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银亭 夏敏捷 编著第27本著作 数据可视化原理及应用

从18世纪的柱状图到21世纪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可视化经历了从军事应用到现代信息可视化的演变。1995年,IEEE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确立了其学科地位。数据可视化通过图形图像展示数据,帮助人们快速理解复杂信息,是大数据时代的重要工具。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数据可视化(Data Visualization)起源于18世纪。William Playfair在出版的书籍The Commercial and Political Atlas中第一次使用了柱状图和折线图,当时是为了表示国家的进出口量,今天柱状图和折线图依然在使用。19世纪初,他出版了Statistical Breviary一书,里面第一次使用了饼状图。这三种图形都是至今常用的、著名的可视化图形。19世纪中叶,数据可视化主要被用于军事,用来表示军队死亡原因、军队的分布图等。进入20世纪,数据可视化有了飞跃性的发展。1990年,在人机界面学会上,它作为信息可视化原型的技术被发表。1995年,IEEE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正式创立,信息可视化作为独立的学科被正式确立。随着2012年世界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可视化作为大量数据的呈现方式,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数据可视化是指将大型数据集中的数据以图形图像形式表示,并利用数据分析和开发工具发现其中未知信息的处理过程。数据可视化的目的是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以使能够明确、有效地传递信息。比起枯燥乏味的数值,人类对于大小、位置、浓淡、颜色、形状等能够有更好、更快的认识,经过可视化之后的数据能够加深人类对于数据的理解和记忆。

全书分为两篇: 原理篇和应用篇。其中,原理篇从数据可视化发展历程、数据可视化数据的度量和可视化组件、可视化流程等方面讲解可视化基础理论和概念,针对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括时空数据、地理信息数据、文本数据、层次数据)介绍相应的可视化方法; 应用篇着重介绍可视化工具D3的综合应用,同时介绍Python语言在可视化方面的应用,最后一章用实例讲解D3在微信公众号舆情系统中的可视化应用。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为确保内容的正确性,参阅了很多资料,并且得到了中原工学院研究生教材建设项目资助和资深Web程序员的支持,宋宝卫、潘惠勇、李娟和李国伟参与了资料整理。

夏敏捷   2019年9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