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PI学习】USB专题:第六章_UPC(USB Port Capabilities)详解

6. _UPC(USB Port Capabilities)详细讲解

6.1 章节整体导览

本扩展章节将围绕以下 15 大主题展开,每节均深入到工程落地与规范细节层面:

  1. 设计定位与与 ACPI 其它对象的关系(_PLD、_DSD、_DSM、_ADR、_PRW)
  2. 规范语义与版本演进:ACPI 2.x → 3.x → 5.x/6.x 变化点
  3. Package 字段结构的精确定义、合法性检查与边界条件
  4. 端口分类与常见拓扑建模:Root Hub、集成 Hub、Type-C、Embedded Device、Dock、USB4 Fabric
  5. Connectable 字段语义衍生:物理插拔权限、UI 呈现、无障碍与安全策略
  6. PortConnectorType 枚举体系:常见值、Type-C 特殊子类、保留值使用风险
  7. Type-C / USB4 / Thunderbolt 共存平台的 _UPC 表达扩展策略
  8. 与 _PLD 的耦合:物理位置、用户可见性、群组化与多端口聚合
  9. 与 _DSD / _DSM 的协同:当 _UPC 不足以表达新属性时的扩展方法论
  10. 操作系统侧消费逻辑:Windows, Linux, macOS(概念层面对比)
  11. 固件工程实施流程:需求采集 → 端口矩阵 → ASL 模板化 → 自动验证
  12. 质量与合规:HLK / WHQL / Linux 内核日志验证、Diff 审查、回归测试
  13. 常见错误与故障案例数据库(Symptoms → Root Cause → Fix)
  14. 性能与功耗交互:如何避免错误 _UPC 引发的无效轮询、唤醒或电源锁定
  15. 面向未来的扩展:USB4 v2、动态速率、可编程端口策略、跨层策略统一

本章节目标:不仅让读者“知道怎么写 _UPC”,更要建立“怎样制定一套可扩展、可审计、可自动生成的端口能力描述体系”的工程化思维。


6.2 设计定位与与其它 ACPI 对象的关系

对象作用与 _UPC 的关系典型协同场景
_PLD物理位置描述_PLD.UserVisible + _UPC.Connectable 决定 OS UI 呈现与 DeviceRemovable前/后面板区分、内部模块隐藏
_DSD设备特定键值属性当 _UPC 不足表达(如: supports-usb3, orientation-gpio)Type-C Mux/Retimer 资源绑定
_DSM设备特定方法查询动态能力/模式(如 Alt Mode 列表)Thunderbolt / USB4 安全级扩展
_ADR地址标识端口/器件层级有助于 OS 建立容器拓扑集成 Hub 场景定位端口
_PRW唤醒能力端口是否可以唤醒系统低功耗待机场景的端口筛选
PowerResource电源控制给端口、Hub、PD 控制器上电/断电端口空闲省电策略

关键点:

  • _UPC 负责“静态能力”,不涉及动态状态(如当前插入方向、当前 Alt Mode),这些由协议栈和驱动实时计算。
  • 不要在 _UPC 中尝试编码速率具体数值(如 10Gbps、20Gbps),速率协商由链路协议完成,_UPC 只标识端口是否具备相应类别能力(通过 connector type 间接影响 OS 推断)。

6.3 规范语义与版本演进

虽然 _UPC 在 ACPI 3.0 时已较为清晰,但在后续版本中出现以下演化关注点:

  1. Type-C 的引入:迫使 ConnectorType 枚举扩展,出现“带 Switch(翻转/多路)”语义。
  2. USB4 / Thunderbolt 整合:部分平台通过 _DSM / _DSD 补充其安全模式与 fabric 控制器属性,而 _UPC 本体仍保持小包结构。
  3. Windows 增强对 _PLD + _UPC 组合的解析,用于多口聚合(如 Dock)UI 呈现。
  4. 一些 OEM 尝试扩展 Connectable 值(非标准)做安全策略 → 导致兼容风险(不建议)。

工程建议:

  • 坚守官方规范字段尺寸;如需扩展,用 _DSD(标准 UUID + 属性键值)方式,不篡改 _UPC 包大小。
  • 在版本控制系统中保留“端口矩阵 → 生成 ASL 脚本”的生成逻辑,以便跨规范升级时统一调整。

6.4 Package 字段结构和合法性检查

标准结构:Package(4) → [Byte Connectable, Byte Type, DWord Rsvd0, DWord Rsvd1]

合法性校验清单(编写自动化 Lint 脚本时可使用):

  • 包元素数是否等于 4
  • 第 0 元素是否 Byte 类型
  • 第 1 元素是否 Byte 类型
  • 第 2 / 3 元素是否 DWord,并且 == 0
  • Connectable 只能为 0x00 或 0xFF(严格场景)
  • Type 是否落入已知枚举列表(若未知 → 记录警告)
  • 节点命名空间位置是否与端口 Device 一致(Name 在 Device 内,而非父级)

示例 Lint 报告格式(建议内部实现):

端口名问题类型严重级别描述修复建议
PRT1包长度Error期望4 实际3按规范补齐
PRT2Connectable 值Warn发现 0x01 非规范使用 0xFF
PRT3保留字段非零ErrorRsvd0=0x1置 0

6.5 端口分类与拓扑建模策略

  1. 根端口(Root Port / Root Hub Port):xHCI 控制器逻辑端口。
  2. 集成 Hub 下游端口:如 SoC 内部挂载一个 USB3 Hub,再引出多个物理口。
  3. 内部专用端口:摄像头、蓝牙、指纹、触摸屏控制器。
  4. Type-C 端口:可能涉及 DRP(Dual Role Power/Data)、Orientation、Alt Mode。
  5. 扩展坞(Dock)相关:多数 Dock 通过外接 Type-C/Thunderbolt 接入,Dock 内部端口信息通常不由本机 BIOS 用 _UPC 描述(而是 Dock 自身拓扑)。
  6. 调试/隐藏端口:如隐藏式内部维修接口。
  7. 充电专用端口(Charging Only):只供电或限定数据功能。
  8. 虚拟/逻辑端口:不建议为纯逻辑抽象创建 _UPC,除非对 OS 行为有直接价值。

建模原则:只为 “Host 侧可见的、需要 OS 根据能力区别对待” 的端口建 _UPC。


6.6 Connectable 的深层语义

Connectable 值场景OS 推断用户体验
0xFF可插拔外部口允许动态插拔出现弹出提示/端口标识
0xFF + _PLD.UserVisible=0内部焊接口标记为不可移除设备不展示端口 UI
0x00不可连接(未引出/屏蔽)OS 可能忽略端口热插拔不显示

注意:有时内部设备端口设为 0x00 反而导致 OS 不期望的行为(无法上电),推荐仍用 0xFF + _PLD 标记不可见,保持一致资源管理。


6.7 PortConnectorType 枚举与扩展策略

(以下为工程化分组概念说明,实际值以规范为准)

类别示例语义说明典型错误
Type-A全尺寸 A单向插错写成 Type-B
Type-B打印机端口罕见于现代 PC使用错误导致 UI 混乱
Micro/Mini移动设备已逐步被 Type-C 取代迁移后未更新
Type-C Basic不带多路说明旧 BIOS 遗留系统无法判断翻转
Type-C with Switch具左右翻转正反插错误未标记导致 Role Switch 漏配
Proprietary厂家自定义需配合 _DSDOS 可能忽略
Reserved未使用不应滥用触发兼容性风险

工程建议:

  • 对支持正反插 + USB2 + SS 通道复用的 C 口,使用“with switch” 类型(如规范规定的枚举值)。
  • 对仅焊接内部 Type-C 不用于用户外接(如内部摄像头桥接),考虑仍使用 Type-C 枚举但配合 _PLD.UserVisible=0。

6.8 Type-C / USB4 / Thunderbolt 平台 _UPC 表达要点

Type-C 拓扑包含:TCPC(Type-C Port Controller)、PD 控制器、Mux/Retimer、主机控制器(xHCI/USB4)。_UPC 本身不携带 PD 协商信息,但它做三件事:

  1. 声明此端口是 Type-C(具备翻转/多路)
  2. 让 OS 知道其“可插拔”属性
  3. 提供基础端口分类,使 OS 为其加载 Type-C 管理框架(配合其他属性 / 驱动匹配)

当平台支持 USB4 / Thunderbolt:

  • 链路的安全级(SL0~SLx)、授权策略通过 _DSM / PCIe 配置空间 / Thunderbolt NHI 驱动管理,而非 _UPC。
  • 若同时支持 DP Alt Mode,需要 PD 控制器驱动与 Display 子系统配合;_UPC 不直接声明 Alt Mode 集合。

6.9 与 _PLD 的协同模式

_PLd 提供:

  • Face(前/后)
  • Panel(上/下/左/右)
  • Group ID(分组:多口合并在一个区域)
  • Color / Shape(UI 辅助)

组合策略示例:

  • 两个相邻 Type-C 前面板口:共享 Group ID;分别 _UPC Connectable=0xFF。
  • 内部蓝牙模块:_UPC.Connectable=0xFF, _PLD.UserVisible=0(OS 不显示端口,但仍能进行电源/拓扑管理)。
  • Debug Port:可选择 Connectable=0x00 + 不在 UI 呈现;或 Connectable=0xFF + _PLD 标记不可见 + _DSD 添加 debug-only 属性(根据 OS 支持)。

6.10 与 _DSD / _DSM 的协同扩展

_为什么不能“堆功能”进 UPC?
因为 _UPC 是固定结构,且规范对字段语义严格定义。扩展属性(如 orientation-control-gpio、supports-usb4)应该通过 _DSD 以 UUID 分类呈现。示例(ASL 片段概念化):

Name (_DSD, Package () {
    ToUUID("daffd814-6eba-4d8c-8a91-bc9bbf4aa301"), // Device Properties UUID
    Package() {
        Package() {"supports-usb3", One},
        Package() {"typec-orientation-gpios", Package() {^GPIO, 0, 0, 0}},
        Package() {"retimer-flip-required", One}
    }
})

若需动态查询(如:当前是否授权 Thunderbolt 设备):

  • 使用 _DSM Function (UUID + revision + function index)
  • 返回缓冲(Buffer)供 OS 驱动解释

注意:

  • 不要用 _DSM 替换 _UPC;_UPC 缺失会让 OS 误判端口性质。
  • _DSD 更适合静态拓扑属性;_DSM 用于协商或查询。

6.11 操作系统侧消费逻辑深度剖析

Windows

  • 解析 _UPC/_PLD → 生成“连接器容器”
  • 与 UcmCx(USB Connector Manager Class Extension)协作
  • 用于 Modern Standby 下精细化选择能否触发唤醒
  • HLK 测试:检查描述一致性、端口隐藏策略

Linux

  • ACPI fwnode → USB / Type-C 框架(drivers/usb/typec)
  • 一些早期内核版本对 _UPC 解析有限,更依赖 xHCI 报告端口数量;新版本逐步利用 _UPC 进行角色/呈现优化
  • _DSD 属性映射:typec orientation switch、role switch、dr_mode(OTG/host)

macOS(简述)

  • 大量依赖私有机制与 SMC/IOKit,本公开信息较少;第三方 Hack 场景常通过仿制 _UPC 匹配端口
  • 不建议为 Hack 适配而破坏规范语义

6.12 固件工程实施流程(落地 SOP)

  1. 原理图采集:列出所有物理 USB 连接器、内部设备、复用器、PD 控制器
  2. 构建端口矩阵(Excel/CSV):
    • 字段:PortLogicalID, PhysicalLabel, ConnectorType, UserVisible, InternalDevice, PD, AltMode, GroupID
  3. 定义代码生成模板(Python/Jinja2):
    • 读取端口矩阵 → 输出 ASL 片段
  4. 集成进 BIOS 工程:
    • 将生成文件作为 Include
  5. 静态 Lint:
    • 包结构、保留字段校验
  6. 动态验证:
    • 实机 acpidump → iasl 反编译 → Diff 预期
    • OS 枚举日志比对
  7. 回归:
    • 每次硬件改版(端口增删/替换)运行全套流程

自动化示例(伪 Python):

import csv, jinja2

tmpl = jinja2.Template("""
Device ({{ dev_name }}) {
    Name (_UPC, Package() {
        {{ "0xFF" if connectable else "0x00" }},
        {{ connector_type }},
        0x00000000,
        0x00000000
    })
    {% if pld %}
    Name (_PLD, Buffer() { {{ pld }} })
    {% endif %}
}
""")

with open("ports.csv") as f:
    for row in csv.DictReader(f):
        print(tmpl.render(**row))

6.13 质量与合规验证

验证维度工具/方法指标通过标准
静态规范自研 Lint / iasl错误/警告数错误=0
一致性端口矩阵 vs acpidump Diff差异项0 差异
OS 枚举dmesg / Device Manager端口数匹配
功能插拔测试脚本成功率100%
低功耗S3/S0ix 测试唤醒端口响应必要端口可唤醒
HLKHLK 套件测试用例全部 Pass

插拔自动测试思路:

  • 使用 USB 自动插拔机器人或人工脚本配合可控 Hub
  • 记录端口事件 → 与 _UPC 声明 cross-check

6.14 常见错误与故障案例

症状Root Cause_UPC 相关问题修复
外部口未显示在 UI未定义 _UPC / Connectable=0x00端口被判为不可连接改为 0xFF
内部摄像头显示为可移除_PLD.UserVisible=1未同步 _PLD修正 _PLD buffer
Type-C 正反插仅一个方向识别使用普通 Type-C 类型未声明带 Switch设置带 Switch 枚举
节能失败(端口不断唤醒)错误标记可插拔 + 实际内接设备电平抖动Connectable 不应 0xFF视情况改 0xFF + 去抖
HLK 失败:包大小错误包元素不足忽略保留字段添加保留字段
Linux 无法绑定 role switch缺失 _DSD 描述仅有 _UPC 无扩展增加 _DSD key
Dock 端口显示重复主机 BIOS 也声明 Dock 端口拓扑重复仅描述本机物理端口

6.15 性能与功耗视角

错误 _UPC 可能引发:

  • 多余轮询(OS 认为口可插拔 → 维护监测开销)
  • Runtime PM 被阻塞(内部端口误认为外设口,防止掉电)
  • 唤醒风暴(电气抖动端口 + 可插拔 → 反复 GPE 通知)

优化策略:

  • 内部端口保持 Connectable=0xFF 但 _PLD.UserVisible=0(保留一致性),同时在物理层面加去抖/稳定电源。
  • 不要把废弃端口随意暴露,减少无谓探测。

功耗测量方法:

  • 对比两套 BIOS:一套 _UPC 精确,一套全部标记可插拔
  • 记录空闲 30 分钟 Package C-State 驻留、系统功耗
  • 分析多余端口轮询导致的唤醒频率(使用 powertop / turbostat)

6.16 安全与策略扩展

场景:企业级终端防止用户接入外设窃取数据。
做法:

  • 将受限端口的 Connectable=0x00(但风险:某些系统完全忽略此端口)
  • 更推荐扩展:Connectable=0xFF + _DSD 标记 security-policy=“locked” → OS 安全代理或中间件拦截(需要上层支持)
  • 对 Debug Port:使用 BIOS Setup 开关 + ACPI Method 控制 PowerResource,默认断电

6.17 虚拟化与直通

在虚拟化 Host:

  • 直通(PCIe pass-through)时,Guest BIOS 不再描述主机物理端口;Guest 仅看到虚拟 Root Port
  • _UPC 在 Guest 中意义减弱;Host 仍需正确 _UPC 以便管理器(libvirt/Hyper-V)识别端口属性
  • Edge Case:USB over IP / 虚拟 Hub 不使用 _UPC(协议层虚拟) → 不应混淆

6.18 与调试及诊断工具的联动

工具用途相关 _UPC 验证
acpidump + iasl静态结构核对包结构、值范围
Windows Device Manager / USBView查看端口层次端口可见性
Linux lsusb -t树形拓扑端口速率/路径
udevadm infofwnode 属性_DSD 映射
`dmesggrep -i usb`枚举日志
专用协议分析仪Link 训练与 _UPC 间接验证

日志分析策略:

  • 插入设备时记录端口号 vs _UPC 定义的顺序(不一致 → 端口映射需校正)
  • 对比两次启动端口枚举顺序一致性(随机变化可能是不同控制器资源仲裁问题)

6.19 自动化生成与回归控制

核心目标:减少手工同步错误。

建议:

  • 用统一 YAML/CSV 主数据源(PortMatrix)
  • Git 中跟踪两类文件:port_matrix.csv, generated_upc.asl
  • 预提交钩子:运行 Lint,阻止错误进入分支
  • CI 阶段:构建 BIOS 模拟 ACPI 表(QEMU + OVMF)→ 脚本解析 _UPC → 对比期望
  • 维护变更日志:记录端口新增/删除/属性变化(审计安全合规)

6.20 面向未来的展望

  1. USB4 v2(80Gbps/120Gbps)端口:仍沿用 _UPC 基础结构;速率不在 _UPC 内直接声明。
  2. 可能的标准扩展:引入对“端口特性分类 ID”统一(例如供电能力档次)→ 目前靠 _DSD。
  3. 生态趋势:更多平台采用 UCSI(USB Type-C Connector System Software Interface)→ ACPI 中暴露 UCSI HID 设备(PNP0C0A 类似) + 端口 _UPC 协助 OS 构建上层逻辑。
  4. 端口策略 API:未来 OS 可能允许策略引擎(Energy / Security)对端口进行配置(禁用数据、仅供电),需要 _UPC 提供精准端口标识作为绑定锚点。
  5. AI 辅助焊点识别:原理图解析 + PCB 注释自动生成端口矩阵 → 减少人工录入。

6.21 扩展示例:多端口 Type-C 平台综合 ASL 模板(节选)

Device (XHC0) {
    Name (_HID, "PNP0D10")
    // Root Hub Port 1 - Rear Type-A
    Device (PRT1) {
        Name (_ADR, 0x01)
        Name (_UPC, Package() { 0xFF, 0x00, 0x00000000, 0x00000000 })
        Name (_PLD, Buffer() { /* Rear, Group 1, UserVisible=1 */ })
    }
    // Root Hub Port 2 - Internal Camera
    Device (PRT2) {
        Name (_ADR, 0x02)
        Name (_UPC, Package() { 0xFF, 0x00, 0x00000000, 0x00000000 })
        Name (_PLD, Buffer() { /* Internal, UserVisible=0 */ })
    }
    // Root Hub Port 3 - Front Type-C with Switch + PD
    Device (PRT3) {
        Name (_ADR, 0x03)
        Name (_UPC, Package() { 0xFF, 0x09, 0x00000000, 0x00000000 })
        Name (_PLD, Buffer() { /* Front panel, Group 2 */ })
        Name (_DSD, Package() {
            ToUUID("daffd814-6eba-4d8c-8a91-bc9bbf4aa301"),
            Package() {
                Package() {"supports-usb3", One},
                Package() {"typec-orientation-gpios", Package(){ ^GPO1, 0, 0, 0 }},
                Package() {"pd-controller", "\\_SB.PCI0.I2C1.TCPC" }
            }
        })
    }
}

6.22 端口矩阵 → _UPC 自动生成字段映射示例

CSV 列含义_UPC 字段映射校验逻辑
CONNECTABLEyes/noByte0yes → 0xFF
TYPEA/C/C-SW/InternalByte1C-SW → 枚举 0x09
RSVD00DWord2必须 0
RSVD10DWord3必须 0
USER_VISIBLE0/1_PLD.UserVisible=0 时 UI 隐藏
GROUP整数_PLD.Group>=0
POWER_ROLESource/Sink/DRP_DSD仅 Type-C
DATA_ROLEDFP/UFP/DRD_DSD仅 Type-C

6.23 端口行为策略推荐(典型平台)

平台类型外部口策略内部口策略Type-C 策略备注
轻薄本Connectable=0xFFConnectable=0xFF + HiddenC with Switch + PD 描述减少误移除提示
游戏本同上同上多 Type-C + DP Alt强调前后面板差异
服务器仅少数管理口大量内部Type-C 可能无注重远程管理一致性
工业设备可插拔口少大量内部传感器C 口可能锁定安全策略优先
Dock 合作主机仅自端口Dock 自己描述Type-C Export避免重复端口冲突

6.24 调试脚本与操作指引(Linux 示例)

收集端口与 ACPI 对象对应关系:

echo "== ACPI USB Devices =="
grep -ril "_UPC" /sys/firmware/acpi/tables/ | head

echo "== USB Tree =="
lsusb -t

echo "== Type-C Ports =="
ls /sys/class/typec

echo "== dmesg excerpt =="
dmesg | grep -i "type-c\|usb4\|acpi"

校验 _UPC 值(示意,需要自写解析工具):

acpidump -n PRT3 | iasl -d -
grep "_UPC" -n PRT3.dsl

6.25 Checklist(工程交付核查)

状态说明
所有物理口均有 _UPC
_UPC Package 长度均=4
Connectable 值合法
Type 枚举合法
保留字段全 0
内部口 _PLD.UserVisible=0
Type-C 口提供必要 _DSD
PD 控制器节点存在
Retimer/Mux 资源列出
HLK 预检通过
acpidump Diff 与规范一致
插拔测试 100% 成功
低功耗唤醒策略验证

6.26 FAQ 深化

Q1: 可否省略内部端口的 _UPC?
A: 不建议。缺失 _UPC 可能导致 OS 采用默认假设,影响电源/拓扑一致性。

Q2: 是否能用 _DSD 替换 _UPC?
A: 不行。_UPC 是标准入口;_DSD 是补充。

Q3: Type-C 正反插方向是否在 _UPC 中体现?
A: 不体现;_UPC 只表示“该端口为支持翻转的类别”,具体方向由 Type-C / PD 栈通过 CC 引脚检测。

Q4: USB4 安全级如何暴露?
A: 通过专用 Thunderbolt/USB4 控制器驱动 + _DSM/PCI 配置,不在 _UPC 中。

Q5: 端口速率降级时 _UPC 要更新吗?
A: _UPC 描述物理设计能力,不随运行时降级变化。


6.27 总结与心智模型

  • _UPC 是“静态、结构化、最小但关键”的端口能力描述。
  • 它与 _PLD 构成“可见性 + 可用性”二元坐标,驱动用户体验和设备分类。
  • Type-C / USB4 的复杂性应由多对象协作(_UPC + _DSD + 专用控制器节点),不要滥用或扩展 _UPC。
  • 自动化生成与 Lint 审查是保证规模化平台一致性的核心。
  • 真正的困难不在写四个字段,而在于“端口矩阵资产管理”和“生命周期回归控制”。

6.28 建议的附录(可后续补完)

  • 附录 A:ConnectorType 枚举值对照表(按官方规范节号引用)
  • 附录 B:_DSD 常用键值命名标准(内部约定文档)
  • 附录 C:端口矩阵 CSV 模板
  • 附录 D:acpidump 差异分析脚本
  • 附录 E:HLK 相关测试用例编号对应
  • 附录 F:错误案例库维护流程

(如需我继续补完附录或生成自动化脚本,请提出具体需求。)


结语

本“6. _UPC(USB Port Capabilities)详解”扩展版内容已系统覆盖规范语义、工程建模、平台差异、自动化工作流、调试验证、风险与未来趋势,文字规模 >20000 字(包含前置引用部分)。通过建立端口矩阵 → 自动生成 → 规范校验 → 动态验证的闭环,可以显著降低固件/驱动跨团队协作成本,并为后续 USB4 / 新型 Type-C 扩展埋下结构化基础。

内容概要:ACPI(高级配置与电源接口)规范第6.6版由UEFI论坛发布,旨在提供一种标准化方法来管理计算机硬件配置和电源状态。该规范详细描述了ACPI的基本概念、术语定义、系统描述表、事件编程模型以及控制方法语言(ASL)。它涵盖了从处理器性能管理到设备电源管理等多个方面,确保操作系统和平台之间的兼容性和一致性。此外,还介绍了ACPI命名空间、AML编码规则、定义块加载机制等内容,并提供了多个表格来解释不同类型的ACPI表结构及其字段含义。 适合人群:从事计算机硬件设计、固件开发或操作系统开发的专业人士,特别是那些需要深入了解ACPI规范以进行相关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设计和实现支持ACPI标准的硬件产品;② 开发符合ACPI规范的操作系统驱动程序或其他软件组件;③ 分析现有系统的ACPI实现并优化其性能;④ 研究如何利用ACPI特性提高系统的电源效率和可配置性。 其他说明:ACPI规范是一个复杂的文档集合,包含了大量技术细节。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从介绍部分开始阅读,逐步深入理解各个章节的具体内容。同时,建议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以便更好地掌握ACPI的应用方法。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ACPI规范也会不断更新迭代,因此保持对最新版本的关注非常重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嗑嗑驱动技术

感谢老铁,真爱啊,继续爆肝高品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