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关键理解(1 )

    

       linux主要的子系统包括:CPU、Memory、IO和Network,它们之间相互依赖,一个出问题可能会影响其他的 


1  CPU


2 Memory

      地址空间:将源程序经过编译后得到的目标程序,存在于它所限定的地址范围内,这个范围称为地址空间。地址空间是逻辑地址的集合。

    存储空间:指主存中一系列存储信息的物理单元的集合,这些单元的编号称为物理地址存储空间是物理地址的集合。


     根据分配时所采用的基本单位不同,可将离散分配的管理方式分为以下三种: 

           页式存储管理、段式存储管理和段页式存储管理。其中段页式存储管理是前两种结合的产物。

    页式存储管理:

          将程序的逻辑地址空间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page),而物理内存划分为同样大小的页框(page frame)。程序加载时,可将任意一页放人内存中任意一个页框,这些页框不必连续,从而实现了离散分配。该方法需要CPU的硬件支持,来实现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的映射。在页式存储管理方式中地址结构由两部构成,前一部分是页号,后一部分为页内地址w(位移量)如下图所示:  

     

     进程页表:完成逻辑页号(本进程的地址空间)到物理页面号(实际内存空间,也叫块号)的映射。
           每个进程有一个页表,描述该进程占用的物理页面及逻辑排列顺序,如图:

        

 段式存储管理

      进程段表:描述组成进程地址空间的各段,可以是指向系统段表中表项的索引。每段有段基址(baseaddress),即段内地址

       在系统中为每个进程建立一张段映射表,如图:

         

       ·系统段表:系统所有占用段(已经分配的段)

       ·空闲段表:内存中所有空闲段,可以结合到系统段表中


    段式管理的地址变换

                              

                                                                  图4—5 段式管理的地址变换

        在段式 管理系统中,整个进程的地址空间是二维的,即其逻辑地址由段号和段内地址两部分组成。为了完成进程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处理器会查找内存中的段表,由段号得到段的首地址,加上段内地址,得到实际的物理地址(见图4—5)。这个过程也是由处理器的硬件直接完成的,操作系统只需在进程切换时,将进程段表的首地址装入处理器的特定寄存器当中。这个寄存器一般被称作段表地址寄存器。

段页式存储管理

        其中段页式存储管理是前两种结合的产物

3 IO

     1.硬盘读写性能,#查看TPS和吞吐量信息

iostat -d -k 1 10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sda              14.54       417.21       368.06 15719357562 13867444535
dm-0            104.60       415.64       366.87 15660312829 13822621684
dm-1              0.69         1.57         1.19   59041280   44822840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sda                  0.00         0.00         0.00                   0          0
dm-0               0.00         0.00         0.00                   0          0
dm-1               0.00         0.00         0.00                   0          0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sda                 0.00         0.00         0.00                     0          0
dm-0              0.00         0.00         0.00                     0          0
dm-1              0.00         0.00         0.00                     0          0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sda                7.14         0.00       208.16                   0        204
dm-0             52.04         0.00       208.16                 0        204
dm-1              0.00         0.00         0.00                     0          0

-d:显示某块具体硬盘,这里没有给出硬盘路径就是默认全部了

-k:以KB为单位显示

1:统计间隔为1秒

10:共统计10次的

tps:该设备每秒的传输次数(Indicate the number of transfers per second that were issued to the device.)。“一次传输”意思是“一次I/O请求”。多个逻辑请求可能会被合并为“一次I/O请求”。“一次传输”请求的大小是未知的。

kB_read/s:每秒从设备(drive expressed)读取的数据量;kB_wrtn/s:每秒向设备(drive expressed)写入的数据量;kB_read:读取的总数据量;kB_wrtn:写入 的总数量数据量;这些单位都为Kilobytes。

一开始的数值很大是因为显示的是累计读写量


2. iostat -x 参数,查看设备使用率(%util)、响应时间(await)

iostat -d -k -x 1 10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sda               4.87    85.88  8.41  6.14   417.21   368.06   107.98     0.02    8.92   2.73   3.97
dm-0              0.00     0.00 12.89 91.72   415.64   366.87    14.96     0.06    1.70   0.38   3.95
dm-1              0.00     0.00  0.39  0.30     1.57     1.19     8.00     0.02   35.25   1.45   0.10

rrqm/s:每秒这个设备相关的读取请求有多少被Merge了(当系统调用需要读取数据的 时候,VFS将请求发到各个FS,如果FS发现不同的读取请求读取的是相同Block的数据,FS会将这个请求合并Merge);wrqm/s:每秒这个 设备相关的写入请求有多少被Merge了。

r/s:每秒响应的读取请求数;w/s:每秒响应的写入请求数;rkB/s:每秒读取的数据量;wkB/s:每秒写入的数据量

await:每一个IO请求的处理的平均时间(单位是微秒)。这里可以理解为IO的响应时 间,一般地系统IO响应时间应该低于5ms,如果大于10ms就比较大了。

%util:在统计时间内所有处理IO时间,除以总共统计时间。例如,如果统计间隔1秒,该 设备有0.8秒在处理IO,而0.2秒闲置,那么该设备的%util = 0.8/1 = 80%,所以该参数暗示了设备的繁忙程度。一般地,如果该参数是100%表示设备已经接近满负荷运行了(当然如果是多磁盘,即使%util是100%,因 为磁盘的并发能力,所以磁盘使用未必就到了瓶颈)。

3.iostat -c 参数,查看CPU状态信息

iostat -c 1 10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1.28     0.00      0.43           0.84     0.00         97.45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0.77     0.00      0.26           0.00     0.00         98.98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13.71     0.00     2.28            0.00     0.00         84.01

4 Network

     

5   linux系统从开机到登陆界面的启动过程

简述:
1.开机BIOS自检
2.MBR引导
3.grub引导菜单
4.加载内核kernel
5.启动init进程
6.读取inittab文件,执行rc.sysinit,rc等脚本
7.启动mingetty,进入系统登陆界面

   首先系统开机自检,然后是计算机开机后访问硬盘并读取首个扇区的MBR(即主引导目录),(备注:主引导扇区内部结构,其开头的446字节内容特指为“主引导记录”(MBR),其后是4个16字节的“磁盘分区表”(DPT),以及2字节的结束标志(55AA)。主引导扇区记录着硬盘本身的相关信息以及硬盘各个分区的大小及位置信息,是数据信息的重要入口。如果它受到破坏,硬盘上的基本数据结构信息将会丢失,需要用繁琐的方式试探性的重建数据结构信息后才可能重新访问原先的数据。)  读取MBR记录后,这时进入系统选择界面,选择好某个操作系统后,则开始加载内核,接着从INIT进程获得系统控制权,即进入初始化过程,之后则读相应的配置文件,具体引导过程如下:





定义:

一 程序只是一组指令的有序集合,
二 进程是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三 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它是比进程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线程自己基本上不拥有系统资源,只拥有一点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


源(如程序计数器,一组寄存器和栈),一个线程可以创建和撤销另一个线程;

一 进程与线程区别与联系


(1)    划分尺度:线程更小,所以多线程程序并发性更高;
(2)    资源分配:进程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同一进程内多个线程共享其资源;
(3)    地址空间:进程拥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同一进程内多个线程共享其资源;
(4)    处理器调度:线程是处理器调度的基本单位;
(5)    执行: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程序运行的入口,顺序执行序列和程序的出口,但线程不能单独执行,必须组成进程,一个进程至少有一个主线程。简而言之,一个程
序至少有一个进程,一个进程至少有一个线程.

二 进程和程序区别和联系


(1)程序只是一组指令的有序集合,它本身没有任何运行的含义,它只是一个静态的实体。而进程则不同,它是程序在某个数据集上的执行。进程是一个动态的实体,
它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反映了一个程序在一定的数据集上运行的全部动态过程。

(2)进程和程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一个程序执行在不同的数据集上就成为不同的进程,可以用进程控制块来唯一地标识每个进程。而这一点正是程序无法做到的,由
于程序没有和数据产生直接的联系,既使是执行不同的数据的程序,他们的指令的集合依然是一样的,所以无法唯一地标识出这些运行于不同数据集上的程序。一般来
说,一个进程肯定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程序,而且只有一个。而一个程序有可能没有与之对应的进程(因为它没有执行),也有可能有多个进程与之对应(运行在几个不同的 数据集上)。

(3)进程还具有并发性和交往性,这也与程序的封闭性不同。


进程死锁的原因以及如何解除死锁 

产生死锁的原因:一是系统提供的资源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每个进程的使用;二是多道程序运行时,进程推进顺序不合理。

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是:1、互斥条件;2、不可剥夺条件(不可抢占);3、部分分配;4、循环等待。
根据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只要使其中之一不能成立,死锁就不会出现。为此,可以采取下列三种预防措施: 
1、采用资源静态分配策略,破坏"部分分配"条件; 
2、允许进程剥夺使用其他进程占有的资源,从而破坏"不可剥夺"条件; 
3、采用资源有序分配法,破坏"环路"条件。
死锁的避免不严格地限制死锁的必要条件的存在,而是系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小心地避免死锁的最终发生。最著名的死锁避免算法是银行家算法。死锁避免算法需要很
大的系统开销。
解决死锁的另一条途径是死锁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对资源的分配不加限制,即允许死锁的发生。但系统定时地运行一个"死锁检测"程序,判断系统是否已发生死锁,若检测到死锁发生则设法加以解除。

解除死锁常常采用下面两种方法:1、资源剥夺法;2、撤消进程法


 8  Redhat下 Apache, php, mysql的默认安装路径

apache:

如果采用RPM包安装,安装路径应在 /etc/httpd目录下
apache配置文件:/etc/httpd/conf/httpd.conf
Apache模块路径:/usr/sbin/apachectl
web目录:/var/www/html
如果采用源代码安装,一般默认安装在/usr/local/apache2目录下

php:

如果采用RPM包安装,安装路径应在 /etc/目录下
php的配置文件:/etc/php.ini
如果采用源代码安装,一般默认安装在/usr/local/lib目录下
php配置文件: /usr/local/lib/php.ini
或/usr/local/php/etc/php.ini 

mysql:

如果采用RPM包安装,安装路径应在/usr/share/mysql目录下
mysqldump文件位置:/usr/bin/mysqldump
mysqli配置文件:
/etc/my.cnf或/usr/share/mysql/my.cnf
mysql数据目录在/var/lib/mysql目录下
如果采用源代码安装,一般默认安装在/usr/local/mysql目录下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