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客地址:https://security.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36603634
一. 软件可靠性基本概念
1、软件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软件不引起系统失效的概率。该概率是系统输入和系统使用的函数,也是软件中存在的缺陷函数;系统输入将确定是否会遇到已存在的缺陷。
2、软件的可靠性是在软件使用条件
、在规定时间内
、系统的输入/输出
、系统使用
等变量构成的数学表达式
3、软件可靠性的定量描述
● 规定时间
:自然时间、运行时间、执行时间
● 失效概率
:软件从运行开始算起,运行到某一时间t,出现失效的概率是一个随机函数,称为失效概率
● 可靠度
:是软件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不失效的概率
● 失效强度
:单位时间内软件失效的概率
● 失效率
:也称风险函数或条件失效强度,在运行系统未出现失效的情况下,单位时间软件系统出现失效的概率
● 平均无失效时间
:软件运行后,到下一次失效的平均时间,更直观的反映软件的可靠度
4、可靠性的目标
:软件可靠性是指用户对所使用的软件的性能满意程度的期望。可以用可靠度
、平均失效时间
和故障强度
等来描述。
5、可靠性测试的意义是:
● 软件失效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 软件的失效在整个计算机系统失效中的比例较高。
● 相比硬件可靠性技术,软件可靠性技术不成熟。
● 软件可靠性问题会造成软件费用增长。
● 系统对软件的依赖性强,对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影响日益增大。
6、可靠性测试的目的是:
● 发现软件系统的缺陷: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系统编码、测试实施
● 为软件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可靠性依据
● 确认软件是否达到可靠性的要求
7、广义的可靠性测试:是为了最终评价软件系统的可靠性而运用建模、统计、试验、分析和评价等一系列手段对软件系统实施的一种测试。
8、狭义的可靠性测试:指为了获取可靠性数据,按预先确定好的测试用例,在软件预期使用环境中,对软件实施的一种测试。
9、软件可靠性管理阶段包括:需求分析阶段
、概要设计阶段
、详细设计阶段
、编码阶段
、测试阶段
、实施阶段
二. 软件可靠性建模
1、影响软件可靠性的因素包括:运行环境
、软件规模
、软件的内部结构
、软件的开发方法和开发环境
、软件的可靠性投入
。
2、软件可靠性模型包括:
● 可靠性模型的组成
:模型假设、性能度量、参数评估方法、数据要求
● 可靠性模型具有的重要特性
:基于可靠的假设、简单、计算一些有用的量、给出未来失效行为的好的映射、可广泛应用
3、软件可靠性建模方法包括:种子法
、失效率类
、曲线拟合类
、可靠性增长
、程序结构分析
、输入域分类
、执行路径分析方法
、非齐次泊松过程
、马尔可夫过程
、贝叶斯分析
。
三. 软件可靠性设计
1、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有:容错设计技术
、检错技术
、降低复杂度设计
、系统配置技术
。
2、容错设计技术:恢复块设计
、N 版本程序设计
、冗余设计
。
● 恢复块设计
:选择一组操作作为容错设计单元,把普通的程序块变成恢复块。
● N 版本程序设计
:通过设计多个模块或不同版本,对相同初始条件和相同输入的操作结果,实行多数表决,防止其中某一软件模块/版本的故障提供错误的服务。
● 冗余设计
:在一套完整的软件系统之外,设计一种不同路径、不同算法或不同实现方式方法的模块或系统作为备份,在出现故障时可使用冗余部分进行替换。
3、检错技术
● 检错技术代价低于容错技术和冗余技术,但是不能自动解决故障,需要人工干预。
● 检错技术着重考虑检测对象
、检测延时
、实现方式
、处理方式
四个要素。
4、降低复杂度设计:思想是在保证实现软件功能基础上,简化软件结构、缩短程序代码长度、优化软件数据流向、降低软件复杂度、提高软件可靠性。
5、系统配置技术:可以分为双机热备技术
和服务器集群技术
。其中双机热备技术
根据两台服务器的工作方式分为双机热备模式
(一台工作,一台后备)、双机互备模式
(两台运行相对独立应用,互为后备)、双机双工模式
(两台同时运行相同应用,互为后备)。
四. 软件可靠性测试
1、软件可靠性测试包括:可靠性目标的确定
、运行剖面的开发
、测试用例的设计
、测试实施
、测试结果分析
等。
2、软件测试用例的组成包括:测试用例标识
、被测对象
、测试环境及条件
、测试输入
、操作步骤
、预期输出
、判断输出结果是否符合标准
、测试对象的特殊需求
。
3、用时间定义的软件可靠性数据分为 4 类:失效时间数据
、失效间隔时间数据
、分组时间内的失效数
、分组时间的累积失效数
。
4、测试记录的组成包括:测试时间
、含有测试用例的测试说明或标识
、所有与测试有关的测试结果,包括失效数据
、测试人员
。
5、测试报告的组成包括:软件产品标识
、测试环境及配置
、测试依据
、测试结果
、测试问题
、测试时间
。
五. 软件可靠性评价
1、评估和预测软件可靠性过程包括:选择可靠性模型
、收集可靠性数据
、可靠性评估和预测
。
2、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选择可靠性模型:模型假设的适用性
、预测的能力与质量
、模型输出值能否满足可靠性的评价需求
、模型使用的简便性
。
3、可靠性数据收集可行的办法有:尽可能早地确定可靠性模型
、数据收集计划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重视测试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数据库技术)来完成分析和统计
。
4、软件可靠性的评估和预测的目的是:评估软件系统的可靠性状况和预测将来一段时间的可靠性水平。
5、软件可靠性的评估和预测以软件可靠性模型分析
为主,以失效数据的图形分析法
和试探性数据分析技术
等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