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T100测温原理
PT100作为热敏电阻,主要成分为铂,其工作原理也是基于铂电阻的温度特性:当温度为0℃时其电阻为100Ω,而铂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变化规律近似为线性(温度每变化1℃,阻值变化约为0.385℃),因此可以通过测量PT100的电阻值而推算出所处环境的温度。
在0~800℃范围内,铂热电阻阻值为:
公式中的为t℃时候的电阻值,
为温度为0℃时的电阻值,其中
,
,
。
PT100热敏电阻温度阻值对应表:http://www.mark-to-win.com/tutorial/176038.html
在实际中PT100传感器和现场仪表之间连线会较长,接线的导线电阻将引入测量误差,因此在工业中常采用三线制消除导线引人的误差。三线制测量原理如图1所示。
测量时导线电阻为rLl、rL2、rL3,三条导线采用同规格同长度,因此;RT为PT100阻值,测量端U1点U2点的测量电路采用高阻抗输人电路。为测量RT的阻值,在U1端加入恒定电流I。则电压U1为:
由于测量端为高阻抗输入端,因此在导线上没有电流流过,所以:
上述两式相减可得:
因此有
二.三线制测量电路设计
电路设计
恒流源设计
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恒流源来作为输入。对作为电阻元件的PT100而言,通电后不可避免会产生自热效应,从而引起自热误差,因此测量电流最好小于1mA。该电路主要由运算放大器、三极管和电压基准芯片及外围电路构成,通过LT1004-2.5提供2.5V参考电压,根据运放的虚短特性可知其同相端与反相端电压相同,可以计算出输出电流大小。
该电路的误差仅与电阻R1与电压基准U2有关,因此R1电阻要选择温漂较小的金属膜电阻。
可是在LTspice仿真中,由于不受实际电路和元器件误差影响,可以直接选用恒流源进行仿真。
放大电路设计
由于LTspice没有PT100的模型,所以在仿真的时候采用普通电阻来代替PT100的阻值。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电路中运算放大器选用常用的0P07低噪声低温漂精密运算放大器。它的输人失调电压小于25μV ,输人偏置电流低小于±2nA,失调电压漂移仅有0.5μV/℃。
一级差分放大电路
经运放U1差动放大后的信号经R10,C1进行低通滤波后送的AD转换器进行数字化测量即可,根据测出的RT值查找PT100分度表并经插值运算郎可得到温度值。
为了对输出电压进行滤波,在输出电压端增加了RC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滤波器能够有效地对截止频率之上的信号频率产生衰减作用,选用200kΩ电阻和100nF电容组成的RC滤波器截止频率约为7.95Hz,能够对50Hz干扰信号进行有效滤波。
但是经过测试发现该电路随着温度的升高,输出电压Uout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即使再增加运算放大器结果也不甚理想。而且因为该电路为一级放大电路,铂电阻引线与外界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并没有很好的消除,无法实现高精度测温。
三级差分放大电路
为克服铂电阻引线与外界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使不平衡电桥电路无法满足高精度测温的要求,我采用了如下图的三级放大电路。
第一级运放差动检测R1标准电阻的电压,第二个运放跟随PT100的电压,两个电压送进第二级电路。第三个运放差动检测PT100与R1标准电阻的电压差值,最后一级放大所检测的模拟电压,送给ADC进行转换。
三.测试结果
电流源(mA) | 电阻(Ω) | Uout(V) | 对应温度(℃) |
1 | 100 | 0.000003 | 0 |
1 | 100.39 | 0.00839 | 1 |
1 | 100.78 | 0.016358 | 2 |
1 | 101.17 | 0.024535 | 3 |
1 | 101.56 | 0.032711 | 4 |
1 | 101.95 | 0.040889 | 5 |
1 | 103.12 | 0.06542 | 8 |
1 | 103.9 | 0.08177 | 10 |
1 | 119.4 | 0.4067 | 50 |
1 | 138.51 | 0.80718 | 100 |
1 | 157.33 | 1.2014 | 150 |
1 | 175.86 | 1.5894 | 200 |
1 | 212.05 | 2.3468 | 300 |
1 | 247.09 | 3.0797 | 400 |
1 | 280.98 | 3.788 | 500 |
根据上述差分放大电路进行结果测试,发现各项数据满足计算公式要求,但是与理论值略有偏差,总的来说,该电路设计满足了放大PT100两端电压差的功能,实现了精准测温,但还是可以通过调整放大电路电阻来改变放大比例、更改RC滤波器电阻电容值来改善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