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简单的if-else

条件语句if-else是在编程时最常见的语句,我们对它们是相当熟悉。本人上学时还闹出一个笑话,可能是自己耳朵有问题或是老师教的有问题,一直把else读为:安赖死,看似简单的if-else以至于在做项目交流的时候,嘴巴冒出这个发音时,几个哥们儿笑的人仰马翻,不闲扯了,说正题。

往往最简单的东西,却有着很多意想不到的技巧和陷阱,
本人总结了三点平时写程序时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符号执行问题:
下面这两种风格,哪种更好呢?
if(a == 1)
{
    语句;
}

if(1 == a)
{
    语句;
}
显然后者更好,为什么呢?这是为了防止写程序时,漏掉一个“=”号;这个时候,编译器是不会提示错误的,导致比较语句变成了赋值语句,从而永远执行语句;而后者如果少了一个“=”号,编译器会提示出错,这就是符号执行的好处。

2. if-else匹配问题:
if(1 == a);
fun(1);
这个时候,fun()函数不管条件正不正确,始终被调用;原因是if(1 == a)后面有一个“;”号,表示一条空语句,也就是:
if(1 == a)
{}
fun(1);
我们在写程序的时候,不建议省略“{}”,哪怕是空语句或者一条语句;
另外,不建议用下面这种编码风格:
if( 1 == a){
语句;
}
else{
语句;
}
我们更倾向于这种风格:
if(1 == a)
{
   语句;
}
else
{
   语句;
}

3. if-else语句执行问题:
我们知道,在if-else构成的语句中,如果if后条件正确,else分支将会被跳过,多个if-else语句的执行情况也是一样的;从而我们更倾向于把正常情况放在if条件中,这样会省去不必要的条件判断,提高程序执行效率。
在专业的白盒测试中,有一个关于分支和语句的通过指标,当且仅当一个函数的所有语句和分支的覆盖率都达到100%时,才认为程序的结构设计是通过的,这样能够保证排除条件的矛盾性;什么叫语句?什么叫分支呢?例如:
if(A && B && C)
{
    a = 0;
}
else
{
    a = 1;
}
两个{}之间的部分叫做语句,条件A && B && C叫做分支;语句的用例设计可以分为两种就可以全部覆盖,而分支却不是;我们要让条件的每个分支A,B,C都各为一次真和假,即:1 and 0,才能够说每个分支都检查了一遍,即组合布尔形式为:

1 && 1 && 1;
1 && 1 && 0;
1 && 0;
0 && ;

当条件遇到0时,后面语句将不被检查,直接跳到else语句中,这样我们发现如果是假的时候,有三种情况,这就需要三个测试用例来跑这一个条件中的各个分支。这些知识是在白盒测试中常见的内容,我们在设计程序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分支的相互矛盾,这个就为程序员带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补充一个关于switch语句的问题:

switch语句中的case a:

a可以是0.1,-0.2,3/2,变量i(假设i已经被赋值为1)吗?可以是'A','a'吗?

前面的一组情况不允许,后面的一组情况是可以的。

总结:在switch语句中,case后面只能是整形或者字符型的常量或者常量表达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