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酷暑已至,2020年已过半了,尽管如此,小卫狮有些时候还恍恍惚惚地以为20年前乃1990年
晃过神来,才发现原来,20年前已是2000年了。这20年来,BAT三大互联网巨头巨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娱乐、消费等习惯;而广州垃圾分类,准备了20年是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呢?今天,我们站在2020年的交叉路口一起来回顾这些年广州垃圾分类的探索之路!
2000年6月1日,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下发了《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广州被建设部纳入垃圾分类试点城市,成为中国内地最早进行垃圾分类的城市之一,从此垃圾分类工作正式纳入政府推进层面,并且开始在全社会推广。
从那时起,广州市民可以在街头、公园、地铁站等地方看到色彩鲜艳的黄绿垃圾桶并排放在一起,上面简单标明了“可回收物”与“其他垃圾”。这种垃圾箱的投放,标志着中国绿色环卫的开始,垃圾分类从一个概念变成实物,逐步被市民认知。
2004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回收工程”被列为广州申亚20项重大环保工程之一;随后一年,餐厨垃圾单独收集处理工作在越秀区进行试点。
2007年,街头黄绿色的双桶果皮箱被悄悄撤掉,换上了蓝色单桶果皮箱。这颜色和形态的变化,被部分老广直斥为“倒退”行为!
2009年11月9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适遇番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引发选址周围居民抗争与抵制的“番禺风波”,广州市城管委决定顺应居民呼吁,起草《关于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意见》,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
2010年1月25日,为破解“垃圾围城”,广州市政府提出“简单分类、先干起来、末端减量”的要求,