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测试经理的两年,我都做错过哪些事?

2644 篇文章 26 订阅
2396 篇文章 14 订阅

我是一名测试经理,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做了两件事,团队从0到1的搭建和从QC到QA转型,这两年没有什么精彩的故事,都是一次次的尝试-失败-尝试的过程。

公司背景

近两年主要做项目外包,客户是央企,我们做完的项目要过他们的测试部验收,测试超过两轮要罚款。他们通过的标准是一般问题不超过三个,轻微问题不超过五个。

第一次失败

冒进的左移

团队组建后,我等到了第一个全新的项目A,这个项目对我和我的团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这个项目来给自己树个标杆,开个好头。

于是我把过去两年我认为最有效的测试方案——测试左移应用到项目,在项目经理的配合下,我们将项目按模块进行了拆分,并配合着制定了开发计划和测试计划,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展着。

随着项目的推进,一个致命的问题暴露了出来——返工。大量的工作被推翻重做,项目周期也延迟了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中,测试和开发团队都在不断的返工中度过,项目最后的交付质量也是惨淡收场——验收五轮。

项目结束后,我反思了失败的原因:

1、测试方案激进

在对项目的整体难度和项目团队能力有充分认知前,贸然的选择了最激进的左移,致使测试工作节奏混乱,在后期的不断返工过程中,成员情绪也有很大的影响。

2、里程碑拆分不科学

在开发计划制定好之后,匹配测试计划时,单纯只考虑了完成了哪些就测试哪些。完全没有考虑到模块间耦合的问题,没有考虑后面开发和修改bug对已完成工作的影响,也是造成返工作主要原因。

3、变更失控

这个项目的需求前前后后修订了几十版,一部分是客户频繁的提出新的要求,另一部分是因为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自己发现的的坑,不得不一次一次的填坑。变更失控,势必造成无休止的返工和延期。

4、低估了项目难度

项目初期测试针对项目数据方面的逻辑设计了数据模型,但是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测试和开发达成的一致被不断的推翻,甚至在最后交付前,核心的数据逻辑测试和开发还发现有部分分歧。

错过了两次补救的机会:

  • 在第一次出现返工时,没有认识到根源问题,仍然安排测试人员全程跟进,错失了第一次调整方案的机会;

  • 在变更频率表现异常时,同样没有深入的挖掘问题,还在盲目一条路走到黑,错失了第二次调整方案的机会。

总结

所有的方案确定都要依赖于对环境的充分了解和分析,每一个项目都是独特的,盲目的套用会死的很惨。

每一个问题都不是个例,它背后一定有隐藏的原因,深入挖掘问题才能避免更多的问题出现。

第二次失败

不灵活的“灵活”

团队组建之初,项目并行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的考验,于是在项目B上,我尝试了团队的灵活切入切出,希望实现人员的可插拔。

在项目B中,每个阶段开发完成我都会尝试更换一名测试人员,希望锻炼团队面对项目时的灵活性,项目B前前后后参与的测试人员有5名,最后的交付质量同样是五轮验收。

又是熟悉式场景,却有不同的原因:

1、项目盲区

人员变更势必造成对项目和需求的盲区,每个人负责自己的阶段和模块,即使多做一些,仍然不足以覆盖到整个项目的盲区,盲区就Bug的温床。

2、人人负责=没人负责

当所有参与项目人都知道我只会在项目中工作一小段时间,当要求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对项目负责的时候,就是没人会对项目负责。

3、测试工作很失败

在对客户验收的问题做整体分析之后,发现75%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对客户验收标准的不对齐导致的,如兼容性要求,需求文档要求,用户场景要求等,都被我们忽略掉了。

总结

灵活可插拔,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需要频繁的变动,1+N的模式会更好:

  • 即一个负责人,加上N个可调整的测试人员;

  • 每个项目有且只有一个负责人对项目负责,亘古不变的真理;

  • 对齐标准永远是第一要务,要芝麻给西瓜的事千万不能干。

第三次失败

成本才是王道

公司的项目全部都是功能测试,本着提升团队素质和产品质量的初衷,开始推进接口测试。

在给团队做了两期的基础概念加工具使用的培训之后,找到项目经理选定了一个周期相对宽松的项目开始了接口测试之旅。过程整体符合预期,两周的时间完成了用例设计到测试的全部内容。发现了一些项目问题,团队也积累了实战经验,但是还是失败了,这次失败不是这个项目失败了,而是接口测试没有推广下去。

这个原因就显得更为冷酷了:

1、成本压力

接口测试的介入,并没有减少功能测试的时间,增加的十几人天都是额外的成本。对项目质量的提升因为没有对比数据,所以无法体现。

2、周期压力

测试需要较完备的接口文档,才能支撑测试。理论上接口文档应该在项目设计阶段定义,但实际项目并没有接口文档,swagger的信息也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开发人员需要额外的时间编写文档,测试人员需要额外的时间测试,客户又不会给足够的周期。

总结

扩充技能树是好事,但是目的应该是节省成本,任何不考虑成本的投入都是耍流氓。

技能的应用应该更灵活,比如在里程碑中加入接口测试做验收,事半功倍,全部放在集成测试中必然不会成功。

第四次失败

内部客户大于外部客户

有一天老板找到我,说有一个纯测试的项目需要评估一下。拿到信息之后做了基本的梳理,政务类项目,逻辑简单但是表单超级多,搬砖的活。

将信息反馈给老板并与老板再次交流之后我的结论是:做不了。团队当时处于满负荷工作,后来与老板交流了几次,我的反馈都是做不了,最后老板找了几个在校的实习生来协助我,于是开始接触客户。

在和客户的几次交流中,客户的诉求是希望能节约成本,但是我还是坚持质量第一位,最终客户接受了我们的方案。项目最终顺利的做了下来,80多人天,900个Bug,40000条用例,数据看还不错,为什么也算成失败了呢?

1、没有满足内部客户的诉求

老板带过来的项目,可能有很多的考虑,比如利润、比如搭上新的客户等等。我在接收到信息之后,第一反应是我的团队消化不掉就不要做了,完全没有考虑到要替老板攻下这个山头。

2、没有满足外部客户的诉求

在客户频繁的表达想降低成本的时候,没有站在用户的立场,可能政务类项目的质量标准和其他客户并不相同,可能这只是个演示版本,后期还会有更大的变动,种种可能都没有去过的考虑。虽然客户认可了我们的方案,但是结果就是客户再也没有和我们进行测试类的项目合作。

总结

对待内部客户应该像是对待家人,解决他们的问题应该是放在第一位考虑的事。就像孩子过来跟你说我饿了,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我要想办法给你弄点吃的,而不是我没有钱。

对待外部客户应该挖掘核心的诉求,满足客户才能带来长期的胜利。

第五次失败

裁员风波

这是个敏感话题,对我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团队有一个小姑娘,在公司的一年中整体变现平平,且呈现了较明显的下滑趋势。有三个问题让我开始认真考虑:

  • 与团队合作的时候经常发生争吵。有一次他们两个人在针对一个测试点交流的时候,另一位同事问她,这个有没有测过,小姑娘在办公室就急眼了,意思是你不信任我就自己干吧;

  • 工作时间总是玩手机,消极怠工,负面情绪对团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 Bug产量持续垫底,我对比了她参与的全部项目,Bug数量都是最少的,且差距非常大。

在持续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综合考量了产出、贡献、资质、成长空间和对团队带来的影响等方面,最终决定做辞退处理。由综合部门出面处理了这件事情(协商处理,没有发生法律风险)。

这件事又为什么定义成失败,主要两方面的原因:

1、没有对综合部门做到足够的支撑

在做出辞退决定时,并没有第一时间给予综合部门足够的数据支撑,最终可拿出的数据维度也相对单一,为综合部门面谈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2、没有及时反馈

在团队成员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反馈,或者在反馈几次之后丧失了对成员的信息,导致情况发展到了一个大家都不太原因看到的局面。

总结

淘汰机制是公司层面制定的,但是部门内部应该有足够的绩效数据积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公司提供客观公正的数据。

及时反馈在团队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当发现成员行为出现偏差的时候,第一时间给予反馈,及时纠偏才是对他、对团队负责任的表现。当你想要放弃一个人的时候,其实也是放弃了自己。

第六次失败

搭对不匹配

前面提到的1+N模式,是我们团队长时间使用的搭对模式。

期初效果明显,两人合作,一人负责在项目中磨合得很顺利,测试质量也呈现了上升趋势,其中一个项目还实现了我们第一个二轮验收通过的突破。

但是在年末的时候,突然就发生了一些意外状况。其中一组是A、B两个人搭档,A是有一年工作经验的小姑娘,作为负责人。B是实习生转正的小弟弟。A姑娘能力特别强,执行力强,认真负责但是有暴力沟通的问题,B弟弟态度也端正,就是特别轴、认死理。

B弟弟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有一次部门内部分享是B弟弟主讲,在过程中提到了很多知识点,但是这些知识点不是这次分享的重心,而且他也没有准备这些知识点的内容,造成了大部分时间都在讨论一些与分享无关的且没有结论的内容。分享结束后,我找B弟弟交流了一下,说非重点内容可以带一下就好了,不需要太展开讨论。结果在第二期的分享时,B弟弟整场说了不下20句,这个点你们自己百度吧,我不讲了,走了另一个极端。

说回来,他们两个合作比较长的时间都还相安无事(后来证明是我自己以为的相安无事),直到一次因为一个Bug的处理发生了比较直接的冲突,正好我在办公室。

冲突结束之后我先和B弟弟交流了一下,B的意思就是对A的经验非常不屑,觉得自己工作几年之后也会有经验,感觉让A负责项目他非常委屈,限制了他的发展。之后我又和A交流了一下,核心就是B做得不对(事实证明确实是B做得不对)还不听她的,经常是她自己承担非常大量的工作来弥补B的过失。

在这件事上,我没有选择和稀泥,安抚并引导了A的情绪,批评了B的固执,结果就是B没过多久就离职了,而A则快速成长起来。

对于这件事的结果,我觉得不算是失败,但是导致这一结果的过程却是彻底的失败:

1、人员分配考虑不全面

在搭对的选择上,我考虑了能力的差异,和后期人员培养的规划,漏掉了性格的因素,这恰恰也是导致失败的最重要的因素。95后的孩子都很有个性,将两个尖锐的点放在一起,就会产生不可逆的后果。

2、对团队观察不够细心

没有从平时的交流中发现端倪,当问题明显化之后,再想弥补就几乎不可能了。

总结

团队合作要综合考虑,能力、潜力和性格都是决定性因素,为大家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比什么都重要。

对团队成员要用心观察,有些不太正常的迹象时要及时引导。没事打打预防针,要比出问题了再解决成本要低得多,何况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


资源分享

下方这份完整的软件测试视频学习教程已经上传CSDN官方认证的二维码,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自行免费领取 【保证100%免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