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碳纳米管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
1. 引言
自1991年饭岛澄男发现碳纳米管(CNTs)以来,它就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人们对CNTs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探索出了多种合成方法。
CNTs具有出色的热学、电学、力学和光学性能,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
- 复合材料(作为填料或涂层)
- 聚合物和催化剂的添加剂
- 平板显示器
- 照明组件的阴极射线
- 锂电池阳极
- 电磁波的吸收和屏蔽
- 能量转换
- 氢存储
- 电信设备
- 纳米探针
- 超灵敏化学和生物传感器
- 超级电容器
- 透明导电膜等
CNTs的结构可以看作是由一个或多个六边形石墨片折叠成的细长空心圆柱体。每个碳原子以sp²杂化与相邻的三个碳原子形成C - C键。由于管的圆形曲率,会导致量子限制和σ - π轨道的再杂化,使得三个σ键略微偏离平面,π轨道更多地离域到管的外侧。这使得纳米管在热学和电学上更具导电性,机械性能更坚固,并且具有比石墨更强的化学和生物活性。
根据石墨烯片的数量,CNTs可分为单壁碳纳米管(SWNTs)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s)。SWCNTs的直径为几纳米,MWCNTs的直径为几十纳米,它们比人类头发细数千倍,长度可达数百微米,C - C原子间的键距为1.44 Å。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CNTs具有极高的弹性模量(> 1 TPa,金刚石为1.2 TPa),强度是最强钢的10 - 100倍。此外,CNTs还具有出色的热学和电学性能,如在真空中热稳定性可达2800 °C,电导率约为10³ S/cm,载流能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