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激发的思考

看完了《社交网络》,更准确的说是这个电影触动了个人思考的神经,让我渐渐看出国内与国外的很多差别,这些差别决定了我们与他们的距离。

首先,受制于国内软件行业的起步水平,各种相关的配套设施比如教育、法律、软件行业的道德标准等等问题,我们并没有为自己创造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教育上的传统观念,让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成为了这个工厂的产品,实际工作中我们只是“IT民工”,也没有相关的法律为自己的知识产权保驾护航,还有很多没有创新却依然堂而皇之的大型公司毫无改进地山寨其他人优秀的创意,我们缺失的是一个行业的准则,不仅仅是法律上的约束,道德上更加没有底线。国外专利纠纷的案例层出不穷,这也直接映射了他们对于自身知识产权的严重关注,哪怕仅仅是一个想法。
《社交网络》里面哈佛校长的那番话真的很耐人寻味,我们需要一个类似的开放的环境,而不是刻板的教育。我觉得高等教育是为了激发潜能,发掘出普通人身上的隐藏的闪光点,这些都是创新的起点,所以起点不能被抹掉,非要等到很多人已经跑的精疲力竭,才领悟到自己的起点原来应该是怎样的吗?那样就晚了。。。

其次,就是软件开发的主要实施者——Coder,不管是架构师还是普通程序员,都要和代码打交道,我们对待代码的态度决定了代码运行的效果。持续的工作强度,会让人产生厌恶感,面对一段杂乱无章的代码更是这样,也许时间长了,看到或者想到一直使用的开发环境就会有呕吐的感觉,对的,你不认真对待代码,代码就会让你好看。完成任务式的态度最终会让你完不成任务,软件开发时需要激情的,你热爱他才能想尽各种办法更好的去实现自己的构想,这不是炫耀成绩,而是为了追求能够实现构想的满足感。

接着,不要着急扼杀一个小小的构想,也许他还潜藏着更大的价值。某一瞬间迸发的灵感,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项目,或者仅仅是感兴趣写的一个小的测试,不要着急的否定,人对于其他人提出的有瑕疵的想法的第一感觉是批评,甚至在还没有完全理解别人的想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Linus在完成他的第一个想法的时候也没有想到未来Linux的壮大,Facebook的原型也就是一个在线评价美女的系统,mark身边的人都没有想到他会使得哈佛的网络瘫痪。在面对一个小小的想法时,试着挖掘这个想法的优点,然后尝试修复缺陷,增加更加有创意的想法。幼小的嫩芽经不起激烈的袭击。

最后,保持热情,我信任一句话:代码如人,人如代码。
才疏学浅,浅薄的地方请见谅,仅仅是个人想法,无特殊针对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