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盘古开天地,混沌两分,天地成形。天地开而圣人出,于是前有伏羲氏法天象地而成八卦,后有黄帝轩辕氏定干支做历法是为《黄帝历》。而干支纪年纪月的方法一直流传到现在,一直没有变过……
甲、天干地支
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天道与地道决定着人道,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时空以定世界。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长于地上,但是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
干支纪元法由天干、地支组成,是先民们观察月亮阴晴圆缺、四季变换更叠、北斗星与北极星“斗转星移”等自然天文现象总结出的规律。
干支相配得到六十个单位,以“甲子”始,终于“癸亥”: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甲申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戊子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规律图
六十个单位为一个循环周期,周而复始,连续不断地记录时间的流转。
在统计方面,天干是十进制,容易计算;而地支是十二进制,在记录时辰与月份方面有优势;
干支组合则是六十进制,即是两者(10与12)的最小公倍数,适合间隔较密(纪日)和避免混淆(纪年)的情形。
问题来了:10天干12地支不应该可以搭配120(10*12) 组吗 ?
解惑:古人素来分阴阳,天干地支也分阴阳,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
阳干:甲、丙、戊、庚、壬;
阴干:乙、丁、己、辛、癸;
阳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支:丑、卯、巳、未、酉、亥;
甲子、纪年
老祖宗将干支相配的六十个单位,用来纪年。比如:“甲午战争”中的甲午指得便是甲午年,其它的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都是如此。
- 一旬:上表中一行数据(10个)就是一旬;一旬总是以甲开始: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 年龄:一旬10年。年过六旬,指年龄超过六十岁;八旬老者,指八十岁的老人。
- 月份:旬如今也常被用在月份表达上,一个月的第一个十天为上旬,第二个十天为中旬,余下的天数为下旬;一年的“中旬”代表5月至8月之间。
- 日期:十天为一旬,三旬为一月。
- 一甲子60年:干支的一个循环,从
甲子
开始纪年,经过60
年,再次轮回到甲子
; - 花甲之年:六十年为一花甲,所以花甲之年的意思是人到了六十岁了,也可称耳顺之年;
- 身怀六甲:60年里会依次出现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六甲,一个轮回开始,孕育出新的生命。 - 神奇的商汤帝王:汤(天乙)、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商纣王)帝辛。
- 天干地支就是用来计数的,类似的还有朱元璋叫朱重八,他爹朱五四,祖父朱初一……
-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岁在癸丑: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兰亭集序》
-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黄巾起义口号
- 寅吃卯粮:寅年吃了卯年的粮食。形容入不敷出,预先借支。
- 六丁六甲 :丁神六位分别是
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
;而甲神六位分别是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
甲申 、纪月
地支对应月份是固定的,即:
十二月份 | 现今农历月份 |
---|---|
子月 | 十一月 |
丑月 | 十二月 |
寅月 | 正月 |
卵月 | 二月 |
辰月 | 三月 |
已月 | 四月 |
午月 | 五月 |
未月 | 六月 |
申月 | 七月 |
酉月 | 八月 |
成月 | 九月 |
亥月 | 十月 |
看完迷糊了,为啥正月不是子月?
答:因为现今月份
一直在变。即:
文章开头就说了,《黄帝历》的天干地支历法一直没变过,但是关于岁首,即一年的开头是哪个月,各朝代的历法并不一致,一直在变。
比方说,夏朝的夏历把一月作为岁首,商朝的殷历以夏历的十二月为岁首,周朝的周历以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
在我国,秦至西汉中叶前,岁首一直在夏历十月,也就是以农历每年的十月初一为新年。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把岁首之月固定在了“建寅”之月(更符合天文学原则),即农历正月,此后历代相沿。因此我们现在的正月是寅月而不是子月。若用干支纪年法来称谓,一月称“建寅”之月,十二月称“建丑”之月,十一月称“建子”之月,这就是所谓的“三建”说。其中,“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
寅、卯、辰是农历正二三月春季,春季万物发芽滋生,三合会为木。
巳、午、未是农历四五六月夏季,夏季万物开花茂盛天气炎热,三合会为火。
申、酉、戌是农历七八九月秋季,秋季万物成熟,三合会为金。
亥、子、丑是农历十十一腊月冬,冬季万物收藏,归于地下,冰雪覆盖地面,三合会为水。
好了,有了地支,还得有天干。月干需要由年干推到出。
月\年干 | 甲己 | 乙庚 | 丙辛 | 丁壬 | 戊癸 |
---|---|---|---|---|---|
正月 | 丙 | 戊 | 庚 | 壬 | 甲 |
二月 | 丁 | 己 | 辛 | 癸 | 乙 |
三月 | 戊 | 庚 | 壬 | 甲 | 丙 |
四月 | 己 | 辛 | 癸 | 乙 | 丁 |
五月 | 庚 | 壬 | 甲 | 丙 | 戊 |
六月 | 辛 | 癸 | 乙 | 丁 | 己 |
七月 | 壬 | 甲 | 丙 | 戊 | 庚 |
八月 | 癸 | 乙 | 丁 | 己 | 辛 |
九月 | 甲 | 丙 | 戊 | 庚 | 壬 |
十月 | 乙 | 丁 | 己 | 辛 | 癸 |
十一月 | 丙 | 戊 | 庚 | 壬 | 甲 |
十二月 | 丁 | 己 | 辛 | 癸 | 乙 |
天干地支表示的月份来了:
月支\年干 | 甲己 | 乙庚 | 丙辛 | 丁壬 | 戊癸 |
---|---|---|---|---|---|
寅 正月 | 丙寅 (3) | 戊寅 | 庚寅 | 壬寅 | 甲寅 |
卵 二月 | 丁卵 (4) | 己卵 | 辛卵 | 癸卵 | 乙卵 |
辰 三月 | 戊辰 (5) | 庚辰 | 壬辰 | 甲辰 | 丙辰 |
已 四月 | 己已 | 辛已 | 癸已 | 乙已 | 丁已 |
午 五月 | 庚午 | 壬午 | 甲午 | 丙午 | 戊午 |
未 六月 | 辛未 | 癸未 | 乙未 | 丁未 | 己未 |
申 七月 | 壬申 | 甲申 | 丙申 | 戊申 | 庚申 |
酉 八月 | 癸酉 | 乙酉 | 丁酉 | 己酉 | 辛酉 |
成 九月 | 甲成 | 丙成 | 戊成 | 庚成 | 壬成 |
亥 十月 | 乙亥 | 丁亥 | 己亥 | 辛亥 | 癸亥 |
子 十一月 | 丙子 | 戊子 | 庚子 | 壬子 | 甲子 (1) |
丑 十二月 | 丁丑 | 己丑 | 辛丑 | 癸丑 | 乙丑 (2) |
规律图
甲午 、纪日
干支纪日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轮,循环记录。十天为一旬,三旬为一月。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 日干支需查找万年历。
甲辰、纪时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并用“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表示。十二生肖选取的,大多是对应时辰比较活跃、有代表性的动物。
十二辰 | 现今时间 | 生肖 | 汉代命名 |
---|---|---|---|
子时 | 23时 ~ 01时 | 鼠 | 夜半 |
丑时 | 01时 ~ 03时 | 牛 | 鸡鸣 |
寅时 | 03时 ~ 05时 | 虎 | 平旦 |
卵时 | 05时 ~ 07时 | 兔 | 日出 |
辰时 | 07时 ~ 09时 | 龙 | 食时 |
已时 | 09时 ~ 11时 | 蛇 | 隅中 |
午时 | 11时 ~ 13时 | 马 | 日中 |
未时 | 13时 ~ 15时 | 羊 | 日昳 |
申时 | 15时 ~ 17时 | 猴 | 晡时 |
酉时 | 17时 ~ 19时 | 鸡 | 日入 |
成时 | 19时 ~ 21时 | 狗 | 黄昏 |
亥时 | 21时 ~ 23时 | 猪 | 人定 |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与十二时辰对应,十二生肖铜像每日都会依次序轮流喷水,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兽首铜像口中就会喷水达两小时。 正午十二时,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则会同时喷水。 哎,写道这里有点痛心疾首,希望有生之年可以一饱眼福啊。
时天干由日干决定:
时支\天干 | 甲己 | 乙庚 | 丙辛 | 丁壬 | 戊癸 |
---|---|---|---|---|---|
子时 | 甲子 | 丙子 | 戊子 | 庚子 | 壬子 |
丑时 | 乙丑 | 丁丑 | 己丑 | 辛丑 | 癸丑 |
寅时 | 丙寅 | 戊寅 | 庚寅 | 壬寅 | 甲寅 |
卵时 | 丁卵 | 己卵 | 辛卵 | 癸卵 | 乙卵 |
辰时 | 戊辰 | 庚辰 | 壬辰 | 甲辰 | 丙辰 |
已时 | 己已 | 辛已 | 癸已 | 乙已 | 丁已 |
午时 | 庚午 | 壬午 | 甲午 | 丙午 | 戊午 |
未时 | 辛未 | 癸未 | 乙未 | 丁未 | 己未 |
申时 | 壬申 | 甲申 | 丙申 | 戊申 | 庚申 |
酉时 | 癸酉 | 乙酉 | 丁酉 | 己酉 | 辛酉 |
成时 | 甲成 | 丙成 | 戊成 | 庚成 | 壬成 |
亥时 | 乙亥 | 丁亥 | 己亥 | 辛亥 | 癸亥 |
规律图
甲寅、生辰八字
四柱:年柱、月柱、日柱和时柱,每个柱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天干和地支。所以,每个人的出生日期都可以用四柱来表示,这就是所谓的生辰八字,即 “建四柱,批八字”
通过前面对年月日时的推理即可得到你的生辰八字。
乙、 东西融合
乙丑、历史汇聚
西方以耶稣基督诞生的那一年记为 西元元年
,后来被多数国家公用,即公元。
东方即我大中国在那一年为 辛酉年
,所以把天干 辛 映射为 1
,地支 酉 映射为 1
;其它天干地支依次排序。即以天为主,以地为从,逢甲必4,逢庚必0。
- 天干定位——尾数定天干
天干 = 公历年份尾数。
天干就是年份尾数,尾数是几,对应下表数字就是几。
如1984年尾数是4,则天干即为甲。1911年尾数是1,则天干即为辛。(其实就是用1984除以10,余数为4,用1911除以10,余数为1)
- 地支定位——余数定地支
地支 =(公历年份)除以12,所得余数。
乙亥、 一图胜千言
乙酉、掐指一算
如今老人根据你的生肖可以计算你的年龄,神奇吧?来,我们也学习下。
伸出你的左手,按照图示标注即可。
-
数学好的,可以利用我们的年柱公式算一算,图中红色标注了
六甲
:从甲子,逆时针数即可得到: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每个相隔10年。
-
数学不好:一般你得知道一个特殊的年份,比如
庚子年2020
,老人们推算用的是庚子年1960
,然后推算即可。- 你知道为啥老人用
1960
吗?
- 你知道为啥老人用
丙、 从古至今
公元纪年开始后,最早一个甲子年是公元4年,周而复始循环,甲子再次相遇60年,1甲子是60年一花甲。首尾呼应夏朝建寅(正月)、商朝建丑、周朝建子、秦朝建亥,汉武帝时期统一夏朝正月建寅就是一月,沿用至今。
丁丑延我寿、丁亥拘我魂、丁酉制我魄、丁未却我灾、丁巳度我危、丁卯度我厄;甲子护我身、甲戌保我形、甲申固我命、甲午守我魂、甲辰镇我灵、甲寅育我真。
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六十甲子的记载,而现在我们都知道,在六十甲子中,“甲”为天干之首毫无疑义,但“子”为地支之首一直是有待商榷。一方面是因为当春属“寅”,一年初始的第一个月是寅;另一方面,在我们进行八字分析当中有一个非常值得大家注意的观点,那就是关于“丁火”的性质说明。“丁火虽小,却可以生火,烧木材、锻钢石,使之成为有用的器具。丁火旺时比丙火还烈,弱时比乙木还虚。”由此可鉴,虽然在阴干中“丁”不是排在第一位,但其烈性绝对是排在阴干的第一位,这也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六丁”可以和“六甲”并列为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