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ORACLE字符集

深入解析ORACLE字符集

1、字符集的一些基本知识
    字符集有很多种,最初的字符集是ASCII,由于ASCII支持的字符很有限,因此随后又出现了很多的编码方案,这些编码方案大部分都是包括了ASCII的。EBCDIC编码是另一个比较基本的编码,它的部分字符采用了和ASCII不同的编码值,因此两者是不兼容的基本编码方案。采用EBCDIC编码的比较少,目前主要是IBM 的系统采用,如AS400及S390系统,大部分的系统都是基于ASCII编码的。
    由于亚洲国家的字符集相对复杂一些,因此一般都使用了两个及以上的字节进行编码的方案。对于简体中文,GB2312码是国家1981年实施的编码标准,通行于大陆。新加坡等地也使用此编码。GBK编码是GB2312码的扩展,是1995年发布的指导性规范,它在字汇一级支持 ISO/IEC 10646-1 和GB 13000-1 的全部中日韩 (CJK) 汉字(20902字)。目前最新的汉字字符集是2000年的GB18030,它是取代GBK1.0的正式国家标准。该标准收录了27484个汉字,同时还收录了藏文、蒙文、维吾尔文等主要的少数民族文字。目前简体WINDOWS的缺省内码还是GBK。
    由于编码方案太多且彼此之间不兼容,存在互相之间存在冲突的情况,即对于同一个编码数值,在两种不同的编码方案中代表的是两个不同的字符。这样对于一些WEB应用来说,由于多种语言文字的同时使用及存储,需要采用一种统一的字符集。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ISO 10646码表,而Unicode协会制定了Unicode规范,这两个体系刚开始时是独立建立的,在1991年,双方都认识到世界不需要两个不兼容的字符集。于是它们开始合并双方的工作成果,并为创立一个单一 编码表而协同工作。从Unicode2.0开始,Unicode项目采用了与ISO 10646-1相同的字库和字码。目前两个项目仍都存在,并独立地公布各自的标准。Unicode协会现在的最新版本是2006年的Unicode 5.0。

 

2、ORACLE数据库的字符集
    ORACLE的字符集名字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语言或区域、表示一个字符的比特位数、标准字符集名称(可选项,S或C,表示服务器或客户端)。ORACLE字符集UTF8与UTFE不符合此规定,其它基本都是这种格式。

 

set nls_lang=AMERICAN_AMERICA.UTF8

set nls_lang=SIMPLIFIED CHINESE_AMERICA.UTF8


对于US7ASCII,表示区域是US,用7个比特位表示一个字符,标准的字符集名称为ASCII。
对于中文字符集ZHS16GBK,表示简体中文(ZHT为繁体中文),一个字符需要16位比特,标准的字符集名称为GBK。而ZHS16CGB231280表示简体中文,一个字符需要16位比特,标准的字符集名称为GB231280,属于我们前面提过的1981年发布的GB2312-80标准。虽然我们说,GBK编码标准是GB2312编码标准的扩展,但是数据库字符集ZHS16GBK与ZHS16CGB231280之间却不是严格的超集与子集的关系,主要是有些汉字的编码在两个字符集中的数值是不同的,因此它们进行字符集转换时会出现问题。
在本文中,有时候使用的是标准字符集名称,有时候又需要使用ORACLE字符集的名称,因此希望大家明白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ORACLE数据库有国家字符集(national character set)与数据库字符集(database character set)之分。两者都是在创建数据库时需要设置的。国家字符集主要是用于NCHAR、NVARCHAR、NCLOB类型的字段数据,而数据库字符集使用很广泛,它用于:CHAR、VARCHAR、CLOB、LONG类型的字段数据;表名、列名、PL/SQL中的变量名;输入及保存在数据库的SQL和PL/SQL的源码。
ORACLE支持的Unicode字符集有以下几种,下面的列表给出了字符集的名称、对应的数据库版本范围、采用的Unicode的版本。
AL24UTFFSS:是ORACLE第一种支持Unicode的字符集,从7.2版本开始使用,但是它支持的Unicode版本为1.1,因此从9i开始就不支持此字符集了。
UTF8:是ORACLE从ORACLE8开始使用的属于UTF-8编码的字符集,从ORACLE8.0到ORACLE8.16,Unicode版本为2.1,而ORACLE817到10g,采用的Unicode标准为3.0
UTFE:用于EBCDIC码平台上的数据库Unicode字符集。因此它属于专用系统使用的字符集,其它属性与UTF8基本相同。
AL32UTF8:是从ORACLE9开始使用的属于UTF-8编码的字符集,与UTF8相比,它采用的Unicode版本更新,在10g版本中使用的是Unicode 4.01标准,而UTF8因为兼容性的考虑,在10g版本中用的是Unicode 3.0标准
AL16UTF16:是ORACLE第一种采用UTF-16编码方式的字符集,从ORACLE9开始使用,是作为缺省的国家字符集使用,它不能被用作数据库的字符集。这是因为数据库的字符集决定了SQL与PL/SQL源码的编码方式,对于UTF-16这种使用固定的两个字节来表示英文字母的编码方案来说,确实不适于用作数据库的字符集,ORACLE目前采用的数据库字符集都是基于ASCII或EBCDID作为子集的编码方案。

3、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字符集
3.1、数据库需要存储的数据类型是字符集选择的首要考虑目标。

    对于只存储英文信息的数据库等来说,一般采用US7ASCII或WE8ISO8859P1等单字节的字符集就比较合适,在性能和空间上也是最优,

    同样,存储了中文信息的数据库,如果采用单字节的字符集,也是不合适的。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库的字符集虽然是US7ASCII或WE8ISO8859P1编码,但里面存储的数据编码实际上却是另外的编码格式,这种不一致的情况很容易引起问题,建议不要这样使用。ORACLE提供了很多种类的字符集供客户选择,就是要满足各种文字不同的编码需要。


3.2、字符集的选择需要优先考虑应用程序的需要。
    目前出于国际化的需要,软件需要可以对不同的语言文字进行处理,尤其一个系统中需要容纳多种语言文字的时候,一般都会采用Unicode这样的通用解决方案,即使会有一些空间和运行效率的损失也是值得的。此时数据库字符集建议可以采用AL32UTF8或UTF8编码,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就是由程序负责编码格式的转换,而数据库只提供一个透明的数据存储,
    客户在应用程序中输入数据,此时数据的编码格式是由客户操作系统的区域及语言设置决定的,如在简体中文XP的环境下,输入的中文编码属于GBK编码。在客户输入结束后,程序首先判断客户的本地环境,并把编码转换成UNICODE,并通过NET传送到服务器端。由于客户端与服务器数据库的字符集均为UTF8格式,ORACLE在传送过程中不会进行字符转换,直接把数据按UTF8格式存储到数据库中。查询时是一个反向的过程,应用程序从数据库中取出UTF8编码的数据,再由应用程序根据客户的本地环境,把UTF8编码的数据转换成客户本地的编码格式,最后把结果数据显示给客户。此方案的关键在于应用程序要能很好的支持UNICODE编码,编码的转换由应用程序来负责,数据库只是提供了一个数据存储功能。
    对于部分程序来说,由于对UNICODE支持不够,没有提供编码的转换功能,则可以使用ORACLE提供的字符集转换功能来实现同样的目的。客户在应用程序中输入数据,此时数据的编码格式是由客户操作系统的区域及语言设置决定的,如在简体中文XP的环境下,输入的中文编码属于GBK编码。在客户输入结束后,程序直接把数据并通过NET传送到服务器端。由于客户端与服务器数据库的字符集不一致,因此ORACLE会把客户端的编码转换成UTF8格式,再把数据按UTF8格式存储到数据库中。这种方案的优点就是程序可以不用支持UNICODE,由ORACLE数据库自动进行转换。由于数据库的字符集为UTF8,是其它字符集的超集,因此在转换过程中不会发生数据丢失的情况。对于英文的字符符号,在UTF8中使用单字节存储,转换的工作量很小,可以忽略,而对于一些亚洲字符集,在UTF8中一般需要两到三个字节存储,需要的数据库空间增加,而且转换的工作量也相对大一些,性能会有一些损失。


4、与字符集相关的问题分析
4.1、在UTF8环境下运行SQL语句报错的问题:
    SQL*PLUS工具不提供编码自动转换的功能,当数据库字符集为UTF8,客户端的NLS_LANG如果也是UTF8,那么在SQL*PLUS中运行SQL语句时,语句全是英文,不会出现问题,如果语句包含了中文或其它一些特殊字符,SQL语句运行时就会报错。对于返回的含中文的结果,SQL*PLUS也会显示乱码。造成此错误的原因在于当SQL语句中包含汉字等一些特殊字符时,由于这些字符的编码属于GBK,ORACLE没有进行字符转换,而是直接把SQL语句送到服务器上进行解析。此时服务器的字符集是UTF8,因此它按UTF8编码格式对SQL语句中GBK编码的字符解析时就会产生错误。如果把客户端的NLS_LANG设置为本地环境的字符集,如ZHS16GBK,此时可以直接在SQL*PLUS中输入包含中文的SQL语句,ORACLE在把SQL语句提交到服务器时会自动转换成UTF8编码格式,因此SQL语句可以正常运行。对于英文字母,由于它在UTF8中的编码数值采用的还是ASCII的编码数值,因此英文字母可以直接使用而不需要转换,这就是如果SQL语句或输出结果全是英文时不会出现错误的原因。正确的做法是先把需要运行的SQL做成脚本文件,用代码转换工具把它转换成UTF8编码格式的文件,(注意!XP中的记事本是提供了代码转换功能的,可以在保存文件或选择文件另存为的时候,弹出的对话框最后一项,编码,选择UTF8,再保存,即可把文件转换成UTF8编码格式)。完成后用IE打开这个脚本,选择编码-》UTF8,观察此时SQL脚本是否含有乱码或“?”符号。如果没有,说明编码格式已经是UTF8了,此时在SQL*PLUS中运行这个脚本就不会产生错误了。运行结束后,输出的结果中如果包含中文,需要把结果SPOOL输出到一个文件中,然后用代码转换工具把这个结果文件由UTF8转换成本地编码格式,再用写字板打开,才能看到正常显示的汉字。由于IE具有代码转换功能,因此也可以不用代码转换工具,直接在IE中打开输出的结果文件,选择UTF8编码,也能正常显示含中文的结果文件。


4.2、数据库出现乱码的问题:
    数据库出现乱码的问题主要和客户的本地化环境,客户端NLS_LANG设置,服务器端的数据库字符集设置这三者有关,如果它们的设置不一致或者某个设置错误,就会很容易出现乱码,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以下几种情况:
4.2.1、数据库字符集设置不当引起的乱码:
    例如:一个存储简体中文字符的数据库,它的字符集选用了US7ASCII,当它的客户端NLS_LANG也选用US7ASCII时,这个系统单独使用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两者设置一致,因此ORACLE不会进行字符集的转换,客户输入的GBK码被直接在数据库中存储起来,当查询数据时,实际客户端取出来的数据也是GBK的编码,因此显示也是正常的。但当其它的系统需要从这个数据库取数据,或者它的数据要EXP出来,IMP到其它数据库时,问题就会开始出现了。其它系统的字符集一般是ZHS16GBK,或者其它系统客户端的NLS_LANG设置为ZHS16GBK,此时必然会产生字符集的转换。虽然数据库字符集设置为US7ASCII,但我们知道,实际存储的数据编码是ZHS16GBK的。可惜ORACLE不会知道,它会把存储的ZHS16GBK编码数据当作US7ASCII编码的数据,按照US7ASCII转换成ZHS16GBK的转换算法进行转换,可以想象,这种情况下,乱码的产生是必然的。

4.2.2、数据库字符集与客户端NLS_LANG设置不同引起的乱码:
    例如:对于一个需要存储简体文信息的数据库来说,它的字符集设置和客户端NLS_LANG设置一般可以使用ZHS16GBK编码。但是如果数据库字符集选用了UTF8的话,也是可以的,因为ZHS16GBK编码属于UTF8的子集。ORACLE在数据库与客户端进行数据交换时自动进行编码的转换,在数据库中实际存储的也是UTF8编码的数据。此时其它数据库和此数据库也可以正常的进行数据交换,因为ORACLE会自动进行数据的转换。在实际使用中,遇到过繁体XP的字符集ZHT16MSWIN950转换成AL32UTF8字符集时,一些特殊的字符和个别冷僻的汉字会变成乱码。后来证实是XP需要安装一个字库补丁软件,最后顺利解决此问题。

4.2.3、客户端NLS_LANG与本地化环境不同引起的乱码:
    一般情况下,客户端NLS_LANG与本地化环境采用了不同的字符集会出现乱码,除非本地化环境的字符集是客户端NLS_LANG设置字符集的子集。如果把客户端NLS_LANG设置为UTF8就属于这种情况,由于目前还没有可以直接使用UNICODE字符集的操作系统,因此客户本地化环境使用的字符集只能是某种语言支持的字符集,它属于UTF8的子集。下面我们就着重讨论这种情况。
    虽然目前WINDOWS的内核是支持UNICODE的,但是WINDOWS并不支持直接显示UNICODE编码的字符,而且它并不知道目前的字符采用了何种字符集,所以默认情况下,它使用缺省的代码页来解释字符。因此,对于其它类型的编码,需要先进行转换,变成系统目前的缺省代码页支持的字符集才能正常使用。
    WINDOWS中的缺省代码页是由控制面板设置中的语言及区域的选择所决定的,属于客户本地化的环境设置。简体中文WINDOWS的字符编码就是GBK,它的缺省代码页是936。对于其它非WINDOWS的操作系统,我们可以把它们目前缺省使用的字符集作为用户的本地化环境设置。另外,我们使用的大部分工具,如写字板,SQL*PLUS等,它们没有提供编码转换功能,因此在客户端直接输入或查询数据往往都会遇到乱码的问题,必须由应用程序或一些工具去做编码的转换,才能保证正常的使用。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Oracle 数据库字符集的更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谨慎处理以避免数据丢失或损坏。以下是一个大致的步骤流程: 1. 停止数据库,并以管理员身份登录到操作系统上。 2. 备份数据库,在备份完成后,将备份文件复制到一个安全的位置。 3. 检查当前数据库中的字符集,以确定更改为哪种字符集,并创建一个新的字符集。 4. 使用 Oracle 提供的 Database Migration Assistant for Unicode 工具,检查并解决数据库中的字符集问题。 5. 在解决了字符集问题之后,使用 Oracle 提供的 CSSCAN 工具,扫描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以确保没有任何数据丢失或损坏的风险。 6. 创建一个新的字符集数据库,并将数据库参数设置为适合新字符集的值。 7. 使用 Oracle 提供的 Data Pump 工具,将原有的字符集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出到一个文件中。 8. 使用 Oracle 提供的 Data Pump 工具,将导出的数据文件中的数据导入到新的字符集数据库中。 9. 调整新数据库中的对象,例如表、索引、视图等,以适应新的字符集。 10. 测试新的数据库,确保所有数据都已成功转换,并且应用程序可以正常访问新的数据库。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步骤流程,具体的操作步骤可能会因为不同的环境和需求而有所不同。在进行这个过程之前,建议先仔细阅读 Oracle 文档,并咨询专业的数据库管理员或顾问的意见。同时,在进行字符集更改之前,应该充分备份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验证。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