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469447
编辑: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声明:仅做学术分享,侵删
曾经流传这种说法,作为一名生物专业的学渣表示有点不大理解,希望有相关经历的大神能够解释一二
作者:rq cen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469447/answer/939053689
我只是个法国的硕士,但是身边博士很多,对体制也了解地比较多。
本科清华硕士巴黎综合理工,都算是各自第一梯队的大学校吧。
首先从奖学金制度上保证了博士对导师没有强烈依附关系
在法国,博士奖学金是由政府发放的,不是由导师提供的,因此在经济上博士不依赖于导师。严格来说,导师和博士,包括硕士之间都是同事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我所在的课题组经常出现博士既是一作也是通讯,导师只挂二作或者不挂名的情况。
虽然在奖学金的申请当中,特别是研究计划方面,导师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导师来说,这相当于是给自己申请到一笔额外的劳动力经费,还是非常愿意全力支持的。
不像有的国家和地区,博士的人员经费是从导师的项目经费中支出,导师把握着博士的经济命脉,学生不得不对导师言听计从,经济依附关系严重的制度下下级感到不自在是正常的。
其次在文化上从不宣扬奋斗,宣扬生活至上
法国的文化使得人们都非常重视生活,生活第一,工作第二。我的法国同学们经常讲“美好的一天从下班开始”。
在国内经常听到上级讲“连工作都不行还有什么能行?”法国人却会说“连生活都搞不好还有什么能搞好?”
迫于环境的压力,即便是非常热爱科研的同学,仍然非常重视搞好自己的生活,废寝忘食的“科研狂人”在欧洲很难出现。
由于这种文化使然,在相关的制度上,对加班限制得非常严格。比如我们学校如果下班后和周末要加班,需要专门申请,并且出于安全和保密考虑,禁止单独加班。
不过正是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与其他崇尚“work hard play hard”“狼性精神”的地方比起来,欧洲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显然落后。
最后是高福利保障,让科研工作者没有后顾之忧
很多欧洲国家的高税收高福利可以确保任何公民都不会饿肚子、露宿街头,因此大家也没有任何焦虑,我们实验室就有30多岁,已经结婚生娃,还在开心地做博后的瑞士人,他只要做科研就很开心,当不当教授无所谓。收入高了要烦心的事业多,要交的税也多,如果不是热爱权力影响力想要改变世界,位高权重对人生的性价比是很低的。
选择做科研在收入水平上并不比同样学历的人报酬更丰厚,学历高的人的幸福快乐也并不明显比学历低的人多,大家都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没有生存的压力。
在有些国家,“某某博士”可能是个很值得尊敬、值得自豪的抬头,但是在法国,绝大多数人不在乎称谓的什么高帽子,还不如现实中昂贵好看的花帽子。
整体来看,欧洲博士算是外界给予的压力最小、保障最充分的地区了,这与大环境是分不开的。
但是这样的大环境还能维持多久呢?
作者:二少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469447/answer/938253608
坐标西欧,CS博士最后一年,大数据方向。最近新来了几位师弟,他们选择欧洲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美国Ph.D太苦,前几年要修许多学分,而且毕业时间长,动辄6年。欧洲生活比较悠闲,前几年不要修很多课。
欧洲Ph.d一般都是拿着50%薪水的正式职位。奖学金上面的期限都是 minimal 4 years. 至于满了4年后,老板会不会继续给续,看老板为人。我们实验室50%的人都有最后一年青黄不接的时候,还好CS的人在网上找个活干不难。如果能碰到一个给你发钱直到你提交论文那天的老板,简直是中了大奖。
工作时间,没有限制,不打卡。因为每个人的work style不一样。有的人喜欢在家里干活,有的人晚上干活效率高。只要你有progress,跟老板见面的时候有得聊,不来实验室都可以。但是一般周末只有印度人和中国人在加班,很大原因是跟老外聊不到一起,问候了天气和周末过的怎么样,不知道说什么了,不如干点活。
毕业时间,一般都是5年左右,我们实验室最短毕业的是4年半,最长的有6年多还没有毕业的,这个完全看老板。我们实验室有放羊性老板,有亲自调教性老板,有共同打拼性老板。
放羊性老板一个月见不了一次,每次见面不到十分钟,因为他一般都是飞来飞去的搞social。因为最后一年写论文的时候,每写完一章都要发给老板看,如果老板一个多月才给你反馈,那简直是你的噩梦,原本6个月可以写完的论文会硬生生给你拖到1年多,如果又遇到青黄不接的时候,真是欲哭无泪(6年多还没有毕业的那位师兄属于这位导师名下,因为忙着养活自己做项目去了)。这种老板比较适合那些混学位而且有志于毕业后赚钱的童鞋。
共同打拼性老板,本身喜欢掌握大方向,想问题,想解决方法,学生完成一部分,然后写论文,发顶会,皆大欢喜,类似于国内的硕士培养模式,非常适合那些动手能力强而且不想动脑的童鞋。
最后就是亲自调教性老板,也就是我老板。每周一次regular meeting,每次至少一个半小时,有时候一周两次。我还是个新人的时候,我师兄抽着烟给我说了个趣事,说我老板的风格就像海军军官训练新兵的时候,不管你会不会游泳,先扔下水再说,你快要沉下去了,递给你一根棍子,拉你上来。这类老板非常爱惜自己的名誉,如果你没有达到他心中成为independent researcher的标准,他不会放你走。跟着这类老板,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准备PPT演讲,写论文,做学问。但是非常累,因为他就算知道问题的答案,也只会隐晦的跟你说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你要这几个方面都试过了,才知道答案。这类老板非常适合那些励志于扎根学术界的童鞋。有趣的是我那些毕业的师兄师姐们,每次回来都会跟我们叮嘱好好跟着老板学,毕业后你会发现大有用处。
社交方面,不要期盼能交到什么朋友。基本上读博的,都有自己的目的,多发文章或者磨砺每个方面的技能,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跟那些本科的party animal玩。当然这边本科拿到荣誉学位直博的那类Ph.d的人例外,他们照样玩,照样high。基本上加我微信的学弟学妹都是有求而来,要么就是问精算要不要转到 data science,要么就是问python 和 R我应该选哪个。
当然,哪个地方都有非常不好的导师,了解一个到时候的为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问那些在读的或者以及毕业的PhD。遇到一个好导师,对你的影响巨大。
作者:霜颸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469447/answer/936684767
瑞典100%合同PhD candidate,硕士在荷兰。
提下这个合同百分比,我感觉拿60%-80%合同这种情况只在德国有?荷兰和北欧不拿全职的情况非常少见。
关于“天堂”一说,我觉得大概来源于:
1.导师与PhD candidate关系平等
PhD项目框架内,学生有自由发挥的可能至少对于我的情况来讲,在每个milestone结束后,对于下一步研究内容/方向,我是有发言权的。老板也会考虑我的研究兴趣。
当然日常相处的感觉也是“基于互相尊重的平等”,这个感觉让我觉得很舒服。
2. 工资水平较高,待遇较好
入职3w克朗,half way后3.5w克朗,税率23%左右,单月支出8000-13000(含房租交通),基本就是花不完。
当然还有各种allowance,保险不用自己买,每年28天年假,春节回国2~4周不成问题。
3. 旅游方便机票真的可以巨便宜。下图为哥本哈根机场出发,往返价格,单位为人民币
4. 生活环境还不错,景色也挺好
5. 工作时长
一般965,上限看自己。毕竟不是有种说法是“PhD是给自己干活”吗
而且感觉我们有一种共识就是:
“我可以自愿加班,但老板没有资格要求我加班”
6. 瑞典读博送永居
这个算是让人在读博期间安心一点吧。
永居这个东西,在国外待久了,就会觉得还蛮重要的,尤其在目前全球经济普遍不是很好的情况下。
拿了永居,可以随时回国,但是没有永居,可能想留却留不下。
7. 毕业之后,不想/不能立刻开始工作的话,还有失业金可领
参加一些association后,PhD合同结束后可以每月领1w多失业金,具体情况每个association不太一样。
作者:知乎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469447/answer/934753192
说说我近几个月在德国的体验。
一年28天带薪假期,每天8小时固定工作时间,周末不需要加班。所有行业
作为PhD,想要多做事情是你的选择,但你也可以对老板说不,且没有人会因此记恨你。
我们实验室有个技术员大叔,每天5点上班,1点下班,据说因为住得远来晚了找不到停车位。
有次跟教授约去拜访另一个教授的时间,他打开schedule,里面有好几段安排和爱人度假的计划。
前两天因为出差借宿教授家:3层的别墅,有专门的按摩房、桑拿房、琴房;墙上几乎没有留白:从当代到现代到启蒙运动时期再到原住民,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和各种题材类型的藏书。
在欧洲,如果你的教授们过着天堂一般的生活,那你的生活一定不会差。
不断更新资源
获取更多精彩
长按二维码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