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跨境电商市场监管政策趋严、运营成本持续攀升,两大中国快时尚电商平台——Shein与Temu正面临拐点式的战略调整。市场消息称,自2024年4月25日起,两大平台将同步对其美国站核心品类进行价格结构调整。这一动向不仅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更对跨境卖家、物流服务商及全球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三大关键维度,深入解读Shein与Temu本轮调价动作背后的策略逻辑,并分析其对全球跨境电商生态的潜在影响:
-
调价背景:美元区成本上行与政策调整双重施压
-
策略解读:成本控制、品类升级与货币对冲
-
行业影响:平台洗牌加速,全球供应链优化重塑
一、调价背景:美元区成本上行与政策调整双重施压
1.1 美国关税政策趋严
2023年下半年,拜登政府针对来自中国的低价跨境商品加强审查,并对“轻小件直邮”实行更严格的进口监管,进一步缩紧对免税额度(de minimis rule)的适用条件。目前,美国针对非正式入境产品的800美元免税额度虽未取消,但已被列为政治上的重点审议对象。
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美国海关正逐步试点程序化追踪“日常高频率快件包裹”,其中Shein与Temu被视为重点监控企业,意在评估其是否系统性利用税收漏洞,从中国大规模投放廉价商品。
这意味着,两大平台在海外的税务合规成本将显著上升,同时也可能促发对售价结构的重新审视。
1.2 美元通胀与本地履约成本上扬
伴随着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政策并延后降息时间表,2024年一季度美国核心CPI同比增长3.8%,高于市场预期。美元走强与人工、仓储、履约成本上涨,使得以“超低价+海运直邮”为基础的利润模型承压。
据公开财报显示,Temu母公司拼多多在2023年全年用超过210亿元人民币的补贴推动北美市场扩张。Shein虽未公开财务数据,但根据彭博社调查报道,其去年用于美国运营的物流与广告成本增长超36%。
平台需在持续投入拓客与逐步盈利之间寻找平衡点,定价转型成为“降补贴”初期的必要手段。
二、策略解读:成本控制、品类升级与货币对冲
面对此次调价,许多卖家与从业者关心关键问题——涨价是不是真的?涨幅到底有多大?具体影响哪些品类?我们从多方信源综合分析,当前调价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大战略层面:
2.1 成本控制下的“结构性提价”
Shein与Temu均已通过公告或卖家端通知,明确指出自4月25日起将调整部分品类参考定价,调整品类包括家居日用、低单价女装、塑料制品与非标品配饰等。
据了解,提价幅度区间在5%-15%之间,具体根据商品币种定价与物流仓源波动浮动。据某Temu一级卖家管理后台截图,新一轮定价建议已完成同步,其中平台鼓励商家将SKU平均单价从2.3美元上调至2.8美元以上,强调“维持GMV不等于提升净利”。
这一策略反映出平台在降低补贴强度、引导买家向更高客单价迁移的试探。
2.2 品类方向的“利润率转型”
分析Shein近期上传品策略发现,其2024年Q2重点鼓励“可持续材料服饰”(如天然纤维、再生材料)、配套饰品(珠宝、包包)以及中价位出行与宠物用品,目的在于平衡成本与利润率——通过引入更“理性利润”商品组替代极低价策略。
Temu方面,也在限制新店大规模铺货极低价SKU,转向支持品牌入驻、产地直供类链接。多个卖家接到警告通知:若上新商品的平均售价连续一个月低于平台指导值,将被暂停流量投放权。
这意味着,Shein与Temu正从“价格驱动型”转向“供给质量型”平台模式。
2.3 利用汇率波动进行“定价区域化”
尽管美元走强对其在美运营产生成本压力,但也为Shein与Temu提供了利用汇率策略优化利润空间的操作空间。以中国制造成本用人民币结算、销售用美元结账的典型跨境模式来看,当前(截至4月上旬)USD/CNY汇率已逼近7.24,为近6个月高点。
业内人士分析,若平台内部采用美元计价模型重新梳理CGM(单位商品毛利润),并进行区域化动态定价,将成为重要利润调节手段。例如,同款商品在加拿大、英国与美国站,未来或将被设置差异化价格,以规避单一市场的政策风险与毛利波动。
三、行业影响:平台洗牌加速,全球供应链优化重塑
对跨境电商产业链而言,本轮调价不只是平台策略修正,更是全球贸易思维从“流量奠基”走向“质量增长”的重要分水岭。
3.1 对平台生态的重构预期
调价将加速平台卖家之间的“马太效应”。低毛利、以“大批发-小改版”为核心打法的中小卖家遭遇阶段性生存压力,而供应链深度强、品牌能力突出的优质商家将迎来机会窗口期。
据亿邦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Q1期间,Temu卖家平均获得流量排名TOP20的位置由主营女装的商家向“家居+园艺+微小电器”垂类卖家倾斜,且客单价从2023年同期的6.7美元上升至9.8美元。
这一趋势预示平台生态正从“随机爆款”走向“深度参与型类目供给”。
3.2 对出口供应链的新诉求
成本上升与提价倒逼跨境平台重构供应链。例如,Shein早前收购巴西本地工厂并与墨西哥组装OEM伙伴合作,意在减少从中国全程空运时效带来的费用。而Temu在美国本土也已于2024年3月起试点交由第三方完成“包裹末端分选+派送”服务,降低最后一公里派送成本。
在这一趋势下,出口型OEM/ODM工厂面临升级机会:拥有柔性化生产、支持快速打样与定制的小规模产线,将更受主站平台欢迎。
3.3 对中美贸易格局重塑与政策博弈
当全球消费者践行“买得起”原则的背景与中美监管持续博弈叠加,跨境电商已不再是单一市场操作,而是全球政策与定价动态协调博弈。
部分美国国会议员(如美国参议员Sherrod Brown与直选代表Brian Fitzpatrick)已提出取消现有的800美元免税门槛,并力主“建立数字出口通关的透明机制”,其目标直指Shein与Temu背后的“算法选品+极限定价+海量出货”模式。
本轮平台提前调整价格而非政策逼迫下“仓促应对”,或将成为博弈长期化过程中的防御姿态。
结语:不是退场,是再定义增长方式
Shein与Temu的4·25调价,并非简单的“提价卖货”行为,其背后体现的是中国跨境电商平台面对国际市场监管与成本现实,主动调试业务逻辑、优化供应链结构的进化。
在流量红利见顶、政策不确定性频发的大环境下,不断追求“平台健康、卖家持续、供应链能控”的综合竞争力,正成为“中国卖全球”新阶段的关键词。此次调价或许只是序幕,跨境电商下一个增长曲线,将建立在对“可持续全球运营”的深入理解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