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典型的学生思维有哪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569860

编辑: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声明:仅做学术分享,侵删

作者:李嘉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569860/answer/734249185

我希望我的回答是既能发人思考,去思考这些学生思维的本源是什么,同时又是能脚踏实地可以直接应用的,给出相应的对策的。总之我不是奔着赞同来的,我是冲着收藏来的。

下面是三千字的干货分享,后续可能会有不定期的补充。

学生思维一. 学生普遍对于积极工作的理解是雷厉风行地去解决问题。

职场思维一. 职场上要学会一开始慢,要留足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分析问题本身。

孔子说了,欲速则不达。

这个学生思维的产生,我觉得直接来源是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工作中的问题对应的往往是自己以前经历的种种考试。而考试本事实际上是一个限定时间的胜负,而且考试往往题目都不是开放性的,而是封闭式,大多数情况是有标准答案的。

所以学生初入职场的时候,往往遇到一个问题,还是希望自己能够用对待考试的方法赶紧快速的解决它。

比如你刚加入了一个统筹项目款项预算的小组,然后你的老板忽然说,小李呀,你把那个报表A乘以一个利率5%做张表给我看看。

你麻利地喊了一声好,然后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做完之后呈递给了老板。

看起来很不错,电视剧里白莲花的女主角都是这么工作的。

然而,如果你能慢下来,试图去理解老板让你做这件事的意图,思考问题背后到底是一个什么需求,就又是另外一个格局。

比如,同样的例子,你如果能思考到老板可能只是想了解一下利率5%跟当前的利率2%的未来一季度的差值。这个时候,你不仅能把5%的报表做好,你还能够把5%的数据和2%的数据做到一张表上作为对比呈现给老板。

如果你更高阶一点,甚至可以把利率这个地方做成一个公式,以后老板只要想换新的利率,他只要输入个4.5,就能出来4.5%的报表,输入3.2,就能出现3.2%的报表了。

学生思维二. 学生往往做得是给定框架内的选择题,往往非黑即白。

职场思维二. 职场精英是时刻提醒自己要跳出条条框框去寻找题目之外的选项。

面对刁钻的送命题,优秀的职场人才要能跳出圈套想问题

这个学生思维的产生,我觉得也是跟学生时期封闭性的考试占的比重过多有关。但是也没有办法,封闭性的考试的本质还是教育资源有限,如果是开放性的考试,需要消耗数倍的人力物力去进行评估和审核的。

在咨询工作中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一个公司现在发展有两种模式可以走,一种是模式A,好处有123,一种是模式B,好处有456. 让你怎么选。

如果学生思维的话,你会马上开始权衡A和B。而一个职场人才,会明确这是一个固有的框架,而跳出来,去想我能不能实行50%的A,50%的B,或者80%的A,20%的B,等等等等,变幻出非常多不同的选项。

或者说,现在有两个姑娘给你选,一个20岁长得像林志玲一样,但是身背500万的债务,一个30岁家里很富但长得很丑的女人,你选哪一个?

学生思维会马上陷入固有思路中去思考,而职场老手会告诉你,其实你是可以两个都不选的。

学生思维三. 不够重视睡眠的重要性,努力就是要做到感天动地。

职场思维三. 适度的睡眠实际上能够帮助你更好更开阔的思考。

头脑特工队对人在睡眠时期的描述非常传神

这个思维的来源,我觉得是来自于各种心灵鸡汤的书刊等以及那些根本就没有任何职场经验的影视作品。

这些作品对于努力的描述,就是熬夜通宵,不眠不休,黑眼圈,咖啡,感天动地。

实际上这些都只是感动自己而已。

而广大学生们,因为身体正是巅峰,确实也能够做到挑灯夜读或者临时突击第二天上考场,还能有血有蓝。

但是如果你了解到人类睡眠的时候其实大脑真的是会像《头脑特工队》里面演绎的那样对于你之前的学习经验认知进行更有效的规划整理,清除垃圾,你就会明白,没有任何工作或者任何人类活动能够代替睡眠在头脑自我管理中的作用和职能。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一直想不明白的课题,好好睡上一觉,第二天就想明白了。那位在梦中因为梦见一只蛇自己咬住自己的尾巴而想明白了苯的分子式的化学家可不是编的故事。

学生思维四. 特别重视输入,不重视输出,所以容易眼高手低。

职场思维四. 特别重视输出,输出才是硬道理。

为什么我们玩游戏的时候都知道输出重要,但是我们自己工作学习的时候却常常忽视输出

我觉得这种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跟前面一样都是不能够怪广大学生的。因为学生时代本来就是以输入为主,学习新知识,上课听讲,上网课,甚至上知乎,都是输入。这种学到新知识的感觉也特别的好,感觉自己一下子又成长了很多。

而输出的部分,很可惜,我们的教育里面真正让你自由输出的,在大学之前只有语文作文,英语作文这两项了。最最考研人输出的能力的演讲口语能力,竟然语文和英语都不要求!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输出,尤其是自由发挥的输出,在我们的学生经历中是比较缺失的。

而职场上,是极其考验你的输出能力的。

同样是去陪领导考察一个项目,听一下项目上负责人的工作报告,你和另外一个新人都听明白了,全都理解了。但是人家一回来就能马上写出一份总结性很强的考察报告发给领导,你却干巴巴地写不出来,领导问你有什么想法,你又没有什么逻辑性,想到一句说一句。

最后,你肯定也知道,自己跟对方差距太大了。

学生思维五. 常常忽视或者轻视行业职业程序流程,觉得是迂腐陈旧的。

职场思维五. 认识到职业操作流程往往都是风险控制,真的出问题了,这是可以保命的。

年轻人往往并不重视这样的警示标语:)

我觉得这种学生思维行动的本质原因是,在学校当学生期间,年轻人所需要承担的风险管理是非常少的,需要面对的流程规则也很少。

学生所熟悉的主要规则无非就是按时上学,过马路看红绿灯这些日常的规则,即使是上大学,无非也就是做一些化学物理实验的时候,需要接触到流程。而这些物理化学实验的流程,你如果不按照上面来做,无非就是结果出不来,大不了还可以借鉴一下别的组的实验结果,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风险。

所以,绝大部分年轻人在初入职场的时候,才真正开始接触繁杂的流程图。

比如说有一些流程是需要找到一系列的stakeholder来给某项文档背书的。为了找到这些人,职场新人往往会跑断腿,结果后面发现一切都很顺利地进行,会感觉这种跑来跑去实在是效率太低了。

他们往往很难理解这每一步琐碎的环节,其实背后是一个风险控制和责任规划。真的到后面哪一步出了问题,如果一切按照流程来走的话,那可能是流程需要改进。如果你不按流程走的话,那可能就要问责到你的头上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学生思维六. 常常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觉得取得成效比方向更重要。

职场思维六. 深刻理解战略的重要性,理解方向往往比效果更重要。

都是跟着箭头走,有些走的再快再好也只是原地打转。战略方向对于战术勤奋往往是降维打击。

我个人认为造成这样的学生思维,也源于我们的教育其实早早就把方向给限定了。对于普通人来说,方向大概只有一个,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个好大学。如果实在不行,考虑转转方向,走走体育特长生,走走艺术特长生,走走飞行员等路线,除此之外也就没什么了。

普通的学生在大学之前,甚至大学期间,都不需要或者不爱做出方向性的选择,有很多人其实并不想做什么研究型人才,只是因为读完本科-考研-读博是一条他比较熟悉的路线方向,就顺理成章地在这条路线上走到底了。

但是职场是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一段甲骨文公司在中国大量裁员,不禁让人感叹,如果安然处于现状,哪怕是几年前看起来还是金饭碗的数据库超巨的甲骨文,如今也被云计算云存储等打得是难以招架。

所以个人的职场发展,最好是要常常思考方向性的问题,不要用996,制定小目标等方式自我感动,而忽视了战略方向的重要性。

在咨询界,大家常常挂在口边的词就是——I think I am on the right track(我觉得我走在正确的路上)。多多思考自己是否走在正确的路上,是一个很好的职场习惯。

学生思维七 - 学生太注重最后的大结果,不够注重细节或者小的提升。

职场思维七 -  优秀职场人注重平时的小提升,因为大成就可遇不可求,小的提升是更容易做到的。

这一点学生思维的形成,也是因为我们在研究生之前的教育中,每次对我们人生有重要意义的时刻都是通过考试来决定的。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非常在乎最后的大结果,我们都知道就算平时好好学习,认真自律,但是考试考不过别人就会很糟糕。

然而职场上面是没有这样系统性质的考试来把关,没有进度条。职场人相信一句话,能抓住的机会才是好机会。换言之,一切我们抓不住的机会,就算点子再好,如何改变世界,也不是好机会,比如你可能也看到了拼多多这个商机,但是你没有那样的人脉和技术,你是做不到拼多多这样的规模的,这个机会就算你看到了,但是你当前的情况是抓不住的。

那么什么是身边可以抓住的小提升呢?比如说一个财务报表excel,你能不能改进一下里面的方程式。比如说一个测试,你能不能够简化一些流程,提高个5%的效率看看。

我觉得在学生时代我们常常觉得5%这样的小提升没什么价值,新出的手机如果说比你手上的手机快5%,你会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觉得这不是什么巨大的进步。但是实际上5%的进步是一个远比你我想象的更大的成就。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就请抓住。

作者:彭泽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569860/answer/868354048

恰好最近带了几个应届生,发现了许多典型的学生思维状况,对这方面颇有感触,说一说我的看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首先最大问题的学生思维就是习惯被安排,惰于主动思考。

可能是在学校里习惯了手把手教学,我发现我带的这几个小孩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做什么、下一步要怎么走,都等着我来安排。

这是在工作中的一个大忌,在职场上,只做好被指派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有更多地思考,学会自己去改变,坐以待毙并不会得到领导更多的重视。

要学会主动去思考、主动去争取。

第二个就是自我期望过高,

前两天在知乎上看见一个问题,就问现在本科毕业生月薪过万了没。

当时就想着现在的孩子真是过分的天真。

不知道是不是受一些无良鸡汤渲染,现在的90后职场人,心气高的很,搞不懂自己的优势,搞不明白自己的定位,非什么什么活不做,非多少多少工资不干。

说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前些天与我们公司HR唠嗑,

他跟我讲了一个特别戏剧性的事,说是有个本科应届生来应聘,因为公司开出的薪资不符合他的期望,当场就走了,结果过了一个月来打电话问,还能不能入职了。

原因竟然是他找了一圈,最后发现我们给他开出的薪资是最高的。

奉劝大家还是以更踏实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如果你真有这个能力,是你的早晚都会是你的,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就赶紧静下心来学习。

杨绛先生曾说,“你迷茫的原因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适用于现在大部分的应届生。

我带的一位应届生,曾经和我说过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太过简单,每天按部就班的都是一些琐碎的小时,总想要干点大事出来,

可是孩子啊,职场无小事,大事都由小事积累而来,在小事上赢得信任,才能争取更重要的工作任务啊。

3.骑驴找马,总想着跳槽跳槽

不可否认,在北京这座城市,跳槽是一个很常见的事情,很多人的高薪都是一步步跳出来的,包括我自己也曾跳槽,

但是孩子们诶,你们才刚刚毕业,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都没有,就妄想着跳槽?

4.每当做不好事情,就在抱怨与自卑中两端徘徊

现在的90后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幸福的社会,抗压能力可能就差了一些,

我就发现,我带的这几个孩子,每当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我会让他们反思做复盘,

于是就有了两种很明显的反差,

一种是喜欢抱怨,寻找借口,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另一种就是,完全从自身找原因,忽略了所处环境、所用资源的因素。

两种都是典型的学生思维。

5.闭门造车,不会利用周边资源

这也是继第一条之后让我很头疼 的问题,

都说刚进入职场的新人总会有两个极端,

一个是真的不懂就问,什么都问。能百度到的事情就不要去问了

另一个极端是,什么也不问,总是自己“闭门造车”。

还有平时 工作,

我想除了很小的那种创业公司需要你什么都自己搞之外,      有点规模的公司其实可利用  资源  都是很多    的,就放在手边要学会去拿。

这也算是单打独斗,不会合作的一种吧

在学校里,每个人只要完成自己的作业就可以,可是在职场中,学会合作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公司中,分工精细,权力分散,单打独斗很难完成任务。

作者:云师傅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569860/answer/1007559349

1.会很容易把自己放在被评价者的位置

初入职场,很多人会习惯的想象自己一鸣惊人,被老板委以重任;又或者想表现的体贴负责,总是想要与每个人的关系尽善尽美。

这种想法并没有啥错的,但是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情绪的过山车,如果一切顺风顺水还好,一旦遇到些挫折,会过度情绪化,即使遇不到挫折,也是无形中给了自己不必要的压力。

你不用管急着去证明什么,慢慢的沉淀下来你会发现,很多事情是自然而然的,刻意反而出错。

2.会把事情想的简单而去抱怨

其实你所看到的公司存在的问题,只要是有点脑子的员工都知道,你酝酿的那个解决方案其实早就试过,除了让公司变得混乱,其他没啥太大帮助。

3.对自己要求过度严格

会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是否能胜任上,很努力的想要有好的结果,容易陷入一种“无法胜任”的感觉之中。

和你讲两个点:

第一,如果你是才毕业的大学生,你的基本素质是远超过老员工的,你不足之处是有些东西你不了解,所以...朋友,自信一点。

第二,最影响带你的老师对你的评价的,不是你的能力,是态度。态度是指,犯错要认,想着补救,而不是逃避或是不断自我证明。

4.过于惧怕领导

你可以试试这样,某一天你上班遇到领导,在礼节性的打过招呼之后,顺带问一句:您吃过早饭了吗?

很大概率,如果某天中午你们一起出去吃午饭,如果他时间方便,他会邀请你一起。

5.喜欢开玩笑用以幽默

职场是有着明显边界和防备的,尽量不要开玩笑,引发哄堂大笑,往往是领导胡扯了一句之后,大家配合。在职场里,很多人是不放松的,玩笑很容易引发误会。

6.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

在职场里,其实伯乐不多,大家压力都很大,发掘人才,提携后辈发生的概率不大,很多时候你除了认真做事,还要把自己的成果展现出来。

7.不会拒绝

很多员工会容易把自己搞成“全能型”人才,几乎什么都干,什么都会,但是很容易什么结果都不出。看似忙碌了一整年,什么项目都参与了,但是基本说起来都和你关系不大。

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自己的成长路径是什么,专注这条路往前走,不要把自己搞的很忙还不出任何结果。

作者:费曼学长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569860/answer/1594229763

在6年之前,刚刚大一的我就已经跟着大佬混职场了。

从学生身份转变到创业者身份的过程,踩了N个雷,挨了N顿骂。

这么说吧,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所犯的错误里,90%都是学生思维挖的坑。

今天我用3个小时,整理了10个典型错误的学生思维,请你一定一定要认真读完,绝对「治本」!全文干货,进入正题。


看了一圈回答都说学生思维是危害,如果直观的把「学生思维」=「危害」,那我们所受的教育都失败了吗?

肯定不是呀!

我们之所以探讨学生思维和职场思维的不同,其实源于学校和社会最本质的区别:学校是封闭的,社会是开放的。

学生思维本不是错的,错的是场合。

你不能迫使学校里的孩子不关注分数,只关注技能。
更不能告诉他们:其实你现在学的以后都用不上。

在学校,分数就是唯一的评判标准,这不是学生可以选择的。所以,学生思维又有什么错呢?

可是社会上鱼龙混杂,突然有一天你发现:

  • 不是真心给他带个早点他就会感谢你,和你成为朋友;

  • 不是交了100分的试卷就能得到表扬,得到的很可能是更难的任务、轻视和敌人。

可以说,从走出学校的那一刻起,就是我们重塑三观的开始。

不小心踩了学生思维的坑也很正常,谁不是一边被虐一边成长的?

也许这些学生思维你也曾有过,但没关系,我们不需要推翻,可以适应和改变。


1.意识到义务主体的交换

在学校时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交了学费,老师和学校就有义务教授我们知识。

当我们迷茫时,老师有义务答疑解惑;
当我们犯错时老师有义务指出并帮我们纠错。

甚至考试成绩不佳都可以和爸妈耍赖:是老师教的不好。

但当我们走入职场,整个义务主体反了过来:我们从交学费变成拿工资,义务落在了我们身上。

可以说,进了公司我们就有义务把每一份工作做到位,让公司越来越好,任何岗位都是如此。

在这个基础上没人会像老师一样主动纠正你的错误,也不会每天给你留作业,监督你的进步。

你能做的只有主动学习。

2.到了新环境,先想着和大家成为朋友

有这种思维的人还保留着学生时代的「单纯」。

小白听多了过来人的「肺腑之言」,就一门心思认为「人脉才是拼未来的资本」。

于是一进入职场就拼命地想收获好人缘,都被人骑到头上了还安慰自己「吃亏是福」。

公司绝对不是交朋友的好地方,比起讨好同事,还不如就展现自己最自然的样子,然后一门心思扑在提升能力上。

能力强了,周围都是笑脸。

3.不懂装懂

上学时老师问「懂了吗」?

大家都说懂了,但真正懂的没几个,看看答案敷衍了事。

但职场里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懂装懂只会坏了事。

怕被人瞧不起就硬装能力强,让别人对你期望过高,结果又差强人意,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4.自己的学校强,自己也一定很强

之前面试过一个行政,小姑娘来我们这儿表示自己要的薪资不高,就要一万五。

理由是:我是名牌大学毕业的。

我手里的茶顿时就不香了。

高薪当然没问题,重要的是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假如只做做收发快递、整理资料,那我们为什么要请你呀?

一万五的行政大有人在,但他们:

  • 外形好

  • 专业强

  • 情商高

  • 记得住高管、客户、合作伙伴的生日

  • 也知道每个部门的座机号

  • 还会用3种外语流利交流

  • 一天8小时坐着的时间约等于零

  • 所有接触过的文件归档过目不忘......

这样的能力,你有吗?

有一个很精妙的比喻:有一群年轻人去一家公司上班,985学生坐飞机去的,二本学生坐高铁去的,大专生坐绿皮火车去的。

到了公司,老板毫不关心他们的来处,只知道他们都是从公司大门走进来的。

工作中大家看重的还是实际能力

明白这一点,踏踏实实做事,赢得信任,会让自己走的更稳。

如果反过来自以为是,那么就要问一句:你的学校配的上这个薪水,你配得上吗?

5.小红花意识

小时候我们做完了作业就会得到一朵小红花,让我们明白付出是会得到回报的。

但职场上,你会发现这看似「公平」的游戏其实压根儿就没带你玩儿:

同期和你进公司的小白年底奖金拿了两倍,你找领导理论,却偶然看见小白上了领导的奔驰;
你忙成狗,旁边的阿花每天到点就走,业绩还比你好,后来才知道她爸跟客户早就有私交;

与其期待别人给你「小红花」,还不如把注意力放到对自己的期待上。

毕竟,我们终究都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6.过于强调个性

总标榜个性的人不是真的个性,是无知。

学校里有个性的人最受欢迎,但职场里太过张扬反倒容易成出头鸟。

时间久了你会发现,那些受人尊敬的职场前辈,都是真诚、乐观、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人,个性充其量是个彩蛋。

某天同事突然发现:哎你看他不光工作完成得好,还蛮幽默的,加分加分!

7.用时间换钱,不懂用钱换时间

假如你是一名大二的学生,现在正值暑假,有一个月的兼职时间,你会选择做什么工作?

给你三秒种思考:

1......

2......

3......

如果脑海里蹦出的是麦当劳兼职或者便利店收银员之类的工作,那么大概率,你在生活里也是对时间毫无把控的人。

时间绝对是最稀缺的东西。

我们拥有平等的24小时,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差距这么大?原因都在对时间的利用上。

比如决定与合作伙伴开个会,路上2小时到对方公司,再花2小时回来;
却没想过是不是可以约的近一些,或者干脆改为线上会议。
又比如正在做的PPT需要1个小时美化,自己吭哧吭哧弄半天;
却没想过花10块钱到某宝找个专业的PPT制作团队。

要想成为牛人,你的时间一定要比别人值钱。

只要学会了「钱换时间」的思考方式,把时间用在更有值钱的地方,你就一定比别人更有竞争力。

8.缺乏闭环思维,创造了问题,却无法解决问题

这个我想讲一下自己的经历。

6年前,在我大一的时候,就已经跟着前辈在做自媒体了。

那时候我负责其中一个账号的运营,有一天我发现:我们的文章的打开率很高,但转发率和点赞数却很低。

当时我就找老板汇报了,老板回复:

「你发现这个问题很好,那你有什么解决方案吗?」

那一刻我才发现,职场从不缺能发现问题的人,缺的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

只单单提出问题是无法提升能力的,还要练习发现-解决的闭环。

9.不会「抄作业」

上学时抄作业是被认为错误的行为,所以就算抄也只能偷偷摸摸的,还怕被人发现。

如果到了职场还抱着「抄袭」可耻的心态,那就太傻了。

如果接触一个陌生的领域没有头脑,那么我强烈建议你进行「围剿式学习」

比如你不会做PPT,隔壁的小明却做得特别好,那么大可以正大光明的要一份PPT作品学习一下。
拿到手后观察他的行文框架、排版、动画效果,甚至字体、字号、字间距。
再对着自己的PPT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学习。

围剿式学习永远是学习新技能最快的方式。

通过观察、请教、借鉴同行业牛人的成长历程,从而学习他们身上可贵的思维方式及优秀习惯,在试错中总结出正确且更好的经验。

长时间把自己沉浸在高强度的学习氛围下,一天一个新样貌。

如果练模仿都做不好,就更谈不上自己的结构性思维和拆解能力了。职场拼的就是执行力和拆解力。做得好,一年顶十年!

10.习惯伸手

这种思维不光针对进入职场的学生,几乎覆盖了绝大部分人群。

我们从小到大都泡在学校里,在这个「友好」的环境中里,你遇到什么问题,老师、父母甚至同学都会给你指点,有些还会帮你直接解决掉。

渐渐地,我们在无形中懒得思考还不自知。

这种思维带到职场里是非常危险的。

想要请人帮忙,但是自己简单的搜索都没有做。

遇到问题先搜索10分钟,如果还没有头绪就大方的向别人请教吧。

作者:水天姬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569860/answer/736227034

1. 习惯了等着别人来教,连提问都不会

学生时代习惯了跟随老师的步调,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

什么时候上哪一节课,讲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考试范围包括哪些,老师都会讲得清清楚楚,生怕你学不会,作为学生只要一步一步跟着走就好。

但职场里不存在这种老师,别抱有社会也是学校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你又不付学费,凭什么要免费教你,而且万一遇上那种不知感恩的人,我好心教你,你还嫌不耐心态度不好,我不得被气到吐血。

虽然说主动去教你不太可能,但你如果主动去请教别人,大概率还是会有收获的。

可惜被老师惯坏了的学生,甚至连提问都不走心,净问一些随便在网上就能搜到答案的问题,不经过思考就提问,这样随便浪费别人时间,久而久之,连请教别人都得不到回应了

想要在职场上学习,思想和行为都不能懒惰,要多做、多想、多提问,对于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要尽可能地去回馈。

2. 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找做不到的理由。

领导定下一个比较严苛的KPI,或者分配了一件有些困难的任务,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给自己找做不到的理由:

我刚来没多久对业务还不熟悉,我之前从来没有达到这一目标,这个目标是XXX那种级别的人才能达到的,XXX说过我在哪方面不行......

最后下个结论说,怎么办,我肯定做不到。

结果,你果然就没做到,于是你又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恶性循环。

其实这项任务本身未必有这么难,努努力也能够完成,但是你每给自己找一个失败的理由,你的行动力就弱上一分,当你找到十个理由,你可能就连努力的欲望都没有了,因为把精力花在对抗内心恐惧上,自然就没精力去认真做事了

遇到问题,不要急于否定自己,多想想自己可以成功的理由,想想自己可以从哪几方面调整改善,立刻去做远比你瞎担心要有效得多。

3. 习惯性示弱。

也叫做讨好型人格,与别人交往时,性惯性地把自己置于弱势地位,把事情的决定权、主导权交到对方的手里,然后希冀于对方能够顾及你的柔弱,多少照顾你一些。

有些人确实会对弱者有天然的同情,尤其是对年轻的女孩子,男生总改不掉英雄主义的诱惑,想要帮助柔柔弱弱的女孩子,你可能因此获得一定程度的便利。

但是有一点,所以女生都应该谨记:示弱必然会损害自信。

不要把示弱和谦虚混淆了,谦虚是别人都知道你很牛,你不必再强调了,而示弱是别人不知道你能力如何,而你又表现得自己很弱,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什么人通常会被认为是弱者?老幼病残。对于他们,你可能会愿意施以援手,但你会相信他们的能力吗,会把有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做吗?

不会。

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人,我凭什么要信任你,而且习惯用示弱换取同情,本来就是不专业的表现,面对这种人,出错了我都不好责怪她,只能尽量躲得远远的。

更何况,还有一些人明摆着就是欺软怕硬,你越是示弱,他就越是想要从你身上获利,那你可真是被盯上了。

所以,不要为了贪图一时的便利,损害自己长远的个人价值,你的能力比你的示弱更有力量。

4. 不愿承担责任。

有些人做事谨小慎微,任何一个小事都要思来想去,出了什么变故都要请示领导,生怕出纰漏。

这种人,说好听点叫认真负责,说直白了就是不愿承担责任。

因为一件事如果已经告诉领导,领导给了指示,那么无论对还是错,成与不成,责任都在领导那里,和自己无关了,既不用费心思考如何应对,也不用承担决策失误的后果。

可天底下哪有这种美事,你既然坐了这个职位,领了这份薪资,就要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如果什么细节都要都让领导过目,那领导自己来不就好了,要你何用。

这样长此以往,只会有两个结果,一是让领导质疑你的能力,为什么花钱雇了你,却一点都没有觉得轻松,二是你自身的能力会越来越弱,因为不承担责任,什么都让领导拿主意了,根本就得不到锻炼的机会。

在职场上,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恰好是反过来的:责任越大能力越大。不要怕担责任,相反,要尽可能去承担更多责任。

5. 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努力。

如果你经常加班,工作也很努力,但就是没有取得成绩,那你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一直在舒适圈里打转,根本没有突破过自己。

努力就是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就是要为难自己,所有在舒适圈以内的努力,都只是假象。

你可能的确是加班了,但你加班的时间,是用来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工作上的薄弱环节,还是只是漫无目的地随便看些资料,甚至是在完成白天剩余的工作。

如果是你属于后两者,那这种努力就是假象,看似努力,其实毫不费力,因为,重复自己一直以来的工作习惯,是不需要努力的。

而且,这种做法会伤害到你自己:

一是迷惑自己,让你误以为自己花费了时间就必然会有进步,其实不过是在原地打转,转了很多圈,也没能往对的方向迈出一步。

二是影响别人的判断,你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但却没有比别人做得好,长此以往,领导就会怀疑你的能力。

想要跳出舒适圈也很简单,就是坚持去做你最不想做的工作,直到把它做好,越是讨厌的事,越能带来进步。

暂时就想到这些了,其实改善学生思维的方法很简单,就像大道理谁都懂,真正困难的是去做。

你就是把这个话题下所有的回答翻烂了,甚至背下来,都不如你真的改进了自己的一个习惯有用。

作者:蔡柚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569860/answer/734087520

职场中典型的学生思维有哪些?

1. 不去积极主动找事情做,凡事等着别人来教。

我之前在外国时尚快消品牌的服装公司上班。公司为了培养新进人才和节省成本的考虑就找大学生兼职来上班。有些大学生做事很积极,一边整理卖场,一边大声招呼顾客,而有些学生呢?就不会,就只在卖场默默地叠衣服。你叫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不会主动去干什么事情。后来几位主管就商量着把做事不积极的大学生一个个换掉了。其实在哪里上班也一样。公司都喜欢做事比较有积极性的员工。这样的人才比较有活力,有积极性。有难题能够自己解决,还会反思,总结经验,分享给大家听。我想这样的人到处都会受欢迎。

而那些凡事都等着别人教,等着叫他做的员工,别人推一下才动一下,一般很快就会淘汰。其实这种人最耽误的是自己。公司提供一个平台给你展示自己,你应该要抓紧一切学习东西。这样你就得到两份东西。一份是你的人生经验,一份是公司给的薪水。但前者比后者更重要的多,因为金钱可能会越花越少,但经验是谁也拿不走的。所以千万不要有等别人来教才做的学生思维。你可以主动学,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2. 一被批评,就消极低沉,不懂调整情绪。

有一次一个学生兼职在看试衣间,主要是帮顾客整理衣服,或者帮顾客找尺码,问顾客有什么需要的提供帮助之类的。有个男顾客进去试衣服出来,发现裤脚长了,就叫学生兼职帮忙挽起来一些,看改到哪里比较合适。

结果,那个学生兼职不肯帮顾客挽裤脚,因为她从没干过这样的事,觉得丢脸。最后搞得顾客投诉主管。主管批评那个学生兼职,那个学生一脸不乐意,之后那天在上班的过程中一脸愁容。还对每个同事抱怨她没有做错什么,干嘛要批评她哦?其实帮忙顾客挽裤脚是服装店员工服务顾客中的一项,没什么的,再说被主管批评也没什么呀,下次改进就是了。没必要一脸愁容还抱怨。后来过了几天,就没见她再来上班了。

以上两种学生思维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但在职场中真的很不合适,希望他们可以改进。

☆ END ☆

如果看到这里,说明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点赞。微信搜索「uncle_pn」,欢迎添加小编微信「 mthler」,每日朋友圈更新一篇高质量博文。

扫描二维码添加小编↓

  • 0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