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计算的主要思想是在终端产品(如PC机)上引入安全芯片,即构建可信计算平台(TPM)将可信根(为度量、存储、报告用的可信根)植入TPM,并从BIOS、Loader到操作系统内核层,再到应用层都构建信任关系,建立相应的信任链;推出可信终端(如可信PC),当终端受到攻击时,可实现自我保护、自我管理和自我恢复。
众所周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Web2.0兴起);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托管(Hosting)、租赁(Lease)业务,以及同类性质业务:软件即服务(SaaS)、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应用服务提供者(ASP)、外包(Outsourcing)的开展;上述诸如:云计算、网格计算、虚拟化计算、高性能计算的安全性以及安全风险的评估与管理,日益突出,一般安全措施已难以满足其需要,从而催生了可信计算。
在国际上,可信计算架构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在政府采购中强制性规定要采购可信计算机,但可信计算还停留在终端(客户端)领域,进一步还要向服务器端(两端要互相认证),中间件、数据库,网络等领域发展,建立可信计算平台和信任链;同时产品的信任根也要与应用的信任分级体系(含信任根)协调起来。中国的可信计算(TCM)与国际的可信计算(TPM)不兼容,国际可信计算的信任根不一定植入TPM中,可以植入BIOS中(可能更公正、可降低成本),Intel提出植入到CPU中(TXT);TCM应用还不如TPM普及。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可信计算已起步,还属初步,但正在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