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学生第一,构建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西南交通大学是一所有着107年历史的国内知名大学,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我校学生工作干部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经过艰苦的探索和努力,逐步建立了基于网络的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成长环境,形成了一套“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模式。

一、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指导思想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机整体,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工作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方法。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当前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高校学生工作,是学生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生工作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构建的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指导思想为:以“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扁平化的学生工作组织和最优化的学生工作流程为基础,以交互化的学生工作信息网络为支撑,最终形成高效能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和实现对学生教育管理的个性化引导。

二、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内涵

        依据当今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面临的环境和对象,我们认为,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内涵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信息数字化,即将学生工作的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整理、归纳、运用和共享。这些信息包括:学生个体的信息、学生集体的信息、学生工作组织的信息、学生工作高度相关者的信息(包括学校其他管理部门、学生家庭、就业单位等)、学生工作的外部信息(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教育引导学生的各种思想、文化、制度等);二是流程网络化,即以信息技术来改造学生工作的传统流程和教育引导方式,实现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学生工作运行机制;三是办公自动化,即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工作的无纸(笔)化办公,同时突破传统办公形式的时空局限,使管理者在可伸缩的时空中愉快地处理学生工作事务;四是沟通交互化,即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学校管理者、院系管理者、学生等各主体之间的交互性沟通模式,增强沟通的实时性和有效度;五是引导个性化,即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个性化引导,促使其按照自我的个性特点和成长愿望实现顺应时代潮流的人生理想。

三、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模式选择

        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基于信息化的现代管理思想,不仅要把管理者从以往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提供大量的、有效的、实用的信息资讯和统计信息,而且还应让管理者在运用信息化工具的同时,获得愉快而有价值的工作体验,在工作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提升,从而实现信息化“以人为本”的根本出发点。近几年来,基于WEB的应用系统支持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Microsoft公司推出其.Net平台后,基于Internet的办公模式成为了一种极富优势的解决方案。可以预见,未来的信息化管理和办公将是基于Internet的,而基于Internet的信息化管理和办公也必将成为高校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最佳选择。因此,我们依据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特性,将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定位于网站模式,构建在校园Intranet/Internet之上。

        一方面,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网站模式由于其功能集中在服务器端实现,灵活性和综合性保证了在集合办公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提供更多丰富的服务功能,使工作与生活在一定的程度上达到协调,提高管理者的办公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网络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何利用网络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是新时期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基于网站模式的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提供了相应的办公服务功能,更以众多丰富的信息服务和文化服务,将学生带入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为学生创建出一个轻松、愉快的自我发展管理平台,这种网络平台是学校实践“学生第一”办学思想的新的载体。

        同时,网站模式保证了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组织实施可具备最佳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学生工作的主体包括学校学生处,校内其他部处,院系,学生等,各主体内部的人员变动和功能变化是相对频繁的,有效应对这种变化是保证信息化管理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网站模式的运行成本相对较低,网站模式由于其客户端采用的是浏览器方式,所以在客户端的维护成本基本为零,而开发和维护主要集中在服务器端实现。平台各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即可完成所有的工作,其工作难度也很低,只要会上网,就可以开展工作,所以网站模式的使用门槛也是很低的。

四、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路线

1、 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设计原则

        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不同于一般的MIS系统,因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决定了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设计的特殊性,根据我们的分析,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应遵循以下两大设计原则:

1)  以标准化实现数据与功能共享

       标准化在一开始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从学生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内部来看,平台是由基础性架构和众多的功能模块组合而成的,在模块之间、模块与基础平台之间,如果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方式,随着系统的逐渐庞大,将会出现一系列的内部不兼容问题。对此,我们从系统顶层设计上定义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化信息描述和操作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从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外界,特别是从国家、省、市、学校,学校内部等各不同级别上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上,这种需求随着教育系统内部信息化管理的加强,必然会越来越强烈,因此,在设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之初,就应充分考虑与外界进行便利的信息共享、数据交换,直至进行有效的功能共享。对此,我们采用了基于网络服务的设计理念,通过提供一组标准化的平台无关、操作系统无关的Web Services接口,解决了与系统外界进行数据和功能交换的问题。

2)  基础架构与模块化机制相结合

       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较为复杂、变动性大,且将随着管理需求的变动不断更新和增加新的功能,因此,管理平台需要采用基础架构与模块化机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发。基础架构解决平台下的用户管理,组、策略管理,机构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嵌入管理,目录树管理,Web服务管理等对平台基础性事务的控制。而具体的功能,例如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审批、国家奖学金申请审批、勤工助学管理等以模块化的形式出现,各模块只需要遵循基础平台接口规范,负责解决本身的问题即可,而无须考虑用户、权限等问题,待开发完成后,直接无缝嵌入到基础平台之中,由基础平台对之进行权限控制,则用户即可正常使用。采用这种方式的开发思路,可以解决随时产生的不同管理需求带来的系统更新。下图是我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基于层次的视图。

图一: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视图

2、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技术路线

         在开发我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时,我们选择了基于微软Windows系统,.Net平台的开发环境,采用Asp.Net(C#)语言进行开发。在系统体系结构上,借鉴了Windows DNA 架构思想,大体遵循“页面表现、商业逻辑、数据库操作分离”三层模式,在某些局部采用了n层模式。后台数据库采用MS SQL SERVER2000。以下为该平台的技术结构图:

 


图二: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技术结构图

五、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组织实施

1、面向学生实施职能管理

        高校学生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实现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教育思想,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造。我们依据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内在规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设了面向学生的信息通道,如,学生处长信箱、校长接待日、院系领导信箱、学生工作通告等版块,以期让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能方便快捷地达到相应的职能管理者,管理者在相应的权限内为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利用公告系统把学校各级管理部门有关学生工作的动态信息适时在网上发布,既增强了学生工作的透明度和针对性,更从职能上把学生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定位于相应的层级上,起到了对管理者的激励和监督作用。

2、基于网络实施科学评价

       学生工作的评价包括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和院系学生工作的绩效评价,传统评价方法由于各主体在时空上的错位而缺乏严密的科学性和操作的简便性。因此,我们建立了基于网络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通过对学生大学四年的成长信息的动态交互管理,更好地实现了对学生成长的个性化引导。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基于网络的院系学生工作绩效考评系统,引入学生评价,成分发扬民主,使院系学生工作通过考评提高对学生个性化引导和管理服务的水平和效能。

3、以流程优化支撑事务管理

       高校学生工作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如,国家助学贷款、评奖评优、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等。这些事务工作在传统工作流程中是通过学校学生处向院系布置,由院系向学生传达后完成的,工作流程是一种线性形态。而我们构建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就是要优化这种流程,使学校学生处、院系、学生三者之间通过管理平台实现交互,做到学生处发布信息和接收反馈,学生处、院系和学生按照相应职能完成工作流程中的事务。而且在网站模式下这种流程管理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赋予了各主体最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4、 以项目运作支撑活动管理

        高校学生工作的工作领域很大一块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学生工作网络平台就为活动的组织开展提供了新的活动空间和新的活动方式。一是传统的活动形式可以利用网络来进行,如,征文比赛、知识竞赛、问卷调查等;二是利用网络创新性地开展活动,如,网上讲座、网上论坛等;三是利用网络实现对活动的管理,学生处、院系、社团均可在网上开设活动指南,将活动的进展、评估、奖励与总结在网上发布,以吸引广大学生的参与和监督。

5、 以队伍建设支撑平台的建设与维护

        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与维护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必须有专门的队伍来担任技术支持和内容管理。一是技术开发队伍,我们成立了一个在学生处领导下的以学生为主的学生创业小组,承担整个平台的开发与建设,学生处将整个平台和相关模块以市场运作的方式交付给创业小组,使产权和责任明晰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信息维护队伍,我们在现有网站架构中成立了两支信息维护队伍,即学生工作新闻采编队伍和文化版块创作与管理队伍。新闻采编队伍负责整个网站学生工作新闻的采访、编辑与更新,向社会和学生展示学生工作的形象和动态。文化版块创作与管理队伍是整个网站中文化版块的领军人物,他们按照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学生的文化需求在网络平台上为学生提供文化服务,增强网站的文化功能。

六、我们取得的初步成果

        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了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扬华素质网”。 2002年12月16日,集在线办公和网络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站“扬华素质网”正式开通,截止2004年6月,网站已经接受了近100万人次的访问,办公系统中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功提供了五次大规模网上申请,为近 4210 多位贫困生提供贷款申请服务,完成了4595余万元的贷款合同的申请审批。学校专项奖、国家奖学金等都实现了网上公开申请和审批,特困补助、贫困生档案等也实现网络化管理。处长信箱更是受到了广大同学的好评,自网站开通以来,我校学生工作处处长共接收和回复了1653封学生来信,为学生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2003年9月,“扬华素质网”新版成功推出,新版不仅加强了办公功能,在网站信息服务方面,强势推出了包含学生原创、专栏作家、文化互动等内容的扬华文化频道,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网络平台。目前,网站的处务公告、院系公告、学生工作新闻等已经成为学校、院系、学生之间沟通信息的最直接方式,成为了学生工作干部办公和生活的新天地。

        “扬华素质网”从体系结构上可分成信息服务网站和办公系统两大板块,信息服务网站包括处务公告、学院公告、学生党建、文化频道、扬华新闻、心理家园、扬华论坛等模块,办公系统由扬华办公网和学生自我发展管理平台二大部分有机组成,具体见图三和图四。

序号

系统名称

模块名称及功能

1

学生事务处理系统

奖、贷、勤、补等各种处理模块

2

学生工作信息交互系统

处长信箱、公告、校长接待日、新闻评论等

3

学生工作评价系统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院系学生工作考评系统

4

学生工作教育引导系统

学生党建、文化频道等

5

学生工作社会服务系统

家庭沟通系统、银行接入国家助学贷款、就业信息等

图三: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扬华素质网”体系结构与功能分布图

 


图四: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扬华素质网”用户视图

       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我们只有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契合当代大学生的成才需要,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才能走出一条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生工作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  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9月,第一版;

2、  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第一版

3、  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一版

(本文被教育部2003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优秀文集收录。作者为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工作处桂富强、李锦红、谢黎文 。文中部分数据在这次发布中进行了修正。由于发图有点不易,所以文中缺少部分图示。sorry,如您对此感兴趣,可以联系我们。)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