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对象是否存活的算法:
1.1遍历算法
可达性分析算法(根搜索算法):
概念:
-
从根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当一个对象与根节点之间不存在任何引用链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
根对象的判定:
-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本地方法栈中JNI(即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常量引用的对象。
引用计数算法:
-
概念:给对象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器就加1;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就减1;当计数器为0时,对象就不能再使用了。
-
说明:Java虚拟机里面没有采用 引用计数算法 来管理内存。原因:不能解决对象之间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
1.2 标记算法
三色标记法(Tri-color Marking):
说明:相对复杂,了解概念即可,不要纠结细节!
概念:
遍历对象图时按照“对象是否被访问过”这个条件,将对象标记为三种颜色:
-
白色:表示对象尚未被垃圾收集器访问过。
-
显然在可达性分析刚刚开始的阶段,所有的对象都是白色的,若在分析结束的阶段,仍然是白色的对象,即代表不可达。
-
-
灰色:表示对象已经被垃圾收集器访问过,但这个对象上至少存在一个引用还没有被扫描过。
-
黑色:表示对象已经被垃圾收集器访问过,且这个对象的所有引用都已经扫描过。
-
黑色的对象代表已经扫描过,它是安全存活的,如果有其他对象引用指向了黑色对象,无须重新扫描一遍。
-
黑色对象不可能(不经过灰色对象)直接指向某个白色对象。
-
过程:
-
在 GC 并发开始的时候,所有的对象均为白色;
-
在将所有的 GC Roots 直接引用的对象标记为灰色集合;
-
如果判断灰色集合中的对象不存在子引用,则将其放入黑色集合,若存在子引用对象,则将其所有的子引用对象存放到灰色集合,当前对象放入灰色集合
-
按照此步骤 3 ,依此类推,直至灰色集合中所有的对象变黑后,本轮标记完成,并且在白色集合内的对象称为不可达对象,即垃圾对象。
-
标记结束后,为白色的对象为 GC Roots 不可达,可以进行垃圾回收。
对象的误标和漏标:
-
三色标记的过程中,标记线程和用户线程是并发执行的,那么就有可能在我们标记过程中,用户线程修改了引用关系,导致某个对象被误标或漏标。
误标
-
概念:把原本应该回收的对象错误标记成了存活。
-
场景:已经被GC线程标黑的对象被用户线程将其从引用链上删掉,这样导致本应该被回收的对象却被标记为黑色(存活的对象),这个对象我们称之为浮动垃圾(float garbage)。
-
浮动垃圾的处理:
-
本次GC中不会回收浮动垃圾,这些浮动垃圾只能等到下次GC时再去回收。
-
漏标
-
概念:把本来应该存活的垃圾,标记为了死亡。这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错误。
-
场景:
-
当对象A被标记为了黑色,对象A所引用的两个对象B,C都被标记为灰色。
-
若此时用户线程把B->D之间的的引用关系删除,并且在A->D之间建立引用。
-
此时B对象还未扫描结束,而A对象又已经被扫描过了,不会继续接着往下扫描了,导致D对象永远不会被标记(为灰色或黑色),最终D对象会被当做垃圾回收掉。
-
漏标的2个必要条件:
-
赋值器插入了一条或者多条黑色对象到白色对象的引用。
-
赋值器删除了全部从灰色对象到白色对象的直接引用或者间接引用。
-
1.3对象漏标的解决:
-
要解决误标的问题,只需要破坏这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种即可,分别有两种解决方案:
增量更新(Incremental Update)
原理:
-
抽象解释:增量更新要破坏的是第一个条件,可以简化理解为:增量更新方案关注引用的增加,黑色对象一旦新插入了指向白色对象的引用之后,它就变回灰色对象了,后续还可以再进行扫描。
-
具体实现:当黑色对象插入新的指向白色对象的引用关系时,就将这个新插入的引用记录下来,等并发扫描结束之后,再将这些记录过的引用关系中的黑色对象为根,重新扫描一次。
应用
-
-
在并发标记阶段:将这些引用发生变化的对象(包括新进入老年代的对象)所在的Card标记为Dirty Card。
-
在并发预清理阶段和可中断的并发预清理阶段:从Dirty Card中包含的对象开始,沿着引用链往下检索(RootsTracing),标记出引用链上所有老年代中存活的对象。
-
初始快照-SATB(snapshot-at-the-beginning)
原理:
-
抽象解释:原始快照要破坏的是第二个条件,可以简化理解为:无论引用关系删除与否,都会按照刚刚开始扫描那一刻的对象图快照来进行扫描。
-
具体实现:
-
在标记周期开始时,将堆中存活对象的集合做一个快照。之后在整个GC的过程中只要某个对象在快照内,则该对象就被认定的是存活的,即使该对象的引用稍后被修改或者删除。同时新分配的对象也会被认为是活的。
-
除此之外其它不可达的对象就被认为是死掉了。
-
当灰色对象要删除指向白色对象的引用关系时,就将这个要删除的引用记录下来,在并发扫描结束之后,再将这些记录过的引用关系中的灰色对象为根,重新扫描一次。
-
-
初始快照和增量更新的对比:
-
增量更新关注的是黑色对象指向白色对象引用的增加,将这些增加的引用记录下来后续再进行扫描。
-
初始快照关注的是灰色对象指向白色对象引用的删除,将这些删除的引用记录下来后续再进行扫描。
-
-
说明:
-
STAB保证了真正存活的对象不会被GC误回收,但同时也造成了某些可以被回收的对象逃过了GC,导致了内存里面存在浮动的垃圾。
-
应用:
G1收集器就是采用初始快照的方式来解决对象漏标的问题。
-
在标记周期开始时,将堆中存活对象的集合做一个快照,存活对象的包括:
-
根据root tracing中扫描到的对象。
-
新分配的对象。
-
并发阶段变化的对象(由于并发阶段应用线程和gc线程同时进行,故引用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
-
-
之后每当对象的引用关系发生变化时,G1通过写屏障(pre-write barrier)把变化的引用关系记录在一个队列中,然后在最终标记阶段扫描这个队列,通过这种方式,旧的引用所指向的对象就会被标记上,其子孙也会被递归标记上,这样就不会漏标记任何存活的对象,存活对象快照的正确性也就得到了保证。
-
G1 GC uses the snapshot-at-the-beginning (SATB) algorithm, which logically takes a snapshot of the set of live objects in the heap at the start of a marking cycle. The set of live objects also includes objects allocated since the start of the marking cycle. The G1 GC marking algorithm uses a pre-write barrier to record and mark objects that are part of the logical snapshot.
-
官方文档:https://docs.oracle.com/javase/8/docs/technotes/guides/vm/gctuning/g1_gc_tuning.html
G1和CMS处理对象漏标方案的对比:
-
CMS采用增量更新的方案,G1采用初始快照的方案。
-
在重新标记(remark)阶段扫描的范围不同:
-
CMS在重新标记(remark)阶段需要重新扫描所有的线程栈和年轻代作为GC roots。
-
G1在重新标记(remark)阶段只需要扫描 引用关系发生过变化的对象集合。
-
1.4一个对象被回收要经过两次标记:
第一次标记:
如果一个对象在进行可达性分析后没有发现与根对象间存在引用链,那么这个对象将被第一次标记,并进行判断:判断此对象是否有必要去执行finalize()方法。
-
若对象没有覆盖finalize()方法,或者finalize()方法已经被调用过了,虚拟机就不会执行该对象的finalize()方法,直接回收该对象。
-
若对象覆盖了finalize()方法,并且finalize()方法没有被调用过,那么:
-
这个对象将会放置在一个叫做F-Queue 的队列中,稍后(在第二次标记之前),会有一个由虚拟机自动建立的、低优先级的Finalizer线程去执行该对象的finalize()方法。
-
注意:这里的“执行”是指虚拟机会触发这个方法,但是并不保证会等待这个方法运行结束。原因:如果某个对象执行finalize()方法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或者发生了死循环,这样的话就很可能会导致F-Queue队列中其它的对象永久等待,如果JVM要等待它运行结束,则有可能会导致整个内存回收系统崩溃。
-
第二次标记:
在第一次标记后,GC将对 F-Queue 中的对象进行第二次标记,如果对象在finalize()方法中成功拯救自己,那么这个对象将被移出”即将回收“的那个集合。
-
如果没有在finalize()方法中救出自己,那么它将被GC回收。
-
注:在finalize()方法中拯救自己的方法:只要重新与引用链上的任何一个对象建立关联即可。例如:将自己(this)赋值给某个对象的成员变量。
二、跨代引用对象的标记
跨代引用
场景:
-
年轻代的对象持有着老年代对象的引用、老年代的对象持有着年轻代对象的引用
特点:
-
互相引用的两个对象几乎总是同生共死:
-
如果某个新生代对象存在跨代引用,由于老年代对象难以消亡,该引用会使得新生对象在minor gc时得以存活,该对象经历多次minor gc后晋升到老年代,此时跨代引用自然也随着该对象的晋升而消失了。
-
-
因此,存在跨代引用的对象较少。
跨代引用带来的问题:
-
年轻代对象引用老年代对象:minor gc时需要扫描老年代。
-
老年代对象引用年轻代对象:major gc时需要扫描年轻代。
解决方案:
-
通过降低扫描对象的范围或数量来降低gc的耗时:
-
年轻代对象引用老年代对象:借助 卡表/记忆集合 来减小minor gc时扫描老年代的范围,进而降低minor gc的时间。
-
老年代对象引用年轻代对象:
-
CMS收集器:借助 提前触发minor gc 来减少年轻代中对象的数量,进而降低major gc的时间。
-
G1收集器:借助 记忆集合 来减少老年代gc时扫描年轻代的范围,进而降低minor gc的时间。
-
-
卡表
数据结构:
-
卡表:jvm将老年代划分为若干个大小为512字节的区域(card),并使用一个 字节(byte)数组 来标记老年代中这些区域(card)中的对象是否持有新生代对象的引用。jvm将这个 字节数组 称为卡表(card table)。
-
卡表中的元素:表示老年代中某块区域(card)中的对象是否持有新生代对象的引用。
-
卡表属于points-out(我引用了谁的对象)的结构。
说明:之所以使用byte数组而不是bit数组主要是速度上的考量,现代计算机硬件都是最小按字节寻址的,没有直接存储一个bit指令,所以要用bit的话就不得不多消耗几条shift+mask指令。
原理:
-
当老年代中的某个对象持有了新生代对象的引用时,jvm将卡表中表示该对象所在区域(card)的元素设为1,表示该对象所在区域(card)是一个 dirty card。(注意:新生代对象引用老年代对象时,老年代对象所在的区域(card)不会被标记为dirty card)。
-
年轻代gc时只扫描dirty card中的对象,而无需扫描整个老年代中的对象,从而减少年轻代gc的停顿时间。
-
当完成所有脏卡的扫描之后,jvm便会将所有脏卡的标识位清零。
card标记为dirty card的原理
写屏障:
-
写屏障是一小段将card标记为dirty card的代码:检查对象的引用变更时是否出现了跨代引用(g1是跨region引用),如果出现,这将对应的card标记为dirty card。
Hotspot VM的字节码解释器和JIT编译器使用写屏障维护卡表:
-
解释器每次执行更新引用的字节码时,都会执行一段写屏障。
-
JIT编译器在生成更新引用的代码后,也会生成一段写屏障。
-
虽然写屏障使得应用线程增加了一些性能开销,但是minor gc的效率提高了很多,进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思考:
minor gc时只扫描dirty card中的对象,并行收集模式下gc线程有多个,那么针对多个dirty card,这些gc线程是如何分工的呢?
步块
数据结构:
-
jvm将一定数量(默认是256)的card组成一个更大区域,这个区域称为步块(stride chunk)。
作用:
-
多个gc线程并行收集时,每个线程每次负责扫描一个步块,其中包括:扫描该步块对应的 部分卡表 以及 该步块内dirty card中的对象。
参数:
-XX:+UnlockDiagnosticVMOptions
-
解锁诊断虚拟机参数,否则 XX:ParGCCardsPerStrideChunk 不生效
-XX:ParGCCardsPerStrideChunk
-
设置一个gc线程每次扫描的card数量,默认是256。
-
不能设置的太小:太小会造成老年代stride chunk数量太多,导致gc线程在stride chunk之间切换的开销增加,进而导致gc暂停时间增加。
-
经验值:堆大小为4G时,该值设为2k,具体取值以最终调优结果为准。参考:
记忆集合
数据结构
-
每个region都维护着一个记忆集合(Remembered Set / Rset),收集器在标记跨代引用的对象时只需扫描(CSet中region维护的)RSet即可。
-
RSet的整体结构是一个哈希表,底层是在卡表的基础上实现的。
-
key:key记录了引用本region中对象的对象所在region的位置。
-
value:是一个集合,其元素是:其它region(由key确定是哪个region)中的对象引用本region中对象的引用及引用所在的卡表位置。
-
-
Rset属于points-into结构(谁引用了我的对象)
RSet、Card和Region的关系
-
每个region被分成了多个card。
-
不同region中的card会相互引用。
-
图示:
-
Region1中的Card中的对象引用了Region2中的Card中的对象,蓝色实线表示的就是points-out的关系,而在Region2的RSet中,记录了Region1的Card,即红色虚线表示的关系,这就是points-into。
-
维系RSet中的引用关系靠post-write barrier和Concurrent refinement threads来维护 。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