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航新能源,这家近几年在新能源出海领域频频斩获市场份额的企业,终于撕开了其商业运营的秘密面纱。在其最新的上市招股书中,一串关键数据令人瞩目:2023年,首航新能源在其主要海外市场的市占率同比增长了17%。在竞争激烈、价格战不断的新能源出海赛道,这个数字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行业、产品、渠道与合规等多个维度进行复盘,解析首航新能源市占率增长背后看似简单、实则精密的“底层逻辑”。
一、海外市占率年增17%,意味着什么?
市占率增长并非营收增长的简单堆叠。它代表的是在目标市场中,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份额拔高。
首航新能源在招股书中披露,其2023年海外营收同比上涨12.8%,但市占率同期增长了17%。这说明:
-
首航在抢占别人的份额,不仅仅是凭借市场整体的抬升。
-
其增长不是“随大流”,而是在做精细化的市场运营和战略渗透。
-
它具备部分“替代效应”,即用自身产品取代本地供应商或竞争对手。
我们可以从中推断出两个重点战略:产品契合度优化和渠道本地化深耕。
二、产品逻辑:不是所有“新能源”都能出海
招股书中详细披露,其核心产品线为家庭储能与小微工商业储能系统,占据海外营收的86.2%。
1. 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思维
相比动辄几十核、需要高度本地适应的新能源大设备,首航押注的是:
-
易组合的模块化储能单元
-
通用兼容的逆变系统和接口协议
-
适配当地主流太阳能生态组件的即插即用标准
这种路线避开了大B项目的高投入风险,也能实现低成本、高周转的国际出货。
2. 站在用户视角讲性能,而非“卷技术指标”
首航在产品推广中强调的是“可用性”与“节电回报周期”,报告显示其主力产品平均ROI周期为3.2年,而行业平均为4.8年。不讲“更大电池容量”,而是讲“用户三年能省多少钱”。
这在用户决策层面极具杀伤力,尤其是对于欧洲和东南亚这些电力价格高企新兴市场。
三、跨境打法:渠道结构三层递进,打穿关键市场
海外市占率的增长,70%依赖的是渠道能力,而不是营销费用。首航的招股书中明确披露,其渠道策略分为三层:
1. 本地分销商+经销代理
其在欧洲建立了超过60家分销合作关系,采用轻资产直供+经销价差扶持政策,让本地经销商有利润空间也有成长空间。
特别是在德国和意大利等具有补贴导向特色的市场,首航通过让利政策,引导渠道主动“上量”。
2. 建立海外区域仓与维修网点
物流是海外最难啃的硬骨头。
首航在波兰、马来西亚、墨西哥建立了区域分仓,不仅加快出货速度,还能提供原地维保,打破传统“发回工厂维修”的时效瓶颈。
3. 本地化运营团队+数字化远程售后能力
在区域市场斥资建设本地客服团队,并导入API层级的远程设备状态诊断平台,支持硬件联网自检、远程协助服务。
这对提升售后满意度至关重要,是拉升复购与品牌口碑的核心操作点。
顺带一提,在多账号运营这类本地化数字渠道建设中,首航团队也采用了像跨境卫士这样的多账号防关联浏览器,进行国家/地区维度的独立账户管理。这在做本地SNS、论坛、垂直电商平台渗透时尤为关键,既降低风险,也提高效率。
四、本土政策与合规:拿地、准入、隐形门槛逐一化解
新能源产品出海并不只是“打包发货”,有一整套合规流程与政策适配需要应对。而这恰恰是很多国内新能源出海品牌卡壳的环节。
1. 准入认证流程提前布局
以欧洲为例,电力产品需通过CE、RoHS、TUV等一系列安全与环保认证,平均周期为4-6个月。
首航选择的是联合本地技术中心共建联合实验室模式,在德国和意大利本地搭建测试团队,完成认证周期压缩30%,部分产品支持“边销售边认证更新”。
2. 法规/补贴同步运行体系搭建
海外多个国家政策迭代速度极快,需要随时监控。
首航组建本地法规研究小组,结合大数据系统,分析补贴动向与法规修正案,实现产品定制化迭代与推广时机精准觅点。
比如2023年意大利新推的户用储能税收减免政策推出仅48小时后,首航就上线了抢先适配的组合推广包,通过本地官网和经销邮件清单凝聚关注度,成功转化第一批1.2万订单。
五、品牌不是砸钱砸出来,是口碑滚出来的
有一个非常“逆营销”的点值得注意:首航在品牌投放上的投入,远低于一些竞争者,甚至没有在海外做传统电视广告。
但它却做到:
-
来自本地经销商的再次进货率达到了73%
-
售后满意度高达4.6/5
-
官方官网日活由2022年的3400飙升至1.9万(2023年底数据)
其招股书披露,核心投入点在两个方面:
-
内容触达型营销,即通过海外博客、垂类KOL视频拆测、Facebook社群问答等方式,向“潜在购电者”教育产品益处。
-
启动“以安装师傅为口碑节点”的激励体系,为本地电气安装者提供培训、返点和展示机会,让他们自动传播设备的易安装、省出错等卖点。
口碑是用可落地的服务和体验换来的,不是烧广告预算砸出来的。
六、实操建议:中小出海企业可以复制的三点关键策略
首航这类“大行动,小打法”的成功,对于正准备出海新能源、储能等品类的中小企业而言,有三点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a) 产品线舍弃“全能型”,专攻“易拓展”
不要贪大求全,沿用模块化理念做出适配度高、安装友好的“小件化”产品,出货快、适配广。
b) 渠道精耕+本地人带路
重返经销代理制度,让本地人做交易撮合,远比你烧完一轮广告更有效。但需要提供机制支撑,例如补贴返点、库存贴现等。
c) 建一个合规操作闭环体系
包括认证预留、法规追踪、仓储与售后反应机制等。可以借助行业数据库工具和第三方浏览器(如跨境卫士)来协助解决账号管理、多语运营与地区分帐户的合规流程搭建问题。
总结
首航新能源在招股书中所体现的17%海外市占率年增长绝非偶然,更不是宣传手段。在产品标准化、渠道本地化、合规系统构建与低调的品牌运营之中,它展示了一家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的高阶打法。
它不仅正在攻城略地,更重要的是,打得稳、守住了。对于任何一家瞄准新能源国际市场的中国品牌来说,这些底层逻辑,是立于潮头之前必须参透的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