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令点编码

 

信令点编码是为了识别信令网中各信令点(含信令转接点),供信令消息在信令网中选择路由使用。由于信令网与话路网是相对独立的网络,因此信令的码与电话网中的电话号簿号码没有直接联系。

3.3.1对信令点编码的基本要求

由于信令网的信令点编码和电话网的电话号码一样,是通信网技术体制的重要内容,一经确定并实施后,修改起来困难很大,因此必须慎重周密地考虑和设计。
对信令点编码的基本要求是:
(1)        信令点编码要依据信令网的结构及应用要求,实行统一编码。编码方案应符合CCITT Q 708建议的相关规定与要求。
(2)        在信令网中,对每一个信令点只分配一个信令点编码。
(3)        编码方案要考虑信令点的备用量,有一定的扩充性,能满足信令网发展的要求。
(4)        编码方案要有规律性,当新的信令点和信令转接点引入信令网时,便于识别。
(5)        编码方案要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灵活性,采用统一的编号计划,要考虑行政区划的联系但又不能随行政区变化而变化。
(6)        编码方案应在新的信令点入加时,使信令路由表修改最少。
(7)        编码方案要使信令设备简单,以便节省投资。

3.3.2国际信令网信令点编码

为了便于信令网的管理,CCITT在研究和提出NO.7信令方式建议时,在Q705建议中明确地规定了国际信令网和各国的国内信令网彼此相互独立设置,因此信令怕编码也是独立的。在Q708建议中明确地规定了国际信令点编码计划,并指出各国的国内信令点编码可以由各自的主管部门,依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下面介绍国际信令网信令点编码方案。
国际信令网信令点编码14位。编码容量为214=16384个信令点。采用大区识别、区域网识别、信令点识别的三级编号结构如图3.11所示。
NML        KJIHGFED        CBA
大区识别        区域网识别        信令点识别
信令区域编码(SANC)       
国际信令点编码(ISPC)
其中:NML:三位,用于识别世界编号大区
        K-D:八位,用于识别世界编号大区内的地区区域或区域网
        CBA:三位,用于识别地理区域或区域网的信令点
图3.11国际信令网的信令点编码结构
NML和K-D两部分合起来称为信令区域编号(SANC)。
在国际信令网信令点编码分配表中,我国被分配在第四编号大区,K-D的编码为120。
由于CBA即信令点识别为三位,因此,在该编码结构中,一个国家分配的国际信令点编码只有8个即000~111。如果一个国家使用的国际信令点超过8个小时,可申请备用的国际信令点编码。该备用编码Q708建议的附件中规定。

3.3.3我国国内信令的网的编码

自1983年,我国许多在大城市均引进了数字程控交换机,有的城市还引入了公共信道NO.7信令系统。为适应国内程控电话网的建设发需要,在我国先后制订了的三个NO.7信令方式的技术规范中,先后提出了三种NO.7信令网的编码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长市分开的编号点编码方案。
第二种方案是混合型编码方案,即部分长市分开编码,部分采用长市统一编码。
第三种方案考虑到统一的编码方案在路由组织上有较大灵活性,采用统一编码的24位方案。这种方案是我国今后实行的方案。
下面对这三种编码方案作一介绍,重点是第三种方案。
1、        第一种方案
    为满足电话网工程建设的急需,1984年制定的我国市话网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提出了两层编码的信令点编码方案。所谓二层编码就是在编码中,长途为一层,14位编码;市话为一层,14位编码。
这种编码方案显然是充分考虑到14位编码满足不了国内信令网长市统一的编码的要求而提出的临时编码。它虽然可以解决国内信令网的编码的容量问题,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即由市内到长途及由长途到市内要进行二次市长信令点编码的转换。
2、        第二种方案
这是1986年制定的技术规范暂定稿时提出的编码方案。这种方案也称为混合方案。
方案中仍维持信令点编码14位不变。但为了减少市内信令点编码与长途信令点编码之间的转换,确定全国大量的中小城市按长市统一编码,而一些大城市、沿海城市继续采用长市分开的两层编码。
由于这种方案中,一些城市仍采用二层编码方案,而另一些城市又采用统一的编码方案,信令网信令点编码种类多,转换多,识别困难,因而未在实际建设中实施。
3、        第三种方案
这是1990年规范中规定采用的编码方案,即统一编码方案或称为一层编码方案。
在该方案中,全国NO.7信令网的信令点采用统一的24位编码方案。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将编码在结构上分为三级即三个信令区如图3.12所示。

主信令区编码        分信令区编码        信令点编码
图3.12  中国国内信令网信令点编码结构
这种编码结构,以我国省、直辖市为单位(个别大城市也列入其内),划分成若干主信令区,每个主信令区再找分成若干信令区,每个分信令区含有若干个信令点。这们每个信令点(信令转接点)的编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个8it用来识别主信令区;第二个8bit用来识别分信令区;最后一个8bit用来识别各分信令区的信令点。在必要时,一个分信令区编码和信令的编码相互调剂使用。
考虑到将来的发展,我国的国内电信网的各种交换局、各种特种服务中心和信令转接点都应分配给一个信令点编码。但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国际接口局应分配给两个信令点编码,其中一个是国际网分配的国际信令点编码,另一个则是国内信令点编码。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要解析 E1 上收到的包的编码方式,需要了解 E1 常见的编码方式。在 E1 中,常见的编码方式有 AMI(Alternate Mark Inversion)和 HDB3(High Density Bipolar of order 3)两种。 在 AMI 编码方式下,数据位“0”和“1”分别用正负两种电平表示,而控制位则使用固定电平表示。在传输时,接收端可以对电平进行解码,从而判断出包的编码方式。 在 HDB3 编码方式下,数据位和控制位都采用正负两种电平表示,但是还会加入特殊的编码规则,例如在连续三个“0”出现时,会将其中两个“0”编码为一个“0”,并且改变电平的极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编码效率,并且减少误码率。 在解析 E1 上收到的包的编码方式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 根据类型进行判断。不同类型的在传输过程中会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例如 PRI 通常采用 AMI 编码方式,而 SS7 则采用 HDB3 编码方式。 2. 根据包的格式进行判断。不同的编码方式会影响包的格式,例如 HDB3 编码方式下包的格式会比 AMI 编码方式下更加紧凑。 3. 根据接收端的解码器进行判断。接收端会根据编码方式对号进行解码,因此可以通过解码器判断出包的编码方式。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可以对 E1 上收到的包的编码方式进行解析和判断。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