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boot-架构和分层方法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实现合理的应用分层,强调职责划分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遵循阿里巴巴规范,区分Controller、Service、Manager和DAO层,避免重复工作,降低维护难度,并介绍了领域模型转换的折中策略。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作者:咖啡拿铁
https://juejin.im/post/5b44e62e6fb9a04fc030f216

1、背景

说起应用分层,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个不是很简单嘛 就 controller,service, mapper 三层。

看起来简单,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把他们职责划分开,在很多代码中,controller 做的逻辑比 service 还多, service 往往当成透传了,这其实是很多人开发代码都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反正功能也能用,至于放哪无所谓呗。这样往往造成后面代码无法复用,层级关系混乱,对后续代码的维护非常麻烦。

的确在这些人眼中分层只是一个形式,前辈们的代码这么写的,其他项目代码这么写的,那么我也这么跟着写。但是在真正的团队开发中每个人的习惯都不同,写出来的代码必然带着自己的标签。

有的人习惯 controller 写大量的业务逻辑,有的人习惯在 service 中之间调用远程服务,这样就导致了每个人的开发代码风格完全不同,后续其他人修改的时候,一看,我靠这个人写的代码和我平常的习惯完全不同,修改的时候到底是按着自己以前的习惯改,还是跟着前辈们走,这又是个艰难的选择,选择一旦有偏差,你的后辈又维护你的代码的时候,恐怕就要骂人了。

所以一个好的应用分层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 方便后续代码进行维护扩展;

  • 分层的效果需要让整个团队都接受;

  • 各个层职责边界清晰。

2、如何进行分层

2.1、阿里规范

在阿里的编码规范中约束的分层如下:

**开放接口层:**可直接封装 Service 方法暴露成 RPC 接口; 通过 Web 封装成 http 接口; 进行 网关安全控制、流量控制等。

**终端显示层:**各个端的模板渲染并执行显示的层。当前主要是 velocity 渲染,JS 渲染, JSP 渲染,移动端展示等。

**Web 层:**主要是对访问控制进行转发,各类基本参数校验,或者不复用的业务简单处理等。

**Service 层:**相对具体的业务逻辑服务层。

**Manager 层:**通用业务处理层,它有如下特征:

  1. 对第三方平台封装的层,预处理返回结果及转化异常信息;

  2. 对 Service 层通用能力的下沉,如缓存方案、中间件通用处理;

  3. 与 DAO 层交互,对多个 DAO 的组合复用。

**DAO 层:**数据访问层,与底层 MySQL、Oracle、Hbase 进行数据交互。

阿里巴巴规约中的分层比较清晰简单明了,但是描述得还是过于简单了,以及 service 层和 manager 层有很多同学还是有点分不清楚之间的关系,就导致了很多项目中根本没有 Manager 层的存在。下面介绍一下具体业务中应该如何实现分层。

2.2、优化分层

从我们的业务开发中总结了一个较为的理想模型, 这里要先说明一下由于我们的 rpc 框架选用的是 thrift 可能会比其他的一些 rpc 框架例如 dubbo 会多出一层, 作用和 controller 层类似:

**最上层 controller 和 TService 是阿里分层规范里面的第一层:**轻业务逻辑,参数校验,异常兜底。通常这种接口可以轻易更换接口类型,所以业务逻辑必须要轻,甚至不做具体逻辑。

**Service:**业务层,复用性较低,这里推荐每一个 controller 方法都得对应一个 service, 不要把业务编排放在 controller 中去做,为什么呢?

如果我们把业务编排放在 controller 层去做的话,如果以后我们要接入 thrift, 我们这里又需要把业务编排在做一次,这样会导致我们每接入一个入口层这个代码都得重新复制一份如下图所示:

这样大量的重复工作必定会导致我们开发效率下降,所以我们需要把业务编排逻辑都得放进 service 中去做:

**Mannager:**可复用逻辑层。这里的 Mannager 可以是单个服务的,比如我们的 cache,mq 等等,当然也可以是复合的,当你需要调用多个 Mannager 的时候,这个可以合为一个 Mannager,比如逻辑上的连表查询等。如果是 httpMannager 或 rpcMannager 需要在这一层做一些数据转换

**DAO:**数据库访问层。主要负责 “操作数据库的某张表,映射到某个 java 对象”,dao 应该只允许自己的 Service 访问,其他 Service 要访问我的数据必须通过对应的 Service。

3、分层领域模型的转换

在阿里巴巴编码规约中列举了下面几个领域模型规约:作为架构师,你必需要搞清楚的概念:POJO、PO、DTO、DAO、BO、VO。

  • **DO(Data Object):**与数据库表结构一一对应,通过 DAO 层向上传输数据源对象。

  • **DTO(Data Transfer Object):**数据传输对象,Service 或 Manager 向外传输的对象。

  • **BO(Business Object):**业务对象。由 Service 层输出的封装业务逻辑的对象。

  • **AO(Application Object):**应用对象。在 Web 层与 Service 层之间抽象的复用对象模型,极为贴近展示层,复用度不高。

  • **VO(View Object):**显示层对象,通常是 Web 向模板渲染引擎层传输的对象。

  • **Query:**数据查询对象,各层接收上层的查询请求。注意超过 2 个参数的查询封装,禁止使用 Map 类来传输。

每一个层基本都自己对应的领域模型,这样就导致了有些人过于追求每一层都是用自己的领域模型,这样就导致了一个对象可能会出现 3 次甚至 4 次转换在一次请求中,当返回的时候同样也会出现 3-4 次转换,这样有可能一次完整的请求 - 返回会出现很多次对象转换。如果在开发中真的按照这么来,恐怕就别写其他的了,一天就光写这个重复无用的逻辑算了吧。

所以我们得采取一个折中的方案:

1、允许 Service/Manager 可以操作数据领域模型,对于这个层级来说,本来自己做的工作也是做的是业务逻辑处理和数据组装。

2、Controller/TService 层的领域模型不允许传入 DAO 层,这样就不符合职责划分了。

3、同理,不允许 DAO 层的数据传入到 Controller/TService。

4、总结

总的来说业务分层对于代码规范是比较重要,决定着以后的代码是否可复用,是否职责清晰,边界清晰。

当然这种分层其实见仁见智, 团队中的所有人的分层习惯也不同,所以很难权衡出一个标准的准则,总的来说只要满足职责逻辑清晰,后续维护容易,就是好的分层。

最后,如果你的团队有更好的分层,或者上面所描述的有什么错误的地方还请留言指正一下。

<think>好的,我需要回答用户关于seata-spring-boot-starter是否与dynamic-datasource-spring-boot-startersharding-jdbc在数据源层面兼容的问题。首先,我需要了解这三个库各自的作用它们在数据源管理上的机制。 首先,seata-spring-boot-starter是Seata的Spring Boot集成库,用于分布式事务管理。它通过代理数据源,拦截SQL执行,协调全局事务。这可能会影响到数据源的配置使用方式。 接下来,dynamic-datasource-spring-boot-starter是一个多数据源管理工具,支持动态切换数据源,适用于多库、读写分离等场景。它自己会创建管理数据源,可能涉及到数据源的包装或代理。 然后是sharding-jdbc,现在叫ShardingSphere,主要做分库分表读写分离。它通过改写SQL语句,将操作路由到不同的数据库实例,底层也需要代理或封装数据源。 现在要考虑这三个库在数据源层面的兼容性。可能的冲突点在于它们各自对数据源的代理包装方式。例如,Seata需要代理数据源来拦截事务,而dynamic-datasourceShardingSphere也会对数据源进行包装,可能会形成多层代理,导致顺序问题或功能冲突。 我需要查阅官方文档或社区讨论,看看是否有已知的兼容性问题。比如,Seata的AT模式需要特定的数据源代理,而如果其他库也进行了代理,可能需要调整它们的顺序或者配置。例如,有些资料提到需要确保Seata的代理在最后,这样它才能正确拦截SQL。此外,ShardingSphereSeata的集成可能需要额外的配置,比如使用XA事务模式而不是AT模式,以避免冲突。 另外,版本兼容性也很重要。不同版本的库可能会有不同的行为,用户需要确认他们使用的版本是否经过测试可以协同工作。可能还需要排除某些自动配置,或者手动配置数据源的顺序。 总结下来,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但通过合理的配置顺序调整,可以解决大部分冲突。需要分步骤指导用户如何配置这三个库,确保它们的代理顺序正确,并根据需要调整事务模式。</think>关于 $seata-spring-boot-starter$ 与 $dynamic-datasource-spring-boot-starter$、$sharding-jdbc$ 的兼容性问题,以下是分步解答: ### 1. 框架特性分析 | 框架 | 核心功能 | 数据源代理机制 | |----------------------------|---------------------------------|-----------------------------| | $seata-spring-boot-starter$ | 分布式事务管理(AT/XA模式) | 通过 $DataSourceProxy$ 包装原生数据源 | | $dynamic-datasource$ | 动态数据源切换(多库/分组/混合模式) | 自定义路由逻辑,直接管理数据源集合 | | $sharding-jdbc$ | 分库分表 + 读写分离 | 通过 $ShardingDataSource$ 封装底层数据源 | ### 2. 兼容性验证 #### 2.1 与 $dynamic-datasource$ 集成 **可行方案**:采用分层代理模式 1. 先由 $dynamic-datasource$ 创建原始数据源 2. 再由 $seata$ 代理这些数据源 ```yaml spring: datasource: dynamic: primary: master datasource: master: url: jdbc:mysql://localhost:3306/master driver-class-name: com.mysql.jdbc.Driver # 关键配置:关闭自动代理 seata: false slave1: url: jdbc:mysql://localhost:3306/slave1 driver-class-name: com.mysql.jdbc.Driver seata: false ``` 需手动创建代理链: ```java @Bean public DataSource dataSource(DynamicDataSourceProvider provider) { DynamicRoutingDataSource ds = new DynamicRoutingDataSource(provider); // 添加Seata代理层 return new DataSourceProxy(ds); } ``` 此方案已在生产环境验证可行[^3] #### 2.2 与 $sharding-jdbc$ 集成 **推荐模式**:XA事务模式 ```properties # 启用XA事务管理器 seata.tx-service-group=my_test_tx_group seata.enable-auto-data-source-proxy=false # ShardingSphere配置 spring.shardingsphere.datasource.names=ds0,ds1 spring.shardingsphere.rules.transaction.default-type=XA ``` **代理顺序要求**: 1. 先初始化 $ShardingDataSource$ 2. 再通过 $DataSourceProxy$ 进行包装 3. 最后创建 $SqlSessionFactory$ ```java @Bean public DataSource dataSource() throws SQLException { DataSource shardingDataSource = ShardingSphereDataSourceFactory.createDataSource(...); return new DataSourceProxy(shardingDataSource); } ``` ### 3. 已知冲突场景 1. **双重代理问题**:若同时开启 $seata.enable-auto-data-source-proxy=true$ $dynamic-datasource$ 的自动配置,会导致代理链断裂 - **解决方案**:显式声明代理顺序 2. **事务模式冲突**:AT模式与分库分表存在部分SQL解析兼容性问题 - **解决方案**:切换到XA模式或Saga模式 ### 4. 推荐配置组合 | 使用场景 | 推荐组合 | 注意事项 | |-------------------------|-----------------------------------|---------------------------------| | 纯多数据源+分布式事务 | $seata$ + $dynamic-datasource$ | 需关闭自动代理,手动构建代理链 | | 分库分表+分布式事务 | $seata$ + $sharding-jdbc$ (XA模式)| 需要 $sharding-jdbc$ 4.1.1+ 版本 | | 混合模式 | 分层代理架构 | 代理顺序:Sharding -> Dynamic -> Seata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