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是指定义了算法家族并分别封装起让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使得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使用算
法的用户。一般策略模式由三部分组成:抽象策略角色: 策略类,通常由一个接口或者抽象类实现;具体策略角色:包装了相关的算法和行为;环境角色:持有一个策略类的引用,最终给客户端调用。
假如我们出去旅游,可以选择坐高铁,坐火车,汽车,飞机,还可以自驾游,这几种交通方式就可以当成是一种策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策略出行。首先我们先定义一个出行策略:
public interface TravelStrategy {
void travelAlgorithm();
}
定义完出行策略之后,我们可以实现实际的出行方式,比如火车和飞机出行:
public class TrainTravelStrategy implements TravelStrategy {
public void travelAlgorithm() {
System.out.println("坐火车出门旅游");
}
}
public class AirplaneTravelStrategy implements TravelStrategy {
public void travelAlgorithm() {
System.out.println("坐飞机出去旅游");
}
}
好了,上面我们完成了策略模式的两部分:抽象策略角色和具体策略角色,还需要环境角色也就是一个策略类的引用,我们定义一个Person类,该类引入出行策略: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TravelStrategy travelStrategy;
public Person(TravelStrategy travelStrategy) {
this.travelStrategy = travelStrategy;
}
public void travle() {
//执行具体的策略
travelStrategy.travelAlgorithm();
}
}
完成上面的三部分之后,我们使用客户端调用,也就是我们的测试类:
public class Strategy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new TrainTravelStrategy());
person.travle();
}
}
策略模式提供了管理相关的算法族的办法。可以避免使用多重条件转移语句。但是客户端必须知道所有的策略类,并自行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类。这就意味着客户端必须理解这些算法的区别,以便适时选择恰当的算法类。换言之,策略模式只适用于客户端知道所有的算法或行为的情况。同时策略模式造成很多的策略类,每个具体策略类都会产生一个新类。有时候可以通过把依赖于环境的状态保存到客户端里面,而将策略类设计成可共享的,这样策略类实例可以被不同客户端使用。换言之,可以使用享元模式来减少对象的数量。
策略模式在很多框架中都有体现,比如器JDK中的Comparator 接口的 compare()方法就是一个策略抽象,还有Spring中的InstantiationStrategy接口,它是Spring的初始化策略接口,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初始化。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查看Spring相关源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