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使用磁带机的直接备份操作

磁带操作
装入磁带后,可执行如下操作:
倒带,将磁带卷至起始位置
mt -f /dev/st0 rewind
擦除,擦掉磁带上的内容
mt -f /dev/st0 erase
注意:擦除工作非常慢,并且对磁带有损伤,最好不要执行,当数据写满后,可以继续写入数据并覆盖原有数据,无须执行擦除动作。新磁带打开封装后立刻可以使用,不需要执行擦除。
出带,将磁带卷至初始位置然后从磁带机内弹出
mt –f /dev/st0 offline

数据操作
基本操作如下:
1. 列目录操作tar tvf /dev/st0
假如磁带上没有任何文件,则列目录会报错,这个错误没有关系,不影响磁带的使用。
2. 写入数据操作tar cvf /dev/st0 <要写入的文件名>
写入数据的方法有两种:不打包直接写入文件和打包压缩后写入文件。二者各有优缺点。不打包直接写入文件的方法,看起来效率低,操作复杂,但是可以提高数据的生存率。磁带是一种线性存储的设备,所有数据紧挨着顺序写入。当磁带的某一点损坏的时候,其余位置的磁带还可以继续读取,其中的文件也都能读出。如果采用了打包压缩后写入的方法,则磁带上存储的只有一个文件。当磁带有任何一个地方发生了故障无法读取,则这个压缩文件将缺少一些细节,即使是一个bit的错误,也将导致压缩文件报告CRC错误无法解压。所以,如果是存储大量的数据,建议直接写入。如果是存取小文件,则最好打包并给文件名加时间标记写入。
例如要将/root/test1.tar.gz写入到磁带并覆盖磁带的内容:
tar cvf /dev/st0 test1.tar.gz
磁带机的传输速度比较慢,对于不是很大的文件备份,稍等几秒,写入即可完成。使用参数cvf将覆盖此带上的已有文件。
3. 继续写入数据tar rvf /dev/st0 <要写入的文件名>
磁带存储是线性存储,所有数据是依次写入的。为了不覆盖前边的内容,在写入时候,要使用rvf参数写入内容。
tar rvf /dev/st0 test2.tar.gz
再执行一次rvf继续写入其他的文件:
tar rvf /dev/st0 test3.tar.gz
4. 读取数据tar xvf /dev/st0 <要读取的文件名>
读取数据前,首先查看磁带上的内容(tar tvf /dev/st0),获取要恢复的文件名。
读取数据后。
随后可以在当前的路径下找到从磁带中读取出来的文件,至此恢复操作完成。
通过上文所介绍的tar命令,使用tvf/cvf/rvf/xvf参数,即可实现对磁带的读取、写入操作。使用预先写好的复制数据脚本,配合上磁带机操作命令,并且放置到/etc/crontab中,即可实现自动备份。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