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解决TCP黏包

为什么会出现粘包?
1.由Nagle算法造成的发送端的粘包:Nagle算法是一种改善网络传输效率的算法。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提交一段数据给TCP发送时,TCP并不立刻发送此段数据,而是等待一小段时间看看在等待期间是否还有要发送的数据,若有则会一次把这两段数据发送出去。
2.接收端接收不及时造成的接收端粘包:TCP会把接收到的数据存在自己的缓冲区中,然后通知应用层取数据。当应用层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及时的把TCP的数据取出来,就会造成TCP缓冲区中存放了几段数据。

解决办法
出现”粘包”的关键在于接收方不确定将要传输的数据包的大小,因此我们可以对数据包进行封包和拆包的操作。

封包:封包就是给一段数据加上包头,这样一来数据包就分为包头和包体两部分内容了(过滤非法包时封包会加入”包尾”内容)。包头部分的长度是固定的,并且它存储了包体的长度,根据包头长度固定以及包头中含有包体长度的变量就能正确的拆分出一个完整的数据包。

我们可以自己定义一个协议,比如数据包的前4个字节为包头,里面存储的是发送的数据的长度。
下面就是使用go的代码:

// Encode 将消息编码
func Encode(message string) ([]byte, error) {
    // 读取消息的长度,转换成int32类型(占4个字节)
    var length = int32(len(message))
    var pkg = new(bytes.Buffer)
    // 写入消息头
    err := binary.Write(pkg, binary.LittleEndian, length)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
    // 写入消息实体
    err = binary.Write(pkg, binary.LittleEndian, []byte(message))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
    return pkg.Bytes(), nil
}

// Decode 解码消息
func Decode(reader *bufio.Reader) (string, error) {
    // 读取消息的长度
    lengthByte, _ := reader.Peek(4) // 读取前4个字节的数据
    lengthBuff := bytes.NewBuffer(lengthByte)
    var length int32
    err := binary.Read(lengthBuff, binary.LittleEndian, &length)
    if err != nil {
        return "", err
    }
    // Buffered返回缓冲中现有的可读取的字节数。
    if int32(reader.Buffered()) < length+4 {
        return "", err
    }

    // 读取真正的消息数据
    pack := make([]byte, int(4+length))
    _, err = reader.Read(pack)
    if err != nil {
        return "", err
    }
    return string(pack[4:]), nil
}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