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量化交易变成拼人力、拼硬件、拼资源的烧钱游戏

别把量化交易变成拼人力、拼硬件、拼资源的烧钱游戏
原创 汪沛 交易门 2021-09-08 11:49
图片

作为做市商,他曾骑在驴背上直击海外高频老油条!
从2017年创业到现在,他每月都保持盈利!
以服务者的心态做交易,坚信脏活累活才是好活儿!
点击阅读交易门对本文作者汪沛的专访报道
图片

最开始接触金融行业的时候,我就在想:“什么是交易策略?”很多人认为交易策略就是某种“神奇公式”,发现它之后,就能稳定赚钱,像印钞机一样,但我并不这么想。我认为,金融交易,也是由“买”和“卖”组成,所以它本质上也是一种“买卖”。所有“买卖”,都有它类似的地方——无论是在做股票或外汇交易,还是在国与国之间做进出口贸易,甚至是在小区里开一家711便利店,都会有它们相通的地方。

对我来说,思考一个完整的量化交易策略,本质上是把它当成一个买卖、一种商业行为来思考。然后我会把问题分解成三个子问题:第一个是“WHO?”——在跟谁做买卖?服务的客户是谁?交易对手是谁?很多交易公式表达出了某种市场统计规律,但是并不能明确地说出来是在跟谁做交易,这总让我觉得,也许并没有完全把问题分析透彻。我的每一个交易策略,都有一个很明确的交易对手方的概念——“先想清楚,是在跟谁做交易。”

01

WHO?

我的交易策略主要有4种对手盘。

第一种对手盘,是“情绪化对手盘”。市场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完全保持理性,我认为市场主要有以下4种不同的情绪状态:第一种状态是“理性”,这时候市场定价很有效,没有太多交易的机会;第二种是“恐慌”;第三种是“狂热”;第四种是“Boring”,也就是很无聊很懒散的状态。这四种不同的状态,对应不同的市场情绪,不同的情绪可以做不同的交易。

量化交易的一大价值就是——能够使得市场从恐慌、狂热或者无聊的状态回归到理性状态,从而提高市场的整体效率。

第二种对手盘,是“被动交易对手盘”。无论从金融市场还是其它市场,很多交易机会都会来自于这里。许多商业电影,比如《华尔街》、《大空头》,其中涉及的交易策略,往往都和被动交易对手盘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被动交易对手盘”,就是对方突然由于某些原因,急于获得现金,或者被迫做出一些交易,这种情况下,逆向交易带来利润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对手盘急于获得流动性,谈判力很低。

第三种对手盘,是“代理人对手盘”。“委托-代理问题”是现代社会中很常见的问题。对应到金融市场上,最典型的情况就是——下达交易指令的人,并不真正拥有这些资产,交易所产生的盈亏,与他自己并没有很直接的利益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交易者的行为就不会那么细致,考虑不会太多。

就比如法拍房,是银行在代理卖房子,所以能卖出多少价,拍卖者基本不会太敏感。我们实盘观测到,在期货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也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委托-代理问题”。针对代理人对手盘的交易策略,在2020年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中国某银行的“原油宝事件”,给中国的广大投资者造成了总计上百亿元人民币的巨额损失。造成这样大的亏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回避:在国内某银行下单的那位交易员,对他来说交易就仅是一份工作而已。单子按要求挂出去,交易员就可以下班了——万万没想到,那些在没有充分理解CME交易规则前提下挂出去的大额订单,在深夜成为了国际投行狙击的肥美猎物。

第四种对手盘,是“程序化对手盘”。它们是程序化的交易对手,但可能程序逻辑较为简单,较容易被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性。当摸清楚这些程序的下单模式后,就有可能稳定地赚它们的钱。比如,在之前的美股上,很多中国国内的手动日内交易者,他们摸清楚美股做市商的报撤单规律,然后基于此来赚取美股做市商的钱。

总结来说,准星的程序化高频交易策略,无论是较为被动的做市策略,还是较为主动的吃单策略,都是希望尽量与包含这四种对手盘在内的各类“特定交易对象”成交。我们的量化交易策略在运行时,会使得市场更加富于弹性、流动性更好,从而使得其他市场参与者的成交滑点更小、在微观层面犯错的概率也更小,同时也会将不成熟的策略淘汰出市场,从而提高市场整体效率。

这是我对交易策略的第一个问题:“WHO?”的理解。

图片
准星量化的会议室

02

WHY?

第二个问题是“WHY?”,也就是“为什么?”——为什么你能在市场上赚这个钱,而不是市场赚你的钱?为什么你能赚这个钱,而隔壁的团队却赚不了这个钱?“WHY”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团队的Alpha在哪里?比较优势在哪里?我认为,交易其实是比较优势的变现,所以很多功夫在“市外”。这就像打仗一样,孙子兵法一直强调“先胜而后战”——当一个军队粮草供应充足,武器装备先进,训练有素,士气高昂,战争目的是正义的,那么在打仗之前,就基本已经奠定了胜局,战争只是最后变现的一步。所以我们做交易之前会问自己:“团队已经拥有了哪些比较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准星对做市交易这么有感情——因为做交易之前,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们和交易所、期货公司、资金方都建立了很深的合作关系,拿到很多交易所补贴回扣的政策,获得交易所最好的IT机房资源,我们获得低成本的资金,这些都为我们进入市场,开战之前做好了准备——这些都是准星的Alpha,是我们为什么赢得战争的答案。

我一直认为,只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才能形成一个足够稳健的交易策略,而不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把程序写好,接入市场,就能持续盈利了——这种模式就算能盈利,大概率也可能不稳定。这就和打仗一样,因为一些奇谋妙计获得一些以少胜多的战果,也许战争故事会很精彩,但在战略上却可能犯了大忌。《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的价值观不太一样:《三十六计》主要是列举如何靠计谋获得“巧胜”的一些思路;但《孙子兵法》却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告诉读者,打仗是国家的大事,要把前期准备工作踏踏实实做好,最终获得胜利才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结硬寨,打呆仗”,这也是我对交易策略的理解。

03

HOW?

最后一个问题是“HOW?”,也就是:“如何去做?”虽然我们已经明确了交易对手盘,明确了交易优势,但是最终还是要下场做交易。这个实际落地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繁琐的事情要做。比如:要开发交易和风控IT系统;要做好团队内部的管理;要做好外部客户的沟通;做私募基金还要做好产品设计、做好路演规划、搞好合作伙伴关系。要把一件事情落地,从想法、策略到真正的交易和真实的收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样就会有大量琐碎的工作要做,只有把这些工作一步一步做好,才能从一个“idea”、一张“蓝图”变成一座真正矗立的“地标性建筑”。

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考量——比如在程序开发中,如何使得程序更加有扩展性?更能快速适应市场与客户的需求变化?资源是稀缺的,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硬件资源、有限的交易柜台资源,实现既定的策略?很多事情需要绞尽脑汁节省每一分钱的成本、提高每一点的效率、做好每一步的执行。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无论是交易还是创业,都是类似的。很多人被挡在量化交易的门外,不是因为缺乏很好的想法,而是因为最终没有执行落地。

我觉得,这也是某种“老黄牛精神”——坚信“脏活累活就是好活儿”。看上去高大上、一本万利、事半功倍的事情,多半不太可能是真正的“好活儿”。反而细节越多、繁琐的事情越多,这个事情就越有可能稳定、持久。

“农村包围城市”,也是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直接占领大城市,往往实现不了,但农村逐渐包围城市就不一样。就像A股市场,我认为其实也分“城市”和“农村”——所谓城市,主要是指沪深300里面的大股票;所谓的农村,主要是指剩余的3000多只中小型股票。准星主要的收益来源是“农村”,越是“穷乡僻壤”的地方,就越能发挥程序化的优势。因为沪深300上有大量的公募、保险、私募等专业机构资金进驻、大量交易者的关注,价格往往非常有效。换句话说,这些股票已经不再需要我们提供的“定价服务”了,价格有任何非理性的扭曲,都能很快被纠正过来。

这么多的“农村资产”,土土的中小型股票,出现机会的时候,别人很可能没有发现,或者根本盯不了这么多票,但是我们的程序可以做到。我们同时监控全市场3000多只股票的盘口变化,这就给我们带来较大的比较优势。

“农村包围城市,老黄牛精神,脏活累活就是好活。”——这就是我对“HOW?”的总结。

04

交易的价值

对交易的第二个理解是:我认为“交易”和“投资”是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创造的价值也不一样。“投资”,investment,主要研究的是“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所以,做投资需要更多基本面分析,以及对实体经济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洞见。许多杰出的投资人,都是先在实业亲身干过,才转型做投资。而“交易”,trading,主要研究的是“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及金融市场本身的行为”。“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主要指套利交易;“市场本身的行为”——主要指做市与微观高频交易。最纯粹的“交易”,需要基于市场微观结构与行为金融,分析市场情绪状态,做出最合理的报单与撤单决策。无论什么股票,上市公司本身做医疗、房地产,还是做金融、教育,最终都要归拢到股票的“买”和“卖”的行为上,这就是金融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准星主要分析的就是这“最后一公里”。小团队无法做到覆盖那么多行业、那么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但是我们可以把知识矩阵竖过来,只取最上面薄薄的一层,也就是所有股票交易的“最后一公里”,分析它们的共同点。这样发现的交易策略,就会更有通用性,也更能适合所有的行业、个股与市场情况。

实业有实业的价值,投资有投资的价值,交易有交易的价值,这三者是不一样的。我自己总结了一句话——很多人认为纯粹的交易是没有价值的,只是在做投机和自利,但是我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交易是第一生产关系。”——这里所说的交易,不仅仅指金融交易。回顾人类历史,由于交易产生大量的人类进步。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时候是由新的交易模式激发出来的。货物生产出来,并不一定能产生价值,只有经过有效的交易,把需求与供给匹配上,才能真正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苹果并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时候具有价值,而是在被人吃掉的时候产生价值,这个过程需要交易,包含很多环节。

如果没有交易,大量的生产就没有发挥实际作用。正如马克思的总结,离开生产关系,生产力也没有用,这是一体两面的事情——这,就是我对交易价值的证明。我认为,合理的交易具有其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做市交易,给市场提供流动性,能解决市场短期流动性不足的普遍性问题。

我拜读过一些企业的发展史,发现很多企业并不是因为亏损而倒闭,而是因为暂时性的流动性危机而倒闭——突然需要大量现金,虽然有很多资产,但是没有办法及时变现,只能选择破产。这时候,金融交易的价值就是给他们及时输血,帮他们度过难关,让企业存活下来,慢慢地恢复造血功能,并最终通过盈利补回流动性,度过这一次的难关。这就是金融交易的一大价值,提供流动性是很重要的。

就像学生拥有助学贷款这样金融工具之后,就可以先完成学业,等工作之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还款。我认为这比单纯的捐赠更好,因为捐赠可能会培养人的惰性。金融的手段,暂时解决流动性的问题,等到未来再慢慢还掉,“自己为自己的未来买单”,这其实也是金融交易希望达到的效果。

第三点,谈谈我对盈利来源的理解。因为一直做做市商这一块,所以我的交易理念很多都是基于对市场风险和流动性的认识。在银行、保险、证券这三大金融领域中,像我们这一类型的交易者,盈利逻辑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那就是——试图赚取市场的风险溢价与流动性溢价。比如对冲基金,在某种意义上就和保险公司很像:第一,两者往往都需要持仓足够分散。我们的持仓就比较分散,400~700只不同行业的股票。很多人说分散是金融中难得的免费午餐之一,分散之后,可以在不显著降低预期收益的同时降低风险,从而提升收益风险比。而保险公司,也需要“持仓”足够分散:投保人可能是成年人、老人、小孩、男性、女性、不同行业、不同肤色、不同阶级、不同国家、不同险种。作为保险公司,收集来的风险往往是非常分散的,在理想状态下,这会使得风险之间充分对冲,从而暴露出风险溢价,这部分风险溢价就是保险公司的重要盈利来源——也是我们交易策略的重要盈利来源。

还会有一部分风险,再怎么分散,也没有办法消除。对于股票来说,主要就是大盘波动的Beta风险;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则主要是宏观经济风险。对冲基金会选择把这部分风险对冲到市场中去,比如使用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收益互换等各种方法,把自己无法掌控的风险释放出去,从而较稳定地获得风险溢价。而保险公司则通过再保险,把无法掌控的风险转移给再保险公司。所以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很多时候都是在努力赚取风险溢价。

对冲基金和银行也有很类似的地方,它们其实都在试图赚取流动性溢价。个人和企业选择去银行借款,往往是因为暂时缺乏流动性。银行此时赚取的利息,包含了风险溢价与流动性溢价。风险溢价,主要来自抵消借款主体信用风险后的剩余;而流动性溢价,则主要来自于借方急着用钱的现状,使其愿意接受比较高的利率。对于我的交易策略来说,虽然每一笔操作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买”和“卖”,但在我看来,却是在用手上的现金,不断给市场“借贷”与“回收”流动性。在金融市场中存在这么多的交易者,谁需要这笔钱?谁最需要这笔钱?这和银行的交易理念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总结来说,银行、保险和证券,其内部的盈利逻辑,很多都是相通的——“试图赚取市场的风险溢价与流动性溢价”。

图片
准星量化的办公室一角

05

公司的交易理念

很多时候,我会试图把公司的交易理念总结成一些比较规整的Slogan。

准星的交易理念主要有三条:

第一,“交易可以互利共赢,而不只是你输我赢。”

很多人认为交易就是一种博弈,期货市场上多数人都这样认为。但是我却认为,金融交易也可以互利共赢。这就好比——我用心做一碗好吃又有营养的云吞面,卖给你,我获得了利润,你获得了美食,这个交易就是互利共赢的。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去做交易,就像优秀的银行放贷款、优秀的保险公司卖保险,也都不是在和客户博弈,而是在用心服务客户。所以,交易是可以互利共赢的。

就拿我最熟悉的做市交易来举例:证监会领导很高兴,因为金融市场得到了健康的发展,许多品种做起来了;交易所领导也高兴,因为交易所的交易量获得很大提升;证券公司与期货公司也高兴,他们的公司业务排名与佣金收入提升了很多;资金方也高兴,因为他们获得了稳定的收益;我们团队也高兴,因为获得了稳定的收入;甚至连我们的对手盘也会高兴,因为他们及时而有效地完成了交易。

每次做交易策略设计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虽然现在股票和期货都是匿名交易,并不知道对手方是谁,但假设这些市场不是匿名交易,而是可以知道对手盘是谁,那双方见面时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呢?是和睦相处还是敌对?比如期货中的逼仓交易,我就不做,这种情况下,当双方相见的时候,其实不是愉快的事情。如果两个对手方相见是愉快的,我就倾向于认为,这个交易策略在大逻辑上是可以持久的。双赢的事情,往往可以做的更大。

第二,“交易用来服务市场,而不是战胜市场。”

“服务”,其实是很多商业的本质。做手机,是服务客户;做银行,也是服务客户。“服务市场”是一种交易理念。我会思考,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交易?我的单子摆出去,其实是在给市场提供一个期权,告诉市场,我在这个价格愿意成交这么多量,如果想跟我成交就请下单。这其实是在向市场广播一种服务的信号,我认为这会比“战胜市场”的交易理念更好。战胜市场,或者说打败市场,会使得你的对手盘越来越少——它们要么被打败了而退出市场;要么会为了生存而想方设法地演化自己,使得自身不那么容易被打败。前者使得市场规模不断萎缩;后者使得市场像细菌和病毒一样,逐渐产生了抗药性。

反之,如果选择服务市场,市场会越来越大,策略就会越做越好。巴菲特的很多交易,本质上也是在服务市场。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在我看来,是一种“宏观做市”——他往往在一个企业出现流动性极度匮乏的时候,给企业提供最后的支持。这就比如在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巴菲特大量入股花旗与高盛——因为他看好花旗与高盛的基本面,因此敢于注入大量的股本金,帮助它们度过难关。这其实也是做市交易,只不过是非常宏观的做市交易,给优秀的企业在困难的时候,提供流动性,帮助它们走出困境。

第三,“交易可以创造价值,而不仅是转移价值。”

这一点也是交易所的老师给我们的鼓励。我们之前是铁矿石的做市商,交易所的老师说,很感谢做市商的努力,使得国内的铁矿石期货交易更加活跃并与国际接轨,这件事情使得中国在铁矿石价格上拥有更强的话语权。金融市场的发达,使得我们对大宗商品有更强的定价权,这件事情可以影响到实体经济。因为铁矿石是大量工业产品的原材料,无论是汽车还是房地产,铁矿石价格的涨跌,其实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成本。如果国内金融市场对铁矿石拥有更强的定价权,中国就对铁矿石的价格拥有更强的控制力,而不是和以前一样,总是被别人剪羊毛——中国大量需要铁矿石的时候,铁矿石价格就暴涨,反之则暴跌,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期货市场没有获得足够的定价权。所以说,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以创造价值,而不仅仅是转移价值。

——这就是准星的三大核心交易理念。

06

交易细节

很多人认为,所有交易量化策略都可以用一些耳熟能详的策略类型来覆盖,比如CTA、指数增强、股票T+0、多因子选股等等。但我整理自己曾经和当下正在运行的一些交易策略,却发现它们也许并不完全属于上述任何一类。

我认为,每个人的交易策略都是不同的。其中,一个人的交易理念是根,再通过这些理念,衍生出一些真正能够落地的“HOW”,最后一步,是落地实际的执行细节。

在交易理念层面,我们希望通过赚取市场的流动性溢价和风险溢价来获取利润;在落地执行层面,我们发现要深刻地研究市场的很多细节。准星做过国内的期货市场和国外的期货市场,以及A股的市场,每一个金融市场的细节都不一样——交易规则不一样、交易成本不一样,交易行为也不一样。

举一个例子。贵州茅台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股票,价格最高的时候超过2000块,现在也有1000多,相对其它个股来说非常高。但是A股和海外股票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港股或者美股,价格如果很高,tick size也会跟着变大。比如中国平安在港股,是5分钱一档,但是在国内,无论多高的价格,都是1分钱一档,这就是交易细节的差别。

另外一个问题,国内绝大部分交易软件只能看到前五档盘口,这和上面一个交易细节相结合,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由于茅台价格很高,所以1分钱占整个价格的比例极小,所以前五档占据的比例就很小,但茅台本身的波动不小,这意味着,大量的交易者看到对手信息盘只有万分之几甚至十万分之几的价格宽度。同样是五档,5分钱占3块钱的比例和5分钱占2000块钱的比例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茅台的挂单可能有空档,但是经过统计,茅台前五档盘口的信息量还是非常少,但是交易额却很大,这其中大量的交易者基本是两眼一抹黑,无法看清楚市场的情况。

在我看来,茅台在微观层面有大量的冲动交易,各种特定类型的对手盘都很多。这个市场需要的,是一个能更好定价的做市者。我们在茅台上的报单,基本不会显示在五档盘口上。我们存在的作用,就是当市场发生不理性交易的时候,成为市场最后的防火墙,使得茅台这只股票不会出现太非理性的局面,这个交易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抛砖引玉,茅台的例子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这表达了准星做策略的一个大体思路。我并不是把很多不相关的因子,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拟合,而是严格基于业务逻辑和市场规则细节,发现市场无效的地方。这种无效很多时候是由于交易机制造成的,或者由于其它原因造成。通过我们的交易尽量减少尚未成熟的市场规则或者市场情绪带来市场定价的无效性,这种符合准星交易理念的策略,会使我们对自己的交易更加放心。

我们交易也会用到人工智能。在北大,我硕士就读于智能科学系,我们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就是研究人工智能的。这一段学习的经历,让我对人工智能有更多的理解和反思。

其实人工智能在80年代或者更早的时候,有两条分叉。第一条分叉,人们更多希望了解人脑的运作机制,把知识进行很好的程序化,试图把自动逻辑推演做到极致,后来发现这路走不通,太复杂了。我认为人类从来没有真正跨越“从机械到生命的复杂性鸿沟”。这时候另外一派人站了出来,这些人是统计学家,他们的思路是,放弃对最终逻辑的苛求,转而更加关注于现象和数据本身,做统计学习。统计学习会把模型做成一个黑箱子,给它很多输入,它会有很多输出,其中蕴含了数据本身的统计规律。我认为,当人们对一件事情的逻辑理解很透彻时,就可以跨过统计,直接用业务逻辑推理。只有我们对极端复杂的事物,比如生命(市场就是有生命的),无法真正理解到最底层的业务逻辑(跨越“从机械到生命的复杂性鸿沟”),才只能退一步选择用统计学习的方法来尽量理解它。

07

开发策略的4个步骤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会非常谨慎的选择使用统计学习(人工智能),将其合理融入开发策略的4个主要步骤当中。

第一个步骤,尽量“用业务逻辑分析和推理作为策略的骨架”。白盒子比黑盒子,更能让我放心。

第二个步骤,业务逻辑非常清晰之后,才会“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它其实是一种佐证,作用是做排除法。很多人说回测好并不意味着实盘好,这句话完全正确,回测的价值在于——如果一个策略,连回测都不好,实盘好的概率肯定就不高。“回测效果好”大体上是“实盘效果好”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业务逻辑排第一,历史数据的回测则是第二件事情。

第三个步骤,“模拟交易和自有资金的小规模实盘交易”。这主要带给我交易的盘感,虽然准星不是自己下单,而是程序下单,但程序不断地下单撤单,仓位不断变化,盈亏每天都会有报告,就会使我感知到:策略是不是自己最初想要的?带给自己的是什么样的体验?这一点感觉很重要。如果当初认为是一个低风险的策略,但实盘的时候发现波动挺大,对于市场的异常情况适应能力也不强,那这时候就该认真反思前面的逻辑推理和统计学习是否真的有效,所以盘感也有独特的信息量。

这三点,其实可以对应于人脑的三种思维方式。第一种是演绎:由A推到B,B推到C,其实就是业务逻辑的分析。第二种是归纳,归纳主要就是统计:太阳在过去的100万天里都是从东边升起来,因此它明天大概率也还是会从东边升起来;一个策略在历史上每一天都跑得挺好,那它在未来大概率也能跑得还可以。第三种是直觉,对应于盘感。就像人学英语有“语感”、打篮球有“球感”一样。这三种思维方式,把人脑的理性和感性都挖掘了出来,这样才能使得准星更加相信,某个策略已经做到了我们力所能及的极限。

一个交易策略其实是对未来的一种非常主观的判断,而且很容易陷入过度自信的陷阱。充分的利用大脑每一种思维方式,演绎、归纳、直觉,才能使得我们对未来有一个最可靠的认知。

这三点之外,还有第四点,那就是——“随时准备被证伪的心态”。心态非常重要,无论一个策略逻辑再严密,统计数据再完美,交易时的盘感再好,都会遇到“未知的未知”,也就是“黑天鹅事件”,总有可能被证伪。市场不断发生变化,时刻准备好自己的策略被证伪,这才是科学的态度。团队时刻要有危机感,当策略出现严重回撤的时候,我们会反思这个策略是不是应该停下来?是不是应该改进?当一个策略跑得很好的时候,我们会想,这个策略会不会某一天不管用了?所以我们还要不断发现新的策略,还要去研究新的市场,这实际上源于我们随时准备被证伪的心态。

这四者结合在一起,才是保证准星从2017年到现在,每个月都盈利的基础。

“不能过度自信”,市场上优秀的人太多,优秀的策略太多,市场本身也在不断给你教育,所以再好的策略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最后一点很重要。

还有一个策略细节的分享。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的A股策略没有用太多复杂的金融工具。第一,没有用股指期货来做风险对冲,而是用最原始的仓位管理来控制风险。第二,没有做融券和收益互换,就是一个量化选股的纯多头策略。这符合自己的一个理念 ——做交易,和做料理相通,我喜欢的粤菜和日料,追求的都是食材本身的鲜美,而不会加太多的佐料。如果加太多“佐料”,会掩盖策略本身的味道。

为什么不做股指期货的对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还非常不发达。希望做多的人,可以买股票,也可以做多股指期货。但是做空的人,归根结底主要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在股指期货上做空(融券主要来自券商,券商最后还是通过股指期货对冲风险)。所以大量做空的需求全部堆积在两三个股指期货的主力期货上,最典型的就是中证5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股指期货,多头严重供不应求,所以持续贴水,贴水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对对冲的额外收税。

股指期货对冲还会有其它很多问题,比如换仓的交易成本与滑点成本,特别是现在期指主力合约和次主力合约的盘口上已经驻扎了大量的高频交易程序,等待着薅换仓者的羊毛,这又会进一步加大换仓的损耗和风险。再比如对冲的资金占用成本,市场不断上涨时,股票这端不会释放资金,而期指这端却需要更多的保证金。还有对冲不匹配的问题,准星的持仓分散程度比沪深300和中证500更高,所以并不是完全匹配股指期货的标的指数。最终,我们没有选择股指期货来做风险对冲。

一个策略不会因为做了股指期货对冲而更“高级”,我认为只有独特的风险管理方法或理念,才会真正提升策略的收益风险比。换一个视角来看,太多人已经理解并去做的事情,往往不大可能有超额Alpha。我们也因此没有涉足融券T+0交易。因为如果太多人都知道要做T0交易,那券的价格就会上涨,由于要借券,就会有求于券商,从而失去自己的主动权和灵活性。我认为“机动灵活性是交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Alpha”,就和打仗一样。历史上,游牧民族一次又一次战胜农耕民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游牧骑兵拥有很强的机动灵活性。这一点,无论是蒙古帝国在欧亚大陆上的快速扩张,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闪击战的战果,都可见一斑。所以,我们避免选择需要依赖融券的交易策略,因为融券就意味着,策略在一段时间内,被锁死在某些特定的股票上面。

总结来说,我们的交易策略是——“不对冲、不融券,不加杠杆,不添任何‘佐料’,纯多头的量化选股策略”,争取发挥Alpha本身的原始味道。

最终的结果是,准星的A股程序化交易策略,在2020年取得了年化收益率+93.2%,最大回撤-7.2%,夏普率5.73的实盘(自营盘)业绩。经过积累与改进,2021年更是取得了年化收益率+75.8%,最大回撤-3.38%,夏普率7.59的实盘(自营盘)业绩,资金容量也从不到1个亿人民币扩展为几个亿。

我认为独特性很重要。策略有独特性,就不会那么内卷,压力就不会那么大,就不会想着跟别人竞争赛跑,而是可以一心一意专注做好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当一件事情变成了百米赛跑,就很卷了——零点零几秒的差距,就决定了一名运动员的身价是几百万还是几个亿。真正的大自然,并不是百米赛跑。大自然是一场“越野生存挑战赛”,关键在于发现甚至创造新的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而不是在一条平整的道路上跑得快零点零几秒。一个成功的物种,是善于不断地发现甚至创造新路、不断优化自己的物种——它可能不是外壳最坚硬、肌肉最强壮的,但它能不断地适应变化,这也正是准星努力想要达到的状态。人类,既没有尖牙利齿,也没有自带盔甲,但是能创造并使用工具,能不断适应新环境,能不断快速迭代,人类是最强的。

08

夏普率问题

最后提到一点我关于夏普率的思考。最开始做交易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崇拜收益率,收益率越高就越厉害,后来变成崇拜夏普率,夏普率越高就越厉害。某些高频团队的夏普率极高,就像我认识的一个海外高频团队,策略夏普率在30以上,但公司整体居然没有盈利——这让我反思一件事情,目前所使用的夏普率的定义,是否是最合理的呢?

我自己冒昧做了一个夏普率定义的拓展。夏普率的官方定义大体是:策略的年化收益率,减去无风险收益率,除以策略收益率的年化波动率。我进行了一个抽象,所谓的夏普率,指的就是:“收益减成本,除以风险”,共有三项组成。其中最大的改变是来自于成本项,目前夏普率的定义,只考虑了无风险资金成本,即只减去了无风险收益率,但事实上,做过量化私募基金就知道,一个交易策略要跑起来,成本是多方面的,不只是无风险资金成本,还有超额的资金成本、人力成本、IT设施的成本、运营的成本、管理的成本、获得资源的成本,等等。很多高频团队的业绩,表面上看夏普率很高,这是因为他们最大的成本并不是资金成本,而是各种外部成本,比如员工工资很高、IT硬件的迭代速度很快、要付费获取交易所和券商很多资源,这些其实都应该合并到夏普率的成本项中进行扣减。扣减后就会发现,如果一个高频策略的容量不大,那成本项的占比就会很高,导致实际的夏普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甚至是负的。比如,一个资金容量只有2个多亿的高频策略,年化收益率在50%附近,综合运营成本却可能高达五、六千万,这样一减,再除以波动率,夏普率可能并不高。

从我自己定义的夏普率来看,一个业绩真正优秀的量化交易团队,一方面要提高策略的收益率,另一方面要降低收益的波动率,同时也要想尽办法降低每赚一分钱所摊的整体成本,“不能把量化交易变成一场拼人力、拼硬件、拼资源的烧钱游戏”,这是我自己的理解。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