4地址分类:有类编址和无类编址,在这其中又有三种类型,广播地址、组播地址和单播地址

有类编址划分为A、B、C、D、E这五类 ,这些类别是根据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的位数来区分的,决定了地址能够支持的网络数量和每个网络中的主机数量。具体分类如下:
  • A类地址(0.0.0.0~127.255.255.255:第一个字节的范围是1到126,前8位为网络部分,后面三位加上接下来的24位为主机部分。
  • B类地址(128.0.0.0~191.255.255.255:第一个字节的范围是128到191,前16位为网络部分,后面两位加上接下来的16位为主机部分。
  • C类地址(192.0.0.0~223.223.255.255:第一个字节的范围是192到223,前24位为网络部分,后面一位加上接下来的8位为主机部分。
  • D类地址(224.0.0.0~239.255.255.255:第一个字节的范围是224到239,用于组播通信。
  • E类地址(240.0.0.0~255.255.255.255:第一个字节的范围是240到255,保留用于未来的实验或特殊用途。

A、B、C三类地址是单播IP地址(除一些特殊地址外),只有这三类地址才能分配给主机接口使用

无类编址(CIDR)是一种在Internet Protocol (IP)版本4 (IPv4)中用于更高效分配和路由IP地址的策略。它取代了旧有的有类编址系统,解决了有类编址导致的IP地址分配不灵活,地址空间浪费,所有主机处在一个网络不安全的问题。CIDR的核心特征包括:
  1. 变长子网掩码(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VLSM):CIDR允许使用可变长度的网络前缀来划分子网,即不再受限于A、B、C类地址固定的位数。这意味着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定义子网的大小,从而更高效地使用有限的IPv4地址资源。

  2. 斜杠记法(Slash Notation):在CIDR中,IP地址后面跟随一个斜杠和一个数字,表示网络前缀的位数,例如192.0.2.0/24。这里的/24表示前24位是网络部分,剩下的8位用于主机地址。

  3. 路由聚合(Route Aggregation or Supernetting):CIDR还支持将多个连续的IP地址块聚合为一个更大的地址块,对外部网络只展示一个路由条目,减少了路由表的大小,提高了路由器的效率和Internet路由的可扩展性。

  4. 地址规划灵活性:通过CIDR,组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创建不同大小的子网,满足从小型局域网到大型企业网络的各种需求,同时便于未来网络的扩展和调整。

  5. 促进地址空间的有效利用:特别是在IPv4地址空间接近耗尽的情况下,CIDR的灵活分配策略有助于延缓地址耗尽的速度,并为过渡到IPv6争取了时间。

公网IP地址和私网IP地址:

公网IP地址:IP地址是由IANA统一分配的,以保证任何一个IP地址在Internet上的唯一性。这里的IP地址是指公网IP地址。

私网IP地址:实际上一些网络不需要连接到Internet,比如一个大学的封闭实验室内的网络,只要同一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的IP地址不冲突即可。在IP地址空间里,A、B、C三类地址中各预留了一些地址专门用于上述情况,称为私网IP地址。

A类:10.0.0.0~10.255.255.255

B类:172.10.0.0~172.31.255.255

C类:192.168.0.0~192.168.255.255

私有网络连接到Internet:私有网络由于使用了私网IP地址,是不允许连接到Internet的。后来在实际需求的驱动下,许多私有网络也希望能够连接到Internet上,从而实现私网与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以及通过Internet实现私网与私网之间的通信。私网与Internet的互联,必须使用网络地址转换 (NAT)技术实现。


IPv6地址:128bit, 是IPv4的升级版本,由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设计的一套规范。它是网络层第二代标准协议,IPv6与IPv4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就是IP地址长度由32bit升为128bit。

IPv4 vs IPv6

优势:

1.近乎无限的地址空间:与IPv4相比,这是最明显的好处。IPv6地址是由128 bit构成,单从数量级来说,IPv6所拥有的地址容量是IPv4的约8\times 10^{28}倍,号称可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分配一个网络地址。这使得海量终端同时在线,统一编址管理,变为可能,为万物互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层次化的地址结构:正因为有了近乎无限的地址空间,IPv6在地址规划时就根据使用场景划分了各种地址段。同时严格要求单播IPv6地址段的连续性,禁止出现IPv4地址“打洞”现象,便于IPv6路由聚合,缩小IPv6地址表规模。

3.即插即用:任何主机或者终端要获取网络资源,传输数据,都必须有明确的IP地址。传统的分配IP地址方式是手工或者DHCP自动获取,除了上述两个方式外,IPv6还支持SLAAC(Stateless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4.端到端网络的完整性:大面积使用NAT技术的IPv4网络,从根本上破坏了端到端连接的完整性。使用IPv6之后,将不再需要NAT网络设备,上网行为管理、网络监管等将变得简单,与此同时,应用程序也不需要开发复杂的NAT适配代码。

5.安全性得到增强: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因特网协议安全协议)最初是为IPv6设计的,所以基于IPv6的各种协议报文(路由协议、邻居发现等),都可以端到端地加密,当然该功能目前应用并不多。而IPv6的数据面报文安全性,跟IPv4+IPsec的能力,基本相同。

6.可扩展性强:IPv6的扩展属性报文头部,并不是主数据包的一部分,但是在必要的时候,这些扩展头部会插在IPv6基本头部和有效载荷之间,能够协助IPv6完成加密功能、移动功能、最优路径选择、Qos等,并可提高报文转发效率。

7.移动性改善:当一个用户从一个网段移动到另外一个网段,传统的网络会产生经典式“三角式路由”,IPv6网络中,这种移动设备的通信,可不再经由原“三角式路由”,而做直接路由转发,降低了流量转发的成本,提升了网络性能和可靠性。

8.Qos可得到进一步增强:IPv6保留了IPv4所有的Qos属性,额外定义了20Byte的流标签字段,可为应用程序或者终端所用,针对特殊的服务和数据流,分配特定的资源

IPv6地址的长度为128 bit。一般用冒号分割为8段,每一段16 bit,每一段内用十六进制表示。

(IPv6 地址中的字母大小写不敏感,例如A等同于a)

与IPv4地址类似,IPv6也用“IPv6地址/掩码长度”的方式来表示IPv6地址。

例如2001:0DB8:2345:CD30:1230:4567:89AB:CDEF/64

IPv6地址:  2001:0DB8:2345:CD30:1230:4567:89AB:CDEF

子网号:  2001:0DB8:2345:CD30::/64

IPv6地址缩写规范:

IPv6地址缩写规范

IPv6地址分类:

根据IPv6地址前缀,可将IPv6地址分为单播地址、组播地址和任播地址。

单播地址(Unicast Address):标识一个接口,目的地址为单播地址的报文会被送到被标识的接口,在IPv6中,一个接口拥有多个IPv6地址是非常常见的现象。除了全球单播地址唯一本地地址链路本地地址这三种地址之外,IPv6还有一些特殊单播地址的存在:

未指定地址:0:0:0:0:0:0:0:0/128 或者::/128。该地址作为某些报文的源地址,比如作为重复地址检测时发送的邻居请求报文(NS)的源地址,或者DHCPv6初始化过程中客户端所发送的请求报文的源地址。
环回地址:0:0:0:0:0:0:0:1/128 或者::1/128,与IPv4中的127.0.0.1作用相同,用于本地回环,发往::/1的数据包实际上就是发给本地,可用于本地协议栈环回测试。
组播地址(Multicast Address):标识多个接口,目的地址为组播地址的报文会被送到标识的所有接口。只有加入相应组播组的设备接口才会侦听发往该组播地址的报文。
任播地址(Anycast Address):任播地址标识一组网络接口(通常属于不同的节点)。目标地址是任播地址的数据包将发送给其中路由意义上最近的一个网络接口。

IPv6没有定义广播地址(Broadcast Address)。在IPv6网络中,所有广播的应用场景将会被IPv6组播所取代。

IPv6地址分类
IPv6单播地址结构:

一个IPv6单播地址可以分为如下两部分:

网络前缀(Network Prefix):n bit相当于IPv4地址中的网络ID

接口标识(Interface Identify):(128-nbit相当于IPv4地址中的主机ID

注意:常见的IPv6单播地址如全球单播地址、链路本地地址等,要求网络前缀和接口标识必须为64 bit。而全球单播地址中,高位前3 bit000的地址可以采用非64 bit的网络前缀。

IPv6单播地址接口标识:

接口标识可通过三种方法生成:手工配置、系统自动生成、通过IEEE EUI-64规范生成。

其中EUI-64规范最为常用,此规范将接口的MAC地址转换为IPv6接口标识。

 接口标识的长度为64 bit,用于标识链路上的接口。在每条链路上,接口标识必须唯一。接口标识有许多用途,最常见的用法就是黏贴在链路本地地址前缀后面,形成接口的链路本地地址。或者在无状态自动配置中,黏贴在获取到的IPv6全球单播地址前缀后面,构成接口的全球单播地址。

IEEE EUI-64(64-bit Extended Unique Identifier)规范:

这种由MAC地址产生IPv6地址接口标识的方法可以减少配置的工作量,尤其是当采用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时,只需要获取一个IPv6前缀就可以与接口标识形成IPv6地址。

使用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某些恶意者可以通过二层MAC推算出三层IPv6地址。

IPv6常见单播地址——GUA

GUA(Global Unicast Address,全球单播地址),也被称为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该类地址全球唯一,用于需要有互联网访问需求的主机,相当于IPv4的公网地址。可以向运营商申请GUA或者直接向所在地区的IPv6地址管理机构申请。

通常GUA的网络部分长度为64 bit,接口标识也为64 bit

全局路由前缀:由提供商指定给一个组织机构,一般至少为45 bit

子网ID:组织机构根据自身网络需求划分子网。

接口标识:用来标识一个设备(的接口)。

IPv6常见单播地址——ULA

ULA(Unique Local Address,唯一本地地址)是IPv6私网地址,只能够在内网中使用。该地址空间在IPv6公网中不可被路由,因此不能直接访问公网。

唯一本地地址使用FC00::/7地址块,目前仅使用了FD00::/8地址段。FC00::8/预留为以后拓展用。

ULA虽然只在有限范围内有效,但也具有全球唯一的前缀(虽然随机产生,但是冲突概率很低)。

IPv6常见单播地址——LLA

LLA(Link-Local Address,链路本地地址)是IPv6中另一种应用范围受限制的地址类型。LLA的有效范围是本地链路,前缀为FE80::/10。

LLA用于一条单一链路层的通信,例如IPv6地址无状态自动配置、IPv6邻居发现等。

源或目的IPv6地址为链路本地地址的数据包将不会被转发到始发的链路之外,换句话说,链路本地地址的有效范围为本地链路。

每一个IPv6接口都必须具备一个链路本地地址。华为设备支持自动生成和手工指定两种配置。

IPv6组播地址:

IPv6组播地址标识多个接口,一般用于“一对多”的通信场景。

IPv6组播地址只可以作为IPv6报文的目的地址。

Flags:用来表示永久或临时组播组。(0000表示永久分配或众所周知;0001表示临时的)

Scope:表示组播组的范围。(0:预留;1:节点本地范围;单个接口有效,仅用于Loopback通信;2:链路本地范围;例如FF02::1;5:站点本地范围;8:组织本地范围;E:全球范围;F:预留。)

Group ID:组播ID

被请求节点组播地址:

当一个节点具有了单播或任播地址,就会对应生成一个被请求节点组播地址,并且加入这个组播组。该地址主要用于邻居发现机制和地址重复检测功能。被请求节点组播地址的有效范围为本地链路范围。

应用场景:在IPv6中,ARP及广播都被取消,当设备需要请求某个IPv6地址对应的MAC地址时,设备依然需要发送请求报文,但是该报文是一个组播报文,其目的IPv6地址是目标IPv6单播地址对应的被请求节点组播地址,由于只有该目标节点才会侦听这个被请求节点组播地址,所以该组播报文可以被目标节点所接收,同时不会占用其他非目标节点的网络性能。

IPv6任播地址:

任播地址标识一组网络接口(通常属于不同的节点)。任播地址可以作为IPv6报文的源地址,也可以作为目的地址。

任播过程涉及一个任播报文发起方和一个或多个响应方。

任播报文的发起方通常为请求某一服务(例如Web服务)的主机

任播地址与单播地址在格式上无任何差异,唯一的区别是一台设备可以给多台具有相同地址的设备发送报文。

运用任播地址的优势:
业务冗余。比如,用户可以通过多台使用相同地址的服务器获取同一个服务(例如Web服务)。这些服务器都是任播报文的响应方。如果不是采用任播地址通信,当其中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用户需要获取另一台服务器的地址才能重新建立通信。如果采用的是任播地址,当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任播报文的发起方能够自动与使用相同地址的另一台服务器通信,从而实现业务冗余。
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比如,某公司在A省和B省各部署了一台提供相同Web服务的服务器。基于路由优选规则,A省的用户在访问该公司提供的Web服务时,会优先访问部署在A省的服务器,提高访问速度,降低访问时延,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部分未提及内容后续补充或另写文章做讲解)


MAC地址(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地址由48bit(6个byte)长,12位的16进制数字组成。通常采用“十六进制”+“-”表示。如: 00-1E-10-DD-DD-02,或 001E-10DD-DD02。在网络中唯一标识一个网卡,每个网卡都需要并拥有唯一的一个MAC地址。一个网卡的MAC地址具有全球唯一性。

MAC地址是在IEEE 802标准中定义并规范的,凡是符合此标准的以太网卡,都必须拥有一个MAC地址,用MAC地址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不同的网卡,MAC地址也不同。制造商在生产制造网卡之前,必须先向IEEE注册,以获取一个长度为24bit (3字节)的厂商代码,也称为OUI。而后24bit由厂商自行编制,是各个厂商制造的所有网卡的唯一编号。

MAC地址分类:可分为单播MAC地址、广播MAC地址和组播MAC地址三类

单播MAC地址:也称物理MAC地址,这种类型的MAC地址唯一的标识了以太网上的一个终端,该地址为全球唯一的硬件地址。

目的MAC地址为单播MAC地址的帧发往链路上的一个单一的节点。

广播MAC地址:全1的MAC地址(FF-FF-FF-FF-FF-FF),用来表示局域网上的所有终端设备。

广播MAC地址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组播MAC地址。

目的MAC地址为广播MAC地址的帧发往链路上的所有节点。

组播MAC地址:除广播地址外,第7bit为1的MAC地址为组播MAC地址(例如01-00-00-00-00-00),用来代表局域网上的一组终端。

组播MAC地址用于标识链路上的一组节点,目的MAC地址为组播MAC地址的帧发往一组节点。

组播MAC地址不能作为源地址,只能作为目的地址。


IP地址对比MAC地址

每个设备在出厂时已经有了一个唯一的MAC地址,为什么在设备接入网络时,还要为其分配一个IP地址?或者说在网络种只有MAC地址 or IP地址可以吗?

主要原因:

1.IP地址是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分配的,MAC地址是根据制造商分配的,若路由选择建立在设备制作商的基础上,这种方案不可行。

2.当存在两层地址寻址时,设备更灵活,易于移动和维修。例如:如果一个以太网卡坏了,可以被更换,而无须更换一个新的IP地址;同样,如果一个IP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可以给它一个新的IP地址,而无须更换新的网卡。

为什么需要MAC地址(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1. 物理标识:MAC地址是设备的物理地址,用于在局域网(LAN)中唯一标识每一个网络接口。
  2. 数据链路层通信:在网络的数据链路层,数据帧是基于MAC地址进行传输的,确保了设备间的直接通信。
  3. 地址解析:通过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协议,可以在知道设备的IP地址的情况下,找到其对应的MAC地址,以便在同一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传输。

为什么还需要IP地址(工作在网络层):

  1. 逻辑寻址:IP地址是网络层的地址,用于在整个互联网范围内唯一标识每一台设备,它与设备所在的物理位置无关,更适合互联网规模的寻址和路由。
  2. 路由选择:路由器根据IP地址和路由表来进行跨网络的数据包转发,而MAC地址仅在局域网内有效,无法用于广域网间的路由决策。
  3. 层次化寻址:IPv4的分类和IPv6的前缀系统支持层次化的寻址,使得路由决策更加高效,减少路由表的大小。
  4. 服务与应用:很多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依赖于IP地址来建立连接,比如Web服务、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

总结来说,可以理解为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的结合;MAC地址主要用于局域网内部的数据链路层通信,确保数据帧能准确送达目标硬件,而IP地址则负责在更大的互联网范围内提供逻辑寻址和路由,确保数据包跨越不同的网络到达正确的目的地。两者结合使用,共同实现了复杂网络环境下的高效通信。

后文标注

注1:点分十进制是一种表示IPv4地址的传统格式。IPv4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字,为了便于人类阅读和记录,它被分为四段,每段8位,并转换成十进制数,各段之间用点( . )分隔。因此,一个IPv4地址总共由四个十进制数构成,每个数的范围是从0到255。

例如:一个典型的IPv4地址为:192.168.10.1

在这个例子中:

192  是第一个八位组的十进制表示,二进制表示为:11000000

168  是第二个八位组,二进制表示为:10101000

10  是第三个八位组,二进制表示为:00001010

是第四个八位组,二进制表示为:00000001

整个IPv4地址的二进制形式由这四段合并转换为十进制而成,总长度以二进制表示为32位。

十进制192.168.10.14byte
二进制1100000010101000000010100000000132bit(32位)

1byte = 8bit

注2:IP地址计算
有类IP地址计算:

例:172.16.10.1/16这个B类地址的网络地址、广播地址以及可用地址数分别是?

172.16.10.1
IP地址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1
网络掩码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
网络地址101011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
广播地址10101100000100001111111111111111

网络地址:将网络地址的主机位全设为0,所得结果是该IP地址所在网络的网络地址。

172.16.0.0/16

广播地址:将网络地址的主机位全设为1,所得结果是该IP地址所在网络的广播地址。

172.16.255.255/16

IP地址数:2的n次方,n为主机位位数

可用IP地址数为:2的n次方-2,n为主机位位数,广播地址和网络地址不是可用IP地址

可用主机范围:172.16.0.1/16~172.16.255.254/16

无类IP地址计算:

例:202.100.34.132/27这个C类地址的网络地址、广播地址以及可用地址数分别是?

202.100.34.132
IP地址11001010110010000010001010000100
网络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网络地址11001010110010000010001010000000
广播地址11001010110010001111111110011111

网络地址(网络号):202.100.34.128

广播地址:202.100.34.159

IP地址数:2的n次方,n:主机位位数       2的5次方= 32

可用IP地址数:2的n次方-2  n:主机位位数   2的5次方-2   = 30

可用主机范围:202.100.34.129/27~202.100.34.158/27

子网数量:2的n次方   n:子网掩码-借来的位数   27-24=3   2的3次方=8

注3:有关IP地址定位的信息

IP地址定位是一种技术,它允许通过互联网协议IP地址来估算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的地理位置。这项技术并不提供精确的经纬度坐标,而是通常能定位到设备所在的城市、区域或国家,有时甚至更精确到街道级别,具体取决于多个因素。以下是IP地址定位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1. 地理定位数据库:最常用的IP地址定位方法依赖于庞大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维护着IP地址段与地理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这些数据库由专门的公司维护,它们定期收集并更新IP地址分配信息,包括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分配记录、注册信息以及用户提交的数据。当需要定位一个IP地址时,系统会查询这个数据库,返回与该IP地址关联的地理位置信息。

  2. ISP信息:因为IP地址是由ISP分配的,而ISP的服务区域通常是已知的,所以可以根据ISP的信息大致判断设备的位置。

  3. 网络拓扑和路由信息:更复杂的方法可能会考虑网络路径和延迟时间来辅助定位。由于数据包在互联网上传输时会经过多个路由器,每个跳转都可能透露关于数据包来源路径的信息,尽管这种方法不如数据库查询常见,也不太准确。

  4. Wi-Fi定位服务: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当涉及到无线连接时(如公共Wi-Fi热点),Wi-Fi定位技术可以与IP地址信息结合使用,以提供更为精确的位置估算。Wi-Fi接入点的位置往往已经记录在数据库中,通过与之关联的IP地址可以进一步细化位置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IP地址定位存在一定的误差,比如动态IP地址的重新分配、使用VPN服务的用户位置伪装、以及通过代理服务器上网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定位结果与实际位置不符。此外,由于隐私保护的原因,越来越严格的法律法规也限制了对用户位置信息的收集和使用。

But 

  1. IP地址设计初衷:最初设计IP地址体系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网络通信,而非地理位置标识。IP地址分为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网络部分用来确定设备所在的网络,而主机部分用来识别网络内的特定设备。因此,仅从IP地址的结构(网络号和主机号)直接看,确实不能反映出地理位置信息,只能判断设备属于哪个网络。

  2. 动态分配和NAT:很多互联网用户通过ISP获得的是动态IP地址,这意味着每次连接到互联网时,分配给用户的IP地址可能不同,且这个地址可能与用户实际的物理位置关系不大。同时,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使得多台设备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访问互联网,进一步模糊了单个设备的地理位置。

  3. 代理服务器和VPN:用户可能通过代理服务器或虚拟私人网络(VPN)服务连接互联网,这样他们的IP地址会显示为代理或VPN服务器的位置,而不是实际的物理位置。

  4. 地理位置数据库的局限性:虽然可以通过地理位置数据库查询IP地址对应的大概位置,但这些数据库依赖于ISP的地址分配记录,而这些记录可能不总是最新或最准确的。此外,数据库无法覆盖所有IP地址,尤其是私有IP地址范围内的地址,这些地址在公网上不可路由,因此无法直接通过公网查询其地理位置。

尽管IP地址本身不直接编码地理位置信息,通过外部数据库和服务可以间接推断大致位置,但这种推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有时会说IP地址不能直接反映任何有关主机位置的详细地理信息。

注4:IP多址

IP多址(IP aliasing)或者IP地址别名。在Linux系统和其他现代操作系统中,通过网络配置工具(如ifconfig或ip命令)可以为一个接口分配多个IP地址。这样的配置允许单一接口同时服务于不同的网络或应用程序,或者用于实现虚拟主机等功能。

在IPv4环境中,额外的IP地址通常是作为接口的别名添加的。而在IPv6中,一个接口自动拥有一个链路本地地址,并且可以配置多个全局单播地址以及其他特殊用途的地址,如唯一本地地址(ULA)。

在一些高级的网络配置中,可以配置主备IP地址,当主IP地址所在的服务或路径不可用时,流量可以迅速切换到备用地址,确保服务的连续性。

在进行网络配置测试或故障排查时,也可以在同一个接口上配置多个临时IP地址,便于模拟不同的网络环境或连接情况,而无需更改硬件配置或物理连接。

因此,当提到“如果设备有多个接口,通常每个接口都至少需要一个IP地址”时,这里的“一个IP地址”实际上并没有排除一个接口拥有多个IP地址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于华为S7700配置指南
图片来源于华为S7700配置指南

  • 27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Network 笔记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