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硅包载氧化铜纳米颗粒50nm|Cu/SiO2NMSSs
二氧化硅包覆氧化铜纳米颗粒(Silica-Coated Copper Oxide Nanoparticles)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复合纳米材料。这种材料通常由核心的氧化铜纳米颗粒(CuO 或 Cu₂O)和外壳的二氧化硅(SiO₂)组成。这种结构不仅赋予了材料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还扩展了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主要特点:
尺寸:核心的氧化铜纳米颗粒直径约为50纳米。
结构:通常为核壳结构,即氧化铜作为核心,外面包裹一层二氧化硅。
稳定性:二氧化硅壳层可以保护氧化铜核心免受环境影响,提高整体材料的化学稳定性。
多功能性:通过改变壳层厚度或表面功能化,可以调控材料的性能,使其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铜基催化剂在碳氧键选择加氢方面具有突出的性能,但由于高温烧结,稳定性较差。蒲公英状纳米介孔二氧化硅微球(NMSSs)具有较短的介孔通道,可以提供一个纳米受限空间来抑制金属的聚集。本文报道了一种空气辅助低温碳化表面活性剂模板策略,用于制备氮掺杂碳包覆纳米金属氧化物(NC@NMSSs)包裹的超分散铜簇合物催化剂(Cu/NC@NMSSs)。所得催化剂在生物质乙酰丙酸(LA)加氢制γ-戊内酯(GVL)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GVL收率高达96%,100 h内稳定性良好,纳米涂层上的氮基团和C=O基团在稳定和分散铜团簇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理论计算表明,吡咯基和吡啶基N位可以使LA反应物富集化。相应地,与Cu/NMSSs催化剂相比,表观活化能(Ea)降低了一半,循环频率增加了一倍。此外,该催化剂对多种醛、酮和硝基芳烃表现出较高的加氢活性。这项工作为构建具有应用前景的铜基催化剂以提高生物质衍生化合物提供了一种优化的策略。
Cu基催化剂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C-O键选择性加氢等优点,但对C-C键氢解反应活性不高,因此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载体的性质对金属组分的催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载体进行适当的修饰,以获得具有丰富的暴露活性中心、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催化活性的分散良好的金属纳米颗粒。三维蒲公英状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球(NMSSs)具有高比表面积、大孔隙率、理想的单分散性、纳米球形态和热力学稳定性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催化剂载体。颗粒尺寸小于200 nm的球形纳米结构为反应物质的传质和良好的孔可及性提供了短的扩散路径,并将粘性效应降至最低。在NMSSs的合成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表面活性剂。通过焙烧或萃取的方法去除表面活性剂不仅耗费大量的能源和时间,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含氮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实际上可以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碳-氮前驱体,而传统的炭化工艺需要高温和惰性气氛保护,能耗高,不经济。因此,寻求一种简单、经济、环境友好的策略来实现表面活性模板的资源化利用,以改变NMSSs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产品:
中空二氧化硅1um
Fe2O3三氧化二铁纳米颗粒20nm
氮化硼纳米片100nm
钛酸钙CaCO3纳米颗粒40nm
碳酸钡BaCO3微球1um
钛酸钡BaTiO3纳米颗粒50nm立方相/四方相
碳酸锶SrCO3纳米颗粒200nm
四氧化三锰Mn3O4微球100nm
球形铜粉100nm
片状铜粉1um
二氧化钛TiO2纳米颗粒锐钛/金红石
氨基化介孔二氧化钛100nm
壳聚糖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30nm
金刚烷硫醇保护的Au40(s-Adm)22纳米团簇
Au22(SG)18
Au10纳米团簇
以上信息均由陕西星贝爱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