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_综和技术

本章介绍的主题在日常开发中使用频率略低,但是对它们有一定的了解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知道,不管程序怎么写都很难避免不crash,当程序crash后虽然无法让其再继续运行,但是如果能够知道程序crash的原因,那么就可以修复错误。但是很多时候产品发布后,如果用户使用时发生了crash,这个crash信息是很难获取到的,这非常不利于一个产品的持续发展。其实可以通过CrashHandler来监视应用的crash信息,给程序设置一个CrashHandler,这样当程序crash时就会调用CrashHandler的uncaughtException方法。在这个方法中我们可以获取crash信息并上传到服务器,通过这种方式服务端就能监控程序的运行情况了。

在Android中,有一个限制,那就是整个应用的方法数不能超过65536,否则就会出现编译错误,并且程序也无法成功安装到手机上。当项目日益庞大后这个问题比较容易遇到,Google提供了multidex方案专门用于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将一个dex文件拆分为多个dex文件来避免单个dex文件方法数越界的问题。

方法数越界的另一种解决方法是动态加载。动态加载可以直接加载一个dex形式的文件,将部分代码打包到一个单独的dex文件中(也可以是dex格式的jar或者apk)并在程序运行时根据需要去动态加载dex中的类,这种方式既可以解决缓解方法数越界的问题,也可以为程序提供按需加载的特性,同时这还为应用按模块更新提供了可能性。

反编译在应用开发中用得不是很多,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研究其他产品的实现思路,这个时候就需要反编译了。在Android中反编译主要主要通过dex2jar和apktool来完成。dex2jar可以将一个apk转成一个jar包,这个jar包再通过反编译工具jd-gui来打开就可以查看到反编译后的java代码了。Apktool主要用于应用的解包和二次打包,实际上通过Apktool的二次打包可以做很多事情,甚至是一些违法的事。目前不少公司都有专门的反编译团队,也叫逆向团队,他们做的事情会更加深入,但是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并不需要了解那么多深入的逆向知识。

13.1 使用CrashHandler来获取应用的crash信息。

Android应用不可避免地会发生Crash,可能是由于Android系统底层的bug,也可能由于不充分的机型适配或者是糟糕的网络情况。当crash发生时,系统会kill掉正在执行的程序,现象就是闪退或者提醒用户程序已停止运行,这对用户来说很不友好的,也是开放者所不愿意看到的。更糟糕的是,当用户发生了crash,开放者却无法得知程序为何crash,即便开发人员想去解决这个crash,但是由于无法得知用户的crash信息,所以往往也无能为力。幸运的是Android提供了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setDefaultUncaughtExceptionHandler(UncaughtExceptionHandler handler){
    Thread.defaultUncaughtHandler = handler;
}

从方法的字面意义来看,这个方法好像可以设置系统的默认异常处理器,其实这个方法就可以解决上面所提到的crash问题。当crash发生的时候,系统就会回调UncaughtExceptionHandler 的uncaughtException方法,在uncaughtException方法中就可以获取到异常信息,可以选择把异常信息存储到SD卡中,然后在合适的时机通过网络将crash信息上传到服务器上,这样开发人员就可以分析用户crash的场景从而在后面版本中修复此类crash,我们还可以在crash发生时,弹出一个对话框告诉用户程序crash了,然后再退出,这样做比闪退要温和一点。

有了上面的分析,现在读者肯定知道获取应用crash信息的方式了。首先需要实现一个UncaughtExceptionHandler对象,在它的UncaughtException方法中获取异常信息并将其存储在SD卡中或者上传到服务器供开发人员分析,然后调用Thread的setDefaultUncaughtExceptionHandler方法将它设置为线程默认的异常处理器,由于默认异常处理器是Thread类的静态成员,因此它的作用对象当前线程的所有线程。这么来看监听应用的crash信息实际上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public class CrashHandler implements UncaughtExceptionHandler{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CrashHandler";
    private static final boolean DEBUG = ture;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ATH = Enviroment.getExternalStorageDirectory().getPath()+"/CrashTest/log/";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FILE_NAME = "crash";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 FILE_NAME_SUFFIX = ".trace";
    
    private static CrashHandler sInstance = new CrashHandler();
    private UncaughtExceptionHandler mDefaultCrashhandelr;
    private Context mContext;
    private CrashHandler(){
        
    }
    
    public static CrashHandler getInstance(){
        return sInstance;
    }
    
    public void init(Context context){
        mDefaultCrashHandler = Thread.getDefaultUncaughtExceptionHandler();
        Thread.setDefaultUncaughtExceptionHandler(this);
        mContext = context.getApplicationContext;
    }
    
    // 这个是最关键的函数,当程序中有未被捕获的异常,系统将会自动调用#uncaughtExce//ption方法 thread为出现的未捕获异常的线程,ex为未捕获的异常,有了这个ex,我们//可以得到异常信息。
    
    @Override
    public void uncaughtExeception(Thread thread, Throwable ex){
        try{
            //导出异常信息到SD卡中
            dumpExceptiononToSDCard(ex);
            //这里可以上传异常信息到服务器,便于开发人员分析日志从而解决bug
            unloadExceptionToServer();
        }catch(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ex.printStackTrace();
        
        //如果系统提供了默认的异常处理器,则交给系统去结束程序,否则就由自己结束自//己
        if(mDefaultCrashHandler != null){
            mDefaultCrashHandler = uncaughtException(thread,ex);
        } else{
            Process.killProcess(process.myPid());
        }
    }
    
    private void dumExceptionToSDCard(Throwable ex) throws IOException{
        //如果SD卡不存在或无法使用,则无法把异常信息写入SD卡
        if(!Enviroment.getExternalStorageState().equals(Enviroment.MEDTA_MOUNTED)){
            if(DEBUG){
                return;
            }
        }
        
        File dir = new File(PATH);
        if(!dir.exists()){
            dir.mkdirs();
        }
        long ourren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tring time = new SimpleDateForment("yyyy-MM-dd HH:mm:ss").forment(new Date(current));
        File file = new File(PATH+FILE_NAME_time+FILE_NAME_SUFFIX);
        
        try{
           PrintWriter pw = new PrintWriter(new BufferedWriter(new FileWriter(file)));
           pw.println(time);
           dumpPhoneInfo(pw);
           pw.println();
           ex.printStackTrace(pw);
           pw.close();
        } catch(Exception e){
            xxx
        }
    }
    
    private void dumPhoneInfo(PrintWriter pw)throws NameNotFoundException{
        PackageManager pm = mContext.getPackageManager();
        PackageInfo pi = pm.getPackageInfo(mContext.getPackageName,
        PackageMageager.GET_ACTIVITIES);
        pw.print("App Version: ");
        pw.print('_');
        pw.println(pi.versionCode);
        
        //Android版本号
        pw.print("OS Version: ");
        pw.print(Build.VERSION.RELEASE);
        pw.print("_");
        pw.println(Build.VERSION.SDK_INT);
        //手机制造商
        pw.print("Vendor: ");
        pw.println(Build.MANUFACTURER);
        
        //手机型号
        pw.print("Model: ");
        pw.println(Build.MODEL);
        
        //cpu架构
        pw.print("CPU ABI: ");
        pw.println(Build.CPU_ABI);
    }
    
    private void uploadExceptionToServer(){
        //xxxx
    }
    
}

可以看出,当应用崩溃后,CrashHandler会将异常信息以及设备信息写入SD卡,接着将异常交给系统处理,系统会帮我们中止程序,如果系统没有默认的异常处理机制,那么就自行中止。当然也可以选择将异常信息上传到服务器,本节中CrashHandler并没有实现这个逻辑,但是在实际开发中一般都需要将异常信息上传到服务器。

如何使用上面的CrashHandler呢?可以选择在Application初始化的时候为线程设置CrashHandler:

public class TestApp extends Application{
    private static TestApp sInstance;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
        super.onCreate();
        sInstance = this;
        //在这里为应用设置异常处理,然后程序才能获取未处理的异常
        CrashHandler crashHandler = CrashHandler.getInstance();
        crashHandler.init(this);
    }
    public static TestApp getInstance(){
        return sInstance();
    }
}

代码中被catch的异常不会交给CrashHandler处理,CrashHandler只能收到那些未被捕获的异常。在onClick中人为抛出一个运行时异常,这个时候程序就crash了。

13.2 使用multidex来解决方法数越界

在Android中单个dex文件所能够包含的最大方法数为65536,这包含Android FramWork、依赖的jar包以及应用本身的代码中所有方法。66=5536是一个很大的数,一般来说一个简单应用的方法数的确很难达到,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大的应用来说,很容易就达到了。当应用的方法数达到65536后,编辑器就无法完成编译并抛出异常。、

另外一种情况有所不同,有时候方法数并没有达到,并且编译器也能正常地完成了编译工作,但是应用在低版本手机安装时异常中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是这样的dexopt是一个程序,应用安装时,系统会通过dexopt来优化dex文件,在优化过程中dexopt采用一个固定大小的缓冲区来存储应用中所有方法的信息,这个缓存区就是LinearAlloc缓存区在新版本的Android系统中其大小是8MB或者16MB,但是在Android2.2和2.3中却只有5MB,当待安装的apk中的方法数比较多时,尽管它还没有达到65536,但是它的存储空间仍然有可能超出5MB,这种情况下dexopt程序就会报错,从而导致安装失败。

可以看到,不管是编译时方法数越界还是安装时dexopt错误,它们都该开发过程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如果解决方法数越界的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删除无用的代码和第三方库。没错,这的确是必须要做的工作,但是很多情况下即使删除了无用的代码,方法数仍然越界。针对这个问题,之前很多应用都会考虑采用插件化的机制来动态加载部分dex,通过将一个dex拆分成两个或多个dex,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方法数越界的问题。但是插件化是一套重量级的技术方案,并且其兼容性问题往往比较多,从单纯解决方法数越界的角度来说,插件化并不是一个非常适合的方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oogle在2014年提出了multidex的解决方法,通过multidex可以很好地解决方法数越界的问题。

在Android5.0以及使用multidex需要引入Google提供的android-support-multidex.jar这个包,这个jar包可以在Android SDK目录下的extras/android/support/multidex/library/libs下面找到。从Android5.0开始,Android默认支持了multidex,它可以从apk中加载多个dex文件。Multidex方案主要针对AndroidStudio和Gradle编译环境的,如果是Eclipse和ant那就复杂一些,而且由于AndroidStduio作为官方IDE其最终会完全替代EclipseADT.

在AndroidStudio和Gradle编译环境中,如果要使用multdex,首先要使用Android SDK Build Tools21.1及以上版本,接着修改工程中app目录下的builde.greadle文件,在defaultConfig中添加multiDexEnabled true这个配置项,如下所示。

android{
    conpileSdkVersion 22
    buildToolsVersion "22.0.1"
    
    defaultConfig{
        applicationId "com.xxxx"
        minSdkVersion 8
        targetSdkVersion 22
        versionCode 1
        versionName "1.0"
        //enable multidex support
        multiDexEnabled true;
    }
}

经过上面的过程,还需要做另一项工作,那就是在代码中加入支持multidex的功能,这个过程是比较简单的,有三种方案可以选。

第一种方案,在manifest文件中指定Application为MultiDexApplication如下所示:

<application
    android:name="android.support.multiDexApplication"
    android:allowBackup="true"
    android:icon="@mipmap/ic_launcher"
    android:label="@string/app_name"
    android:theme="@style/AppThem">
</application>

第二种方案,让应用的Application继承MultiDexApplication,比如:

public class TestApplication extends MultiDexApplication{
    xxx
}

第三种方案,如果不想让应用的Application继承MultiDexApplication,还可以选择重写Application的attachBaseContext方法,这个方法比Application的onCreate要先执行:

public class TestApplication extends Application{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attachBaseContext(Context base){
        super.attachBaseContext(base);
        MultiDex.install(this);
    }
}

现在所有的工作都已经完成了,可以发现应用不但可以编译通过了并且还可以正常安装了,可以发现,multidex使用起来很简单的,对于一个使用multidex方案的应用,采用了上面的配置项,如果这个应用的方法数没有越界,那么Gradle并不会生成多个dex文件,如果方法数越界后,Gradle就会在apk中打包2个或多个dex文件,具体打包多少文件要看当前项目的代码规模。

上面介绍的是multdex默认的配置,还可以通过build.gradle文件中一些配置项来定制dex文件的生成过程。在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指定主dex文件中所要包含的类,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main-dex-list选项来实现这个功能。下面是修改后的build.gradle文件,在里面添加了afterEvaluate区域,在afterEvalute区域内部采用了--main-dex-list选项来指定主dex中要包含的类:

apply plugin: 'com.android.applicaiton'

android{
    compileSdkVersion 22
    buildToosVersion "22.0.1"
    
    defaultConfig{
        applicationId "com.xxx"
        miniSdkVersion 8
        targetSdkVersion 22
        versionCode 1
        versionName "1.0"
        
        multiDexEnable  true
    }
    buildTypes{
        release{
            minifyEnable false
            proguardFiles getDefaultProguardFile('proguard-android.txt'), 'proguard-rules.pro'
        }
    }
}

afterEvaluate{
    println "afterEvaluate"
    tasks.matching{
        it.name.startsWith('dex')
    }.each{
        dx->deflistFile = project.rootDir.absolutePath+'/app/maindexlist.txt'
        println "root dir:"+project.rootDir.absolutePath
        println "dex task found: " + dx.name
        if(dx.additionaParameters == null){
            dx.additionalParameters = []
        }
        dx.additionalParameters += '--multi-dex'
        dx.additionalParameters += '--main-dex-list=' + listFile
        dx.additionalParameters += '--minimal-main-dex'
    }
}

在上面的的配置文件中,--multi-dex表示当方法数越界时则生成多个dex文件, --main-dex-list指定了要在主dex中打包的类的列表,--minimal-main-dex表明只有--main-dex-list所指定的类才能打包到主dex中。它的输入是一个文件,上什么的配置中,它的输入是工程中app目录下的maindexlist。txt这个文件,在maindexlist.txt中则指定了一系列的类,所有在maindexlist.txt中的类都会被打包到主dex中。注意maindexlist。txt这个文件名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它的内容必须要遵守一定的格式。

程序编译后可以反编译apk中生成的主dex文件,可以发现主dex文件的确只有maindexlist.txt文件中所声明的类,maindexlist.txt这个文件很多时候都是可以通过脚本来自动生成内容的,这个脚本需要根据当前的下面自行实现,如果不采用脚本,人工编辑也是可以的。

需要注意的是,multidex的jar包中9个类必须也打包到主dex中,否则程序运行时会抛出异常,告知无法找到multidex相关的类。这是因为Application对象被创建以后会在attachBaseContext方法中通过MultiDex.install(this)来加载其他dex文件,这个时候如果MultiDex相关的类不在主dex中,很显然这些类是无法被加载的,那么程序执行就会出错。同时由于Application的成员和代码块先于attachBaseContext方法而初始化,而这个时候其他dex文件还没有被加载,因此不能在Application的成员以及代码块中访问其他dex中的类,否则程序也会因为无法加载对应的类而中止执行。

Multidex方法虽然很好地解决了方法数越界这个问题,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的:

(1)应用启动速度会降低。由于应用启动时会加载额外的dex文件,这将导致应用的启动速度降低,甚至可能出现ANR现象,尤其是其他dex文件较大的时候,因此要避免生成较大的dex文件。

(2)由于Dalvik linearAlloc的bug,这可能导致使用multidex的应用无法在Android4.0以前的手机上运行,因此需要做大量的兼容性测试。同时由于Dalvik linearAlloc的bug,有可能出现应用在运行中由于采用了multidex方案而产生大量的内存消耗的情况,这会导致应用崩溃。

在实际的项目中,(1)中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2)中的现象目前极少遇到,综合来说,multidex还是一个解决方法数越界非常好的方案。

13.3 Android的动态加载技术

动态加载技术也叫插件化技术,在技术驱动型的公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项目越来越大的时候,需要通过插件化来减轻应用的内存和CPU占用,还可以实现热修复,即在不发布新版本的情况下更新某些模块。动态加载技术是一项很复杂的技术,这里主要介绍动态加载技术中的三个基础性问题,至于完整的动态加载技术的实现请参考笔者发起的开源插件化框架DL:https://github.com/singwhattiwanna/dynamic-load-apk。项目期间有很多位开发人员一起贡献代码。

不同的插件化方案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它们都必须要解决三个基础性问题:资源访问、Activity生命周期的管理和CassLoader类加载器的管理。在介绍它们之前,首先要明白宿主和插件的概念,宿主是指普通的apk,而插件化一般是值经过处理的dex或者apk,在主流的插件化框架中多采用经过特殊处理的apk来作为插件,处理方式往往和编译以及打包环节有关,另外很多插件化框架需要用到代理Activity的概念,插件Activity的启动大多数是借助一个代理Activity来实现的。

1 资源访问

我们知道,宿主程序调起未安装的插件apk,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资源如何访问,具体来说就是插件中凡是以R开头的资源都不能访问。这是因为宿主程序中并没有插件的资源,所以通过R来加载插件的资源是行不通的,程序会抛出异常:无法找到某某id所对应的资源。针对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将插件化中的资源在宿主程序中也预置一份,这虽然能耐解决问题,但是这样就会产生一些弊端。首先,这样就需要宿主和插件同时持有一份相同的资源,增加了宿主apk的大小;其次,在这种模式下,每次发布一个插件都需要将资源复制到宿主程序中,这意味着每发布一个插件都要更新一下宿主程序,这就和插件化的思想相违背了。因为插件化的目的就是要减小宿主程序apk包的大小,同时降低宿主程序的更新频率并做到自由装载模块,所以这种方法不可取,它限制了插件的线上更新这一重要特性。还有人提供了另一种方式,首先将插件中的资源解压出来,然后通过文件流去读取资源,这样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操作起来还是有很大难度的。首先不同资源有不同文件流格式,比如图片、xml等,其次针对不同设备加载的资源可能是不一样的,如何选择合适的资源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这两点,这种方式也不建议使用,因为它实现起来有较大难度。为了方便地对插件进行资源管理,下面给出一种合理的方式。

我们知道,Activity的工作主要通过ContextImpl来完成的,Activity中有一个叫mBase的成员变量,它的类型是ContextImpl。注意到Context中有如下两个抽象方法,看起来是和资源有关的,实际上context就是通过它们来获取资源的。这两个抽象方法的真正实现在ContextImpl中,也就是说,只要实现这两个方法,就可以解决资源问题了。

public abstract Resources getResources();

//下面给出具体的实现方式,首先要加载apk中的资源,如下所示。

protected void loadResources(){
    try{
        
        AssetManager assetManager = AssetManager.class.newInstance();
        Method addAseetPath = assetManager.getClass().getMethod("addAssetPath",String.class);
        addAssetPath.invoke(assetManager,mDexPath);
        mAssetManager = assetManager;
    } catch(xx){
        xx
    }
    Resource superRes = super.getResources();
    mResources = new Resources(mAssetManager,superRes.getDisplayMetrics(),superRes.getConfiguration());
    mTheme = mResources.newThreme();
    mThrem.setTo(super.getTheme());
}

从loadResources()的实现可以看出,加载资源的方法通过反射,通过调用AssetManager中的addAssetPath方法,我们可以将一个apk中的资源加载到Resource对象中,由于addAssetPath是隐藏API我们无法直接调用,所以只能通过反射。它的声明注释:传递的路径可以是zip文件也可以 是一个资源目录,而apk就是一个zip,所以将apk的路径传递给它,资源就加载到AsseManager中了。然后在通过AssetManager来创建一个新的Resources对象,通过这个对象我们就可以访问插件apk中的资源了。

public final int addAssetPath(String path){
    synchronized(this){
        int res = addAssetPathNative(path);
        makeStringBlocks(mStringBlocks);
        return res;
    }
}

接着在代理Activity中实现getAssets()和getResources,如下所示。关于代理Activity的含义请参看DL开源插件化框架的实现细节,:

@Override
pulblic AssetManager getAssets(){
    return mAssetManager == null ? super.getAssets() : mAssetManager;
}

@Override
public Resource getResource(){
    return mResource == null ? super.getResource() : mResources;
}

通过上述两个步骤,就可以通过R来访问插件化的资源了。

2.Activity生命周期的管理

管理Activity生命周期的方式各种各样,这里只介绍两种:反射方式和接口方式。反射方式很好理解,首先通过java的反射去获取Activity的各种生命周期方法,,比如onCreate、onStart、onResource等,然后在代理Activity中去调用插件Activity对应的生命周期方法即可。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Resume(){
    super.onResume();
    Method onResume = mActivityLifecircleMethods.get("onResume");
    if(onResume != null){
        try{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Pause(){
        Meths onPause = mActivityLifecircleMethods.get("onPause");
        if(onPause != null){
            try{
                onPause.invoke(mRemoteActivity,new Object[]{});
            } catch(Exception e){
                
            }
        }
    super.onPause();
    }
}

使用反射来管理插件Activity的生命周期是有缺点的,一方面是反射代码写起来复杂,另一方面是过多使用反射会有一定的性能开销。下面介绍接口方式,接口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反射方式的不足之处,这种方式将Activity的生命周期方法提取出来作为一个接口(比如叫DLPlugin),然后通过代理Activity去调用插件Activity的生命周期方法,这样就完成了插件Activity的生命周期管理,并且没有采用反射,这样解决了性能问题。同时接口的声明也比较简单:

public interface DLPlugin{
    public void onStart();
    public void onRestart();
    public void onActivityResult(int requestCode,int resultCode,Intent data);
    public void onRsume();
    public void onPause();
    public void onStop();
    public void onDestroy();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public void setProxy(Activity proxyActivity,String dexPath);
    public void onSaveInstanceState(Bundle outState);
    public void onNewIntent(Intent intent);
    public void onRestoreInstanceState(Bundle saveInstanceState);
    public boolean onTouchEvent(MotionEvent event);
    public boolean onKeyUp(int keyCode,KeyEvent event);
    public void onWindowAttributesChanged(LayoutParams params);
    public void onWindowFocusChanged(boolean hasFocus);
    public void onBackPressed();
    xxx
}

在代理Activity中只需要按如下方式即可调用插件Activity的生命周期方法,这就完成了插件Activity的生命周期的管理。

@Overrid
protected void onStart(){
    mRemoteActivity.onStart();
    mRemoteActivity.onStart();
    super.onStart();
}

@Overrid
protected void onRestart(){
    mRemoteActivity.onRestart();
    super.onRestart();
}

@Overrid
proteced void onResume(){
    mRemoteActivity.onResume();
    super.onResume();
}

通过上述代码应该不难理解接口方式对插件Activity生命周期的管理思想,其中mRemoteactivity就是DLPlugin的实现。

3 插件ClassLoader的管理

为了更好地对插件进行支持,需要合理去管理各个插件的DexClassoader,这样同一个插件就可以采用同一个ClassLoader去加载类,从而避免了多个ClassLoader加载同一个类时所引发的类型转换错误。通过将不同插件的ClassLoader存储在一个HashMap中,这样就可以保证不同插件中的类彼此互不干扰。

public class DLClassLoader extends DexClassLoader{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DLClassLoader";
    private static final HashMap<String,DLCassLoader>mPluginClassLoaders = new HashMap<String,DLClassLoader>();
    
    protected DLClassLoader(String dexpath,String optimizedDirectory,String libraryPath,ClassLoader parent){
        super(dexPath,optimizedDirectory,libraryPath,parent);
    }
    
    public static DLClassLoader getClassLoader(String dexPath,Context context,ClassLoader parentLoader){
        DLClassLoader dlClassLoader = mPluginClassLoaders.get(dexPath);
        if(dlClassLoader != null){
            return dlClassLoader;
            File dexOutputDir = context.getDir("dex",Context.MODE_PRIVATE);
            final String dexOutputPath = dexOutputDir.getAbsolutePath();
            dLClassLoader = new DLClassLoader(dexPath,dexOutputPath,null,parentLoader);
            mPluginClassLoaders.put(dexPath,dLClassLoader);
            return dLClassLoader;
        }
    }
}

事实上插件化的技术细节非常多,另外插件化作为一种核心技术,需要开发者有较深的开发功底才能够很好地理解。

13.4 反编译初步

反编译属于逆向工程的一种,反编译有很多高级的手段和工具,这里只是介绍了初级的反编译手段。主要介绍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介绍使用dex2jar和jd-gui来反编译apk的方式,另一方面是介绍使用apktool来对apk进行二次打包的方式。如下是下载地址

apktoo: http://ibotpeaches.github.io/Apktoll/

dex2jar: https://github.com/pxb1988/dex2jar

jd-gui: http://jd.benow.ca/

13.4.1 使用dex2jar和jd-gui反编译apk

Dex2jar和jd-gui在很多操作系统上都可以使用,本节只介绍它在Windows和Linux上的使用方式。Dex2jar是一个将dex文件转换成jar包的工具,它在Windows和Linux上都有相对应的版本。dex文件来源于apk,将apk通过zip包的方式解压缩即可提取出里面的dex文件。有了jar包还不行,因为jar包中都是class文件,这个时候还需要jd-gui将jar包进一步转换为java代码,jd-gui仍然支持Windows和Linux,不管是dex2jar还是jd-gui,它们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使用方式都是一致的。

Dex2jar是命令行工具,它的使用方式如下:

Linux(Ubuntu): ./dex2jar.sh classes.dex
Windows: dex2jar.bat classes.dex

jd-gui是图形化工具,直接双击打开后通过菜单打开jar包即可查看jar包的源码,通过dex2jar和jd-gui来反编译apk。首先将apk解压后提取出classes.dex文件,接着通过dex2jar反编译classe.dex文件,然后通过jd-gui来打开反编译后的jar包。

13.4.2 使用apktool对apk进行二次打包

dex2jar和jd-gui的使用方式,通过它们可以将一个dex文件反编译出java代码,但是它们无法反编译出apk中的二进制数据资源,但是采用apktool就可以做到这一点。apktool另外一个常见用途是二次打包,也就是常见的山寨版应用。apktool是一个命令行工具。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Window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有时候会导致apktool.bat无法在Window的一些版本上正常工作,比如Window8,这个时候可以安装Cygwin,然后采用Linux的方式进行打包即可。除此之外,部分apk也可能会打包失败。

这里对上面的二次打包的命令稍作解释,解包命令中,d表示解包,CrashTest.apk 表示待解包的apk,CrashTest表示解包后的文件的存储路径,-f表示如果CrashTest目录已经存在,那么直接覆盖它。

打包命令中,b表示打包,CrashTest表示解包后的文件的存储路径,CrashTest-fake.apk表示二次打包后的文件名。通过apktool解包以后,可以查看到apk中资源以及smali文件,smali文件是dex文件反编译的结果。smali有自己的语法并且可以修改,修改后可以被二次打包为apk,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修改apk的执行逻辑,显然这让山寨应用变得十分危险。需要注意的是,apk经过二次打包后并不能直接安装,必须要经过签名后才能安装。

签名命令中,采用signapk.jar来完成签名,签名后生成的apk就是一个山寨办的apk,因为签名过程中所采用的文件不是官方的,最终Crash-fake-signed.apk就是二次打包形成的一个山寨版的apk。

在实际开发中,很多产品都会做签名校验,简单的二次打包所得到的山寨版apk安装后无法运行。尽管如此,还是可以通过修改smali的方式来绕过签名校验,这就是为什么市面上仍然有那么多的山寨版应用的原因。一般来说山寨版应用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关于smali的预防以及修改smali属于比较深入的话题。一篇介绍应用破解的文章:http://blog.csdn.net/singwhatiwanna/article/details/18797493。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