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速度与持久性的关系
要理解MongoDB实现持久性的方法,需要先理解一些思想。 在数据库系统领域内,写速度和持久性存在一种相反的关系。 写速度可以理解为在给定时间内数据库可以处理的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的数量。持久性则是指数据库保持这些写操作结果不变的时间长短。
举例来说,假设要向数据库写100条50KB的记录,随后立即切断服务器的电源。机器重启后这些记录能恢复么?答案是——有 可能,这取决于数据库系统和托管它的硬件。问题是写磁盘的速度要比写内存慢几个数量级。某些数据库,例如memcached,只写内存,这让它们速度很快,但数据完全易失。另一方面,几乎没有数据库只写磁盘,因为这样的操作性能过低,无法接受。因此,数据库设计者经常需要在速度和持久性中做出权衡,以平衡两者的关系。
在MongoDB中,用户可以选择写入语义,决定是否开启Journaling日志记录,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速度和持久性间的平衡。默认所有的写操作都是fire -and- forget 的,即写操作通过TCP套接字发送,不要求数据库应答。如果用户需要获得应答,可以使用特殊的安全模式发起写操作,所有驱动都提供这个安全模式。该模式强制数据库作出应答,确保数据库正确无误地接收到了写操作。安全模式是可配置的,还可用于阻塞操作,直到写操作被复制到特定数量的服务器。对于高容量、低价值的数据(例如点击流和日志),fire and-forget风格的写操作是很理想的选择。对于重要的数据,则更倾向于安全模式。
在MongoDB 2.0中,Journaling日志是默认开启的。有了这个功能,所有写操作都会被提交到一个只能追加的日志里。即使服务器非正常关闭(比方说电源故障),该日志也能保证在重启服务器后MongoDB的数据文件被恢复到一致的状态。这是运MongoDB最安全的方式。
可以在不记日志的情况下运行服务器,这样能提升写入的性能,但在服务器意外关闭后可能会损坏数据文件。其结果就是那些想要关闭Jourmaling日志功能的人必须使用复制功能,最好还能将数据复制到另一个数据中心, 以此来增加失败时还能找回原始数据副本的可能性。
注脚:
fire -and- forget :维基百科中解释为“射后不理",源自军事领域,泛指武器发射后无需外界干涉就能自己更新目标或自己坐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