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压缩实验七——MEPG音频编码

本文介绍MPEG音频编码的实验原理,包括多相滤波器组分割子带、量化和编码过程,以及数据帧包装策略。通过心理声学模型计算噪声掩蔽阈值,采用信掩比SMR决定量化位数,有效利用量化噪声和掩蔽域值。实验结果显示,第2层编码相比第1层,比例因子传输码率显著降低,同时保持高质量音频输出。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实验原理

这里写图片描述
编码器说明
输入声音信号经过一个多相滤波器组,变换到多个子带。同时经过“心理声学模型”计算以频率为自变量的噪声掩蔽阈值。量化和编码部分用信掩比SMR决定分配给子带信号的量化位数,使量化噪声<掩蔽域值。最后通过数据帧包装将量化的子带样本和其它数据按照规定的帧格式组装成比特数据流。

多相滤波器组,用来分割子带

这里写图片描述

量化和编码

比例因子的取值和编码
对各个子带每12个样点进行一次比例因子计算。先定出12个样点中绝对值的最大值。查比例因子表中比这个最大值大的最小值作为比例因子。用6比特表示。
第2层的一帧对应36个子带样值,是第1层的三倍,原则上要传三个比例因子。为了降低比例因子的传输码率, 采用了利用人耳时域掩蔽特性的编码策略。
每帧中每个子带的三个比例因子被一起考虑,划分成特定的几种模式。根据这些模式,1个、2个或3个比例因子和比例因子选择信息(每子带2比特)一起被传送。如果一个比例因子和下一个只有很小的差别,就只传送大的一个,这种情况对于稳态信号经常出现。
使用这一算法后,和第1层相比,第2层传输的比例因子平均减少了2个,即传输码率由22.5Kb/s降低到了7.5Kb/s。
比特分配及编码
在调整到固定的码率之前,先确定可用于样值编码的有效比特数,这个数值取决于比例因子、比例因子选择信息、比特分配信息,以及辅助数据所需比特数。
比特分配的过程:
对每个子带计算掩蔽-噪声比MNR,是信噪比SNR – 信掩比SMR,即&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