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医院视频监控
4.1 系统概述
视频监控子系统是整个安防建设的重点,负责医院内的视频安全监控,实现 视频图像的预览、回放、存储、上墙,以及云台设备的云台控制等业务,提供安 全监视、设备监控、案发后查、证据提取等有效的技术手段,为快速有效的指挥 决策提供可视化支撑,使管理人员能远程实时掌握院区内各重要区域发生的情况, 保障监管区域内部人员及财产的安全。
4.2 系统设计
4.2.1 设计思路
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思路如下:
1、 高清化。系统采用高清视频监控技术,实现视频图像信息的高清采集、 高清编码、高清传输、高清存储、高清显示。
2、 网络化。系统基于 IP 网络传输技术,提供视频监控的联网功能,实现全 网调度、管理及智能化应用。
3、 信令与业务分离。在一定条件下,当中心服务器故障时,存储业务和上 墙业务不中断。
4、 云边智能化。系统建议前端设备采用海康威视主推的智能系列摄像机, 如“深眸系列 ”、“神捕系列 ”的各类智能摄像机,在高清视频采集的基础上,实 现前端智能采集和智能分析;后端设备采用海康威视主推的超脑 NVR 和脸谱服务 器,将前端采集的视频、图片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为用户提供各类智能应用和 功能,满足用户前后端融合的智能分析。
5、 存储稳定性。采用具备流直存技术的专业存储设备对视频、图像进行存 储,并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提升存储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6、 充分考虑原有系统利旧,实现新老系统的无缝对接,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4.2.2 逻辑架构
医院安防监控系统从逻辑上可分为视频前端系统、传输网络、视频存储系统、 视频解码拼控、大屏显示、视频信息管理应用平台、利旧等几个部分,如下图所 示。
图 3. 网络高清方案逻辑结构图
视频前端系统:前端支持多种类型的摄像机接入,本方案配置高清网络枪机、 球机等网络设备,按照标准的音视频编码格式及标准的通信协议,可直接接入网 络并进行音视频数据的传输。
传输网络:传输网络负责将前端的视频数据传输到后端系统。
视频存储系统:视频存储系统负责对视频数据进行存储,本方案采用微视云 进行视频数据的存储。
视频解码拼控:完成视频的解码、拼接、上墙控制,本方案配置海康威视视 频综合平台实现对前端所有种类视频信号的接入,完成视频信号以多种显示模式 的输出。
大屏显示:接收视频综合平台输出的视频信号,完成视频信号的完美呈现。
4.2.3 物理架构
医院安防监控系统物理拓扑如下图所示:

图 4. 视频监控系统物理拓扑图
1、前端部分
前端支持多种类型的摄像机接入。系统可配置高清网络枪机、球机等,按照 标准的音视频编码格式及标准的通信协议,直接接入网络并进行视频图像的传输。
2、传输网络部分
前端与接入交换机之间可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接入。有线网络中主要包 括 3 种方式连接:光纤收发器的点对点光纤接入方式,直接接入交换机方式(距 离 100 米以内),点对多点光纤 PON 接入方式,均可将前端信号汇聚至中心的 核心交换机。
3、监控中心部分
监控中心的设计主要包括视频存储、视频显示及实现统一管理的平台软件。
在部分大型项目中,监控中心可能分中心机房和控制中心两部分,中心机房 主要部署视频存储、中心管理服务器(安装平台软件)以及核心交换机,控制中 心部署解码拼控设备、显示大屏以及用户终端。
对于大型项目,监控中心可采用 CVR 或云存储等主流存储模式对高清视频 图像进行存储;小型项目或需要前端分布式存储的场景也可以采用 NVR 方式, 解决数据落地问题。用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存储方式。
监控中心采用视频综合平台完成视频的解码、拼接,上墙等应用,通过部署 LCD、LED 大屏用来将视频进行上墙显示。
中心平台采用海康威视 iSecure Center 综合安防管理平台对视频监控设备 和用户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视频的预览、回放、权限控制以及各类智能应用。
4.2.4 监控前端设计
在医院院区出入口、主要干道、停车场、各功能性楼进出口、各楼大厅、通 道、电梯厅、楼梯口及部分重要场所,如挂号收费处、住院登记、护士站及婴儿 房等区域安装不同类型摄像机进行视频监控。
海康威视根据不同场景的不同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前端监控产品,满足室 内外各种场景下的监控需求。海康威视网络高清摄像机,通过其全新的硬件平台 和最优的编码算法,提供高效的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功能应用,旨在给用户提供最 优质的图像效果、最丰富的监控价值、最便捷的操作管理和最完善的维护体系。
4.2.4.1 前端选型设计
系统推荐使用 400W 网络高清摄像机。前端摄像机按照标准的音视频编码格 式及标准的通信协议,接入网络并进行视频图像的传输。
前端设备选型一般遵照以下标准:
1、根据监控场景选择设备形态
枪机:监控场景固定并且对效果要求较高,比如人员通道等。枪机可以 自选镜头,并且需要选配室内/室外护罩;
半球:室内固定小范围监控,如电梯、住户等。半球安装在室内具有一 定的隐蔽性,并且美观大方。半球的视角比较大,图像会有一定的畸变;
球机:需要切换场景对设备周边进行监控,如小区大门口,室外活动场 所等。球机为一体化设备,可以控制云台进行转动,支持变倍和自动聚 焦;
筒机:固定监控场景,对效果没有特殊要求,如楼道,走廊等。相对枪 机而言,筒机为一体化设计,不需要额外配置镜头和护罩。筒机的监控 距离因镜头而异,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鹰眼:需要对周围场景进行全景监控,并且对全景中的细节进行特写监 控;
2、根据场景特性选择设备特性;
低照度环境下进行全彩监控,可选择星光、黑光设备;
低照度环境下普通监控,可选择红外设备;
在夜间监控车辆道路、出入口等情况下,需要选择具有强光抑制功能的 设备;
在需要采集人脸、人体、车牌、车辆的场景,需要部署具有智能采集功 能的设备,或者部署可搭配智能分析后端的设备;
对大雾、树木遮挡或者极低照度下的场景监控,可以选择具有恶劣条件 下成像功能的热成像设备;
4.2.4.2 摄像机部署设计
本方案前端摄像机选型应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不同监控需求,选择不同类型 或者不同组合的摄像机,室外可以依据固定枪机与球机搭配使用,以保证监控空 间内的无盲区、全覆盖,同时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前端基础配套设备如防雷器、设 备箱等以及视频传输设备和线缆,室内可以采用红外半球与室内球机搭配使用, 满足安装的美观与监控细节不丢失等要求。
针对室外监控点位的实际情况,摄像机、补光灯(选配)安装于监控立杆上, 网络传输设备、光纤收发器、防雷器、电源等部署于室外机箱,室内摄像机安装 比较简易和方便,直接通过交换机、电源模块连接网络和取电。室外监控网络摄 像机前端部署结构如下图所示:
4.2.4.3 前端配套设施
1、 支架及立杆
监控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采用立杆安装、抱箍安装、壁挂安装以及吊杆 安装等方式。其中抱箍、壁挂支架以及吊杆支架有成套产品,根据现场选择符合 要求的产品即可。
室内摄像机的安装固定,根据摄像机型号和现场情况可采用壁装、吊装及角 装等多种形式的安装支架,安装高度不低于 2.5m。
安装在室外的摄像机,当可借助建筑物附着安装时,选用相应的安装支架来 安装;若无合适的建筑物供附着安装,则需要选用视频监控专用立杆,安装高度 应不低于 3.5m。
2、室外机箱
室外摄像机的供电、信号等需要在室外进行汇集,需用专用的防水箱进行端 接。端接箱内部安装架的设计充分考虑设备的安装位置,同时具有防雨、防尘、 防高温、防盗等功能。不便于在立杆上部安装设备箱的,在地面设置设备机柜, 其设计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执行,同时应具有防尘、防雨、防破坏等功能。
3、补光设备
在摄像监控中,为了使夜间得到正常的监控图像,可选择采用一定的补光措 施。补光灯的光源通常有 LED、金卤灯、高压钠、白炽灯、氙气灯(HID)等。
4、防雷接地
对前端供电和控制部分,需要采取有效的避雷接地措施,充分保障前端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
前端监控的防雷接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直击雷防护
在直击雷非防护区的每个视频监控点均配置预放电避雷针,安装于监控点立 杆顶部。提前预放电避雷针利用雷云电场周围电场强度向针尖发射高压脉冲特性, 提前一定的时间引导雷电放电,不至于使局部雷云电荷积累形成过大的雷击强度, 降低监控点雷击接闪强度和电子设备雷击电磁脉冲强度,提高了室外监控点的保 护裕度。
供电设施的雷击电磁脉冲防护
电源防雷系统主要是防止雷电波通过电源对前端设备造成危害。为避免高电 压经过避雷器对地泄放后的残压或因更大的雷电流在击毁避雷器后继续毁坏后 续设备,以及防止线缆遭受二次感应,本系统对前端室外防水箱 220V 电源进线 以及室外防水箱到摄像机的低压电源线路进行避雷接地。220V 电源进线避雷标 称放电电流不小于 10KV ,接地线缆建议不小于 6mm2。
均压等电位连接技术
等电位连接是将正常不带电(或不带信息)的、未接地或未良好接地的设备 金属外壳、电缆的金属外皮、金属构架、金属管线与接地系统作电气连接,防止 在这此物件上由于感应雷电高压或接地装置上雷电入地高电位的传递造成对设 备内部绝缘、电缆芯线的反击。监控点设备(含电源避雷器、控制信号避雷器) 宜采用单点接地方式实现等电位连接,独立接地电阻小于 10Ω。
5、前端供电
系统设备建议采用集中供电,电源质量建议满足下列要求: 稳态电压偏移不大于±2%;
稳态频率偏移不大于±0.2Hz; 电压波形畸变率不大于 5%。
6、线缆
前端网络摄像机采用网线的方式接入,对于近距离传输(100 米以内) ,直接
通过网线连接到接入交换机;对于远距离传输,通过网线先接入光纤收发器。当 使用防雷设备时,需要先接入防雷设备,再接入传输或交换设备。
4.3 部署方案
4.3.1 摄像机选型原则
前端摄像部分的范围大小、好坏及它产生图像信号的质量将影响整个系统的 质量,结合医院的监控特点,我们在选择摄像机时按照以下原则:
1 、医院周界及院区出入口是入侵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周界采用室外快球摄 像机和红外摄像机,全天候记录视频信息;大门出入口及其他与外界相通的出入 口,选用高清室外快球及枪式摄像机,快球带红外功能,全天候清楚的辨别出入 人员的面部特征,并实现快速定位及追踪目标;枪机带强光抑制,清晰记录进出 机动车牌号;
2 、医院广场等室外占地较大的场所采用鹰眼摄像机,可同时兼顾大场景拼 接监控和细节动态跟踪。传统的方式虽也能解决常规的监管,但施工、布线成本 较大,而且操作不方便,也不直观。
3 、室外停车场占地面积广,夜间具有环境光线,但光线不甚理想的场合, 采用低照度摄像机,以获得良好的图像效果;地下停车场灯光差、死角多,是案 件多发区,选用红外枪机对整个地下室进行监视,设计不留死角;
4 、大楼门诊大厅,因为人流量较大,人员情况复杂,监控的任务较重,针 对这种情况,采用室内鱼眼摄像机进行全方位 360 度监管。覆盖大面积的监控 的范围。同时,对于门口点位,可进行智能化分析,如人脸抓拍、人流量统计等;
5 、医院挂号收费大厅及各层的收费均是现金流动较大的场合,记录交易情 景对于医院的日后查证以及平时的安全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在监控点位的布 置上尽可能增加连续监控的画面,针对现金流动形成专门的监控通道,以保证对 现金的重点监视。选用彩色高清摄像机与挂号收费柜台一一对应,同事接入音频 采集进行声音同步记录。
6 、满足医院美观和隐蔽的要求,室内公共区域如过道及电梯厅采用彩色半
球吸顶安装;
7 、手术室、ICU 病房、婴儿室、护士站、药品存储室内以及监控中心等区 域选用高清红外半球摄像机,图像清晰,支持 ICR 红外滤片式自动切换, 自动 彩转黑功能,实现昼夜监控;在该区域前端设置拾音器,实现音视频同步记录;
8 、医院是 7*24 常年无休的特殊场所,为实现全天候 24 小时监控需要,尤 其是没有灯光环境下的监控需要,如楼道等区域,摄像机要求具备红外夜视功能;
9 、医院重要的房间,例如药房、库房、材料室、贵重物品存放室、机房等 均是重点监控部位,采用定角度监控,摄象机需要有较高的清晰度;
10、医患纠纷调解室要求采用高清网络摄像机,并在每个调解室设置拾音设 备,能对医疗纠纷处理时进行同步音视频记录,并进行录像保存方便调阅;
11、彩色半球、红外半球和枪式摄像机的分辨率应达到 200 万像素及以上, 彩色黑白自动转换,画面清晰逼真;
4.3.2 重点部位监控需求
2、 出入口
医院基本临街建设,大门出入口人员状况复杂,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此外 还有部分医闹人员不时聚集在医院门口寻衅闹事,因此需要对出入口附近范围内 的人员、车辆活动情况进行监控。当出现纠纷事件以及发生事故时,可远程控制 摄像机对局部区域进行重点监控,事后通过视频录像进行取证。住院楼和门诊楼 出入口也是监控的重点区域,需要在每个出入口安装摄像机,全天候 24 小时监 控进出人员情况,为事后追溯提供依据。
防护要求
1)、在医院大门口处安装视频监控装置,监视及回放图像能够清楚地辨别进 出人员的体貌特征和车辆的车牌号码。
2)、医院大门外一定区域内由属地有关管理部门安装视频监控装置,监视及 回放图像能清晰显示监视区域内人员活动和治安秩序情况。
3)、在医院门诊楼集中出入的主要通道和出入口安装视频监控装置,监视及 回放图像可清楚辨别人员的体貌特征。
4)、在医院住院楼的主要出入口安装视频监控装置,监视及回放图像可以清 楚地辨别进出人员的体貌特征。
分布示意图
图 6. 分布示意图
出入口作为要害区域,要求使用高清晰度视频采集设备,其中医院大门出入 口尤为重要,需要确保在一天 24 小时内,通过监视屏均能清楚辨别出人员的体 貌特征和进出车辆的车牌号。门诊楼与住院楼需要清楚辨别进出人员的体貌特征。
出入口作为要害区域,要求使用高清晰度视频采集设备,其中医院大门出入 口尤为重要,需要确保在一天 24 小时内,通过监视屏均能清楚辨别出人员的体 貌特征和进出车辆的车牌号。门诊楼与住院楼需要清楚辨别进出人员的体貌特征。
3、 周界
医院周界作为医院医护人员、病患和家属人身及财产安全的重要防护区域, 应设置视频监控装置。当医院周界发生入侵事件时,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将入侵事 件清晰记录并存储,为事后调查提供视频依据。
由于医院周界范围环境广,需要根据实际距离及面积安装高清/云台控制/红 外/防水的摄像机进行实时及录像监控,保证夜间环境监控效果,保障医院公共 及私人财产的安全。
防护要求
根据医院周界的实际距离、面积等情况,安装一定数量的视频监控装置,监 视及回放画面能够清晰地辨别入侵院区周界的事件。
分布示意图

图 7. 周界设备分布示意图
4、 室内重要区域及道路走廊
医院的通道走廊及内部重要区域作为在医护人员、病患和家属的必经之地, 需要部署相应的视频监控设备,并对区域内的人员进行监控,且所部署的视频监 控系统应能清楚辨别出行人的体貌特征。对于收费室、导医台、医疗纠纷调解室 等重要位置,除了部署高清视频监控设备,还需要对监控位置进行音频采集并同 步录像。
防护要求
1)、在医院内部重要区域安装视频监控装置,监视及回放图像能清楚辨别进 出人员的体貌特征。
2)、对于导医台、收费处等室内重要位置安装语音采集及高清视频采集装置,
能清楚辨别人员动作细节及声音。
3)、医疗纠纷调解室应安装高清视频采集、语音采集等设备,能清晰辨别医 患纠纷调解时的现场情况,并与其他系统或装置结合,对录像能进行便捷回放。
4)、门诊楼、住院楼等走廊和通道可根据实际情况安装视频监控装置,监视 及回放图像可以清楚辨别进出人员的体貌特征。
分布示意图
4.3.3 室内场景设计
医院室内场景主要包括医院的就诊大楼、住院楼、行政楼、实验楼、垃圾站、 食堂、员工宿舍楼、监控中心等具体建筑的内部场景,各建筑内部场景主要包括 出入口、走廊、楼梯口、电梯、办公室内部、门诊内部、病房内部、食堂内部、 监控中心内部等不同位置。
根据医院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选择不同的前端摄像机,以达到最优的视频 监控效果。
医院监控点位选择的原则主要依据以下几个需求:
出入口的车辆和人员安全管理需要;
外部和内部人员流动的实时监控需要;
医院内部重要区域(门诊大厅、候诊室、医院公共走廊、出入口、ICU 病房、手术室、婴儿房)或单位办公室出入管理的需要;
监控中心设备和人员状态远程管理的需要;
根据上述安防管理需要,医院主要监控点位设计包括:
1、 医院周界:监控范围较大,防止非法翻越;
2、主要出入口:监视车辆和人员出入,可结合停车场管理系统;
3、室外停车场:监控停车场车辆,防范盗窃或破坏;
4、门诊大厅:监视进出医院的人员和大厅内部情况;
5、地下室:监视地下室车辆和人员;
6、电梯:监视电梯内部人员,防范电梯内犯罪事件;
7、电梯厅:监视电梯出入和等候人员,了解人员出入电梯情况;
8、楼梯口:监视楼梯口情况,减少监控盲点;
9、楼层通道:监视通道人员流动情况,监控重点单位门口;
10、楼层顶部:防止人员进入顶部,防范跳楼的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发 生;
11、病房(包括 ICU 病房等重点监控区域):监管病人日常状况;监视医护 人员护理服务过程。
12、婴儿房:防止婴儿被抱错、盗取,将风险降到最低;监视医护人员护理 服务过程。
13、护士站:护士执勤情况,实现远程查岗。
14、监控中心:监视监控系统设备运行状态和工作人员执勤情况,实现远程 查岗。
15、纠纷调解室:监控纠纷调解时的现场情况,记录医疗纠纷处理的音视频 过程。
4.3.3.1 院区内建筑周边
为了防止大楼周界低层区域有人翻越或攀爬进入,满足大楼周边白天黑夜的 监控需求。在大楼周界和十字交叉路口安装 PTZ 筒机可在室外进行大倍率远距
离监控,既保证大楼周边监控全场景覆盖,同时又可看清运动目标和事件细节。 星光级 PT 筒机监控大楼周边如下:
图 9. PTZ 筒机大楼周边监控
若用户不需要对运动目标进行细节跟踪,但更关注大楼周边监控的原来色彩, 且监控时间主要为夜间,可推荐使用黑光球机,解决用户低照度环境下高清全彩 监控的需要。
4.3.3.2 院区内建筑出入口
医院建筑出入口颇多,是整个医院安全防范重点区域之一,为了加强对各个 区域进出人员的管理,需在各楼门口区域设置监控点,考虑到要求能看清楚进出 人员的样貌,本区域有全天候工作的要求。由于该区域会存在背景光较强而导致 看不清室内细节问题,所以选择带宽动态功能的红外摄像机。
通过人脸智能应用解决院区建筑大楼人员出入口的分类管理,防止混入其他 人员、防止出入卡丢失或借用等风险,将危害和隐患扼制在萌芽状态,确保大楼 内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通过接入“深眸 ”筒机(人脸比对)摄像机,在前端进行 人脸抓拍和比对,并将比对事件推送给平台,实现身份核验成功后联动闸机开门, 成功实现内部人员进出管理;
若项目定位高端,安防要求较高,需要将多个建筑出入口(6~64 路)进行 集中管理,可通过前端接入“深眸 ”筒型(人脸抓拍)摄像机或人脸抓拍机,进 行人脸抓拍,并接入脸谱服务器进行实时比对,实现联动闸机开门功能。同时, 可通过脸谱进行黑名单人员的布控,实现黑名单人员实时报警,提升建筑出入口的安全等级。
图 10. 出入口监控效果示例图
4.3.3.4 楼梯口
楼梯口是人员进出必经之地,如有紧急事件发生,也是留下线索最多的地方, 该位置的安防监控要求也比较高。楼梯口除了需要能够看清进出人员之外,还需 要看清进出人员的细节信息如携带的物品等内容,该位置需要部署高清红外摄像 机进行进出人员监控。
图 12. 楼梯口监控安装示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