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Spring Boot 简介(脚手架)
定义:
简化了Spring应用开发的一个框架,对整个Spring技术栈的一个大整合,提供了J2EE开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
优点:
1、快速创建独立运行的spring项目以及与主流框架集成
2、使用嵌入式的Servlet容器,应用无需打成war包,内嵌Tomcat
3、Starters自动依赖和版本控制
4、大量的自动装配,简化开发,也可以修改默认值
5、无需配置XML无代码生成开箱即用
6、准生产环境的运行时应用监控
7、与云计算的天然集成
二、微服务
Spring Cloud微服务治理方案
2014年,Martin Fowler 和 James Lewis 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Microservices - a definition of this new architectural term》
在这篇文章中,他们提出了微服务架构的基本概念。
从传统的单体应用到微服务架构,经历了以下演变:
1、单体架构(Servlet/SSM):最早的架构模式,适用于简单应用。
2、SOA:拆分服务以提高重用性和灵活性,但存在集成和性能的挑战。
3、微服务(Spring Cloud):将服务进一步细化,追求每个服务的自治性和独立性,解决了 SOA 中的复杂性问题。
微服务:架构风格(服务微化)
- 微服务是指开发单个小型的但有业务功能的服务,每个服务都有自己处理和轻量通讯机制,可以部署在单个或多个服务器上。微服务也指一种种松耦合的有一定的有界上下文的面向服务架构。
- 一个应用应该是一组小型服务;可以通过HTTP的方式进行互通;
- 单体应用:ALL IN ONE
- 微服务:每一个功能元素最终都是一个可独立替换和独立升级的软件单元;
微服务优点:
- 每一个微服务都很小,这样能聚焦一个指定的业务功能或业务需求。
- 微服务能够被小团队单独开发,这个小团队是2到5人的开发人员组成。
- 微服务是松耦合的,是有功能意义的服务,无论是开发阶段或是部署阶段都是独立的。
- 微服务能够使用不同的语言开发。
- 微服务允许容易且灵活的方式集成自动部署,通过持续集成工具,一个团队的新成员能够更快投入生产。
- 微服务易于被一个开发人员理解,修改和维护,这样小团队能够更关注自己的工作成果,
- 微服务能够即时被要求扩展。
- 微服务能够部署中低端配置的服务。
- 易于和第三方集成。
- 每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的存储能力,可以有自己的数据库,也可以有统一的数据库。
微服务缺点:
- 微服务架构可能带来过多的操作
- 可能双倍的努力
- 分布式系统可能复杂难以管理
- 因为分布部署跟踪问题难
- 当服务量增加,管理复杂性增加
三、环境准备
1、项目创建
详情可参考之前的文章:SpringBoot项目的创建方式(五种)_springboot项目创建-CSDN博客
这里直接进行案例的测试
2、导入SpringBoot的相关依赖
<parent>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parent</artifactId>
<version>2.5.6</version>
</parent>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这个配置包含了Spring Boot的父项目依赖和构建Web应用所需的Spring Boot的Web启动器依赖。
3、编写主程序,启动springboot应用
/**
* @SpringBootApplication 标注一个主程序类,说明这是一个Spring Boot应用
*/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HelloWorldMain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Spring应用启动
SpringApplication.run(HelloWorldMainApplication.class,args);
}
}
4、编写相关的Controller、Service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HelloController {
@ResponseBody
@RequestMapping("/hello")
public String hello(){
return "Hello World!";
}
}
5、运行主程序测试
启动主程序,在浏览器输入 http://localhost:8080/hello (因为为在配置文件中配置端口号,所以使用的是springboot的默认8080端口号)
可以发现不需要在SSM项目配置Tomcat就可以访问网页了
这是因为SpringBoot中内嵌了Tomcat,会根据导入SpringBoot的版本自动匹配Tomcat版本
6、简化部署
在pom.xml添加下面这个插件
<!‐‐ 这个插件,可以将应用打包成一个可执行的jar包;‐‐>
<build>
<plugins>
<plugin>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maven-plugin</artifactId>
</plugin>
</plugins>
</build>
将这个应用打成jar包,直接在命令窗口此包路径下使用 java -jar 包名 执行命令后,可以直接在浏览器访问该应用(关闭命令窗口后则无法继续访问)
四、HelloWorld探究
1、POM文件
(1)父项目
作用:为Spring Boot项目提供基础的构建配置和依赖管理,确保项目中使用的依赖版本一致
配置:
<parent>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parent</artifactId>
<version>2.5.6</version>
<relativePath/> <!-- lookup parent from repository -->
</parent>
(2)父项目的父项目
作用:spring-boot-starter-parent的父项目是spring-boot-dependencies,它负责管理Spring Boot应用中所有依赖的版本,是Spring Boot的版本仲裁中心。以后我们导入依赖默认是不需要写版本。(没有在dependencies里面管理的依赖依然需要声明版本号)
配置:
<parent>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dependencies</artifactId>
<version>2.5.6</version>
<relativePath>../../spring-boot-dependencies</relativePath>
</parent>
说明:
<relativePath>
标签指定了父项目相对于当前项目的路径,但由于<relativePath/>
在spring-boot-starter-parent
中未指定,Maven将从远程仓库中解析版本。
(3)启动器(Starters)
作用:简化依赖管理,提供特定场景下所需的依赖集合。
配置: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
</dependency>
spring-boot-starter-web:
spring-boot-starter:spring-boot场景启动器;帮我们导入了web模块正常运行所依赖的组件;
Spring Boot将所有的功能场景都抽取出来,做成一个个的starters(启动器),只需要在项目里面引入这些starter
相关场景的所有依赖都会导入进来。要用什么功能就导入什么场景的启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