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

Zookeeper 学习总结

1.概述

Zookeeper是一个分布式协调服务;就是为用户的分布式应用程序提供协调服务.由雅虎公司创建,是Google Chubby(主要解决分布式锁相关问题)的开源实现。ZooKeeper是一个高性能的分布式一致性解决方案,它将那些复杂的、容易出错的分布式一致性服务封装起来,构成一个高效可靠的原语集,并提供一系列简单易用的接口给用户使用。

2.安装zookeeper

  • zookeeper是基于jdk运行的,故要先安装JDK
  • 上传安装包到 /apps ——> 解压 tar -zxvf zookeeper-3.4.5.tar.gz(解压)——> mv zookeeper-3.4.5 zookeeper(重命名文件夹zookeeper-3.4.5为zookeeper)
  • 整理解压包,可以删除 .txt , src rm -rf .txt src
  • 修改环境变量 vi /etc/profile 添加内容:
export ZOOKEEPER_HOME=/apps/zookeeper
export PATH=$PATH:$ZOOKEEPER_HOME/bin
source /etc/profile (刷新配置文件)
  • 修改配置文件 vi /apps/zookeeper/cfg/zoo.cfg 添加内容
    dataDir=/zkdata
    server.1=mini1:2888:3888 (主机名, 心跳端口、数据端口)
    server.2=mini2:2888:3888
    server.3=mini3:2888:3888
  • 创建文件夹 mkdir zkdata , 然后在zkdata创建myid文件 —-> echo 1 > myid
  • 启动 zkServer.sh start 开启,jps查看端口号,zkServer.sh status查看状态

3. zookeeper结构与特性

3.1 zookeeper特性
  • Zookeeper:一个leader,多个follower组成的集群
  • 全局数据一致:每个server保存一份相同的数据副本,client无论连接到哪个server,数据都是一致的
  • 分布式读写,更新请求转发,由leader实施
  • 数据更新原子性,一次数据更新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 实时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client能读到最新数据
3.2 zookeeper数据结构

  • 层次化的目录结构,命名符合常规文件系统规范
  • 每个节点在zookeeper中叫做znode,并且其有一个唯一的路径标识,每个节点在zookeeper中叫做znode,并且其有一个唯一的路径标识
  • node有两种类型:短暂(ephemeral)(断开连接自己删除) 持久(persistent)(断开连接不删除)
  • 创建znode时设置顺序标识,znode名称后会附加一个值,顺序号是一个单调递增的计数器,由父节点维护

4. zookeeper命令行操作

运行 zkCli.sh –server <ip>进入命令行工具

help 查看运行命令

1、使用 ls 命令来查看当前 ZooKeeper 中所包含的内容:
[zk: 192.168.133.11:2181(CONNECTED) 1] ls /

2、创建一个新的 znode ,使用 create /zk myData 。这个命令创建了一个新的 znode 节点“ zk ”以及与它关联的字符串:
[zk: 192.168.133.11:2181(CONNECTED) 2] create /zk "myData“

3、我们运行 get 命令来确认 znode 是否包含我们所创建的字符串:
[zk: 192.168.133.11:2181(CONNECTED) 3] get /zk
#监听这个节点的变化,当另外一个客户端改变/zk时,它会打出下面的
#WATCHER::
#WatchedEvent state:SyncConnected type:NodeDataChanged path:/zk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4] get /zk watch

4、下面我们通过 set 命令来对 zk 所关联的字符串进行设置:
[zk: 192.168.133.11:2181(CONNECTED) 4] set /zk "zsl“

5、下面我们将刚才创建的 znode 删除:只能删除一个节点
[zk: 192.168.133.11:2181(CONNECTED) 5] delete /zk

6、删除节点:rmr 递归删除
[zk: 192.168.133.11:2181(CONNECTED) 5] rmr /zk

5. zookeeper-api应用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zookeeper</groupId>
          <artifactId>zookeeper</artifactId>
          <version>3.5.3-beta</version>
        </dependency>

    public class SimpleZkClient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connectString=
        "192.168.133.11:2181,192.168.133.12:2181,192.168.133.13:2181";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sessionTimeout = 2000;
        ZooKeeper zkClient = null;
        Watcher wh = new Watcher() {
            public void process(WatchedEvent watchedEvent) {
                System.out.println(watchedEvent.toString());
            }
        };
        /**
         * 初始化zookeeper实例
         */
        @Before
        public void init() throws Exception{
            zkClient = new ZooKeeper(connectString,SimpleZkClient.sessionTimeout,wh);
        }
        /**
         * 创建节点
         */
        @Test
        public void createNodeTest() throws  Exception{
            zkClient.create("/z200","i going done !!!".getBytes(),
             ZooDefs.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
            zkClient.close();
        }
        /**
         * 创建节点
         */
        @Test
        public void getNodeTest() throws  Exception{
            byte[] data = zkClient.getData("/z200", false, null);
            String s = new String(data);
            System.out.println(s);
            zkClient.close();
        }

        /**
         * 设置数据
         */
        @Test
        public void setNodeTest() throws Exception{
            zkClient.setData("/z200","i hate you very much !!!!".getBytes(),-1);
            zkClient.close();
        }

        /**
         * 删除节点
         * @throws Exception
         */
        @Test
        public void deleteNodeTest() throws Exception{
            zkClient.delete("/z200",-1);
            zkClient.close();
        }
        /**
         * 是否存在节点
         */
        @Test
        public void isExistTest() throws  Exception{
            Stat exists = zkClient.exists("/z200", false);
            zkClient.close();
        }
    }

6. zookeeper 原理

Zookeeper虽然在配置文件中并没有指定master和slave,但是zookeeper工作时,是有一个节点为leader,其他则为follower,Leader是通过内部的选举机制临时产生的。

6.1 zookeeper的选举机制(全新集群paxos)

假设有五台服务器组成的zookeeper集群,它们的id从1-5,同时它们都是最新启动的,也就是没有历史数据,在存放数据量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假设这些服务器依序启动,来看看会发生什么.
1) 服务器1启动,此时只有它一台服务器启动了,它发出去的报没有任何响应,所以它的选举状态一直是LOOKING状态
2) 服务器2启动,它与最开始启动的服务器1进行通信,互相交换自己的选举结果,由于两者都没有历史数据,所以id值较大的服务器2胜出,但是由于没有达到超过半数以上的服务器都同意选举它(这个例子中的半数以上是3),所以服务器1,2还是继续保持LOOKING状态.
3) 服务器3启动,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服务器3成为服务器1,2,3中的老大,而与上面不同的是,此时有三台服务器选举了它,所以它成为了这次选举的leader.
4) 服务器4启动,根据前面的分析,理论上服务器4应该是服务器1,2,3,4中最大的,但是由于前面已经有半数以上的服务器选举了服务器3,所以它只能接收当小弟的命了.
5) 服务器5启动,同4一样,当小弟.

6.2 非全新集群的选举机制(数据恢复)

那么,初始化的时候,是按照上述的说明进行选举的,但是当zookeeper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有机器down掉,重新选举时,选举过程就相对复杂了。
需要加入数据id、leader id和逻辑时钟。s
数据id:数据新的id就大,数据每次更新都会更新id。
Leader id:就是我们配置的myid中的值,每个机器一个。
逻辑时钟:这个值从0开始递增,每次选举对应一个值,也就是说: 如果在同一次选举中,那么这个值应该是一致的 ; 逻辑时钟值越大,说明这一次选举leader的进程更新.
选举的标准就变成:
1、逻辑时钟小的选举结果被忽略,重新投票
2、统一逻辑时钟后,数据id大的胜出
3、数据id相同的情况下,leader id大的胜出
根据这个规则选出leader。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